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正處于獨立心理、批判以及逆反的心理增強時期,也處在情感不成熟的過渡期,自認為是個大人,試圖擺脫對成人的依賴,個性越發(fā)鮮明。而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性不斷的降低,中學生不再會以教師為中心,言聽計從。而作為教師,也不可能再像對待小學生那樣,哄一哄嚇唬嚇唬就能解決事情。中學生的情緒大多不穩(wěn)定,易變化,而且還不容易控制。作為班主任,更應該擁有慈母一樣的愛,寬嚴相濟,才能真正擔任好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尤其是當中學生面臨壓力以及挫折時,易產(chǎn)生緊張、焦慮等消極情緒,有的甚至還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后果。對于培養(yǎng)中學生的抗壓耐挫能力,以及引導其身心健康發(fā)展,也成為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當前面對不同年齡段的中學生,其所具有的抗壓心理問題顯而易見,比如,剛剛進入中學的學生,面臨的是身份與環(huán)境的突然變化,師生、生生之間的關系較為陌生,而所學課程難度突然增大,與小學時的教學方式也不太一樣。而家長及社會急于施與中學生一種成人感,再加上學生本身處于青春期,其成長發(fā)育帶來身心變化,諸多的壓力都讓學生感到一種恐慌與焦慮,有的會形成孤僻性格,較為自卑,有的甚至厭學等,負面心理逐漸滋生。
一、基于學生抗壓問題下班主任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狀況
基于學生的抗壓問題,班主任首先探究本班級中學生的心理壓力、挫折情緒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中學生心理抗壓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包括兩方面:
一方面是主觀原因。一是學生自我認知方面的因素。中學生的閱歷尚淺,性格也不成熟,無法坦然面對壓力以及挫折,在自我認知上較為模糊,面對壓力挫折時容易灰心喪氣,停滯不前。二是青春期生理狀況所帶來的各種身心的變化,無形中使學生產(chǎn)生心理壓力與挫折情緒,有時會對自己的形象過于在意,或者對人際關系不知該如何處理,出現(xiàn)緊張狀況,這也是因為學生試圖展示自己的個性,但由于方法不得當,反而容易遭到他人的誤解,由此也容易造成學生的負面心理情緒。三是個人經(jīng)歷因素。學生在面對各種教學負擔的加重,承受能力有限,再加之家長給予學生的一種過高的期望值,都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難以承受的壓力與挫折,無法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四是矛盾因素的心理。學生在成長、生活過程中,常常會遇到難以解決以及抉擇的事情,產(chǎn)生矛盾心理,不知道該如何擺脫內(nèi)心的困境,由此也造成一種矛盾心理,自己給自己制造壓力。
另一方面是客觀原因。一是家庭因素,當前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其性格較為敏感,而為了掙脫家長的束縛,叛逆情緒較重,溝通交流不暢。由于家長不顧及孩子具體的學業(yè)情況,給予其過高的期望值,也導致孩子的承受能力劇增。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敦促孩子為各種考試備戰(zhàn),并不關注學生的性格以及心理健康,這也使學生因無法獲得父母的理解而產(chǎn)生心理負擔。二是來自學校的因素。對學生所處的學校環(huán)境,班主任未能深入地與學生進行針對性交流,則對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與變化無法及時了解,使原本就困于壓力、挫折等負面情緒的學生未能得到及時開解,逐漸走向下坡路。三是社會原因。當前應試教育的影響也成為學生心理負擔加重的一部分。面對決定命運的大考,學生無形中會有很多的壓力,既與自己未來命運相關,但同時也就如何邁向理想的更高的校門存在著一種不確定性,這些都會讓學生感受到一種無形壓力。此外,還包括不可抗力的因素。這一不可抗力包括無法預料客觀情況下所造成的壓力、挫折,比如親人的生老病死,或者遭遇交通意外以及自然災害等,都會讓學生的心靈陡然發(fā)生變化,從而承受著一定的壓力。
二、基于學生抗壓問題下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細化實施策略
(一)引導學生建構合理的認知過程,樹立正確的思維模式
