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飛速發(fā)展、新課改的全面推進,小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勢在必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語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有深刻的影響,成為教師進行教學改革重點關注的課題之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有機結合組塊化教學理念,將新理念融入傳統教學中,為明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新方向,為實現學生語文能力發(fā)展提供新思路。文章通過分析小學語文組塊化閱讀教學的意義,著重探討教師如何將組塊化教學理念應用到實際教學中,以實現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以及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與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組塊化;閱讀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陸亞玉(1976—),女,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禮嘉中心小學,高級教師。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將學生發(fā)展置于本位是小學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而組塊化教學理念與新課改對學生的發(fā)展要求可謂“不謀而合”。因此,教師應當對組塊化教學理念進行深入理解與研究,將其適時運用到教學中去,體現語文教學對新課改要求的積極響應,實現教學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靈魂,對融合教學新理念有較大的需求,因而組塊化教學模式與閱讀教學的碰撞,必然產生非同一般的“火花”。教師在實施組塊化閱讀教學時,應積極發(fā)揮自身引導作用,將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有效凸顯出來,始終秉持學生以發(fā)展為本的教學思想,如此便能真正以組塊化閱讀教學之“新”,點亮學生語文學習生涯中的智慧之燈,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鋪設一條康莊大道。
一、小學語文組塊化閱讀教學的意義
組塊化閱讀教學,要求教師將新舊知識的聯系作為學生對照想象的基礎,并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機重組,實現學生對語文知識結構的更新與完善,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學會舉一反三。組塊化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語文知識框架,從文章主題、文章體裁、表達方式、表達情感以及作者等相關角度進行系統分類,實現學生閱讀的有效延伸。而知識系統的運用有利于學生熟練掌握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率,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形成獨立思考的思維方式,使學生實現從“被學”語文到“會學”語文的轉變。閱讀經驗的有效積累,為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提供了便捷路徑,為其寫作活動創(chuàng)造更優(yōu)質的前提條件。
二、小學語文組塊化閱讀教學有效實施的具體策略
(一)基于學生能力培養(yǎng),指導學生學會概括
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關系到學生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應妥當處理閱讀教學與學生能力培養(yǎng)之間的關系。組塊化閱讀教學應當以學生語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為主要目標,在課文的教學以及課外讀物的推薦閱讀和閱讀引導中,實現基于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內容結構的有效構建。教學內容結構的有效構建,是基于學生的發(fā)展的細致考量,更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起符合個人發(fā)展特點的知識體系,從而使學生能夠跳出教師教學內容的限制與課堂的“包圍圈”。同時,學生在課內學習的基礎上,再進行課外學習,也更能以清晰的學習思路進行自主學習,從而能充分發(fā)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使自身的能力獲得更為開闊的發(fā)展空間。
例如,《小英雄雨來(節(jié)選)》這一課,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考慮到這篇課文體裁的特殊性以及其較強的可讀性,按照故事閱讀的順序,結合學生在故事閱讀方面的薄弱之處,強化引導作用。教師在導入部分,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與抗戰(zhàn)小英雄相關的故事片段,要求學生說一說觀后感。接下來教師便可以自然過渡到課文故事發(fā)生背景的介紹,為學生理解故事基調做好準備工作。在初步了解課文后,教師要求學生先概括總結每一部分的情節(jié)要點,再以此為根據編寫合適的小標題,實現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的充分把握。編寫小標題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在閱讀此類文章時,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強化概括意識,并有效鍛煉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這樣,學生就不會因為文章過長而出現混淆、忘記故事情節(jié)等情況。學生還可以在后續(xù)《我們家的男子漢》這一課的學習中,繼續(xù)運用和鞏固概括情節(jié)的閱讀方法,使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有效鍛煉?;诖?,這一單元組塊化閱讀的優(yōu)勢便充分地展現出來,學生在閱讀課文時,能夠自由運用所學閱讀技巧,達到自主閱讀和鞏固知識的目的。
