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威,周 宇,薛 俊,孫 丹,許純領
(1.江蘇省宿遷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江蘇 宿遷 223800;2.武漢天虹儀表有限責任公司,湖北 武漢 430000)
近年來,隨著宿遷市經(jīng)濟穩(wěn)步發(fā)展,城市臭氧污染逐年加重,成為制約空氣質(zhì)量提高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夏季是臭氧污染最重要的季節(jié),而VOCs是臭氧生成的重要前體物[1],為了進一步了解臭氧來源,2021年6~8月份,利用在線氣相色譜系統(tǒng)在宿遷城郊對環(huán)境空氣中的揮發(fā)性有機物(VOCs)進行觀測[2],分析了組分特征、臭氧生成潛勢并對來源進行解析[3]。
2021年6~8月份,江蘇省宿遷市TH-300B大氣環(huán)境揮發(fā)性有機物(C2-C12)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共發(fā)出92個VOCs日均值,每份小時數(shù)據(jù)包括102 種VOCs,分別為烷烴類、烯烴類、芳香烴類、炔烴類、醛酮類、鹵代烴類,比例見圖1。
圖1 VOCs組成分布
由圖1可知,2021年6~8月份宿遷市VOCs中,烷烴類占25.48%,烯烴類占8.48%,芳香烴類占10.98%,炔烴類占4.07%,醛酮類占31.20%,鹵代烴類占19.80%。
對2021年6~8月份宿遷市所有VOCs濃度進行分析,篩選濃度最高的前10種VOCs組分如圖2。
圖2 VOCs濃度貢獻篩選
由圖2可知,前10種VOCs組分分別是:丙酮(3.30×10-9)、丙烷(1.48×10-9)、乙烷(1.29×10-9)、二氯甲烷(1.05×10-9)、甲苯(0.99×10-9)、氯甲烷(0.84×10-9)、乙烯(0.81×10-9)、乙炔(0.75×10-9)、2-丁酮(0.51×10-9) 、丁醛(0.51×10-9)。
2021年6月1日至8月31日voc總濃度為18.485 ×10-9,同比下降9.85%。
結合最大增量反應活性(Maximum Incremental Reactivity,MIR)量化VOCs的臭氧生成潛勢(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s,OFPs)[4]。OFPs僅說明該地區(qū)大氣VOCs具有的臭氧生成的最大能力,實際對臭氧生成的貢獻量還受當?shù)豊Ox濃度水平、OH自由基濃度和其他污染氣象條件等制約。
對2021年6~8月份宿遷市所有VOCs進行分析,篩選OFP貢獻最高的前10種VOCs組分如圖3。
圖3 OFP關鍵物質(zhì)篩選
由圖3可知,前10種VOCs組分分別是:甲苯(16.31 μg/m3)、間/對二甲苯(14.23 μg/m3)、異戊二烯(11.19 μg/m3)、丁醛(9.78 μg/m3)、乙烯(9.09 μg/m3)、丙烯醛(7.76 μg/m3)、丙醛(6.92 μg/m3)、丁烯酮(6.25 μg/m3)、鄰二甲苯(3.95 μg/m3)、異丁烯(3.42 μg/m3)。
對OFP貢獻最大的前10種物質(zhì)中,3種是芳香烴類物質(zhì),3種是烯烴類和4種醛酮類,芳香烴類物質(zhì)占38.79%,烯烴類物質(zhì)占26.67%,醛酮類物質(zhì)占34.54%,可見,醛酮類和芳香烴類是該站點該時段VOCs中對OFP貢獻最大的關鍵活性組分。
2021年6月1日至8月31日總OFP為127.37 μg/m3,同比上升6.48%。
烷烴類雖然在該時段大氣中濃度較高,但其反應活性低,對臭氧的貢獻占比不是很大;烯烴類由于C=C雙鍵的存在致使其光化學反應活性較高,MIR較大,對臭氧的貢獻較高;而苯系物其光化學反應活性也較高,對臭氧的生成貢獻也較高,汽車尾氣、工業(yè)生產(chǎn)及溶劑涂料中均會有苯系物的排放,對臭氧的生成貢獻也高;醛酮類由于值較高,部分醛酮類光化學反應活性也較高,故對臭氧的生成貢獻也較高,工業(yè)生產(chǎn)過程中會產(chǎn)生醛酮類的排放,酮類還是溶劑的主要成分[5]。
根據(jù)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進行PMF模型計算,經(jīng)過PMF模型多次擬合,結合站點邊環(huán)境,確定5個較為合適的污染源類:因子1~5。
因子1是機動車尾氣,因子1中乙炔、丙烷和正戊烷、異戊烷,以及苯、二甲苯等芳香烴化合物占有較高比例,均為機動車尾氣排放的主要物種;站點距離新?lián)P高速公路約8.5 km,周邊車流量較大,因此,可以認為因子1是機動車尾氣排放[6]。
因子2是燃燒源排放,因子2中乙炔和乙烯貢獻高,它們都是燃燒排放的特征,此外低鏈烷烴、苯系物也是燃燒的主要排放物,因此,可以認為因子2是燃燒源排放。
因子3是工業(yè)排放,工業(yè)生產(chǎn)過程中會有鹵代烴、苯系物、烯炔烴、醛酮和烷烴的排放;站點東北方向6.6 km處有化工園區(qū),因此,結合周邊環(huán)境可以認為因子3是工業(yè)排放[7]。
因子4是溶劑涂料排放,因子4中苯系物和酮類占比較高,酮類是溶劑的主要成分,甲苯、乙苯、間/對二甲苯和鄰二甲苯( TEX) 主要來自涂料、油漆、合成香料、粘合劑和清洗劑等的使用[8];站點東北方向6.6 km處有化工園區(qū),化工園區(qū)內(nèi)包括家具廠、玻璃廠、制衣廠等多家企業(yè),均會涉及到溶劑涂料的使用,因此,可以認為因子4是溶劑涂料的使用排放[9]。
因子5是植物排放,異戊二烯是植被排放的主要特征,在本次源解析中異戊二烯只對因子5有貢獻。
PMF解析宿遷市2021年6月1日至8月31日的VOCs排放源的比例見圖4。
圖4 源解析餅狀圖
由圖4可知,宿遷市2021年6月1日至8月31日VOCs排放源中,機動車尾氣排放占24.5%,燃燒源排放占19.0%,工業(yè)排放占40.4%,植物排放占9.6%,溶劑涂料排放占6.5%[10]。
(1)2021年6月1日到8月31日VOC總濃度為18.485 ×10-9,同比下降9.85%。
(2)對OFP貢獻最大的前10種物質(zhì)中,3種是芳香烴類物質(zhì),3種是烯烴類和4種醛酮類,芳香烴類物質(zhì)占38.79%,烯烴類物質(zhì)占26.67%,醛酮類物質(zhì)占34.54%,可見,醛酮類和芳香烴類是該站點該時段VOCs中對OFP貢獻最大的關鍵活性組分。
(3)根據(jù)VOCs源解析結果,宿遷市2021年6月1日至8月31日VOCs排放源中,機動車尾氣排放占24.5%,燃燒源排放占19.0%,工業(yè)排放占40.4%,植物排放占9.6%,溶劑涂料排放占6.5%。
故建議應加強對工業(yè)企業(yè)、機動車尾氣、燃燒源的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