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文平
(山東服裝職業(yè)學院,山東泰安 271000)
濰坊地處山東半島中部,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人文景觀豐富,地處沿海的交通樞紐,即山東的沿海開放城市,有“世界風箏之都”的稱號,是中國品牌特色城市。濰坊民俗城市地域特征有一定代表性,建于明清時期的十笏園更是不可多得的珍貴古典園林。具有傳統(tǒng)園林獨特的造園手法、空間處理形式、建筑類型等。濰城民俗元素中有風箏、木板年畫、高密剪紙、泥塑玩具等。這些民俗元素對濰坊城市特色景觀的塑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們結合城市景觀設計,使城市更能體現文化內涵。
開放的城市化空間環(huán)境為我們提供了自身文化的參照系,現代,加快的城市化進程,大型公共設施過于追求速度,并沒有跟進時代的潮流,逐漸趨向同一化設施或建筑,喪失了承載城市記憶的功能,在各方文化的沖擊下,完全失去了自己固有的傳統(tǒng),無法展現城市建設體現的歷史文脈與人文環(huán)境的聯系。在文化進程中,先民們創(chuàng)造的民俗被大量塵埃所覆蓋,城市建設特色模糊不清,過分追求“煥然一新”,“奇葩”雕塑與建筑層出不窮,城市淪為換裝比賽的犧牲品,所以,人文歷史、民俗元素在城市建設中應為不能忽視的重要元素,研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濰坊又稱鳶都,是世界風箏之都,風箏制作歷史悠久,手工藝精湛。它產生于人們的娛樂活動中,制作過程體現的文化素養(yǎng)較高,與人們的生活有密切的聯系。為了展現風箏的獨特韻味,工匠們特地結合了美術與工藝。類型大體有軟翅型類、加硬翅型類、串翅型類,還有板子型類的和立體桶形型類等。在濰坊風箏制作史上,很多有名的知識畫家也參與了風箏的設計,為濰坊風箏考究的精品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在很多城市景觀中,風箏元素切實得到了體現。
濰坊市高密的剪紙是濰坊地區(qū)的特色文化,遠近聞名。高密流傳的剪紙,在櫥窗、柜子、衣櫥、門墻都有體現,作為剪紙裝飾品,流暢的線條結合,元素構成形象生動,用剪刀在紅紙上勾勒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濰坊市城市景觀中處處滲透著剪紙文化元素,如濰坊風箏廣場長廊中的雕塑,一個手握剪刀的婦女形象的任務端莊地坐在方凳子上,剪出漂亮的剪紙窗花,再次展現當時勞動人民剪紙的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個兒童騎在雞背上的《童騎雄雞》,一只肥豬拉著大車走的《老豬拉車》,一只猴子蹺著二郎腿,嘴里含著煙管,裝模作樣的《猴子煙管》,孩子們的虎頭鞋、虎頭帽雕塑,剪紙小品雕塑,這些個雕塑以現代雕塑的形式把濰坊高密剪紙文化呈現出來,讓人們更好地了解濰坊高密剪紙藝術。
濰坊楊家埠有木板年畫與天津有楊柳青木板年畫和蘇州有桃花塢木板年畫,三個并稱中國三大木板年畫,主要包含吉利畫,還有戲曲故事和神話傳說等三大類別,形式有大貢箋式、小貢箋式、方貢箋式、小橫匹式、福字燈式。楊家埠木板年畫在景觀雕塑小品中呈現居多?,F代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區(qū)域文化中包含地域文化,多樣類型的城市公園的建造,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為城市增加了很多魅力。不同地方有著不同文化元素內容,不同的區(qū)域文化造就了不同的區(qū)域景觀,人們在休閑娛樂的同時,感受特色色彩豐富的年畫民俗風情。
