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慈
1982年5月2日,22歲的村民屈西懷和村里人一起到嵩山上植樹。傍晚收工后,幾個年輕人相約上嵩山的主峰峻極峰玩一會兒。上去之后,屈西懷便拿著镢頭準備“放雷石”。所謂“放雷石”,就是把大石頭從山頂沿著山溝推下去,聽石頭在山溝里滾動發(fā)出的隆隆巨響,這種游戲屈西懷從小到大玩了許多年。
在峻極峰上,當屈西懷和伙伴們一起撬動一塊巨石的時候,他突然發(fā)現(xiàn)石頭縫里有個像金屬片一樣的東西閃閃發(fā)光。屈西懷撿起來擦去表面的浮土,上面竟顯現(xiàn)出字跡。屈西懷隨后將金屬片上交給了登封縣人民政府,并由登封縣人民政府轉(zhuǎn)交給了當時的河南省博物館。
后經(jīng)專家鑒定,金屬片原來是一枚金簡,由純度90%的黃金制作而成。金簡長36.2厘米,寬8厘米,重223.5克,其上雙鉤鏨刻銘文3行63字,銘文之中竟然出現(xiàn)了“武曌” 字樣,而“武曌”正是武則天。因此,這件文物后來被命名為“武則天金簡”。
“簡”是古人的一種書寫材料,也叫“簡牘”,主要用狹長的竹片或木片削制而成,用于記錄各類事項,書寫各類典章等。金簡銘文道:“上言,大周國主武曌好樂真道長生神仙,謹詣中岳嵩高山門,投金簡一通,迄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歲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謹奏?!?/p>
銘文大意是:大周國的皇帝武曌,信奉道教真神,在中岳嵩山向天地諸神獻上這枚金簡,希望各路神仙能夠除去武曌在人間的罪過。
這枚金簡傳遞了許多古代的文化與歷史信息,簡文中的“三官九府”是道教天、地、水三神,三官各有三府共有九府?!俺鋾鬃锩笔堑澜陶埱蠼獬秊牡?,獲得長生的用語。從簡文“好樂真道長生神仙”中,可以看出武則天對道教的信仰。武則天在稱帝之前以崇信佛教為主,稱帝后逐漸轉(zhuǎn)向道教,特別是在晚年對道教的偏愛達到了癡迷的程度,登基以后多次進行投龍活動。
投龍是古代帝王舉行道教祭祀的活動,為了溝通神界、祈求平安,往往會在三個簡上書寫祈愿內(nèi)容,奏告三官,也就是投龍簡。投龍簡分別為山簡、土簡、水簡,山簡投于高山之中,土簡埋于地下,水簡投于潭洞水府。
投遞簡、策在古代的祭祀活動中曾是一項重要的內(nèi)容,投龍簡在全國各地也曾發(fā)現(xiàn)多枚,但皇帝使用的金簡卻是唯一。武則天金簡的發(fā)現(xiàn)為我們了解唐代的歷史風貌和一代女皇的生平提供了可靠的實物依據(jù)。
有人可能會問,為何武則天偏偏選在嵩山投遞金簡呢?這就要從她與嵩山的不解之緣說起,武則天一生曾多次至嵩山一帶巡游、祭祀,并親臨嵩山封禪。
所謂封禪,是指在講究“君權(quán)神授”的古代,皇帝們帶著自己的大臣前往五岳山,向上天祈求風調(diào)雨順的典禮。在中國歷史中,七位舉行過封禪的帝王有六位都將地點選在了泰山,唯有武則天于嵩山封禪。
公元696年,武則天在嵩山封禪,封禪過后武則天改中岳為“神岳”,封中岳神為“神岳天中皇帝”,更抬高了嵩山的地位。封禪之后,分別將嵩陽縣改為登封縣,陽城縣改為告成縣,表示大功告成之意,將年號改為“萬歲登封元年”。
公元700年,武則天在石淙河旁大宴群臣,在這次會飲之后她生了一場重病,朝中大臣紛紛至嵩山為女皇祈禱除病消災,武則天的病竟真的好了,她在高興之余派人再至嵩山祭祀,并投下了這枚金簡。
金簡的材質(zhì)、銘文、投遞地點,方方面面皆非同尋常,就如同武則天其人,她打破男子為君的慣常,當政之時銳意改革,開創(chuàng)了一代繁榮盛世,在她身上有著中國歷史太多的獨一無二。作為中國封建王朝唯一的女皇帝,金簡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件與她本人有關(guān)的可移動文物。
歷經(jīng)歲月長河的滌蕩,金簡保留到現(xiàn)在,使我們在時隔千年后,穿越時空,感受到一代女皇的氣息和風采。它所蘊含的信息,對于研究唐代歷史、武則天的政治思想、武則天時期的書法、古代投簡制度、封禪制度等都有著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