上述案例中,教師按照文章閱讀順序,向學生清晰展示了文章的結構,從而使學生能夠輕松找到閱讀方向,在閱讀中不至于失去頭緒,更有利于其理清學習思路,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與提升。
(二)利用讀寫結合優(yōu)勢,促進教學活動開展
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對教師而言,能夠幫助教師以具體的案例分析,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對學生而言,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從閱讀中學習到清晰的行文思路、優(yōu)美的遣詞造句以及容易與讀者產生共鳴的情感表達方式等,使學生不僅能積累寫作素材,更能提高寫作技巧。讀與寫的有機結合,能夠豐富語文課堂教學的形式、拓展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多想象的空間,同時也能積極促進教師有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提升教學質量,為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成效的獲得創(chuàng)造有效條件。
例如,在《落花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這一篇課文主要通過作者對小時候一次收獲花生所受到的教育的回憶,展現其對做人道理的感悟和看法,其中的借物喻人手法是文章的出彩之處,值得學生進行探究、學習與模仿?;诖?,教師對這一課的閱讀教學首先應當抓住父親利用“落花生”對“我們”進行諄諄教誨的相關描寫,將其作為文章重點,并要求學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自行體會“父親的話”,以此加強學生對父親教誨之言的理解,以及對文章主題的把握,為學生后續(xù)的寫作練習打好基礎。其次,在學生掌握文章內涵、理解思想情感之時,教師在語文寫作技巧教學方面,便可以通過強調“父親的話”在文章中的作用,幫助學生挖掘本文寫作的深意,理解父親對“我們”寄予要像“落花生”一樣做人的期望的重要意義,以此促進學生對借物喻人手法的有效理解。最后,在課文學習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安排隨堂練筆,要求學生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寫一寫自己身邊的人,這有助于學生學以致用,為本課的閱讀教學畫上完美的句號。
由此可見,教師的閱讀教學常與寫作教學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對讀寫結合模式的運用,不僅體現了組塊化閱讀的教學優(yōu)勢,更發(fā)揮了其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作用,有利于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的價值。
(三)注重聯想能力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無論是哪個學科,其知識的積累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在基礎階段的學習中,教師更要引導學生建立自身的知識體系,從而使學生在后續(xù)的學習中,能更有效地進行知識的拓展和完善。而閱讀作為語文學習中的“重頭戲”,也是語文知識積累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更需引起充分的重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想要更突出語文組塊化閱讀教學的價值,教師更需要進行有效引導,積極幫助學生通過有效的閱讀活動,建立自身的語文知識體系。聯想能讓學生不會因為新知識的學習而遺忘舊知識,學生充分發(fā)揮聯想能力,能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將舊知識作為參考對照,達到既能實現新知識的掌握,又能加強舊知識的鞏固的效果。從閱讀方法到寫作技巧,無一不需要學生進行知識之間的聯想學習。因此,教師應當在組塊化閱讀教學中,適時為學生創(chuàng)造聯想時機,幫助學生在閱讀問題的探究過程中實現聯想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長相思》的教學過程中,借助該詞的主題,教師可適時進行組塊化閱讀教學,從而促進學生對這首詞主題、詞情、詞人處境等方面的深度理解,實現其對讀詞方法的掌握。比如,教師在導入部分,可以以這樣的一段話作為開場:“在詩人王安石的筆下,鄉(xiāng)愁是隔著數重山被春風吹綠的江南兩岸;而到了詩人張籍的筆下,鄉(xiāng)愁便成了一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長相思》,看看詞人納蘭性德心中的鄉(xiāng)愁是何種模樣?!边@樣的開場白,利用學生已經具備的知識經驗,在舊知鞏固的同時中促使學生形成對新舊知識的聯想。同時,也使學生意識到這首詞的主題是什么,以此打破他們對這首詞的陌生感。然后,教師還可以進行更多拓展,讓學生自主聯想相關主題的詩歌、文章,以明確《長相思》的主要情感基調。比如,教師為了突出這首詞的主題和情感,指導學生對比閱讀納蘭性德的另一首詞《菩薩蠻》,以此感知作者在兩首詞中的不同心境,以及提到“故園”時的不同心情。在學習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基于前面的聯想和拓展環(huán)節(jié),將學過的或是拓展的詩詞與《長相思》進行對比,比如將王之渙的《涼州詞》與其進行對比,要求學生體會其中情感的異同,從而加強對這首《長相思》的理解與感悟。
