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科,鄧苗,喬志軍,方志梅,屠建飛,阮殿波,
(1 寧波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浙江 寧波 315211;2 中國人民解放軍 95979部隊,山東 泰安 271207;3 寧波中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國中車超級電容儲能及節(jié)能技術研究中心,浙江 寧波 315112)
活性炭的孔隙發(fā)達、比表面積高、導電性良好,常用作雙電層電容器的電極材料。傳統(tǒng)的煤炭資源是活性炭制備的主要原料,然而隨著煤炭資源的日益枯竭、能源危機的加重,研究者致力于尋找新的替代品,如纖維素、淀粉、糖類等多羥基結構或多芳香環(huán)結構的天然可再生資源。環(huán)糊精是由淀粉通過酶降解得到的一種多羥基材料,具有特殊的環(huán)狀結構,在惰性氣氛中可一步降解形成具有良好的熱穩(wěn)定炭層,因此非常適用于開發(fā)多孔炭材料。例如Ji等所制備的環(huán)糊精-二氧化錳復合碳納米纖維材料具有499m/g 的比表面積、0.32cm/g 的總孔容,最大比電容可達228F/g;Zhang 等合成了環(huán)糊精-聚苯胺碳納米管復合材料,所得材料制備的雙電層電容器在1A/g 電流密度下具有107.4F/g的比電容,5A/g電流密度下充放電5000次后具有97%的容量保持率。
KOH 對前體的刻蝕能力強,用KOH 作為活化劑,所需活化時間短,制備的炭材料比表面積高、孔隙結構發(fā)達,是化學活化法的典型方式。本研究以環(huán)糊精為原料,利用KOH 活化法制備了環(huán)糊精基活性炭,并通過掃描電鏡(SEM)、X 射線衍射分析儀(XRD)、比表面積分析儀(BET)、紅外光譜儀(FTIR)、X射線光電子能譜分析(XPS)及電化學工作站等手段,研究了KOH 用量對環(huán)糊精基活性炭結構、形貌及電化學性能的影響,得出了最佳工藝參數(shù),最后將所制備的活性炭與商業(yè)炭21KSN進行了性能對比,驗證了環(huán)糊精制備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可行性。
采用先炭化后KOH 活化的方式制備活性炭。以環(huán)糊精(白色晶狀粉末,空穴內徑0.7~0.8nm,純度≥99%)為原料,稱取一定質量的環(huán)糊精樣品置于鎳舟,放入管式爐(SKGL-1200D)中進行炭化,以N為保護氣體,控制炭化溫度為800℃,炭化時間為180min,氮氣流速為0.5L/min。隨后先將炭化樣品按照質量比分別為1∶1、1∶2、1∶3、1∶4 的比例與KOH 混合。然后將混合樣品置于管式爐中,在N氛圍下,以5℃/min 的速率升溫至800℃并保溫180min。最后將所得的活化樣品用5%HCl溶液和去離子水反復洗至中性,干燥,獲得活性炭樣品,分別記為CAC-1、CAC-2、CAC-3、CAC-4(其中1、2、3、4分別代表KOH的比率)。
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U5000,日立高新)對環(huán)糊精基活性炭的結構和形貌進行表征;采用X射線衍射儀(D8 ADVANCE,德國布魯克)對晶相進行表征;采用比表面積吸附儀(ASAP2460,麥克默瑞提克)及Barrett-Joyner-Halenda(BJH)法計算活性炭的比表面積及微孔和中孔的孔徑分布;通過紅外光譜儀(Nicolet is50,美國)定性分析活性炭的表面基團;通過X 射線光電子能譜分析儀(ThermoScientific K-Alpha,美國)分析樣品表面組成及化學狀態(tài)。
