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大學:未來大學的新模式?
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教授理查德·赫勒(Richard Heller)在其新出版的專著《打造分布式大學,促進高等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The Distributed University for Sustainable Higher Education)中指出,傳統(tǒng)大學面臨許多挑戰(zhàn),可能無法滿足社會、各國或全球的教育需求。他認為,分布式大學,可將教育資源以在線方式傳播到有需求的地方并提供教學服務,它可能是未來大學的一種全新模式。在他看來,目前傳統(tǒng)大學面臨的壓力包括外部和內部兩種壓力。從外部來看,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發(fā)生了變化——主要通過網絡來獲取信息,大學必須適應這種變化;同時,大學必須確保教學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性。從內部來看,大學的教學質量下降,且更加重視科研成果而非教學水平;同時,大學局限于自身的“象牙塔”,很少與當?shù)厣鐓^(qū)和產業(yè)開展合作。而分布式大學主要通過在線方式提供教學服務,可有效地應對上述問題,包括減少全球教育資源獲取的不平等現(xiàn)象,降低教育對環(huán)境的影響和推動教育合作等。最后,他指出,我們生活在一個數(shù)字化的分布式世界,大學也應如此。借助分布式大學的模式,可以推動高等教育的繁榮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來源:https://theconversation.com/higher-education-must-reinvent-itself-to-meet-the-needs-of-the-world-today-enter-the-distributed-university-175927)
關于教師最大限度利用教育技術的四點建議
1. 采納教育技術時切勿盲目跟風、趕時髦。在決定采納何種教育技術前,教師應首先回答以下問題:此前有人使用過這種教育技術嗎?結果令人滿意嗎?學生在使用這種技術時表現(xiàn)如何?這種技術對教師來說使用起來方便嗎?2. 讓教育技術的采納與學生的學習目標保持一致。要找到最能滿足課堂需求的應用,必須首先考慮學生的需求。由于學生對技術的掌握程度千差萬別,教師在采納教育工具時必須考慮到這一點。數(shù)字協(xié)作工具、教學視頻、自帶個性化學習途徑的學校學習管理系統(tǒng)以及適應性學習功能,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支持。3. 重視教育科技的“軟件”和“硬件”。在部署教育技術時,我們很容易陷入僅僅關注“軟件”的誤區(qū)中。然而,一些“硬件”問題,如電池使用壽命較短、互聯(lián)網基礎設施較差、數(shù)據存儲和計算機零部件故障等問題,也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4. 在需要時積極尋求幫助和支持。教師在采納教育技術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最好向其他教師、學校領導、學生家長甚至學生請教。記住,要落實一個教育科技項目,絕非一個人單打獨斗可以完成。(來源:https://blog.neolms.com/4-tips-for-teachers-to-make-the-most-of-edtech/)
需要重新確定兒童的合理“屏幕時間”
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我們每天花在數(shù)字設備上的時間。對于兒童來說,花在娛樂上的“屏幕時間”和花在學習上的“屏幕時間”之間的界線變得更加模糊,這一點向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例如,優(yōu)兔(YouTube)既可以作為娛樂,也可以作為學習工具。同時,它也可用于其他方式,甚至包括推動社會變革等。又如,由微軟開發(fā)的沙盒視頻游戲——“我的世界”(Minecraft)可以提供豐富的學習內容,同時也可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新西蘭2019—2020年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該國80%的兒童每天用于娛樂的“屏幕時間”超過了新西蘭教育部關于兒童每天2小時的建議“屏幕時間”。隨著“封城”和社交限制成為新常態(tài),學生要擺脫屏幕更加困難。因此,必須針對“屏幕時間”提出更加明確、具體的建議。研究發(fā)現(xiàn),被動的屏幕利用會帶來很多的負面影響,而交互式屏幕利用則可以帶來積極的影響,如提高學業(yè)成績、改善認知技能等。必須更加深入地了解兒童在屏幕上的真實行為,保持被動式屏幕時間和交互式屏幕時間之間的平衡,鼓勵他們多開展具有社會性和更有助于提高學習效果的在線行為。(來源:https://theconversation.com/children-live-online-more-than-ever-we-need-better-definitions-of-good-and-bad-screen-time-168650)
編譯/賴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