在班會課或者是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構建合理的主觀認識,客觀地作出自我評價,認識自我的價值。同時也構建合理的客觀認識,如對環(huán)境、事物進行認識,與其他學生建立好良好的人際關系,敢于正視自己的短處,承認錯誤。學會用一定的方法適度宣泄情緒,必要時班主任應積極引導學生尋求專業(yè)心理咨詢的服務。班主任還要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維模式。通過開展主題班會課,為學生講解勵志人物的勵志故事,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處世態(tài)度,讓學生從那些勵志故事中感悟當事人是如何面對困境、壓力、挫折,與命運抗爭,最終把壓力變?yōu)閯恿Γ黄迫松闹涟禃r刻,最終獲得成功,從而鼓勵學生選擇保持積極樂觀的處世態(tài)度,讓學生深刻體驗到這才是成功的關鍵。如果選擇破罐子破摔,絕望頹廢,只能讓事態(tài)不斷惡化,對自我的身心健康也會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引導學生認識挫折的普遍性以及兩面性。讓學生知道,實際上每個人都會遭遇挫折或者壓力,它是隨時發(fā)生的事,也是人生經(jīng)歷的一部分。而挫折的兩面性既產(chǎn)生積極影響,也產(chǎn)生消極影響。作為中學生,應做好心理準備,不斷把挫折、壓力這些消極影響轉(zhuǎn)化為積極學習以及生活的動力。在班級管理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行為模式。學生在遭遇壓力時有不同表現(xiàn),如,有的會選擇逃避,有的會迎難而上,此時作為班主任要及時觀察到學生的這些心理變化以及情緒變化,與學生及時溝通交流,摸準學生出現(xiàn)的壓力問題。并從其他學生處了解該學生的狀況,綜合評判。在班級管理中通過合理引導,引導學生學會控制個人的行為,在面對壓力、挫折時,首先想積極的一面,而采取具體行動解決,將這樣的一種思維化為正確的行為模式,變成一種習慣。久而久之,學生也從積極的角度著手,遇到學習、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則能學會處理,提高學生的抗壓耐挫能力。
(二)班主任引導學生學會感恩與寬容
面對當前有的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過高,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導致親子關系緊張這一現(xiàn)狀,班主任結合實際情況,抓住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等節(jié)日開展主題班會,共同討論家長的做法是否妥當,同時又如何理解家長的這一行為,然后再引導學生一起談論,如何與家長做好溝通交流,增進親子之間的關系。同時,也讓家長客觀理性對待自己孩子的學業(yè),從而產(chǎn)生合理的期望值。在這其中,班主任融入感恩教育,讓學生認識到父母的苦口婆心以及可能的錯誤認知,其出發(fā)點也是為了學生著想,讓學生常懷感恩與寬容之心,積極分析和思考事情,采取適當?shù)膽B(tài)度以及行為做出反應,從心理上理解父母的態(tài)度,鼓勵學生寫“媽媽(爸爸)我想對您說……”的一封信,讓家長了解學生的想法,從而正確看待學生的學習成績,注重其心理健康教育,由此也能促進學生的身心與人格的健康發(fā)展。
(三)設計和開展提升學生抗壓能力的相關教育活動
首先重視培養(yǎng)中學生抗壓耐挫能力的相關的課程教學活動。作為班主任,對全班學生在抗壓問題上進行全面、翔實、通透地了解,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中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當班主任發(fā)現(xiàn)依靠自身力量無法解決學生共性抗壓問題,向?qū)W校反映情況,擴充教育資源,引進專業(yè)力量,輔助指導學生學會釋壓,開設提高中學生抗壓耐挫能力的相關課程。為了切實解決學生的抗壓問題,班主任需借助學校力量拓展渠道和途徑,采取專家講座、專題課程設置等,讓學生學會掌握面對壓力以及挫折時,如何正確進行思考以及積極應對行為的方式與方法。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通過引入真實案例,激發(fā)和吸引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排解壓力,提高挫折承受力,促進學生身心與人格健康的發(fā)展。而班級中班主任也定期組織學生參加素質(zhì)拓展訓練,如“挑戰(zhàn)魔王”的挫折教育、“螞蟻過河”的合作教育、“挑戰(zhàn)150”的拼搏教育、“鏈條接力”的團隊教育等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學會如何突破自己心理的極限,豐富個人經(jīng)歷,體會到個人能力的發(fā)展?jié)摿?,證明自己,超越自己,培養(yǎng)其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與意志,以及增強抗壓能力,磨練其迎難而上的意志品質(zhì)。
(四)開展主題性學生抗壓能力班會活動。
在具體設計開展主題性學生抗壓能力主題班會活動時,教師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組織者、策劃者、實施者,班級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主題班會進行問卷調(diào)查、手繪壓力圖以及自創(chuàng)情景劇開展討論等自主活動,讓學生了解自身的壓力,通過現(xiàn)場的開展的壓力游戲,或者聘請專業(yè)的心理教師進行解疑釋惑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壓力的實質(zhì)。而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個性展示,組與組之間進行互動等自主活動,不斷尋找緩解壓力解決抗壓問題的科學方法。