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互聯(lián)網+”模式正極大地改變著人們的工作習慣和生活習慣,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成為社會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在各行各業(yè)中都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同樣,互聯(lián)網對現代教育領域的變革和創(chuàng)新同樣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推動了現代教育中線上教學的產生和發(fā)展。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推動下,中學體育同樣需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借助信息化技術,推動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有效融合,實現優(yōu)質體育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率的提高,實現中學體育教育的順利變革,讓學生能真正在體育課程中強身健體、提高心理抗壓能力。本文將針對中學體育教育展開討論,分析線上線下教學融合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一、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概述
(一)提出背景
2018年,教育部出臺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在計劃中明確指出教育系統(tǒng)性變革的重要內在動力是實現教育信息化,要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重構教育體系。在新時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承擔著更為重要的歷史使命,同樣也對傳統(tǒng)體育教學產生了強烈的沖擊,推動著中學體育教學進行自我變革和創(chuàng)新,尋找體育教學的新模式,推動課堂教學和信息技術的進一步融合,進行探討實踐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的有效措施。
2019年底突發(fā)的公共衛(wèi)生事件,使各個學校不得不采取線上教學模式,在此背景下,體育課程在線教學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話題之一,不少學校通過“空中課堂”為學生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體育課程內容。通過學習平臺上的數字化資源,體育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課程預習,并跟著視頻內容學習和練習體育技巧,同時為學生的課后體育鍛煉提供有效指導。學校迫切需要尋求新型體育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素養(yǎng)。因此,在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引導下,體育教學始終堅持“健康第一”的教學思想,積極探索線上教學和線下課堂教學相融合的有效方法,促進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的發(fā)展和完善。
(二)基本要義
體育課程的主要內容是帶領學生進行身體練習,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和健身知識,了解體育鍛煉的正確方法,掌握相應的體育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根據體育課程特色,結合體育課程長期教學實踐內容,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的基本要義如下所示:在信息時代背景下,為了更好地順應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潮流,推動體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改革,根據線下課堂教學的特點和體育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將線下課堂和線上網絡教學有機融合在一起,實現教學內容、形式、方法的優(yōu)勢互補,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為根本目標,堅持學生在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打造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中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為學生推送更加直觀的數字化體育教學資源,為學生設計更加豐富多彩的體育教學活動,讓學生能提高對體育課程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體育知識和體育技巧的能力,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更加和諧自然,當學生能真正掌握體育知識和體育技巧,將能提高對體育鍛煉的信心和熱情,發(fā)展體育核心素養(yǎng),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三種教學模式的對比
(一)授課形式
線下課堂教學模式是由教師帶領學生在室內或室外進行體育知識和體育技巧的學習,這種教學模式下,師生面對面進行指導和交流,彼此之間擁有更頻繁的互動機會。線上網絡教學模式則是體育教師借助網絡學習平臺,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功能,帶領學生在云端進行學習,突破了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則將前兩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既能加強面對面授課時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又能夠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突破教學限制,從而進一步延伸體育課堂,為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礎。
(二)授課教師
線下課堂教學模式中,一般由固定的體育教師負責某幾個班級的體育課程,體育教師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經驗,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線上網絡教學模式中,體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上優(yōu)質的教師資源,為學生提供多樣的體育課程,豐富體育課程的內容和方法,讓學生在不同體育教師的指導下提高對體育的興趣,從而積極投入體育鍛煉。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則結合了前兩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體育教師可以從整體上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同時又能借助互聯(lián)網的優(yōu)質教師資源彌補線下課堂教學的不足。例如,利用“空中課堂”中的優(yōu)質教師資源指導學生學習體操類課程,讓學生跟著優(yōu)質教師的學習方法進行練習,同時在線下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指導和糾正,幫助學生更好地鍛煉身體、提高體育知識和技巧水平。如此一來,學生不僅對體育課程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也能對有難度的體育練習充滿信心,培養(yǎng)勇于拼搏、不怕挫折、敢于挑戰(zhàn)的體育精神。
(三)授課場地
線下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在校內體育場或體育館中實現;線上網絡教學模式則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體育學習的虛擬空間,突破了場地的束縛;線上線下教學融合模式則融合了前兩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既能帶領學生在實際場地上進行體育聯(lián)系實踐,同時又能讓學生在虛擬空間中掌握體育知識和體育訓練技巧,能有效地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并且在體育訓練中樹立健康意識和安全意識。
三、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策略
