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qū)實驗小學通濟街校區(qū) 張 琴
筆者經常從中高年級學生的美術習作中發(fā)現(xiàn)一些素描的影子。有一次,筆者與一個學生聊天,問他:“你是不是學過素描呀?”他點了點頭。接著筆者問道:“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學的呢?”他也挺驕傲地回答:“我已經學素描3年了。”筆者內心感慨道:真的挺早!“你爸爸媽媽為什么讓你學素描呀?”他邊說邊做出省略的動作說:“媽媽讓我學素描,為了以后可以多條選擇的路……”“那你喜歡素描嗎?”他婉轉地回答:“就那樣吧……”
“高年級學生能初步運用推理判斷事物,適當學習素描的立體造型方面具備基本的條件,但要求他們深入物象看不見的內部,靠推理去分析判斷結構的內在聯(lián)系來準確表現(xiàn)物象,有一定難度?!爆F(xiàn)實中,由于藝術生與普通高考生分數(shù)之間的差距,便出現(xiàn)很多學生早早地學習素描這些專業(yè)技能的現(xiàn)象。尹少淳在談美術教育中指出:“經驗告訴我們藝術創(chuàng)作是很愉悅的事情,美術學習也應該是很愉悅的事情?!惫P者作為一名美術教育工作者,以愉悅性作為基本導向,借著“5+2”教育模式的推進,成立“我與校園共成長”的寫生社團。希望通過寫生校園內的人物、植物、景物,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愉悅地提高造型表現(xiàn)能力,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幫助其理解技能學習的意義。
這兩年,筆者在指導學生進行“我與校園共成長”的寫生社團活動中,對美術寫生教學有一些想法,與大家共勉。
很多學科,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混合在一起,不便于進行集體教學。而對于美術寫生教學,筆者覺得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放在一起,利大于弊。不同年齡段學生混在一起,肯定不是簡單地讓低年級學生粗暴地向高年級學生學習,而是希望各個不同年齡段學生在一起寫生時,相互學習、探討、評價,然后每個學生自己去領悟、理解、提高……
首先,要讓學生相信自己。無論是誰都擁有與生俱來的繪畫能力,這種能力是兒童在成長過程中自然獲得的能力。不同年齡的兒童具備與年齡相應的能力,繪畫能力也會自然地表現(xiàn)出來。寫生沒有一定的章法,可從自己認為最方便的地方起手畫,因此,學生寫生教學與專業(yè)教學不同,不需要給學生講過多的知識,只要認真啟發(fā)觀察,增強他們大膽果斷地畫的信心,學生便能自己畫。教師做個有心人,觀察了解學生在繪畫時會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幫助他們,使他們的畫更大膽、生動、具體。同時,還要注重每次寫生后的點評與總結,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寫生作品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時,學生會欣賞到不同年齡、不同風格的寫生作品,相互之間學習,傳授知識的過程在啟發(fā)和欣賞中潛移默化地進行。
其次,要讓學生彰顯出自己的個性。學生寫生的過程,也是創(chuàng)造思維發(fā)展的過程。他們觀察了眼前的復雜形象,經過大腦的綜合分析,再創(chuàng)造一種表現(xiàn)符號畫出來。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表現(xiàn)的畫面是不一樣的,各有各的特點,每個學生的繪畫成果都是自己個性的表現(xiàn)。在學生寫生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繪畫個性的激發(fā)。上學期的寫生社團里,有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姐妹,兩人總是形影不離,自由選擇寫生場景時,妹妹有時也跟著姐姐,甚至繪畫的語言、習慣也模仿姐姐。筆者便對她倆說:“雖然你們是雙胞胎,但老師希望以后寫生的時候,你們分開來,進入不同的小組,希望你們各自獨立地觀察事物,用自己的方式畫,不受對方影響,想怎么畫就怎么畫。畫畫沒有對和錯,如果能融入自己的想法、情感、特點,是很好的?!甭?,兩人各自的特點表現(xiàn)出來了,姐姐的畫明顯構圖滿一些、線條粗獷點(見圖1),妹妹的構圖緊湊、線條細膩些(見圖2)。
圖1
圖2
最后,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繪畫中所表現(xiàn)的情感,是以學生內心情感為基礎的,學生的內心世界單純,是一片凈土。在寫生學校人物“保安”時,保安叔叔盡職盡責地站在那兒,讓學生去觀察、表現(xiàn)、創(chuàng)作。那一刻,筆者被學校的保安們感動了,校園里有很多這樣平凡的人,就在我們身邊,可往往被我們忽略。這次寫生后,筆者讓學生用筆記錄下想對保安叔叔說的話(見圖3)。低年級學生有些字還不會寫,便用拼音標注在畫面上,使整個畫面更加生動、有趣。中高年級學生更關注身邊的人、事、物,有的學生以保安為題,寫了日記、作文,還有的學生創(chuàng)作了美術繪本。這樣的校園寫生活動,不僅讓學生掌握了相應的知識與技能,而且對其寫生過程中的理想、愿望、智慧、美好等人文精神產生認知、發(fā)生共鳴,進而形成人文意識。
