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光周新橋陳達剛李小盛郭潔曾文斌陳平麗陳可陳友訂
(1.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廣東省水稻育種新技術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水稻工程實驗室,廣東 廣州 510640;2.廣東省金稻種業(yè)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640)
廣東優(yōu)質稻最具代表性的是以“馬壩油占”為代表的小粒形油粘米和以“增城絲苗”為代表的細長粒形“絲苗米”。1980—1990年代初期育成的一批優(yōu)質稻品種如“七桂早25”、“七山占”和“小農占”等均為小粒形油粘米。增城絲苗米俗稱“蝦仔米”,因為稻米粒形細長、外觀晶瑩剔透、心腹白小、米飯口感好而深受消費者喜歡,并曾長期作為我國優(yōu)質米出口港澳及東南亞地區(qū),為我國解放后至1980年代創(chuàng)匯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然而,由于過去的增城絲苗米品種存在產量低、抗倒性和抗病性差等缺點,增城絲苗米品種一度在生產中種植面積嚴重萎縮。1990年代后期,廣東水稻育種家們通過對地方品種資源發(fā)掘利用及國外優(yōu)質稻品種資源引進改良相結合,在2000年后育成了以“美香占2號”、“象牙香占”為代表的增城絲苗米類型品種并在南方稻區(qū)大面積推廣應用。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yè)供需側改革、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美麗鄉(xiāng)村振興等惠農政策的實施,以“美香占2號”、“象牙香占”等食味品質優(yōu)異的優(yōu)質稻種植面積急劇擴大。廣東省農業(yè)部門對絲苗米的品種培育、示范推廣及品牌打造均非常重視,將增城絲苗米概念提升為代表廣東特色的“廣東絲苗米”概念,并制定了廣東絲苗米品種和廣東絲苗米產品標準,一批新的廣東絲苗米品種相繼育成推廣。
“南晶香占”是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聯合廣東省金稻有限公司、中國中業(yè)集團公司育成的集高產、優(yōu)質、抗病等特點于一體的廣東絲苗米新品種,該品種于2020年通過廣東省審定(粵審稻20200071)。本文將簡述該品種的選育過程、特征特性及近年的示范試種與推廣情況。
“南晶香占”是由“南晶占”和“象牙香占”雜交后代經系譜法結合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成的絲苗米品種,具有優(yōu)質、高產、稻瘟病抗性好,以及適應性廣等特點。其選育過程見圖1。
2012年晚造以“南晶占”(原名嶺南絲苗)為母本,以“象牙香占”為父本配制雜交組合,2013年早造種植F1,成熟后混合收獲,2013年晚造種植F2,經7代自交和系普法定向選擇,結合SSR標記技術對抗稻瘟病基因Pi-2和香味基因fgr進行分子標記選擇,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與表型選擇相結合,育成豐產性、抗性、適應性好,品質性狀表現為絲苗型特點、具有香味,符合育種目標的優(yōu)質、高產新品種。SSR標記引物見表1,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見圖2。2016年晚造參加本課題組廣州、江門、潮州、清遠和惠州等地區(qū)多點品比試驗,命名為“南晶香占”。2017年晚造繼續(xù)參加本課題組多點品比試驗。2018年、2019年晚造參加廣東省水稻區(qū)域試驗香稻組試驗,2020年9月通過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圖1 “南晶香占”選育過程
表1 Pi-2與fgr基因SSR標記選擇引物
圖2 Pi-2與fgr基因SSR標記輔助選擇
2016年、2017年晚季在廣州市(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大豐試驗基地)、江門市(桃源鎮(zhèn))、潮州市(錢東鎮(zhèn))、清遠市(三坑鎮(zhèn))、惠州市(汝湖鎮(zhèn))等5個試驗點進行多點試驗。試驗結果顯示,“南晶香占”2a平均產量7.08t·hm-2,與對照品種“粵晶絲苗2號”相比表現出較好的豐產性和穩(wěn)產性。
2018年、2019年晚季參加廣東省區(qū)試香稻組區(qū)試,平均產量分別為5.80t·hm-2、6.93t·hm-2,比對照種“美香占2號”分別增產5.55%、7.18%,2a平均增產6.37%。2019年晚造參加省生產試驗,平均產量7.08t·hm-2,比對照種“美香占2號”增產3.45%。通過2a區(qū)試與1a生產試驗,“南晶香占”表現出較高的產量水平,見表2。
表2 2018—2019年“南晶香占”參加廣東省區(qū)試產量及農藝性狀表現
經廣東省農業(yè)技術推廣總站從江門市新會區(qū)水稻區(qū)試點集中采樣送農業(yè)部稻米品質檢測中心檢測,“南晶香占”糙米率80.1%~82.8%、整精米率44.0%~56.5%、堊白度0.2%~0.5%、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60~62mm,直鏈淀粉15.8%~17.3%、長寬比4.2~4.4、有香味(2-AP含量430.22~668.91μg·kg-1)、品鑒食味分86.3~92.6,米質鑒定為部標優(yōu)質2級。對照廣東省絲苗米品種標準,“南晶香占”各項米質指標均達到了絲苗米標準,見表2?!澳暇阏肌本酌琢<氶L,外觀晶瑩剔透,米飯軟滑而有彈性,口感和飯味俱佳。2020年9月參加黑龍江國際稻米節(jié)獲得銅獎,2020年12月獲廣東省首屆國際名米(秈米)十大金獎品種,并被認定為廣東省第2批絲苗米品種之一。
