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瑩瑩,常麗輝,苗文霞(河北省邯鄲市中心醫(yī)院心內三科,河北邯鄲 056008)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主要病理特征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形成以及不穩(wěn)定斑塊破裂,進而阻塞冠脈血流,最終引發(fā)心肌缺血、壞死,其發(fā)病迅急、預后較差[1]。目前,STEMI 最有效的治療是在極短的治療時間窗內進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其可開通梗死相關血管,有效緩解壞死心肌的進一步損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近年來PCI的應用率顯著上升,但仍有部分患者術后存在無復流,即血流灌注不足或無灌注現(xiàn)象。據(jù)統(tǒng)計,急診PCI術后無復流的發(fā)生率為10%~30%,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現(xiàn)階段無復流的評估方法包括心肌染色評分、冠脈造影等,但早期評估效果一般[2],因此及早識別PCI術后無復流并進行及時有效地干預或治療是急重癥醫(yī)學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類風濕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是機體抗變性免疫球蛋白G 抗體,其可激活補體系統(tǒng)、吞噬系統(tǒng),進而導致血管炎癥損傷[3]。胱抑素-C(Cystatin-C,Cys-C)是分泌性小分子蛋白,其可通過炎癥、抑制酶原等途徑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4]。PCI術后無復流的發(fā)生與炎癥刺激、再灌注損傷等因素密切相關[5],RF和Cys-C 亦可能參與其中,但現(xiàn)階段二者與無復流的關系尚不清楚。鑒于此,本研究通過分析血清RF,Cys-C水平與行直接PCI術的老年STEMI 患者術后無復流的關系,以期為老年STEMI 患者術后無復流的早期診斷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選取邯鄲市中心醫(yī)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32 例行直接PCI術的老年STEMI 患者,本研究已獲得邯鄲市中心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同意。其中男性143 例,女性89 例,平均年齡76.13±5.45 歲。納入標準:①診斷標準參考《急性冠脈綜合征急診快速診療指南》,經冠脈造影確診[6];②年齡65 歲以上;③首次發(fā)病,均于12h 內接受手術治療;④入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風濕、類風濕等免疫性疾病患者;②心包炎、心臟瓣膜病、擴張性、肥厚性及限制性心肌病;③嚴重的肺、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④近半年內有腦卒中病史、手術史及溶栓史;⑤并發(fā)惡性腫瘤者。根據(jù)評估結果,將患者分為無復流組(47 例)和正常血流組(185 例)。其中無復流組男性28 例,女性19 例,平均年齡79.27±8.26歲;平均體重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為22.39±2.47kg/m2;吸煙史19 例、飲酒史16 例。正常血流組男性115 例,女性70 例,平均年齡75.33±4.52 歲;平均BMI 為22.42±2.36kg/m2;吸煙史82 例、飲酒史46 例。無復流組患者年齡大于正常血流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1.2 儀器與試劑 主要儀器為全自動凝血分析儀(型號:ACL-TOP 型,美國Beckman-Coulter 公司),心電圖分析儀(型號:Kenz Cardico 1215,上海聚慕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主要試劑為血清CysC 定量測定試劑盒(貨號FY-04088H1,上海富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血清RF 定量測定試劑盒(貨號YPC109551,無錫云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血清超敏C 反應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定量測定試劑盒(貨號FT-Y10125P,上海梵態(tài)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心肌肌鈣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I)定量測定試劑盒(貨號ELISA2362,上海廣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 型鈉尿肽(type B natriuretic peptide,BNP)定量測定試劑盒(貨號YRX104606H,無錫云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CK-MB)定量測定試劑盒(貨號ARB10700,北京百奧萊博科技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臨床資料的收集:收集性別、糖尿病、BMI,病變血管部位、年齡、冠心病家族史、吸煙史、病變血管支數(shù)、飲酒史、支架置入數(shù)目等臨床資料。
