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萍 馬君
胃癌是最常見的消化道腫瘤之一,其檢出率位居全球第五,死亡率僅次于肝癌和肺癌[1]。在中國,胃癌的發(fā)生率及死亡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近年癌癥的治療手段不斷發(fā)展,但還是以手術(shù)治療為主。多數(shù)癌癥患者在診斷時已發(fā)生癌細胞的轉(zhuǎn)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約為1年[1,3]。化療是中晚期癌癥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但因化療藥物毒性及耐藥而大大限制了其臨床應(yīng)用和療效[4]。上皮-間質(zhì)轉(zhuǎn)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上皮細胞轉(zhuǎn)化為間質(zhì)細胞的生物過程,發(fā)生轉(zhuǎn)化的細胞具有侵襲性和遷移能力,腫瘤細胞的EMT 能力決定了多種類型的腫瘤惡性進展[5]。研究表明,EMT 是胃癌發(fā)生轉(zhuǎn)移的關(guān)鍵因素之一。介藜蘆堿是中藥藜蘆的重要單體成分,可以通過抑制非小細胞肺癌PI3K-AKT 信號促進細胞自噬的發(fā)生,從而抑制肺癌惡性進程[6-7]。然而其在胃癌中的作用尚未見報道,本研究將探討介藜蘆堿對胃癌的作用及相關(guān)機制。
1.1 細胞株 人胃癌細胞系NCI-N87(批號CL-0169)購于武漢普諾賽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1.2 試劑 RPMI 1640 培養(yǎng)基(批號31800022)、胎牛血清(批號16000-044)購于美國Gibco 公司。Edu 細胞增殖檢測試劑盒(批號C0085S)、結(jié)晶紫(批號C0121)購于上海碧云天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Transwell 小室(批號3412)購自美國corning 公司。Trizol 試劑購于上海普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miRNA逆轉(zhuǎn)錄試劑盒(批號638315)、定量PCR 試劑盒(批號RR820A)購于日本Takara 公司。一抗(E-cadherin、Vimentin、ZO-1、β-actin 批號分別為3195、5741、13663、3700)均購于美國CST 公司,細胞免疫熒光二抗(批號A-21072)購于美國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
1.3 儀器 Ti-E 型熒光顯微鏡(日本尼康公司);A1 HD25 型共聚焦顯微鏡(日本尼康公司);BIORADXR 型成像儀(美 國 Bio -Rad 公 司);LightCycler480Ⅱ型熒光定量PCR 儀(Roche 公司)。
2.1 細胞培養(yǎng) 將NCI-N87 細胞鋪板于96 孔板中,根據(jù)介藜蘆堿濃度不同,分為對照組(1%DMSO)、低劑量組(10μg/mL)和高劑量組(30μg/mL)。每組5 個復孔。將藥物按照上述劑量加入到對應(yīng)細胞中過夜培養(yǎng),并按試劑盒使用說明書操作。Ti-E 型熒光顯微鏡下觀察拍照,利用image J 軟件統(tǒng)計Edu陽性率。
2.2 細胞遷移以及侵襲實驗 細胞遷移分為對照組(%DMSO)、低劑量組(10μg/mL)、高劑量組(30μg/mL),每組3 個復孔。藥物處理24h 后,消化細胞,離心,無血清培養(yǎng)基重懸細胞,將NCI-N87 細胞加入Transwell 上室。24h 后細胞取出,用棉簽將上室細胞拭去,顯微鏡下觀察結(jié)晶紫染色,拍照后利用image J 統(tǒng)計遷移細胞數(shù)。在Transwell 膜上涂抹基質(zhì)膠各組進行侵襲實驗。
2.3 細胞免疫熒光 實驗分組同上,將各組NCIN87 細胞鋪板于24 孔板細胞爬片上,藥物處理24h后,加入一抗、二抗孵育,對NCI-N87 細胞進行DAPI染色。使用共聚焦顯微鏡觀察拍照。
