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木天禁語》看古代文論話語“行云流水”

    2022-04-14 10:16:49劉子琪
    古典文學知識 2022年2期
    關鍵詞:行云流水詩文句法

    劉子琪

    一、 《木天禁語》“句法”中的“行云流水”

    《木天禁語》署名為范德機撰。范德機(1272—1330),名梈,字亨父,一字德機,臨江清江(今屬江西)人。與虞集、揭奚斯、楊載并稱為“元詩四大家”,是元代成就較高、影響較大的詩人。根據《木天禁語》的序言可知,“木天”指翰林院,范德機于元至大元年(1308),年三十六歲進京,被朝中大臣推薦為翰林院編修;“禁語”指“諸公平昔在翰苑所論秘旨”。序中又云:“古今論著,類多言病,而不處方,是以沉痼少有瘳日,雅道無復彰時?!庇纱丝梢姶藭菫槌鯇W者傳授詩法所作。書中將篇法、句法、字法、氣象、家數、音節(jié)稱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六關”,但這并不能算作范德機的獨創(chuàng),多是對宋人詩學著作中這些方面的歸納總結。書中在闡述“六關”時還舉出許多具體名目,在句法部分中便舉出了“行云流水”這一類。

    關于中國古代所謂“句法”,不同時代、不同論者的理解往往存在差異。宋人范溫在《潛溪詩眼》中說:“句法以一字為工。”《詩問》卷三記載了清人郎廷槐、張實居的問答:“問:‘七言平韻、仄韻,句法同否?’答:‘詩須篇中煉句,句中煉字,此所謂句法也?!彼麄兌际菍捵忠暈榫浞?。在清代署名袁枚的《詩學全書》中,分別有《論句法》《論字法》兩篇,《論字法》中說:“詩句中之字有眼,猶弈中之有眼也……詩眼用實字,自然老健;用響字,自然閎亮;用拗字,自然森挺。學者最宜留心?!边@里又明確將煉字看作字法而不是句法。即使是同一個論者,對句法問題的理解也會存在前后矛盾之處,如明人王世貞在《藝苑卮言》卷一、卷二中對句法、字法范疇的界定就不一致??偟膩砜?,中國古代詩歌中的“句法”主要指語言運用之法,包括對偶、節(jié)奏、句眼、虛實詞、上下句內容、語言模式等核心內容。

    《木天禁語》中的“句法”部分沒有專門的文字解釋,而是列出了問答、當對、上三下四、上四下三、上二下五、上五下二、上應下呼、上呼下應、行云流水、顛倒錯亂、言倒理順、議論句、直書句、兩句成一句、上一下二字成聯(lián)等十五種格式。初看起來十分龐雜,但稍加分析,我們發(fā)現:對于句型這一句法問題,書中僅舉出了“問答”這一種格式,并舉出兩句詩例“誰其獲者婦與姑”“何日東歸花發(fā)時”,皆是一句當中自問自答的特殊句式;對于對仗這一句法問題,書中僅舉出了“當對”這一種格式,并舉出兩句詩例“白狐跳梁黃狐立”“婦女行泣夫走藏”,皆是一句當中包含了對仗的特殊句式……由此可見,《木天禁語》中所謂的“句法”并不是指對偶、節(jié)奏等問題,而主要指的是特殊句式問題。

    《木天禁語》句法中“行云流水”這一格式僅舉了兩句詩例:“春日鶯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間”,為杜甫《滕王亭子》的頷聯(lián)。詩句連用兩個典故:“修竹”用梁孝王事,《史記·梁孝王世家》載:“孝王筑東苑,方三百余里。廣睢陽城七十里?!绷簣@位于睢水兩岸,竹林連綿十余里,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嚴忌、司馬相如等云集園中,成了梁孝王的座上賓。“犬吠白云間”用淮南王事,《神仙傳》載:“八公與淮南王安,白日升天,臨去時余藥器置在中庭,雞犬舐啄之,盡得升天,故雞鳴天上,犬吠云中?!薄靶性屏魉边@一名稱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中國古代詩歌中常說的“流水對”,但是結合《木天禁語》中所舉的兩句詩例,并不符合我們現在所說的流水對。流水對屬近體詩中的一種,是指出句與對句在意義上和語法結構上不是相對的,而是上下相承的,兩句不能互相脫離,更不能顛倒,在語言結構上有一定的前后秩序。綜上所述,此處的“行云流水”是指符合正常敘述語序的句式,如例句“春日鶯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間”意為春日之鶯啼叫于高高竹林里,仙家之犬吠叫于天上白云間,是正常語序的主謂句,完全與古漢語的語序保持一致。《木天禁語》中應是認為:符合正常語序的詩句如同空中飄浮之云、江河流動之水,不受拘束,更加自然流暢。