1.3.2 生化指標:PCI術前采集患者外周靜脈血10ml,以3 000r/min 離心10min(離心半徑14cm),置于-80℃冷藏器中備用。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RF,Cys-C及cTnI,hs-CRP,BNP,CK-MB水平。采用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檢測D-二聚體、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ctivation of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
1.3.3 TIMI分級及無復流標準:患者術前給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各300mg 口服,采用seldinger 法依據(jù)患者個人情況選擇橈動脈或者股動脈穿刺。術后使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療(TIMI)分級[7]評估冠脈血流情況:閉塞血管遠端無前向血流為0 級;造影劑部分通過閉塞血管,但遠端血管不充盈為1 級;3~4 個心動周期后造影劑可在閉塞血管遠端充盈為2 級;3 個心動周期內造影劑可在閉塞血管遠端完全、快速充盈為3 級。無復流的診斷標準[7]:冠狀動脈無殘余狹窄、急性堵塞、痙攣、夾層及血栓形成的前提下,閉塞血管遠端前向血流≤2 級。
1.3.4 觀察周期:患者入院后每隔30min 檢查一次心電圖,PCI術后每隔2h 檢查一次心電圖。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研究數(shù)據(jù)分析使用SPSS 23.0進行。使用Logistic 回歸分析患者PCI術后無復流的危險因素。使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分析RF和Cys-C對患者PCI術后無復流的預測價值。計量資料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s),組間差異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使用例表示,組間差異使用χ2檢驗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RF,Cys-C及臨床資料的比較 見表1。與正常血流組相比,無復流組患者的Cys-C,RF及支架置入數(shù)目、多支血管病變比例、糖尿病比例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表1 兩組患者RF,Cys-C及臨床資料的比較[(±s),n(%)]
表1 兩組患者RF,Cys-C及臨床資料的比較[(±s),n(%)]
類 別無復流組(n=47)正常血流組(n=185)χ2/t 值P 值高血壓31(65.96)136(73.51)1.0610.303糖尿病33(70.21)77(41.62)12.288<0.001冠心病家族史17(36.17)42(22.70)3.5850.058病變血管部位 左前降支25(53.19)113(61.08)0.9910.609左回旋支12(25.53)38(20.54)右冠動脈10(21.28)34(18.38)病變血管數(shù) 單支17(36.17)119(64.32)12.247<0.001多支30(63.83)66(35.68)支架置入數(shù)目(個)3.15±1.432.02±1.125.821<0.001 D-二聚體(ng/L)310.56±100.23309.43±104.270.0670.947 APTT(s)27.86±4.2928.03±6.440.1710.864 PT(s)18.75±3.6919.01±3.430.4570.648纖維蛋白原(g/L)3.43±1.163.38±1.290.2420.809 cTnI(μg/L)11.15±3.5810.83±3.590.5460.586 CK-MB(U/L)113.64±21.89112.39±22.450.3430.732 BNP(ng/L)215.57±48.49214.53±46.790.1350.893 hs-CRP(mg/L)12.29±6.8712.08±5.710.2160.829 RF(IU/ml)18.34±7.658.47±4.1611.954<0.001 Cys-C(mg/L)1.58±0.540.87±0.32111.607<0.001
2.2 老年STEMI 患者直接PCI術后無復流的危險因素分析 見表2。年齡、糖尿病及RF,Cys-C 是老年STEMI 患者直接PCI術后無復流的危險因素(OR 均>1,均P<0.05)。分類變量賦值說明:因變量(無復流:否=0,是=1),自變量(糖尿?。悍?0,是=1,病變血管數(shù):單支=0,多支=1)。
表2 老年STEMI 患者直接PCI術后無復流的危險因素分析
2.3 RF,Cys-C 對老年STEMI 患者直接PCI術后無復流的預測價值分析 見表3及圖1。RF和Cys-C 預測老年STEMI 患者直接PCI術后無復流的ROC 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864,0.821。使用Logistic 回歸擬合RF 聯(lián)合Cys-C 預測無復流的聯(lián)合預測概率值利用此聯(lián)合預測概率進行ROC曲線分析得出二者聯(lián)合預測價值,結果顯示二者聯(lián)合預測無復流的AUC 提升至0.918,高于RF和Cys-C 任一單項指標。
表3 RF,Cys-C 對老年STEMI 患者直接PCI術后無復流的預測價值分析
圖1 RF,Cys-C 預測老年STEMI 患者直接PCI術后無復流的ROC 曲線