將環(huán)糊精基活性炭、炭黑、羧甲基纖維素鈉(CMC)、丁苯橡膠(SBR)按照80∶10∶5∶5 的質量比混合,加入適量的去離子水,用玻璃棒充分攪拌后均勻地涂在泡沫鎳上,將涂抹后的泡沫鎳放置于真空干燥箱100℃干燥12h,除去多余的水分。將干燥后的泡沫鎳極片壓片,稱重后組裝扣式電容器。扣式電容器的組裝方式為:在正極電池殼(CR2032 3V 型)內加入炭電極、隔膜(19mm 聚丙烯膜)、炭電極、墊片、彈簧片,注入6mol/L KOH 電解液后蓋上負極殼。將組裝好的電容器抽真空0.5h 后以10MPa 的壓力在液壓封口機(MSK-110)上進行封口,恒定20s 后松開封口機,即可獲得扣式雙電層電容器。
采用兩電極體系,通過電化學工作站(BioLogic VSP,法國)對扣式雙電層電容器進行循環(huán)伏安(CV)、恒流充放電(GCD)、交流阻抗(EIS)、循環(huán)壽命進行測試。依據(jù)恒流充放電曲線,按照式(1)計算電極材料的比電容。
式中,為比電容,F(xiàn)/g;為放電電流,A;Δ為放電時電壓Δ變化所需時間,s;為單電極活性物的質量,g。
圖1 為4 種樣品的SEM 圖。由圖1 可以看出,經過KOH 活化后的活性炭主要呈塊狀結構,且在活性炭表面黏附著熱解活化殘留的小顆粒。隨著KOH 用量的增大,活性炭的顆粒尺寸逐漸變小,且表面未明顯呈現(xiàn)孔道結構,說明樣品在KOH 活化作用下未形成大孔道結構。
圖1 不同KOH比例下活性炭的SEM圖
圖2為不同堿炭比下活性炭的XRD圖譜。由圖2 看出,所有樣品呈現(xiàn)了較為相似的衍射峰結構,且均在2=24°左右出現(xiàn)了特征峰(002),說明所制備的樣品具有一定的石墨化程度,但衍射峰較寬,表明其結晶度不高,屬于無定形炭。通過MDI Jade6軟件分析得到,不同KOH比例活性炭的平均晶粒尺寸(La)先增大后減小,這可能是活化劑用量的提高有利于刻蝕活性炭,使碳晶體表面產生缺陷,產生更多的孔隙,從而儲存更多的電荷。另外,CAC-3 與CAC-4 樣品的圖譜在10°~20°有著明顯的拖尾現(xiàn)象,表明這兩種樣品內部含有豐富的微孔結構。
圖2 不同KOH比例下活性炭的XRD圖譜
圖3 為CAC-1、CAC-2、CAC-3、CAC-4 氮氣吸附等溫線和孔徑分布曲線。4種活性炭的孔結構數(shù)據(jù)見表1。
圖3 不同KOH比例下活性炭的氮氣吸附及孔隙度分析圖
表1 不同KOH比例下活性炭的孔結構參數(shù)
由圖3 可以看出4 種不同比例的樣品均屬于典型的Ⅰ型等溫曲線,說明了活性炭的結構主要為微孔。隨著KOH 用量的增大,氮氣吸附量也隨之增大,說明KOH 用量能夠提高活性炭的比表面積和孔容。在低壓時(/<0.2),所有樣品氮氣吸附量急劇增加,說明所得樣品均存在著一定數(shù)量的微孔;低壓到中壓(0.2</<0.4)階段,樣品CAC-1的氮氣吸附量不再發(fā)生變化,在4種樣品中的氮氣吸附量最少,這說明CAC-1 樣品的總孔容數(shù)量最少;中壓后(0.4</<1)所有樣品的氮氣吸附量變化較為緩慢,說明活性炭中存在一定數(shù)量的介孔,且介孔的孔徑分布較為寬泛?;钚蕴康碾娀瘜W性能主要取決于其表面積與孔徑分布,結合表1所給的孔結構參數(shù),并通過孔徑分布圖3(b)可知,4種樣品中CAC-3、CAC-4 樣品在微孔(0~2nm)及小中孔(2~10nm)具有較廣的孔徑分布,可以得出CAC-3 和CAC-4 樣品的電化學性能較好,同時也說明了KOH 對活性炭的孔隙結構具有良好的調控作用。