    二、 “行云流水”的來源和內涵——蘇軾之“行云流水”

    “行云流水”語出宋代蘇軾《與謝民師推官書》:“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边@篇書信創(chuàng)作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當時謫居儋州的蘇軾遇赦北還,九月底路過廣州。時任廣州推官的謝民師多次攜帶詩文上門求教,蘇軾離開廣州后便寫下了這篇著名的書信。次年七月,蘇軾病逝于常州。從謝民師現存的三首詩和兩則斷句來看,書信中不乏蘇軾對這位文學后輩的溢美之詞和勉勵之意,但這篇書信正可以看作蘇軾對自己一生詩文創(chuàng)作和美學追求的歸納和詮釋。蘇軾在《自評文》中亦云:“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雖吾亦不能知也。”蘇軾雖然說的是散文,但對他的詩歌來說,也是合適的,可以和《與謝民師推官書》互相發(fā)明。

    以云、水、風喻詩文創(chuàng)作,在中國古代文藝理論中有著深厚的淵源?!对娊洝の猴L·伐檀》“河水清且漣漪”,《毛傳》云:“風行水成文曰漣?!蹦媳背瘯r期以水喻文者,殆源于此。如劉勰《文心雕龍·情采》云:“夫水性虛而淪漪結,木體實而花萼振,文附質也?!碧拼运撐恼呖膳e韓愈的《答李翊書》和《送孟東野序》,杜牧《李賀集序》中云:“云煙綿聯(lián),不足為其態(tài)也;水之迢迢,不足為其情也”則直接開啟了以云、水喻詩文的先河。但以云、水喻詩文的真正高峰還是出現在宋代,田錫、蘇洵、蘇軾都有以風、云、水激蕩變化之勢喻詩文的精彩論述。蘇軾創(chuàng)“行云流水”的說法之后,云水之喻更是幾乎成為了宋代盛行的“活法”說者的口實,陳師道、惠洪、范溫、許、張元幹、汪藻等都曾借云水喻詩文,甚或直接借蘇軾之“行云流水”闡述自己的“活法”說。

    蘇軾常以云、水喻文學創(chuàng)作,云與水常常處在流動變化之中,行云流水無定勢定態(tài),但其或行或止,都符合一定的自然規(guī)律。這其中明顯能看到莊子思想的影響,蘇軾接受并服膺莊子哲學,蘇轍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中記載其兄:“既而讀《莊子》,喟然嘆息曰:‘吾昔有見于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鼻f子哲學的核心是自然,道即自然,自然即道,自然就是萬物固有的內在規(guī)律。在蘇軾的美學思想中,最高的范疇正是“自然”或“道”,他所追求的“行云流水”之境界,正是要求詩文創(chuàng)作如同天空飄浮之云、江河流動之水一樣灑脫自然。要達到這種境界,就要沒有事先的約束,“初無定質”“不擇地皆可出”,而必須“隨物賦形”,即按照不斷流動變化著的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用合適的手法描繪其變化,并且應當“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此外,蘇軾應當還受到了宋代禪宗思想的影響,當然還有占據主導地位的儒學的影響,表現出融會儒、莊、禪三家的思想特點。蘇軾進一步繼承并發(fā)展了莊子“法天貴真”的審美思想,強調“真情”是文藝的基本特征,堅持文藝必須有為而作,反對矯情偽性、無病呻吟,從中又可見出陶潛思想的影響。蘇軾推崇陶潛、柳宗元詩的“枯?!?,是因為陶柳詩歌外在質樸平淡,內在豐美膏腴,正如他在《追和陶淵明詩引》中所評的“質而實綺,癯而實腴”,符合他所說的“天工與清新”的美學追求,“行云流水”的詩文正是這“天工與清新”的外在表現。

    除上述影響外,宋初田錫是宋代較早以云水之喻論文的人,且是蘇軾的同鄉(xiāng),有些學者認為蘇軾之“行云流水”當是受到田錫“微風動水,了無定文;太虛浮云,莫有常態(tài)”之喻及為文“不知其所以然而然”之論的啟發(fā)。當然,對蘇軾之“行云流水”更直接的影響應當還是來自他的父親、師友。蘇洵《仲兄字文甫說》云:“風行水上渙……此二物者,豈有求乎文哉?無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是其為文也,非水之文也,非風之文也。二物者,非能為文,而不能不為文也?!边@些說法與后來蘇軾“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的說法非常一致。故蘇軾之“行云流水”“姿態(tài)橫生”正可看作是對其父“極寫風水相遭之態(tài)”的高度概括。歐陽修向以愛才著稱于世,“二蘇”兄弟正是在他知貢舉時被“拔在高等”,蘇軾也一直承認與歐陽修的師承關系,稱譽他“好士今無六一賢”。歐陽修深受李白、韓愈的影響,希望詩歌不喪失整齊的體裁而能接近散文那樣流動瀟灑的風格,這對蘇軾之“行云流水”也有深遠的影響。

