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妮
摘要:目的:探究對接受藍光照射的黃疸新生兒實施早期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研究對象為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醫(yī)院接受藍光照射治療的78例黃疸新生兒,應用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人數(shù)相同的對照組與研究組(n=39),分別采取常規(guī)護理及早期護理,觀察兩組干預效果。結果:與對照組比,研究組護理指標更優(yōu),P<0.05。結論:將早期護理用于接受藍光照射治療的黃疸新生兒中可降低黃疸值,增加患者安靜睡眠時間,值得大力推廣和引用。
關鍵詞:早期護理;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
新生兒機體功能尚未發(fā)育完全,很容易出現(xiàn)代謝異常,臨床將未滿月出現(xiàn)膽紅素代謝異常情況定義為新生兒黃疸。如果僅為生理性的,隨著時間推移,相關癥狀會隨之消失。但如果是病理性的,則需要積極治療才能降低膽紅素水平,一旦發(fā)展為腫脹黃疸,會嚴重影響到患兒的生長發(fā)育。藍光照射是一項簡單兒有效的治療方法,其能促進未結合膽紅素形成結構異構體,進而經膽汁和尿液排出。在這一過程中,開展高質量的干預手段,可為患者康復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強化光療效果。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早期護理在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治療中應用效果理想,以下為具體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醫(yī)院接受藍光照射治療的78例黃疸新生兒,應用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人數(shù)相同的對照組與研究組(n=39)。納入標準:(1)均為足月兒;(2)符合病理性黃疸診斷標準;(3)產婦無妊娠相關并發(fā)癥;(4)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早產兒或合并缺血缺氧下腦病患兒;(2)合并先天性胃腸功能缺陷;(3)家屬不配合;(4)因其他因素中途退出治療。對照組男、女分別為20例、19例,日齡1—22(11.23±3.57)d;研究組男、女分別為19例、20例,日齡1—23(11.18±3.64)d。兩組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可比。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包括光療箱清潔與溫度、濕度調控,為患兒佩戴眼罩,定時更換尿布以防止感染等措施。研究組在前者基礎上展開早期護理,詳細如下:(1)撫摸護理。在胎兒出生的2h內對腹部進行輕快、柔和的按摩,使用潤滑油,依據(jù)新生兒的結腸走向進行按摩,力度平穩(wěn)的按揉3—5min,每天在哺乳和洗澡1h后各進行一次。(2)游泳護理。在出生2d后,護理人員協(xié)助新生兒進行持續(xù)10min左右的有用活動,分別于上、下午開展。確保水溫合適,避免過涼或過熱。保障水干凈,選擇合適且安全的游泳圈。可指導產婦參與其中,通過與患兒接觸來增加親和力。在患兒臍部張貼防水貼,同時要去確保患兒頭部位于水面以上。家長與護理人員時刻陪伴,確保安全性。在該項活動完成后,取掉臍貼并利用碘伏對局部消毒,做好保暖工作。幫助患兒測量體溫,觀察呼吸狀況,防止感染發(fā)生。(3)做好家長宣教工作。在新生兒出現(xiàn)黃疸后,家長通常存在擔憂情緒,護理人員要做好家長的宣教工作,一來讓家長安心,二來也能更加積極的配合護理人員展開相關干預。護理人員詳細講述藍光治療的原理、效果及相關操作,同時說明開展早期護理干預的必要性。當家長提出問題后,耐心解答。及時向家長說明患兒目前狀況,從而讓家長以更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患兒疾病治療。
1.3觀察指標
護理指標包括黃疸下降值、體質量增加量、安靜睡眠時間及哭鬧次數(shù)等。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1.0處理,計量資料、計數(shù)資料分別采用(x±s)、百分比表示,前者行t檢驗,后者行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與對照組比,研究組黃疸下降值、體質量增加量更高,安靜睡眠時間更長,哭鬧次數(shù)更少,P<0.05。見表1。
3討論
膽紅素是一種對大腦和神經系統(tǒng)有害的膽色素,其是臨床判定黃疸的重要依據(jù)。在新生兒時期,膽紅素水平超出機體代謝能力,就會引發(fā)以皮膚、鞏膜等黃染為表現(xiàn)的新生兒黃疸。病理性黃疸通過積極治療,患兒通常會獲得良好預后。但如果病情嚴重,可能引發(fā)核黃疸,這會對患兒神經系統(tǒng)造成不可逆損害。因此,一旦確診,應積極展開相關治療。藍光照射能促進非結合膽紅素排泄,從而達到降低膽紅素濃度的目的。但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發(fā)熱、低體溫、皮疹等不良反應。為進一步提升治療安全性,鞏固治療效果,臨床多會于藍光治療期間展開相關護理干預。對黃疸新生兒來講,早期護理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模式。通過與患兒接觸與按摩,可對體表神經產生刺激,從而促進排便。協(xié)助患兒游泳是為了構建類似羊水的環(huán)境,這能提升患兒的內心安全感,從而更好的適應外界環(huán)境。在這一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加強與父母的溝通,向家長說明各項操作的意義,這能提升家長配合度,確保各項護理措施的順利開展。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入上述內容,圍繞患兒展開相關干預,可大大提升護理效果,促使患兒盡快恢復健康。本次研究顯示,兩組采取不同護理模式后,研究組護理指標更優(yōu)(P<0.05)。綜上,在黃疸新生兒接受藍光照射治療期間開展早期護理有助于降低膽紅素水平,改善患兒健康狀況,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尚貴花. 綜合護理在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期間的應用效果[J]. 河南外科學雜志,2018,24(01):174-175.
[2]劉芳. 早期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黃疸中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20,58(22):156-158.
[3]羅羚. 新生兒黃疸護理中開展早期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分析[J]. 實用醫(yī)技雜志,2020,27(08):11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