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蓉艷 張 芳 段甜甜 康飛飛 樊 霞 胡奕婷 涂鳳蘭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感染科,江西南昌 330006
重癥肝炎患者較多,死亡率過高,患者病程過長,患者負面情緒較嚴重,睡眠質量不佳,情緒容易激動。研究[1]得出,重肝患者情緒波動過大,睡眠質量過差,肝功能恢復不利,預后受到較大影響。國內(nèi)外治療重肝患者以綜合治療和人工肝輔助療法結合為主,中醫(yī)理念在重癥肝炎中研究較少[1-2]。穴位刺激調控法是由行為療法所演化,一定程度能夠減輕患者的焦慮,臨床應用較為廣泛,重癥肝炎中同樣適用。用穴位刺激調控法治療重癥肝炎,其原理是用紅外波輻射與人體穴位的刺激,聯(lián)合全程對患者身心健康進行調節(jié)的綠色音樂方式,觀察其對患者焦慮、睡眠等方面的效果,強化肝細胞脂肪代謝能力,轉化肝臟內(nèi)部脂肪,避免病毒肝炎病毒復制,改善患者肝臟功能,減輕疾病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2]。本研究選取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收治的100 例重癥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穴位刺激調控法在重癥肝炎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選取2020年1月至12月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收治的100 例重癥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各50 例。對照組中,男26 例,女24 例;年齡20~77 歲,平均(48.5±5.8)歲;病程5~10年,平均(7.25±1.03)年。觀察組中,男25 例,女25 例;年齡21~79 歲,平均(50.1±5.2)歲;病程6~11年,平均(7.31±1.14)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曉本研究情況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重癥肝炎的診斷標準[1];②重型肝炎患者依據(jù)肝衰竭診療指南加以處理,全部重肝患者均積極予以內(nèi)科綜合療法,如一般支持療法、能量高的蛋白質飲食、退黃等;③患者均依據(jù)炎癥指標判斷選擇高基因的屏障抗病毒用藥。排除標準:①黃疸迅速加深患者; ②血清總膽紅素大于正常值10 倍患者。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治療。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藥物及人工肝治療,靜脈滴注前列腺素E1(廈門星鯊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191223,規(guī)格:0.1 mg)。
觀察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治療聯(lián)合穴位刺激調控法。常規(guī)治療與對照組相同,穴位刺激調控法具體內(nèi)容如下。①操作環(huán)境安靜舒適,溫濕度適宜,患者取平臥姿勢,對其講述穴位刺激調控法的原理,取得患者配合。②取穴位:天鼎-處在人體頸外側部,胸鎖乳突肌后緣,當結喉旁。足三里-外膝眼3 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中脘-臍上4 寸(胸骨下部-臍連線中間)。關元-仰臥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 寸。肝臟1 號穴-右側腋前線直下第七肋上。肝臟2 號穴-右側胸乳頭直下第七肋上。肝俞-位于人體的背部脊椎旁,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或第九胸椎凸骨下,左右旁開1.5 寸)。三陰交-在足內(nèi)踝上3 寸。涌泉-選擇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取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 處。③實施要點:囑咐患者放松,于各個穴位貼穴位電極片,予以40~50 Hz 的連續(xù)電刺激,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宜,持續(xù)時間30 min;干預時間從患者入院日起至出院當天,干預時避開查房、輸液、進餐、午休、操作密集的時間段。
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3 個月。
①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焦慮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3]共20 個條目,信度系數(shù)為0.86,采用Likert 4 級計分法,“1~4”分別表示沒有或者很少時間出現(xiàn)焦慮(<1 d/周)、很少時間有焦慮(1~2 d/周)、大部分時間有焦慮(3~4 d/周)、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有焦慮(5~7 d/周)。得分越高,焦慮程度越嚴重,反之則越輕微。為便于比較分析,每周治療后由護士評價患者SAS 得分,取平均值錄入。本次調研安排專人現(xiàn)場展開問卷調查,問卷回收率為100%。②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睡眠質量評分。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scale,PSQI)[4]包括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安眠藥物使用及日間功能7 個因子,每個因子以0~3 分計分,所有因子得分總和為PSQI 評分,總分0~21 分,信度系數(shù)為0.89,PSQI 評分<7 分代表患者的睡眠質量較好,PSQI≥7 分代表患者的睡眠質量較差(失眠)。問卷回收率為100%。③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滿意度。