    蘇軾詩文創(chuàng)作的特點之一便是“以文為詩”,故其“行云流水”主要論文,推及論詩也是合適的,如《游金山寺》首句“我家江水初發(fā)源,宦游直送江入?!?,運用“縮地法”繪出從極西之初到極東之入的順流之序,同樣具有一瀉而下、行云流水之勢?!靶性屏魉笔潜扔?,是體物,而蘇軾正是比喻和體物方面的高手??v觀蘇軾《與謝民師推官書》,其論“行云流水”主要包括兩個意思:一是行云流水之文“初無定質”,即他在《自評文》中所云“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正像人們對行云和流水的體悟一樣,“無意為文”,極度瀟灑自然。二是“行云流水”雖無定質,但有常理,常理便是“隨物賦形”,即隨著地貌、地物的不同而變化其形,這樣才能表現出大自然的千姿萬態(tài),即“姿態(tài)橫生”;常理亦是“行于所當行”“止于不可不止”,這是說行云流水并非絕對自由,而必須遵循客觀存在的自然規(guī)律,不能反其道而行,“當行而強止”“當止而強行”,最終要達到的便是蘇軾后文中所說的“辭達”。他既舉出孔子所說的“辭達而已矣”,批評揚雄“好為艱深之辭,以文淺易之說”,反對過于雕章琢句,又舉出孔子的“言之不文,行而不遠”,鼓勵后進用文辭探求事物微妙所在。如何才能“辭達”呢?蘇軾認為“辭達”是把“了然于心”的“物之妙”恰如其分地“了然于口與手”,而達到這種境界就要借助“隨物賦形”等表現手法。為專論詩歌創(chuàng)作,蘇軾還拈出了“彈丸脫手”之喻,稱贊某些詩人成詩之速如彈丸脫手,似有神助,而所成之詩,美若彈丸般圓潤流轉,聲色并佳。在《送歐陽推官赴華州監(jiān)酒》中,蘇軾則提出了與“彈丸脫手”類似的“兔起鶻落”之喻,以“好詩如脫兔,下筆先落鶻”稱贊歐陽修之二公子寫詩又快又好,意謂靈感之來如“兔起”,抓住靈感如“鶻落”,如果稍一遲疑,則靈感便會如獵物跑得無影無蹤。他在《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中將這一比喻推廣到畫論中,謂文與可作畫之矯健敏捷如“兔起鶻落”。

    蘇軾“行云流水”“天工清新”的美學追求,以及“彈丸脫手”“兔起鶻落”的喻詩畫之說,既是對胡宿等人開創(chuàng)的宋代“活法”說的絕好回應和實踐,也是對當時為矯正西昆體而出現的“險怪奇澀”的太學體的改變,展示了一種平易近人、清新淡雅的新詩風,逐步引導宋詩走上了堪與唐詩媲美的道路。

    對于蘇軾“行云流水”式的詩歌創(chuàng)作取向,有些詩論家直接表示贊揚,宋代許《彥周詩話》云:“東坡詩,不可指摘輕議,詞源如長河大江,飄沙卷沫,枯槎束薪,蘭舟繡鹢,皆隨流矣。珍泉幽澗,澄澤靈沼,可愛可喜,無一點塵滓,?只是體不似江湖,讀者幸以此意求之?!笨芍^是知音之言。有些詩論家則持批評態(tài)度,北宋魏泰論詩主張有“余味”,他在《臨漢隱居詩話》中云:“詩主優(yōu)柔感諷,不在逞豪放而致怒張也?!睆埥洹稓q寒堂詩話》更云:“《國風》《離騷》固不論,自漢魏以來,詩妙于子建,成于李杜,而壞于蘇黃。余之此論,固未易為俗人言也。子瞻以議論作詩,魯直又專以補綴奇字,學者未得其所長,而先得其所短,詩人之意掃地矣?!辈幻馄さ难哉撝羞€是抓住了蘇詩的某些要害。

