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航
(中國輕工業(yè)陶瓷研究所,景德鎮(zhèn),333000)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鬃雍退膶W說,曾對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fā)展乃至對世界文明的發(fā)展均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儒家思想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tǒng)思想,與之相伴隨,孔子形象也成為中國歷代重要的造像題材。
孔子在中華文明的長河中具有很高的歷史地位,為了創(chuàng)作好“孔子”題材陶瓷雕塑作品,我們需要對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文化進行深入的了解??鬃尤烁聍攘υ谀睦?,其性格特征是什么,他的教育理念、處世哲學有什么過人之處,以至于從古至今倍受人們之敬仰。
因此對孔子文化的研究很有必要,“孔子”陶瓷雕塑的創(chuàng)作也意義深遠。
中華幾千年文化中,儒家文化一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鬃邮侨寮椅幕膭?chuàng)立者和傳播者。他一生中修訂了《詩》、《書》、《禮》、《樂》,編寫了《易》、《春秋》,這六部經(jīng)典著作創(chuàng)立了儒家文化的基石,開創(chuàng)了中華文明的先河,他的“以禮治國”和“以德治國”(《論語》)的治國理念,是中華文明延續(xù)至今,深受有志之士推崇。儒家文化之所以受到中國人的認同,主要是它所倡導的人文傳承和道德準則符合中國社會的需求。其核心理念概括為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勇。儒家文化雖然產(chǎn)生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但是一直為歷朝歷代文人志士廣泛傳播??鬃訋е茏釉谥苡瘟袊鴷r極力推薦他的治國、理家、修身、仁愛之理念。在百家爭鳴的思潮中,名家各以所長立學社教、相互攻詰、相互吸收,學術空氣十分活躍。而儒以天人合一、民本仁政、明德中庸、禮運大同思想在諸子百家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也被充分的傳播開來。自此,儒學文化的發(fā)展以及傳播之旅也就逐步形成。
中華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儒學文化的傳播也為東亞及東南亞帶來極大的文明沖擊。就連18世紀法國的一些思想家也接受儒家文化的觀點。伏爾泰非常崇拜孔子以及他創(chuàng)立的儒家思想,他的觀點承認在儒學發(fā)展中的中國存在信仰自由,官府只管理著社會制度的執(zhí)行,卻不能限制民間宗教信仰的自由。人們用道德倫理來處理民間事務,這種管理方式對當時社會進步意義重大。伏爾泰還在其著作《人類與公民宣言》中引用了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論句。法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認為主推儒學的中華文化,無論在哲學、歷史甚至藝術智慧都優(yōu)于西方國家。到了20世紀英國哲學家羅素也被儒家文化所吸引,他認為儒家思想仁愛、信義、中庸治國之道應于西方文化所借鑒[1]。近年來,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借鑒,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交流對話也異?;钴S。儒學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根基,將對世界文明造成更大的影響,將傳遞出“合作共榮”之愿景,追求一種共同繁榮、共同發(fā)展之理念。
圖1 唐·吳道子(傳)《先師孔子行教像》
圖2 宋·馬遠《孔子像》絹本設色
孔子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位影響至今的杰出教育家,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將畢生精力貢獻給教育事業(yè)的教育家,后人把他譽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
圖3 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 馮友蘭(1895.12.04~1990.11.26)
孔子首創(chuàng)私學,廣收學徒,進行私人講學,并提出了“有教無類”,這是他對教育事業(yè)所做出的杰出貢獻。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這七十二位賢能人士中,多以學識著稱,或成為列國的將相諸侯。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學校是為奴隸主與貴族而設立的,而平民百姓則沒有受教育的權利,下層人民極少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孔子創(chuàng)辦私學,廣收學子,他提出了“有教無類”的理念,只要“自行束脩以上”(《論語·述而》),就收為弟子,不分貴賤,一律施教。這一舉措,使出身低微的平民不僅有了受教育的機會,還能通過接受教育,考取功名,展開仕途,參與政治活動。因著孔子首先興起辦立私學,進而在接下來的各個地區(qū)掀起了私人講學的風潮,也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處士橫議”和“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xiàn)做了鋪墊。在孔子畢生傳道授業(yè)的經(jīng)歷中,總結出了很多有意義的經(jīng)驗,既涉及“教學”又涉及“學習”,形成了獨立的教學理念。時至今日,其中有不少教學思想仍然是有可借鑒之處的??鬃拥慕逃删透袷俏覈逃飞弦活w璀璨的明珠,至今日仍散發(fā)著耀眼的光芒。