自制治療滿意度調查問卷向兩組患者發(fā)放,待患者填寫后回收,總分為100 分。所用問卷經(jīng)過專家研究認定,信度系數(shù)為0.84,問卷回收率為100%。滿意度高:90~100 分;滿意度中:60~89 分;滿意度低:<60 分??倽M意度=(滿意度高+滿意度中)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S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S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SAS 評分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AS 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AS 評分的比較(分,±s)
注 SAS:焦慮自評量表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50 50 74.58±9.25 74.62±9.52 0.021 0.492 40.58±3.82 55.84±4.31 18.736<0.001 24.023 12.707<0.001<0.001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安眠藥物使用、日間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安眠藥物使用、日間功能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安眠藥物使用、日間功能評分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SQI 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SQI 評分的比較(分,±s)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PSQI: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
?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總滿意度的比較[n(%)]
重癥肝炎是諸多因素引起的肝臟損害,致使解毒、排泄等功能出現(xiàn)比較嚴重的失代償,凝血功能產(chǎn)生障礙,患者病程長,根治不易容易死亡。所以患者精神會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容易產(chǎn)生悲觀情緒[5]。據(jù)調查[5],此類患者的睡眠障礙、焦慮比普通人重。目前,對于該病,臨床治療主要為內(nèi)科療法、綜合治療等,治療中融合中醫(yī)理念的研究較少。治療重癥肝炎的方法包含綜合療法,目前藥物無法徹底清除毒素,臨床將目光更是轉向其他治療,其中中醫(yī)療法引起關注[6]。目前很少有研究將穴位刺激調控法用在重癥肝炎的治療中,本研究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這一方法,并探索其價值。
穴位刺激調控法是從行為療法演化而來,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穴位刺激調控在中醫(yī)中是重要治療方法,屬于傳統(tǒng)醫(yī)學瑰寶,多個國家應用,在疾病對應穴位作用,可對諸多神經(jīng)介質進行刺激,釋放內(nèi)源性阿片類物質,這些物質在鎮(zhèn)痛和鎮(zhèn)靜的基礎上可對生理機能發(fā)揮調節(jié)作用[6-8]。大量研究[6-8]得出,此法可減輕患者疼痛與焦慮,改善其炎癥反應,且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情緒,但當前尚未見重癥肝炎于內(nèi)科用藥綜合人工肝支持治療中的應用。其工作原理為:用紅外波輻射對人體穴位進行刺激,結合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綠色音樂療法進行調整,從表向傳導滲透吸收產(chǎn)生溫熱效應,肝臟組織細胞會發(fā)生共鳴,促進細胞與血液的交換,使肝臟中的脂肪迅速得以轉化[9-10]。在肝臟溫熱效應的影響下,肝臟微血管會擴張,可強化自律性,肝臟血流速度迅速,可加大血流量,科學改善肝臟氧分壓與營養(yǎng)物質,對受損的肝細胞進行修復,加速肝臟功能好轉[11-12]。另外,穴位刺激調控療法操作簡單,不會對人體造成較大副作用,比其他用藥更加實惠和經(jīng)濟,臨床應用甚廣[13-14]。
本研究嘗試用穴位刺激調控法來干預重癥肝炎患者,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此方法的治療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S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安眠藥物使用、日間功能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穴位刺激調控法對重癥肝炎患者有顯著的治療價值,對患者情緒狀態(tài)和睡眠情況均能加以改善。
通過總結臨床實踐經(jīng)驗,現(xiàn)得出如下體會:以往臨床在選穴時比較注重經(jīng)絡重要性,依據(jù)經(jīng)絡選穴,方能對癥治療,主張寧可失穴,也不能失經(jīng),通過對陰陽的調整,疏通經(jīng)絡,發(fā)揮氣血的調和作用,按照經(jīng)絡取穴理論炎癥經(jīng)穴效應特異性[14-15]。但目前有研究認為穴位的效應特異性是因支配穴位所處的神經(jīng)節(jié)段不同所誘發(fā),臨床研究得出選擇與之對應與鄰近的穴位和附近位置開展針刺療法取得療效較優(yōu)[16-17]。因此,目前很多學者均比較注重穴位的選擇,不能僅局限在某特定的線路,更為注重和臟器相關的神經(jīng)節(jié)段[18]。本研究提出了一種選穴方案,且效果明顯,在后續(xù)的工作中,還可對所選穴位不斷進行優(yōu)化,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穴位刺激調控法在重癥肝炎中的應用,能夠改善患者焦慮、睡眠質量,提高治療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