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歷史教師是高中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主體。新時代提升高中歷史教師立德樹人的能力,構建一支德行端正、情懷深厚、視野開闊、終身學習的教師隊伍,對高中學校培育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升立德樹人整體成效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高中歷史;立德樹人;互聯(lián)網(wǎng)+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2)06-0118-03
國家大計,系于教育,教育大計,系于教師。在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工作中心環(huán)節(jié)的新時代,高中歷史教師一如既往地肩負著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重要責任,是高中學校提升立德樹人整體成效的主力軍,也是新時代教育工作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主體。
一、提升高中歷史教師立德樹人能力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提升高中歷史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更好地履行立德樹人的職責
在立德樹人成為新時代教育的根本任務的背景下,提升教師立德樹人的能力就是發(fā)展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只有教師具備出眾的立德樹人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才能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
(二)有助于促進學生成才,成為更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高中時期是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易于被影響、被左右的時期,尤其是在網(wǎng)絡信息時代,尚處在“三觀”形成和確立時期的高中生更容易被網(wǎng)絡不良信息浸染、左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1]。這意味著要防止青少年的“三觀”被不良信息支配、操縱,就要充分發(fā)揮一線教師立德樹人的作用,要盡可能提升一線教師立德樹人的能力,如此才能讓直接肩負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責任的教師,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三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有助于高中學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升高中學校立德樹人的成效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高中學校的責任與義務。高中學校必須充分發(fā)揮一線歷史教師的作用。一線歷史教師是高中生學習知識、錘煉品格、創(chuàng)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是高中學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執(zhí)行人,他們能力越強,越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越有助于把我黨的教育方針落到實處,越有助于提升高中學校立德樹人的整體成效。
二、提升高中歷史教師立德樹人能力的現(xiàn)實路徑
高中歷史教師立德樹人的能力,直接關系到高中學校立德樹人的整體成效。習近平總書記希望廣大教師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2]。這為提升高中歷史教師立德樹人能力指明了方向。
(一)加強政治引領,提升高中歷史教師立德樹人的自覺性
加強政治引領是新時代提升高中歷史教師立德樹人能力的必然要求。高中歷史教師是高中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主體,他們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具有很強的示范性,直接影響“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性問題。為此,必須切實加強對高中歷史教師的政治引領,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以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他們的頭腦,引導他們努力成為黨執(zhí)政的擁護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維護者、家國情懷的傳承者、先進思想的傳播者、民族復興的助力者。如此才能更好地讓他們自覺肩負起立德樹人的使命,更好地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yǎng)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
(二)厚植家國情懷,提升高中歷史教師立德樹人的主動性
厚植家國情懷是新時代提升高中歷史教師立德樹人能力的核心要求。我國現(xiàn)階段教育的目的是要增強學生對自己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是要培養(yǎng)富有家國情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此,必須厚植家國情懷,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高中歷史教師,讓“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成為他們自覺的理想追求,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如此才能更好地肩負起立德樹人的重任,更好地引導學生心里裝著國家和民族,立志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三)端正德行,提升高中歷史教師立德樹人的示范性
端正德行是新時代提升高中歷史教師立德樹人能力的基本要求。培養(yǎng)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新時代教育的根本任務,為此,必須端正高中歷史教師的德行。從主觀上講,高中歷史教師要自覺正心誠意,主動提升自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將“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理念內化為自身的精神追求;從客觀上講,學校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通過搭建師德師風培訓平臺和健全師德師風考核機制來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如此才能更好地讓教師以自身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更好地發(fā)揮教師對學生的人格感化和道德示范作用。
(四)拓展視野,提升高中歷史教師立德樹人的榜樣性
拓展視野是新時代提升高中歷史教師立德樹人能力的必由之路。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和文化多樣化不斷發(fā)展的今天,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yǎng)具有大視野、大格局、大境界、大智慧、大擔當?shù)纳鐣髁x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也因此需要有更強烈的世界意識和國際視野,需要有更寬廣的知識視野和歷史視野。為此,必須拓展高中歷史教師的視野,用“大視野方有大作為,大格局方有大境界”的理念感染他們,引導他們不僅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如此才能讓他們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更好地實現(xiàn)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目標,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成長為具大視野、大格局、大境界、大智慧、大擔當?shù)纳鐣髁x建設者和接班人。
(五)終身學習,提升高中歷史教師立德樹人的持久性
終身學習是新時代提升高中歷史教師立德樹人能力的重要途徑。第斯多惠認為,凡是不能自我發(fā)展、自我培養(yǎng)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樣也不能發(fā)展、培養(yǎng)和教育別人[3]。在當今時代,終身學習既是教師自我發(fā)展的需要,也是順應客觀環(huán)境的需要。首先,教師要履行神圣的職責,只有不斷學習、終身學習才能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自我培養(yǎng)和自我教育,才能擁有不斷進步的成就感、幸福感。其次,面對瞬息萬變的客觀環(huán)境和一屆又一屆不斷變換的學生,教師固有的經驗和過去的原則都面臨著過時和失效的風險,只有與時俱進,實現(xiàn)認知升級和終身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環(huán)境變化的步伐,才能適應新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新學生,才能更好地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要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歸根結底需要發(fā)揮高中一線歷史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只有通過他們的榜樣示范作用,才能夠培養(yǎng)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EB/OL].(2018-09-10)[2021-12-2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9/10/c_1123406247.htm.
[2]劉建軍.思政課教師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著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N].北京日報,2019-04-01.
[3]郝經春.教師必讀的外國教育名著導讀[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肖勇(1981~),男,漢族,四川蓬溪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歷史教育教學。
The Path for History Teachers' Moral Education Ability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
Yong Xiao
(No. 1 Middle School, Yuechi, Sichuan, 638300)
Abstract: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ers are the main part to carry ou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in high schools. In the new era,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ers for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nd to build a team of teachers with correct morality, deep feelings, broad vis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which are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the qualified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Key words:high school history; moral education; 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