圖3
美術教育把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能力作為促進人發(fā)展的首要任務,因為“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人最高形式的心理功能,創(chuàng)造性成果是人類成就的高峰”。這是各國心理學家的共識。在人的發(fā)展中,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能力,對其一生的發(fā)展尤為重要。一方面,創(chuàng)造性思維需要有意識地努力,需要現(xiàn)實性,需要邏輯性;另一方面,它又至少需要部分幻想,需要兒童般的頑皮,需要初級思維和非理性。在藝術領域中,創(chuàng)造力可以說是自發(fā)的,幾乎是本能的想象與有意識的理性的努力的統(tǒng)一。美術教師有時會因一些繪畫比賽而苦惱,索性將學生的寫生式創(chuàng)作與各種繪畫技法結合起來,有時直接拿社團的作品去參賽。在近兩年社團活動的教學指導中,筆者覺得教學工作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統(tǒng)一原則。直接用寫生的方式表現(xiàn),這就是兒童畫創(chuàng)作的內容,他們依靠直覺把內心感受直接表現(xiàn)在畫紙上,這已經不是如實、簡單地描摹對象,而是寫生式的創(chuàng)作。寫生時還可以讓學生嘗試在不同的材料上進行繪制,比如,寫生人物這一系列,較統(tǒng)一的是都是用線條的形式勾勒表現(xiàn)人物。第一次在素描紙上繪制,第二、三次在有色卡紙上畫,第四次讓學生用長卷的形式繪制多個人物,讓學生在不同的紙上進行線的勾勒,使學生感知到雖然都是用線條勾勒,但在不同規(guī)格、不同質地、不同色彩的紙上繪制,效果是不一樣的,如此一來,既激發(fā)了學生探知的欲望,又保持了學生不斷學習的動力。
第二,多樣原則。美術材料很豐富,將寫生素材與各種繪畫形式結合起來,循序漸進地將各種繪畫材料融入寫生素材中。筆者在寫生社團教學的兩年,將其分為四個學期,第一學期與單色紙版畫相結合;第二學期與粉印紙版畫結合,這一學年主旨都是版畫內容;第三學期與水粉顏料結合;第四學期與丙烯顏料結合,這一學年都選擇的是覆蓋性比較強的顏料。通過六年的學習,學生不僅較系統(tǒng)地學習了寫生的方法,也系統(tǒng)地學習了不同繪畫材料的繪制和使用方法。(部分學生作品如圖4)
圖4
第三,循序漸進原則。清朝方薰在《山靜居畫論》中便提出:“畫有法,畫無定法?!泵佬g教師對于學生的引導和指導尤為重要,讓學生的學習猶如爬樓梯,一級一級扎實地往上爬,美術知識技能技法也是遞進式的傳授。不論是單色還是彩色,是線描還是水粉,一些繪畫的方法和原理是相通的。寫生社團的學生,雖然年齡不同,但對于寫生和一些美術材料的使用,他們的起點是一樣的,我們都把他們作為零基礎的學生對待。例如,寫生方面,設定一節(jié)課讓學生理解到底什么是寫生,接著再設計一節(jié)課讓學生認識各種不同的線條,理解不同的線條表達出的不同語言,再嘗試用不同的線條去表現(xiàn)自己寫生的物象。再在后面的教學設計中層層深入,讓學生理解線條的疏密、同一物象不同的表現(xiàn)方法等。美術教師必須制訂好社團的教學計劃、目標等,并及時做好教學活動后的反思及建議。每一次的寫生教學活動,既是學生成長感悟的過程,也是教師學習思考的過程。
寫生指導雖然并不需要具體規(guī)定應該怎樣畫,但重要的是啟發(fā)學生學會怎樣畫,幫助和指導他們進行觀察。筆者將寫生的對象大致分為靜止和動態(tài)兩大類。在學生寫生靜止的物體基礎上,再讓他們寫生單個人物??墒沁M行人物寫生時,模特盡量保持姿勢不動,但有些學生還是會提要求,如“別動啊”“你的頭再往左邊偏一點”等。寫生動態(tài)物體時,教師要讓學生理解動態(tài)是寫生時遇到的一種常態(tài),要不斷根據造型原理給學生加以啟發(fā)和提醒,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記憶畫面的能力。學生通過對靜止和動態(tài)兩類不同物象的寫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探索、發(fā)現(xiàn),歸納出自己的寫生方法,這樣重過程、輕結果的教學,過程很愉悅,結果也很深刻。同一個學生,在不同時期的寫生畫、生活記憶畫、繪畫的特點都是不同的,教師要做個有心人,將學生的作品收集起來,這也是學生在校園里成長的足跡。
日新月異的今天,美術也衍生出很多的分支,美術教師還需不斷學習教育學、美學等,提高理論水平,并付諸實踐。每一次寫生活動,都會帶給我們很多感觸,我們應將感觸及時記錄下來,不斷開始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