表3 “南晶香占”各項米質指標及其與廣東絲苗米標準比較
經廣東省農業(yè)技術推廣總站委托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植保研究所2018年、2019年2a鑒定,“南晶香占”全群抗性頻率75%~81.8%,對中B群、中C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73.7%~80%和100%,病圃鑒定葉瘟1.0~2.0級,穗瘟2.2級(單點最高5級)綜合評價為抗稻瘟?。话兹~枯病鑒定結果為IV型菌5級、V型菌5~7級,綜合評價為中感白葉枯??;耐寒性鑒定結果為耐寒性中等。
表4 “南晶香占”稻瘟病和白葉枯抗性鑒定結果
2018年、2019年2a區(qū)試匯總結果顯示,“南晶香占”晚季全生育期113d,與對照種“美香占2號”相當。株型中集,分蘗力中等,抗倒力強。株高100.2~100.8cm,穗長23.6~23.8cm,有效穗數為276~301.5萬穗·hm-2,每穗總粒數124~135粒,結實率84.8%~88.0%,千粒重21.3~21.7g,見表2。
“南晶香占”從2016年早季開始在全省進行多點試驗試種,在廣東省內惠州、梅州、廣州、江門、清遠、云浮、中山、揭陽等地表現優(yōu)異,深受農民喜歡。2020年晚季,“南晶香占”在惠州市惠城區(qū)汝湖鎮(zhèn)種植0.28hm2,實收干谷8.44t·hm-2。2021年早季南晶香占在惠州惠城區(qū)橫瀝鎮(zhèn)種植連片種植7.3hm2,經惠城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現場驗收,實收濕谷9.68t·hm-2。2021年該品種在惠州、揭陽、中山等地已成為水稻主推品種。
2020年晚季,“南晶香占”在湖南郴州作煙后稻栽培,在抽穗楊花期至成熟期連續(xù)20余天低溫陰雨天氣條件下,其它大多數品種嚴重減產的情況下,仍獲得7265.9kg·hm-2的產量,展現出較強的耐寒能力和較高的高產穩(wěn)產水平。
“南晶香占”適應性廣,按普通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栽培能獲得較高產量?;诮鼛啄甓帱c示范試種結果分析總結,認為“南晶香占”要確保高產、穩(wěn)產、優(yōu)質,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在大田肥水運籌管理上,宜采取前促、中控、后補的策略。早季總施N量不超過120kg·hm-2,晚季不超過180kg·hm-2。施足基肥,早季最后1次耙田前復合肥120kg·hm-2(挪威復合肥,N-P2O5-K2O=15-15-15,下同)加尿素37.5kg·hm-2作基肥;晚季耙田前施復合肥150kg·hm-2加尿素75kg·hm-2作基肥。早施重施分蘗肥,早、晚季移栽3~7d分別施尿素150kg·hm-2、225kg·hm-2,促早發(fā)分蘗;早、晚季移栽后14d各施復合肥225kg·hm-2促一、二次分蘗發(fā)生,并促使分蘗生長粗壯;早季移栽后21d早季施氯化鉀150kg·hm-2,晚季施復合肥施225kg·hm-2加氯化鉀150kg·hm-2。早季爭取移栽后30d左右、晚造爭取移栽后25d左右達目標苗數,即莖蘗數270萬·hm-2。而后及時曬田控制分蘗,將最高苗控制在450萬~500萬·hm-2。早季不建議施穗肥,晚季在幼穗分化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根據苗情酌施穗肥1次,依據禾苗葉片顏色決定施肥量,葉片油綠,則少施或不施,葉片黃綠則宜重施,但施用量不超過225kg·hm-2復合肥,這樣既有利于大穗又不至于抽穗期徒長甚至倒伏。
“南晶香占”抗稻瘟病,稻瘟病非重發(fā)區(qū)種植,無需對稻瘟病重點防治,在重發(fā)區(qū)亦需密切注意病情防控?!澳暇阏肌敝懈邪兹~枯病,一般情況下不易發(fā)病,在臺風、暴雨之后則需密切關注病情,如有發(fā)生需及時防治,用20%噻菌銅懸浮劑1.5~2.0L·hm-2,兌水750~1000kg噴霧,5~7d后再施藥1次。
近年來廣東地區(qū)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盛行,常造成晚季稻大面積失收,因此必須加強防治。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是由白背飛虱攜帶傳播的病毒病,多發(fā)生在晚季的苗期,其防治的關鍵是從秧田期開始防治白背飛虱。播種后秧地用55~60目的尼龍紗網覆蓋,防止白背飛虱危害;移栽后10d內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25g·hm-2,兌水750kg噴施。
“南晶香占”為香稻品種,品質優(yōu),易遭跗線螨危害,因此在拔節(jié)期和破口期用750g·hm-2蟲螨凈兌水750kg各噴施1次進行防治。此外,還要加強紋枯病的防治,在封行時至抽穗期,用12%井岡·苯醚甲粉劑2.25kg·hm-2或井岡霉素粉劑4.5kg·hm-2,兌水750kg噴施,每14d施1次,連續(xù)噴施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