2.4 蛋白免疫印記 實驗分組同上,各組細胞鋪板于6 孔板中,經(jīng)過藥物處理24h 后,利用1×loading 直接裂解NCI-N87 細胞蛋白,制作電泳樣品。經(jīng)過電泳-轉(zhuǎn)膜封閉后,進行一抗、二抗孵育。加入化學反應(yīng)底物,利用成像儀進行成像分析。實驗進行3 次獨立重復。
2.5 定量PCR 實驗分組同上,各組細胞鋪板于6孔板中,藥物處理24h 后,trizol 提取NCI-N87 細胞RNA,RR036A、RR037A 試劑盒逆轉(zhuǎn)錄mRNA 及miRNA。定量PCR 試劑盒檢測NCI-N87 細胞RNA表達水平。相關(guān)特異性引物序列如下:FOXN3:F-5'-ACTCTGACATGCCCTACGATG-3',R-5'-TCTGACTCCTCTCTTTGTCCAC-3';miR-132-3p:F-5'-CCAGCATAACAGTCTACAGCC-3',R-5'-TATGGTTGTTCACGACTCCTTCAC-3';U6:F-5'-CTCGCTTCGGCAGCACA-3',R-5'-AACGCTTCACGAATTTGCGT-3'。GAPDH 及U6 分別為mRNA 及miRNA 的內(nèi)參。以上引物均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成。反應(yīng)體系置于LightCycler480Ⅱ型熒光定量PCR 儀中檢測。
2.6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yīng)用SPSS 22.0 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多組均數(shù)間比較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組之間比較采用LSD 檢驗,P<0.05 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介藜蘆堿對胃癌細胞增殖的影響 細胞增殖檢測結(jié)果顯示,介藜蘆堿低、高劑量組胃癌細胞Edu 陽性細胞數(shù)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圖1。
圖1 Edu 檢測介藜蘆堿對胃癌細胞NCI-N87 增殖的影響(400×)
3.2 介藜蘆堿抑制胃癌細胞遷移、侵襲 介藜蘆堿處理胃癌細胞24h 后,發(fā)現(xiàn)介藜蘆堿可以明顯抑制胃癌細胞的遷移和侵襲,并呈現(xiàn)劑量依賴性,低劑量即可減少胃癌細胞侵襲和遷移的數(shù)量,而高劑量效果更加顯著(見圖2)。統(tǒng)計侵襲和遷移的細胞數(shù)并計算相對遷移率和侵襲率結(jié)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介藜蘆堿低、高劑量組胃癌細胞NCI-N87 的遷移率和侵襲率均顯著降低(P 均<0.05)。見表1。
圖2 介藜蘆堿對胃癌細胞遷移和侵襲的作用(結(jié)晶紫染色400×)
表1 介藜蘆堿對胃癌細胞相對遷移率和侵襲率的影響(%,)
表1 介藜蘆堿對胃癌細胞相對遷移率和侵襲率的影響(%,)
注:對照組為NCI-N87 細胞未經(jīng)處理;低劑量組為10μg/mL 介藜蘆堿處理組;高劑量組為30μg/mL 介藜蘆堿處理組;與對照組比較,aP<0.05
3.3 介藜蘆堿抑制胃癌細胞EMT 過程 細胞免疫熒光染色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比較,介藜蘆堿低、高劑量組胃癌細胞NCI-N87 中E-cadherin 表達水平顯著升高(見圖3A)。蛋白免疫印跡實驗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比較,低、高劑量介藜蘆堿促進胃癌細胞NCI-N87 E-cadherin 蛋白表達,降低Vimentin、ZO-1 蛋白表達水平(見圖3B),灰度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圖3 介藜蘆堿對E-cadherin、Vimentin、ZO-1 表達的影響
表2 介藜蘆堿對E-cadherin、Vimentin、ZO-1 蛋白表達的影響()