由表1可以看出,CAC-1樣品的比表面積最小,這是因為KOH用量不足,無法與材料中過量的碳原子反應產生孔隙結構。活性炭的比表面積與總孔容隨著KOH用量的不斷增加,也呈增大的趨勢。這一方面是由于KOH與碳反應生成KCO消耗了部分碳,使孔隙得到發(fā)展;另一方面是由于在800℃活化溫度下反應生成了金屬鉀,氣態(tài)金屬鉀在微晶的片層間穿行,撐開芳香層片使其發(fā)生扭曲或變形,創(chuàng)造出新的微孔。當堿炭比為3 時,比表面積和總孔容最大,分別為1672m/g、0.75cm/g。相較于CAC-3,樣品CAC-4的KOH用量增加,超過了炭材料活性位上碳原子所需活化劑的用量,導致碳骨架破壞,活性炭的比表面積下降,介孔容數(shù)量增加。
CAC-1、CAC-2、CAC-3、CAC-4 的FTIR 圖譜如圖4所示。由圖4可以看出,所得樣品具有的峰形、峰位較為相似,但各個峰的強度大小差距較大,這意味著KOH 用量對活性炭具有顯著的作用。當波數(shù)在3480cm左右時特征峰的強度較大,為—OH 振動峰,這是因為環(huán)糊精樣品本身具有大量的羥基結構;樣品CAC-1、CAC-2、CAC-3 在波數(shù)2921cm處的峰是脂肪烴或環(huán)烷烴的—CH和—CH伸縮振動引起的,但該吸收峰強度十分微弱,同時隨著堿炭比的增大,樣品CAC-4 在該處的峰消失,這是樣品在活化后發(fā)生了脫甲基化反應,產生了H、CH、CH等氣體導致的;波數(shù)在1620cm附近分別為苯環(huán)中的C==C振動形成的峰。C==C 的伸縮振動峰一般出現(xiàn)在1650cm,但由于C==C 鍵與C==C 或C==O 鍵的共軛,使得伸縮振動峰向低峰移動;波數(shù)在1100cm附近時為C—O、O—C—O 基團的伸縮振動。波數(shù)在650cm附近為醇及芳香族的伸縮振動。
圖4 不同KOH比例下活性炭的FTIR圖譜
4種不同樣品XPS的C 1s光電子能譜分析結果分別如圖5 所示,表2 說明了不同活化樣品的XPS元素含量分布。以C 1s的結合能(284.5eV)作為參照,將C 1s 譜圖分為spC==C(284.5eV)、C—O(286.0eV)、 C—N/C—O (287.2eV)、 O—C==O(288.6eV)4 個峰位。由圖5 可以看出,spC==C在4 個特征峰中所占比例最大,而高含量C==C 基團的存在能夠促進電荷轉移,提高材料的導電性;同時C==C、C—O兩個峰位所占的比例隨著堿炭比的增大而減小,說明活化過程中KOH 用量的提高能夠增大對這兩基團的消耗,這與紅外分析結果相一致;另外O—C==O 等親水官能團的存在也可以進一步提高材料的比電容。由表2可以看出,活性炭主要由C、O、N 三種元素組成,其中N 原子的含量較小,反應過程中隨著堿炭比的增大含量略微有所下降;在增大KOH 用量的過程中,活性炭中的C原子含量增大而O原子的含量逐漸減小,這符合KOH活化法的一般規(guī)律。
表2 不同樣品的XPS元素含量
圖5 4種不同樣品XPS的C 1s光電子能譜分析
2.6.1 循環(huán)伏安分析
圖6 為4 種樣品所制備的扣式電容器分別在5mV/s、100mV/s兩種不同掃速下的CV曲線。由圖6 可知,在低掃速的條件下(5mV/s),所有樣品CV 曲線的矩形性較好,沒有氧化還原峰的出現(xiàn);然而隨著掃速的增大,樣品CAC-1在100mV/s的掃速下發(fā)生變形,另外3種樣品仍然保持著較為對稱的矩形狀,體現(xiàn)了其良好的雙電層電容特性。從圖中還可以看出,當KOH的用量從1∶1增加到3∶1時,CV 曲線的矩形面積逐漸增大,表明材料的比電容也隨之增大,這是因為KOH 用量的增加,使得微孔孔容和介孔孔容數(shù)量的增加,為離子的存儲和傳輸提供了有利通道;而當堿炭比增大到4∶1時,CV 曲線的面積反而減小,這是由于微孔數(shù)量減少,使得電荷存儲量減少,從而導致比電容的減少。另外,樣品CAC-2、CAC-4 在這兩種掃速下的CV 曲線接近重合,說明這兩種樣品在這兩種掃速下的比電容相近。
圖6 不同KOH比例活性炭的CV曲線