PCI術后無復流是指病變血管疏通后,冠脈造影顯示無夾層、殘余狹窄、血管痙攣及血栓的情況下,心肌梗死區(qū)域仍舊存在血液灌注不足甚至無血流灌注情況,可能與微血管痙攣、局部炎性反應、微循環(huán)栓塞、內皮細胞損傷、血小板激活、氧自由基釋放等因素有關[8]。本研究以2h 為一個周期觀察到行PCI術的老年STEMI 患者無復流的發(fā)生率為20.26%,且無復流患者的支架置入數(shù)目、病變血管數(shù)目、年齡、糖尿病比例較高,同時年齡、糖尿病均是無復流的危險因素,這也與既往的研究相符[9]。高齡預示著機體代謝能力較低,器官功能逐漸衰退,且此類患者進行急診PCI 治療的前后心理狀態(tài)通常不穩(wěn)定;而并發(fā)糖尿病的老年STEMI 患者通常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高血糖可作用于線粒體減弱三磷酸腺苷相關的K+通道活性,進而降低心臟缺血預適應性,高血糖還造成微血管結構受損,導致彌漫性內皮功能障礙,以上因素都會增高PCI術后無復流的風險[10]。
RF 是血清中針對免疫球蛋白G(IgG)FC 片段上抗原表位的一類自身抗體,最初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被發(fā)現(xiàn),是反映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活動性的有效指標[11]。RF主要為19S的lgM,其與機體正常IgG的結合能力較差,最容易與機體內變性的IgG 或免疫復合物中的IgG 結合,進而發(fā)揮免疫調節(jié)、微生物清除及免疫復合物清除作用[12]。近年來,有研究發(fā)現(xiàn)免疫系統(tǒng)疾病除關節(jié)受累之外,心血管系統(tǒng)亦深受其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血脂代謝異常、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臟瓣膜病,可能與免疫系統(tǒng)疾病中導致的內皮細胞損傷、炎癥反應以及免疫抑制治療有關[13]。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STEMI 直接PCI術后無復流患者術前血清RF 明顯高于血流正常者,這與應佐華等[14]報道的冠心病患者PCI術后1 個月RF 升高者的左心射血分數(shù)、左心舒張末期內徑、生存質量評分明顯下降、并發(fā)癥較多相符,說明RF與冠脈病變程度密切相關,推測其相關機制為STEMI 引起的紅細胞沉降率增快致使RF水平升高,而紅細胞沉降率增快與冠脈病變程度存在相關性[15]。本研究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RF 是預測患者PCI術后無復流的危險因素,這與QUISI 等[16]證實的STEMI 患者PCI術后無復流現(xiàn)象的發(fā)生與RF 升高有關且RF 是無復流現(xiàn)象發(fā)生的危險因素相呼應,這都提示RF與冠心病的進展、介入治療效果密切相關,RF與無復流現(xiàn)象的發(fā)生具有較好的量化關系。RF 對STEMI患者直接PCI術后無復流的影響機制尚不清楚,可能的原因是RF與體內變性的IgG 結合形成免疫復合物,此復合物可激活補體系統(tǒng),且可被吞噬細胞吞噬,進而導致溶酶體酶、膠原酶、活化肽等因子聯(lián)合炎性因子、炎性黏附因子引發(fā)血管炎性損傷,引起冠脈再發(fā)炎性損傷,最終堵塞血管引起復流緩慢甚至無復流的發(fā)生[17]。
Cys-C 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超家族2 成員之一,其表達無組織特異性,是反映腎小球濾過率的理想指標。隨著研究的深入,有學者發(fā)現(xiàn)Cys-C 參與機體炎癥反應,可影響心肌重塑及動脈粥樣硬化過程[18]。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STEMI 直接PCI術后無復流患者術前血清Cys-C 明顯升高,且Cys-C是患者PCI術后無復流發(fā)生的危險因素,提示Cys-C 可較好地預測無復流的發(fā)病風險,李丹等[19-21]的研究均證實冠心病患者PCI術后無復流現(xiàn)象的發(fā)生與Cys-C水平的升高密切相關,且Cys-C 可較好地篩查高危無復流患者,這也印證了本研究結果的準確性。Cys-C與PCI術后無復流關系密切,究其原因,PCI 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導致血管壁機械性損傷,進而激活中性粒細胞、單核巨噬細胞產生大量的炎性因子及遞質,導致血管平滑肌增生、內皮細胞損傷及血管重構,而Cys-C 可調節(jié)由壞死或炎性細胞釋放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進而抑制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的遷移、增生,發(fā)揮抗炎、抗蛋白酶活性作用,延緩血管重構及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因此PCI術后無復流發(fā)生時機體內Cys-C 代償性的升高以對抗冠脈血管持續(xù)損傷[22-23]。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RF和Cys-C 聯(lián)合預測老年STEMI 患者直接PCI術后無復流AUC 高于RF和Cys-C 任一單項指標,這也進一步證實了RF和Cys-C與PCI術后無復流的發(fā)生密切相關,二者聯(lián)合檢測有助于無復流現(xiàn)象的早期篩查。另外,在后續(xù)的研究中應對高齡STEMI 患者血清RF和Cys-C與直接PCI術后無復流的相關性進行研究,以進一步提高研究結論的準確性與嚴謹性。
綜上所述,RF和Cys-C 對老年STEMI 患者直接PCI術后無復流的預測價值較高,二者聯(lián)合檢測有助于早期識別患者PCI術后無復流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