表2 介藜蘆堿對E-cadherin、Vimentin、ZO-1 蛋白表達的影響()
注:對照組為NCI-N87 細胞未經(jīng)處理;低劑量組為10μg/mL 介藜蘆堿處理組;高劑量組為30μg/mL 介藜蘆堿處理組;與對照組比較,aP<0.05
3.4 介藜蘆堿調(diào)控胃癌細胞miR-132-3p/FOXN3軸 與對照組比較,介藜蘆堿低、高劑量組胃癌細胞miR-132-3p 表達明顯降低,其靶基因FOXN3 表達明顯增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均<0.05)。見表3。
表3 介藜蘆堿對胃癌細胞miR-132-3p 和FOXN3 mRNA相對表達量的影響()
表3 介藜蘆堿對胃癌細胞miR-132-3p 和FOXN3 mRNA相對表達量的影響()
注:對照組為NCI-N87 細胞未經(jīng)處理;低劑量組為10μg/mL 介藜蘆堿處理組;高劑量組為30μg/mL 介藜蘆堿處理組;與對照組比較,aP<0.05
介藜蘆堿是從藜蘆中分離出的天然甾體生物堿。研究表明,其可以抑制人骨髓增生異常細胞的增殖并促進其凋亡,從而減輕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8]。同時研究發(fā)現(xiàn),介藜蘆堿可以通過誘導自噬來抑制人肝細胞癌的進展[9]。
胃癌細胞惡性增殖以及轉(zhuǎn)移是導致胃癌惡性進展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首先檢測了介藜蘆堿對胃癌細胞的增殖影響,利用不同劑量的介藜蘆堿處理胃癌細胞,對其細胞增殖并無影響。因此,我們進一步探討了介藜蘆堿對胃癌細胞遷移及侵襲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顯示,介藜蘆堿對胃癌細胞NCI-N87 的遷移和侵襲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EMT 是腫瘤細胞獲得高轉(zhuǎn)移和侵襲能力的關(guān)鍵過程[10]。發(fā)生時E-cadherin 下降,而Vimentin、ZO-1表達上調(diào)[11]。檢測介藜蘆堿對E-cadherin、Vimentin及ZO-1 表達的影響,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低、高劑量的介藜蘆堿均能夠上調(diào)E-cadherin 表達、降低Vimentin 與ZO-1 的表達。提示介藜蘆堿對胃癌細胞遷移、侵襲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過調(diào)控EMT 相關(guān)蛋白的表達發(fā)揮作用的。
胃癌是一種上皮源性腫瘤,主要的轉(zhuǎn)移機制是EMT 過程的轉(zhuǎn)變,隨著癌細胞的不斷增殖,癌灶越來越大,逐漸侵犯富含淋巴管的黏膜肌層和下層,部分胃癌細胞脫落原發(fā)灶轉(zhuǎn)移至毛細淋巴管周圍,與淋巴管內(nèi)皮細胞緊密黏附,進入淋巴管腔,達到淋巴結(jié),形成遠端轉(zhuǎn)移[12]。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介藜蘆堿可以明顯抑制胃癌細胞的EMT 行為,這將極大限制胃癌遠端轉(zhuǎn)移的可能性。
miRNA 是由21~25 個核苷酸組成的一類非編碼RNA,參與基因調(diào)控[13]。miRNA 在胃癌的治療、診斷及預后方面具有重要意義[14-15]。已知miR-132-3p 在多種腫瘤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并有可能作為早期檢測腫瘤發(fā)展、進展和轉(zhuǎn)移的預后標志物[16]。檢測介藜蘆堿處理后miR-132-3p 的表達,結(jié)果顯示,介藜蘆堿可降低miR-132-3p 的表達而增加其靶基因FOXN3的表達。因此,介藜蘆堿可能通過影響miR-132-3p及靶基因FOXN3 的表達,抑制胃癌EMT 進程,降低胃癌的遷移、侵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