2.6.2 恒流充放電分析
4種樣品在1A/g電流密度下的充放電曲線如圖7(a)所示。由圖7(a)可以看出,4種樣品的充放電曲線均呈對稱的三角形狀,表明所制備材料具有良好的可逆性;同時在充電轉為放電狀態(tài)的一瞬間都存在一定的壓降,這是由于內阻引起的,但壓降現(xiàn)象并不明顯,表明材料具有的等效串聯(lián)電阻均較小。由式(1)可知,比電容與放電時間成正比,其中樣品CAC-3放電時間最長,因此比電容最大,在該電流密度下比電容為165F/g。
為了更好地說明不同樣品的倍率性能,圖7(b)進一步給出了4 種樣品在不同電流密度下(0.1~2A/g)的比電容。由圖7(b)可知,同一種樣品,隨著電流密度的增大,活性炭的比電容逐漸減小,這是因為隨著電流密度的增大電解質離子的遷移速率加快,電解液離子在孔道內的停留時間較短,難以充分滲透至孔道深處以及孔徑較小的孔道內形成雙電層,使得材料的有效比表面積降低,從而導致比電容的降低。樣品CAC-2 與CAC-4 在不同電流密度下的比電容值相對比較接近,這與循環(huán)伏安曲線相一致。另外,樣品CAC-3 表現(xiàn)出最佳的電容特性,在0.1A/g 的電流密度下比電容值可以達到186F/g,當電流密度從0.1A/g 增大到2A/g 后仍有87%的電容保持率。
圖7 不同樣品的充放電曲線及倍率性能
2.6.3 交流阻抗分析
4 種不同樣品的Nyquist 曲線如圖8 所示。Nyquist 曲線主要由高頻區(qū)、中頻區(qū)和低頻區(qū)三大部分組成。由圖可知,在高頻區(qū),相較于樣品CAC-1 和CAC-2,樣品CAC-3、CAC-4 阻抗半圓環(huán)的半徑和高頻區(qū)與實軸的左交點值(等效電阻ESR)較小,說明它們電荷的轉移電阻及內阻均較?。辉谥蓄l區(qū),所有樣品均沒有斜率為45°的Warburg 直線,說明樣品具有極小的離子擴散阻力,有助于電解液離子的快速擴散;在低頻區(qū),樣品CAC-3的近垂直線的斜率最接近90°,說明其電荷飽和程度最高,電容性能最好。
圖8 不同KOH比例下活性炭的Nyquist曲線
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CAC-3 樣品的比電容最大,倍率性能最佳。為了更好地說明所制備活性炭的性能,將CAC-3 樣品與商業(yè)炭21KSN 進行了對比,同時對其進行了循環(huán)壽命測試。圖9(a)、(b)分別為CAC-3 與21KSN 在100mV/s 掃速下的循環(huán)伏安曲線和1A/g 電流密度下的充放電曲線,可以明顯看出,CAC-3 的電化學性能要優(yōu)于21KSN,在1A/g 電流密度下,CAC-3 的比電容(165F/g)>21KSN(140F/g);圖9(c)為樣品CAC-3所制備扣式電容器的循環(huán)壽命圖。在電壓窗口0~0.8V、1A/g電流密度下,循環(huán)10000次后循環(huán)壽命幾乎不發(fā)生改變,充放電50000 次后仍有98.7%的容量保持率,表明CAC-3具有良好的電化學性能。
圖9 樣品CAC-3性能測試
本研究通過控制堿炭比的方式,利用KOH 活化法制備了環(huán)糊精基活性炭。通過分析對比不同KOH 用量下的結果,獲得了最佳工藝參數(shù)下的活性炭,并與商業(yè)炭21KSN 的性能進行了對比。當堿炭比為3時,所制備活性炭的性能最佳。在該條件下,活性炭的比表面積為1672m/g,總孔容為0.75cm/g。所制備的電容器在1A/g 電流密度時比電容可達165F/g,大于同電流密度條件下21KSN的比電容(140F/g),5萬次循環(huán)充放電后仍有98.7%的容量保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