濰坊傳統(tǒng)民間藝術元素布老虎玩具,源于人們對老虎的崇拜,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居民做布老虎玩具,或在小孩子臉上畫虎臉,用以寓意健康、勇敢、茁壯成長。設計師根據個人靈感,結合環(huán)境,通過對稱均衡、韻律等形式美的法則進行創(chuàng)意組合,凸顯整體布局景觀美。廣場上各有不同的視覺方向,雕塑造型結合現代玩具材料色彩,其空間組合自由、而不失節(jié)奏感,完美展現了泥塑、布玩具元素可可愛愛奇奇怪怪的現代化寫意風格,散發(fā)濃厚的民俗元素文化氣息。
城市街道是展示文化的載體,濰坊市城市景觀中處處滲透著剪紙元素。繪有剪紙形式的風箏圖案,造型獨特,剪出古代歷史小故事的人物,人們在等車的時候,欣賞民俗風情。濰坊國家濕地公園中,站在觀景臺上,處處是剪紙藝術與現代景觀建筑的結合,環(huán)形公路中的幾根裝飾柱子,剪紙圖案與底柱配合良好,美感突出。濰坊北海路各街道旁的路燈圖,將傳統(tǒng)風箏元素與剪紙結合,應用現代材料制成,是傳統(tǒng)與現代、功能與審美兼具的典范,既能豐富街景的文化內涵,又是對民俗文化的保護和發(fā)展。
建筑是展現文化的窗口。濰坊火車站總體設計特色是現代化新型蝴蝶展翅,是濰坊建設的精品工程,造型為展翅的蝴蝶。從外形設計、建筑到室內物質設施配置,都立足現代形象塑造,以蝴蝶風箏為總設計元素,追求強烈的視覺感染力,是風箏之都濰坊具代表性的標志性建筑?;疖囌緝炔繎覓旄魇綖H坊特色大型風箏,向游客展示濰坊民俗特色?;疖囌揪坝^設計具有非常鮮明的可識別性,留下印象是特色鮮明的。濰坊市人民廣場建筑的材質外觀輕盈,仿照蝴蝶形狀,正前方的藝術大廳采用類似彩繪墻繪的方式,色彩斑斕,整體鳥瞰像蝴蝶的翅膀閃爍,運用了當地富有天然色彩的建筑藝術手法和藝術特色以及建筑材料。
圖1 剪紙元素
城市廣場景觀設計可體現地方文化特色,反映風土人情。其建筑體態(tài)輕盈,材質輕巧,巧妙地迎合了風箏翱翔的特征,是濰坊雕塑的指向標。廣場上還有蝴蝶型燈具,花街鋪地式地面,充分體現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傳統(tǒng)的民俗花燈展覽文化,在夜晚燈光照耀下,民俗焰火呈現萬千變化。文化長廊展現了民俗民間藝術大觀,利用館藏民俗藝術品,展示獨具特色的濰坊民間藝術,楊家埠木板年畫、高密民間藝術三絕(剪紙、撲灰年畫、泥塑)、服飾繡品等也陳列其中。
每個城市都有獨特的適合地域種植的植被。濰坊市植物園運用模紋花壇、帶狀花壇的形式表達了不同民俗內涵,植物的多種形式和剪裁方式各異。植物的栽植也承載了文化的內涵,受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影響,喬木灌木,花卉及地被多種植物種植,通過不同的整形修剪,營造不同的視覺景觀空間。植物園內民俗文化元素應用不多,主要體現一小部分的花街鋪地,運用小石塊堆疊成不同形狀,類似民間的剪紙。把剪紙畫與花街鋪地結合應用,使人們在游園時,能產生不一樣的心理感受。園林中的小路蜿蜒曲折,襯托與對比的現代美學原則。城市園林中有許多民俗元素與綠地造景結合的例子,蝴蝶型路燈、地燈與在城市街道中的應用形式類似,結合周圍樹木、草坪,整體比較和諧,既避免了單一綠地的枯燥單調,吸引居民前來休閑玩耍停留。