中國對外開放后,中華文化也得到了迅猛發(fā)展。截至2019年底,全球162個國家(地區(qū))建立550所孔子學院和1172個孔子課堂[2],培養(yǎng)了數(shù)千萬各國學員。他們在孔子學院學習中文,了解中華文化傳承,在各國為推動中文教育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建立起各國間又一文化交流平臺??鬃訉W院鞏固了孔子作為教育家的國際地位。
圖4 袁航 《孔子像》(陶瓷雕塑)
早在17世紀初,孔子儒家學說譯文就已在歐洲、美洲等地傳播。歐洲一些思想家、哲學家對孔子的儒家思想進行了剖析和應用,對孔子這一在中國稱之為“圣人”教育家的評價也各有不同。1780年俄國有許多研究漢文化的學者,其中阿列克謝列昂涅夫(Alexi.Leonjeev)就全文翻譯了《四書》,孔子也被稱為睿智的哲學家,非常推崇中庸之道。從此,俄羅斯的許多文獻中也把孔子稱之為“思想者和教育者”。19世紀后,俄國的著名哲學家列夫托爾斯泰(Leo Tolstoy)對孔子的評價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從孔子的思想里找到對自己精神追求的確認和認可,也找到了人類得救的希望。進入20世紀,漢學家福爾克、富蘭格和魏立賢等對孔子本人及其思想進行重新認識,研究后發(fā)現(xiàn)孔子意識形態(tài)獨特邏輯思維縝密,具有哲學家的氣質。在德國大學里也出現(xiàn)研究“孔子學”的熱潮,將孔子尊稱為“教育家”、“政治家”和“哲學家”。美國成立之初,美國人認為孔子在奠定中國信仰基礎方面起了重要作用[3]??鬃拥娜寮覍W說與基督教教義在育人方面有許多共同之處,都是教人以仁以善待人,有助于世界和諧共處??鬃拥慕逃枷雽κ澜缥幕绊懞苌?,值得華人發(fā)揚光大。
孔子作為中國儒家文化的代表,傳承了二千多年,現(xiàn)代孔學的一個重要研究就是研究孔子的形象。
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征,孔子應該與普通文化人有所不同的,更強調其凝重和渾樸。盡管古書中對孔子的形象有描述,另外,唐代的吳道子和宋代的馬遠都有畫作來描繪孔子的形象,但老百姓心目中卻有一張只可意會的孔子畫像!文字的描繪多以奇特的相貌,馬遠的畫像也太夸張,額頭就像年畫中的“老壽星”。吳道子描繪出了一位仙風道骨的孔子形象,但當轉變?yōu)榈袼軙r,分量些許顯得不足。但若采用西方雕塑寫實的手法,盡管高額、垂耳、長須等這些特征都有了,卻難以塑造出其形象的古意。
所謂古意,不僅是指年代的悠遠,更是古代文化向我們傳遞出來的那種揮之不去的想象和意境。因此,我想到了中國古代石窟雕塑。鑒于古代匠師對天、地、人的樸素認識,在形象塑造上,并不拘于常規(guī)人的形象比例與結構,用以夸張的結構塑造手法,在人物塑像體量的對比中,凸顯傳遞出其所代表的文化精神的恒久和歷史的遙遠與靜穆。用這種塑造孔子形象的方法,就做到了將文化背景和文化符號和諧統(tǒng)一、內容與形式同構。
文化的生成受時間、空間和種族的影響,文人的長相應該與其文化特征相對應。每個偉大的哲學家都是某種文化的象征。因此有異于常人的相貌,沒有辦法常規(guī)意義上的比例和結構來描塑。
在找到形式的框架后,就是解決如何具體塑造孔子形象的問題。當看到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馮友蘭,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家、教育家以及社會活動家匡亞明等儒家學者形象時,讓我備受啟發(fā)。尤其是馮友蘭從內而外生命里透出的一身儒雅之氣,胡須豐茂,天庭飽滿,透出在儒學精神的熏陶下而特有的氣質。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文化的源流和滲透是非常微妙的,還影響著人們的長相氣質??v而觀察,我們所熟識的文化學者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著孔子形象的影子。這一點并非是單指外表,更多是體現(xiàn)在言行舉止上。確切地說,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儒雅之氣”。
我把孔子塑造成一位諄諄教導的長者:仁慈、博學。外形盡量簡潔,舍棄一些不必要的繁瑣之處,以弧線概括部分輪廓,微微前屈的身體動態(tài)喻示儒家的中和,簡化了的衣紋裝飾,以陰刻線表現(xiàn),富有古韻。
陶瓷雕塑創(chuàng)作是通過泥制火燒的藝術,不同于其他藝術種類。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必須考慮作品的形體是否便于翻模,脫模,印坯或注漿成型以及高溫燒成等工序因素。所以被稱為火的藝術。我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采用了圓雕形式以寫實手法塑造了一位慈眉善目,長須及胸,身材修長,衣著古裝的老者立像。上身微微前傾,一雙抱于胸前的謙卑手透著禮儀。衣紋簡潔飄逸,轉折自然流暢。長衫袖口,鞋履,飾帶采用了刻花技法刻劃出回紋等圖案裝飾,豐富細致。施以淡雅透明的影青釉經(jīng)過1300℃高溫燒成,孔子立像呈現(xiàn)出典雅,溫潤如玉,整體統(tǒng)一的陶瓷雕塑效果。此作兩開模的簡練造型還可作于禮品瓷進行推廣批量生產(chǎn)進入收藏市場,以達廣泛傳播孔子文化的效應。
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代表,其發(fā)展也影響著中國文化的國際競爭力,最終轉變成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文化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和銷售向全球范圍擴展,儒家文化的國際化已成為其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大力發(fā)展儒家文化產(chǎn)業(yè),把儒家文化作為發(fā)展文化產(chǎn)業(yè)的重要資源,不斷把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產(chǎn)品,通過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設計與儒家文化元素孔子形象的融合,既能夠突出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特別性,也能廣泛宣傳儒家文化,對于使儒家文化走向國際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