與其他學科相比,體育課程具有實踐性強的顯著特征,在課程教學中,體育教師主要以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技術,并將運動技術運用在實際鍛煉中。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課堂上,教師通過線下體育教學,親自展示體育鍛煉的技巧,通過講解讓學生感受體育魅力,為學生提供真實生動的體育技術展示。但是,不同學生由于學習能力和體育水平不同,因此在學習體育技巧時的反應速度和接受能力也存在差異。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學習內容,例如,體操類動作,由于教師難以長時間以靜止狀態(tài)保持復雜的動作或者通過慢動作進行講解,許多學生在觀看教師展示后難以理解動作的要點和結構,而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也只能借助體育教材上的圖片分解來理解相關技巧,因此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效果不高,導致體育教學的目標無法達成。因此,借助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能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實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優(yōu)化體育教學結構,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采用線上線下教學融合模式時,體育教師應該根據中學體育課程的總目標和總要求,靈活地使用線上教學平臺的學習資源,激發(fā)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例如“空中課堂”、釘釘平臺、騰訊視頻會議等學習平臺中包含大量的體育教學資源,教師可以通過收集和整理,為學生挑選適宜的學習內容,實現線上教學和線下練習的有機統(tǒng)一,實現體育教學結構的進一步優(yōu)化,讓學生先在網上進行相關體育知識和體育技巧的預習,隨后在線下課程中加強體育訓練,并根據教師的指導糾正練習中存在的錯誤和不足,在學生完成練習后通過線上教學平臺幫助學生對體育知識進行鞏固和梳理。
例如,體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對課程進行拆分,無須死板地按照教學進度表授課,可以借助各種移動設備提前錄制教學有關內容,將體育鍛煉的相關技巧以視頻的形式上傳到學習平臺或學生群中,這樣一來,教師可以在線下教學進行針對性的授課,加強對一些體育基礎薄弱的學生的輔導工作,從而為每一個學生解決體育鍛煉中的問題。通過視頻錄制的方式,學生還可以反復觀看體育練習的重點和難點,從而加深對相關技巧的認識和理解,以便在體育練習中更好地掌握。
(二)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方法,實現線上線下優(yōu)勢互補
目前,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借助這一新型教學模式,實現雙空間、雙課堂、雙教師的教學,借助網絡學習平臺上豐富的教學資源、優(yōu)質的師資力量、更為廣闊的虛擬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打造更為舒適的體育學習環(huán)境。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在線平,為學生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濃厚興趣,由此來提高體育在學生心中的地位。例如,教師可以設計“運動小能手”培養(yǎng)計劃,讓學生觀看高水平運動員的運動視頻,讓學生對運動員的身形美和技巧美產生興趣,隨后引導學生觀看學習平臺中的青年健身教師的教學視頻,讓學生產生鍛煉的熱情。在線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練習目標,讓學生身處情境之中加強鍛煉,以“運動小能手”為目標努力。
(三)加強體育教師能力培養(yǎng),促進信息科技的融合
隨著網絡課程的不斷成熟和網課錄制工具的不斷增加,體育教師需要掌握更多的微視頻錄制技巧,以便在視頻課程中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體育技巧的重點和難點。如“空中課堂”的教學視頻錄制,就對體育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線上網絡課程中,視頻的制作、PPT的設計都會對課程效果產生影響,而PPT的使用過程中,又需要教師恰當地插入技巧視頻展示,因此,視頻的內容必須清晰、全面、準確,如果存在偏差就有可能使學生無法理解教學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視頻剪輯技巧。因此,節(jié)約教師在提高專業(yè)教學能力的同時,還需要積極學習,掌握視頻錄制、剪輯和插入的技巧,充分利用視頻畫面、音樂、解說的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課程內容產生興趣,由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課程學習。
四、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的實踐案例
以技巧組合動作“側手翻,轉體90°直立,前滾翻,后滾翻成跪撐,跪跳起,直立”的學習為例,側手翻組合動作主要由四個動作組合成,以翻轉和滾動為主要學習內容,對學生而言,側手翻動作具有較大的難度。通過這組技巧組合動作的學習,能讓學生的身體協(xié)調能力和身體力量得到提高,還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靈敏程度,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自信,讓學生樹立起勇于挑戰(zhàn)的精神。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事先錄制好微課視頻,并在網絡上尋找相關的教學資源,通過學習平臺將這些資源推送給學生,讓學生進行預習。教師在尋找在教學資源的過程中,應該注重教學資源中對這一組合中四個動作的剖析,為學生提供慢動作分解視頻,引導學生觀察動作結構和關鍵動作,并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觀看,讓學生思考側手翻的動作要領有哪些、運動時如何保護自己、如何幫助他人、滾翻練習的好處有哪些?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積極思考,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也為線下課堂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課堂上,體育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進行組合動作練習,并為學生答疑解惑。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集體學習、分層教學等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練習和競賽環(huán)境,讓學生樹立起團結精神、進取精神和挑戰(zhàn)精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看到自己的進步,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抗壓能力,提高學生的體育自信,為日后更困難的體育動作訓練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體育教師還可以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工具將學生的實際鍛煉情況錄制下來,并通過投屏對學生進行實時指導,讓學生能夠及時改正訓練中的錯誤,并為不同學生提供針對性的鍛煉方法。教師還可以借助運動智能手環(huán)對每一個學生的心率狀態(tài)進行實時監(jiān)控,從而有效地調整學生的運動負荷,并在課堂學習評價中對每一個學生進行科學評價,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體育鍛煉水平,讓學生形成良性競爭,以奮發(fā)進取的態(tài)度不斷推動自己體育技巧的提高,從而真正實現體育教學的目標。
在完成課堂教學后,教師還應該科學設計體育家庭作業(yè),鞏固學生的體育技巧和體育知識,這也是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的重要應用。在課后,其余教師可以根據當天的體育練習內容,在網絡學習平臺上發(fā)布體育作業(yè),讓學生根據作業(yè)內容完成體育鍛煉視頻的錄制,并上傳至學習平臺。體育教師可以直接根據學生上傳的視頻情況,評估學生的作業(yè)完成狀況,了解學生的體育技巧掌握程度,幫助學生更好地調整體育鍛煉計劃。根據學生的不同體育水平,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分層作業(yè),結合不同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讓學生能順利在家中完成作業(yè),并通過作業(yè)真正提高自己的體育技巧,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將體育知識和體育技巧運用在實際生活中,讓學生樹立起體育自信和自主體育鍛煉的熱情,從體育鍛煉中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
綜上所述,在信息時代背景下,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是推動體育教學改革的新方法,能有效提高體育課程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熱情和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樹立不怕挫折、勇于挑戰(zhàn)、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1年度一般課題“后疫情時代中學線上線下教學有效融合的路徑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1]GHB1620)。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