民俗元素應用時,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資源,對原貌加以保留性的改造,對景觀修復修改。設計師設計白浪河濕地公園時,巧妙地加入了許多人文小品和建設聚落。山、石、樹、草,鳥語花香,處處相得益彰。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展現現代科學規(guī)劃方法,為居民提供休息、觀賞、玩耍、娛樂、餐飲集于一體的現代新型公園,其規(guī)模龐大,水系規(guī)劃合理,設計得當,享有著“類西湖”的美譽。作為濰坊特色休閑地,自然也是當地獨特風俗的展現地。設計師充分利用地理優(yōu)勢,其中有許多民俗特色的園林景觀小品,包括蝴蝶型的路燈,草坪燈,游船,畫舫,竹筏,白浪河上游濕地走來。在這里,自然與藝術結合,每一個地方都默默講述著老濰縣的故事,有關白浪河這個濰坊人民母親河的傳說?;ń咒伒厥降氖勇?,結合年畫剪紙藝術,組成各種精美圖案。
建筑是無形的詩,看似復雜,其實簡單。人民廣場的建筑外形類似多種幾何形的無條件拼接,色彩的夸張運用,還有主廣場的地面鋪裝,都與前方的市政廣場銜接完美。植物配置也是多樣化,種類繁多。廣場的材質外觀輕盈,正前方的藝術大廳采用類似彩繪墻繪的方式,色彩斑斕,像蝴蝶的翅膀閃爍。這里的建筑手法和藝術特色、建筑材料都別具一格。廣場的地面鋪裝,鋪裝的色彩,造型和材料上都表現現代城市特色。從當地傳統(tǒng)文化中提取圖案紋樣,直接雕刻刀鋪裝材料上,或用石子做成花街鋪地,在應用到景觀規(guī)劃中。人民廣場的建筑外形類似多種幾何形的無條件拼接,植物配置也是多樣化。
圖2 人民廣場
抽象跟夸張代表意向美,俯瞰會展中心,“沙燕”風箏的造型惟妙惟肖,既體現建筑的對稱美,又展示了動靜結合美。頭部比例夸大的舞獅鑄銅雕像,顯得愈加可愛。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城市景觀設計業(yè)出現了一種廣場熱,新建成的濰坊市人民廣場不論從建外觀材質,都體現風箏之都的樣貌形態(tài)。在市政府前面,從南到北,軸線式草皮,仰望中心雕塑,兩旁佇立兩座觀光塔,俯瞰整個廣場市政外圍,平看廣場噴泉,俯視植物色帶,夸張的手法,被稱贊為濰坊的“明珠”。
圖3 會展中心
濰坊市民俗文化元素在城市景觀規(guī)劃中應用廣泛,但在濰坊市民俗文化旅游多方面融合有所欠缺。民俗景觀多數以人文景觀為主,特色旅游少,在景觀規(guī)劃細節(jié)處注重特定環(huán)境中的元素組合,在具備特色的同時,注意點線面形式的結合,充分表達旅游產品自身的文化內涵。民俗文化要遠足發(fā)展,需深挖傳統(tǒng)民風文化。
民俗元素在城市景觀中的應用主要有三種,直接挪用形象、組合重構、造型的抽象夸張。東海湛江貝殼類資源豐富,湛江的建筑景觀設計師們把原來沒有用途的蚌殼,扇貝,海礁石,等消毒,作風干處理,之后作為貼面裝飾,有的在景觀墻面上黏合著,用貝殼等的直接形象表現獨特的圖騰文化元素。這樣形式的景觀小品,風格獨特、主題明顯,可以直接在城市廣場造景中應用,從而體現地方特有的地域特色。再如在泰安的許多廣場景觀中,為體現獨特的泰山文化,設計師也將泰山石的造型紋理應用到景觀設計中。
民俗文化與人民生活聯系密切,具有強大的生命繼承力。早期承德避暑山莊的設計,充分利用它依山傍水的地理優(yōu)勢,沒有規(guī)劃大體量的建筑形式,也沒有統(tǒng)籌全園的建筑物,建筑依山形布置,建筑外形充分體現地方特色。在植物配置方面,選取當地的落葉松統(tǒng)籌全園,避免了植物種類繁多,在筑山理水方面,使用當地所產塞外黃石,青石,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為后來景觀設計提供理論和實際支持。因此,景觀設計師應因地制宜,結合民俗文化元素的同時,給人們帶來不同的空間體驗與心理認知,以文明增進旅游的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