    三、 中國古代文藝其他領域中“行云流水”的內涵

    蘇軾作為有宋一代乃至整個中國古代文化史上文學、書法、繪畫、經學等融會貫通的領袖人物,他在論詩文時提出的“行云流水”的美學追求不可避免地會滲透到他在其他文藝領域的理論和創(chuàng)作實踐中。蘇軾在《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其一中云:“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作詩必此詩,定非知詩人。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笨梢娞K軾論文藝甚重傳神,并且他認為詩、畫創(chuàng)作都一樣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以達到“天工與清新”的境界。他在《畫水記》中亦云:“處士孫位始出新意,畫奔湍巨浪,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畫水之變,號稱神逸?!痹俅问褂昧恕芭c山石曲折,隨物賦形”之語,認為這樣的作品才是可以號稱“神逸”的藝術精品,也表明了詩畫之論是相融相通的?,F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仍有“行云流水描”這一術語,是指用筆如行云流水,轉折柔和,流暢不滯;或指所繪之狀如云舒卷、亦似流水,轉折不滯,連綿不斷。書法中的“行云流水”含義基本與繪畫中相同。中國盆景藝術中也有獲金獎的作品“行云流水”,是將五針松從盆中橫向伸出盆外后呈90度直角彎曲向下,以頑石壓住根系,使其上部枝片如天上云彩,下部枝片似高山瀑布,故名。中國傳統(tǒng)武術中還有“行云流水太極拳”之名,有輕松、自然、舒展、柔和的特點,“動作和緩而又連綿不斷,好似行云流水,如環(huán)無端,從而使經絡疏通,氣血流暢,遍達周身”,太極拳作為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一種傳統(tǒng)養(yǎng)生之法,必然受到老莊哲學思想的影響,從這一點看,此處的“行云流水”與蘇軾之“行云流水”又存在著某些相似的思想淵源。

    四、 小結

    綜上所述,出自蘇軾《與謝民師推官書》的“行云流水”這一名目,除在元代詩格著作《木天禁語》中是指正常語序的主謂句這種句式結構之外,在中國傳統(tǒng)文藝理論的幾乎所有領域,無論是詩文、繪畫、書法,還是盆景、武術、象棋中,都是以行云、流水之喻來表征一種無拘無束、自然流暢的藝術風格或美學追求。蘇軾之“行云流水”也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沿襲了中國自先秦以來文藝理論中的風、云、水論文傳統(tǒng),受到了莊、禪哲學思想的影響,繼承了父、師文學理論中的相關論述,再結合自己一生的創(chuàng)作實踐和感悟,最終熔鑄為一種高境界的美學追求。宋代以后,經過“活法”說者們的多方面引用和闡發(fā),“行云流水”更是成為了一種眾所周知的經典美學取向,后世文藝理論中所說的“行云流水”也都沒有超出這個范疇??v觀“行云流水”的淵源、思想內涵和沿革,這個概念基本符合中國古典美學中的“正價”概念?,F在我們仍然青睞以“行云流水”指稱那種無拘無束、流暢無滯的藝術風格,“行云流水”作為一種經典比喻、一種體悟感受仍然流淌在我們的美學思想中。

    (作者單位: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好書推薦

    《吳子匯校集釋》

    《吳子》又名《吳起兵法》《吳子兵法》等,戰(zhàn)國吳起著,是吳起千百次軍事斗爭的經驗總結和實踐結果,包含了吳起寶貴的軍事思想與見解,是一部兵學經典,在中國兵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秴亲訁R校集釋》為《子海精華編》之一種,以《武經七書》南宋刻本為底本,參以《群書治要》《通典》《太平御覽》等引文及重要注本,歷時數載,增刪數次,將古籍整理與學術研究相結合,予以精審精校,又遍采相關古籍,尤其是竭力搜集海外舊籍注本,補遺漏,疏舊解,辨正誤,決疑難,是《吳子》一書全新而詳盡的版本,頗有助于展現此兵學經典的精髓、認識吳起的軍事思想,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與文獻價值。

    《吳子匯校集釋》,孫董霞撰,32開,鳳凰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定價68元。

    猜你喜歡
    行云流水詩文句法
    句法與句意(外一篇)
    中華詩詞(2021年3期)2021-12-31 08:07:22
    述謂結構與英語句法配置
    詩文里的元旦韻味
    公民與法治(2020年1期)2020-05-30 12:27:48
    句法二題
    中華詩詞(2018年3期)2018-08-01 06:40:40
    極相思·檢翻舊日詩文
    詩詞聯(lián)句句法梳理
    中華詩詞(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32
    巧妙過渡 行云流水
    筆下生花展風采 行云流水亮眼球——2016中考滿分作文展播
    學生天地(2016年31期)2016-04-16 05:16:02
    行云流水(攝影)
    其實,行云流水也不是那么任性
    中國詩歌(2015年6期)2015-11-15 03:23:39
    苍溪县| 滨州市| 定陶县| 扎鲁特旗| 泽普县| 友谊县| 旅游| 南和县| 苏州市| 卫辉市| 贵德县| 棋牌| 叙永县| 浦县| 天全县| 隆昌县| 四川省| 开平市| 达拉特旗| 纳雍县| 梅州市| 简阳市| 鱼台县| 蒲江县| 开封市| 财经| 浠水县| 德州市| 南充市| 武宁县| 新营市| 清新县| 潢川县| 普定县| 义乌市| 那曲县| 鱼台县| 防城港市| 新安县| 五河县| 越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