通過這些分享、交流、暢談、感悟等活動,使學生把班會課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的學習生活中,學會用所掌握的方法來解決現(xiàn)實壓力,從而更積極地面對中學階段的學習與生活。班主任在組織這一主題班會活動中,充分運用各種資源,比如在開展主題為“如何進入舒適地帶”這一抗壓能力的主題班會活動時,通過借鑒鳳凰衛(wèi)視節(jié)目《一虎一席談》采取脫口秀方式,讓班長對整個活動進行全程組織。所采用的文本資源包括心理學的問卷調(diào)查表、來自本校心理教師的授課以及心理壓力圖等,運用的人文資源包括邀請到的家長、專家以及心理教師等。這一主題班會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和主體性,始終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圍繞主題通過上圖書館、網(wǎng)絡等搜集相關的資料,自主創(chuàng)設情景劇,同時學會手繪舒適地帶圖,對心理學概念進行了解,通過一分鐘的壓力游戲,思考為什么每一個人的舒適地帶不一樣,而進行擴充以及拓展。小組內(nèi)的成員積極進行合作商討,尋找最佳的辦法。最后各小組進行成果展示,相互分享,就共同商討的共性問題,集思廣益,提出合理、可行的策略。學生通過親身的經(jīng)歷、交流與討論等,找到緩解生活壓力的方法,學會用科學知識來引導情緒,變得更為快樂與從容。班主任通過將主題活動的設計、主持以及體驗等一系列流程任務全部交到學生的手中,讓學生發(fā)揮各自的能力完成整場的班會活動,不僅提高學生的組織、協(xié)調(diào)等綜合能力,同時,也讓學生掌握了解決壓力挫折的方式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堅忍頑強的心理品質(zhì),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內(nèi)化的成長力量。這樣一種避免傳統(tǒng)知識灌輸?shù)男问?,打破了壁壘,也在開放式的交流活動中,使師生、生生、親子之間的關系更為和諧。
(五)設置班級機構,拓展解決學生抗壓問題的途徑
雖然說對中學學校來說,大多都會集中開設心理咨詢服務中心,而作為班主任,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抗壓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開辟一處心理咨詢服務站,使學生有宣泄情緒的地方,從而順利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教師還設計班級網(wǎng)絡群,加強輿論導向。通過開設網(wǎng)絡平臺,定期不定期進行心理健康問卷調(diào)查以及抗壓耐挫小技巧的展示活動,對學生普遍性的心理動態(tài)進行了解,從而有利于班主任及時地掌握學生的抗壓問題,面對共性或者個性化的問題,及時利用微課等信息手段進行健康心理抗壓知識的宣傳。學生從排解壓力、解決困境的小故事以及技巧中獲得啟發(fā),產(chǎn)生積極心態(tài),學會自我緩解壓力的技巧與方法。
(六)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在遇到植樹節(jié)、全國低碳日、世界心理健康日等特殊節(jié)點時,班主任積極地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通過學校+社區(qū)、學校+基地等活動模式,讓學生接觸社會,對社會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學會理性思考,通過奉獻與分享,讓學生借助另一通道緩解壓力,“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提升學生的社會認知以及道德品質(zhì),從為社會服務,幫助他人中,成功轉(zhuǎn)移壓力,同時,改變內(nèi)心的一些消極想法,最大限度減少不良情緒。
(七)家校合力,為學生解決抗壓問題提供助力
面對學生存在的抗壓問題,一方面班主任及時了解學生情況,另一方面,尋根問源,就學生發(fā)生心理問題等情況時,與家長做好及時的溝通與聯(lián)系,共同根據(jù)學生具體的表現(xiàn)合力商討,出謀劃策,共同提出科學的幫助策略,從而有效解決學生的抗壓問題。而作為家長,積極配合班主任,避免過分溺愛孩子,逐步鍛煉學生的獨立性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及時觀察自己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的變化,給予孩子積極、科學、正確的引導,幫助自己的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促進其心理健康發(fā)展。
三、結語
解決中學生的抗壓問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班主任、學校、家庭以及各方面的努力,只有持之以恒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并且細化具體的班級管理工作,為學生成功緩釋壓力提供方法和途徑,而學生通過反復的歷練,會逐步提高抗壓能力。中學生是未來肩負偉大的中國夢以及民族復興大任的主力軍和建設者,班主任通過細化班級管理工作,對培養(yǎng)中學生的抗壓耐挫能力,幫助他們解決抗壓問題,促進其身心與人格的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