由此可見,組塊化閱讀教學應該注重利用學生過往所學,增強學生的知識聯想能力,使其在學習新知識時,能運用舊知識幫助理解,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和更為輕松的學習體驗。
(四)發(fā)揮教師評價作用,實現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組塊化閱讀教學涉及的范圍較廣、內容較繁雜,因此學生常常在探究中遇到阻礙。為了幫助學生消除閱讀活動中的障礙,指引學生走向正確的閱讀思考方向,教師應當對學生的閱讀活動做出階段性的評價。教師想要充分發(fā)揮評價的積極作用,不僅要從閱讀教學的目的出發(fā),還要對學生的個性進行充分了解,及時把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特色評價,實現精準評價,讓學生在集體的學習環(huán)境下能夠獲得個性發(fā)展的機會。基于此,教師的評價才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從而使學生在組塊化閱讀活動中,能夠找準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向,把握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充分感悟閱讀的意義,釋放無限的學習活力,收獲能力與個性的共同發(fā)展。
例如,在《飛向藍天的恐龍》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意識到,學生在基礎階段的學習過程中,遇到新奇有趣的學習內容或接觸到豐富多彩的學習形式,會對學習產生更多的好奇心、求知欲,產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從而能夠增添更多的學習動力。因此,教師在這一科普性較強的課文教學中,更應當巧妙利用學生對于科普性文章的滿滿好奇心以及強烈的求知欲,充分發(fā)揮科普性文章對學生學習動力的激發(fā)作用。在具體閱讀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在導入部分首先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有關恐龍的動畫片段。這樣短短的幾分鐘就能夠有效吸引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注意力,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課文的學習中。其次,教師帶領學生理解文題,引導學生思考其中值得探究的要點,教師向學生提問:“同學們閱讀文章題目后,作何感想?”有的學生立刻提出疑問:“恐龍那么笨重,怎么飛向藍天呢?有的恐龍根本沒有翅膀,怎么飛呢?難道不是只有鳥類才能飛嗎?”教師對學生的疑問給予肯定的評價,表揚其對文題的認真思考,讓其能夠將這種質疑精神延續(xù)到課文的學習中。同時,教師還利用對文章題目的分析,為學生提供想象空間,使其能夠利用自身的奇思妙想,探尋對文章的獨特理解角度,實現其個性發(fā)展。最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這一篇課文的題目與同一單元的課文題目進行對比,提問學生:“從文章題目來看,你更愿意閱讀哪篇文章?”學生積極回答,并說明理由,教師對此給予科學合理的評價,讓學生明確這一篇文章題目的獨特之處。
由此可見,教師的評價引導,無論是在何種教學模式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在組塊化閱讀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閱讀進程、結果等進行評價與引導,是對其個性發(fā)展的一種支持與鼓勵,充分發(fā)揮了組塊化閱讀的重要作用。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組塊化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組塊化教學理念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價值,將學生的能力發(fā)展作為重要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構建有利于其能力發(fā)展的語文知識體系;充分利用讀寫結合對教學效果的提升作用,有效開展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獲得知識的聯想、對比學習等方法技巧;充分發(fā)揮評價的作用,推動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組塊化閱讀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教師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更新和改進教學策略,才能在學生的語文學習之路上點一盞明燈,照亮學生語文智慧發(fā)展的前進方向。
【參考文獻】
[1]賴曉芬.組塊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3):239-240.
[2]黃冰煌.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課組塊教學策略探討[J].新課程(上),2018(08):9.
[3]蘇曉策.組塊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8.
[4]史卓霞.薛法根小學語文組塊閱讀教學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