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星星,韓新容
莆田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福建莆田 351100
1 型糖尿病作為慢性代謝性疾病的一種,于兒童人群中多發(fā),該疾病的出現同胰島β 細胞破壞以及胰島素分泌不足等因素存在相關性,以消瘦、多飲多食作為主要表現,更為嚴重者會表現出酮癥酸中毒情況,對患兒生命安全以及身心健康會造成嚴重影響[1]。當前針對1 型糖尿病患兒在治療期間,需要采用胰島素實施終身治療,從而對血糖穩(wěn)定做出保證。但因為患兒呈現出較弱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較差的依從性,所以較易出現血糖控制不良現象,發(fā)生血糖波動,出現低血糖癥疾病[2]。在此種情形下,通過早期健康教育,可明顯增強患兒家屬對于疾病的重視程度;營養(yǎng)干預的實施,可有效改善患兒的血糖波動,確保血糖水平保持正常,有效延緩遠期并發(fā)癥[3]。本次研究選取2019 年3 月—2021年8 月莆田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83 例1 型糖尿病的患兒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早期健康教育以及營養(yǎng)干預后對其家屬知識掌握情況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產生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1 型糖尿病患兒83 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參照組(41 例,接受常規(guī)干預),研究組(42 例,接受早期健康教育干預+營養(yǎng)干預)。參照組中男22 例,女19 例;年齡5~13 歲,平均值(7.85±1.29)歲;平均體質指數(15.22±2.16)kg/m2。研 究 組 中 男23 例,女19 例;年 齡5~15 歲,平 均(7.89±1.33)歲;平均體質指數(15.27±2.18)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得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納入標準:①兒童1 型糖尿病通過臨床診斷,獲得有效確診;②患兒具有正常認知功能;③家庭不存在精神疾病史,對于此次干預研究,患兒以及家屬均可以積極配合,并且對應簽署相關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患兒父母均無學歷,或者存在行動障礙或者認知障礙,無法配合完成系列問卷調查;②患兒伴有血液、腎臟以及心臟等系統功能障礙疾?。虎蹖τ诒敬窝芯空{查,中途自愿退出者。
1.3.1 參照組接受常規(guī)干預,即按照醫(yī)生制訂的方案進食,保持相對規(guī)律的進餐時間和飲食規(guī)律;強調患兒家屬,保持患兒進行有規(guī)律、有計劃運動,但應注意個體化的運動量和運動時間;注意密切監(jiān)測血糖情況,尤其注意避免低血糖發(fā)生;教育患兒要樂觀、積極的面對疾病,避免給患兒過多壓力。
1.3.2 研究組接受早期健康教育干預+營養(yǎng)干預。①合理展開早期健康教育干預,護理人員就患兒以及家屬的健康教育需要耐心詳細,保持一對一展開,利用PPT 放映以及多媒體視頻等方式,就疾病治療方式、發(fā)病機制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加以講解,對于家屬提問耐心回答,對其疾病的正確認知給予幫助,將知識掌握程度顯著提高。此外就營養(yǎng)干預對于并發(fā)癥預防以及血糖水平控制表現出的重要性加以告知,告知血糖控制不佳的危害。此外護理人員對于血糖儀使用方法對患兒家屬給予指導,以對患兒血糖水平自身監(jiān)測做出保證。護理人員需要通過定期電話回訪,就患兒的用藥情況以及血糖水平加以了解,治療依從性顯著增加;②合理展開營養(yǎng)干預,營養(yǎng)師依據患兒的體重以及身高加以了解,對應完成每日需要攝入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質攝入量計算,之后就食物血糖生產指數以及碳水化合物計算法給予指導,以確保家屬對于每日食物熱量可以認真計算,從而對蛋類、蔬菜以及肉類食物攝取加以明確。此外通過對患兒飲食愛好加以了解,利用食品交換法完成1 周菜譜制定。叮囑患兒少食高糖分、辛辣以及油炸食物,合理進行水分補充,確保為飲水1 500 mL/d,確保飲食習慣良好,對于自身血糖水平維持做出保證。
①比較兩組不同時間段家屬知識掌握評分(食物血糖生成指數、糖尿病基本知識以及碳水化合物計算法),利用自制家屬知識掌握調查表展開評定,各項涉及分值范圍處于0~20 分區(qū)間,分值高低,對應知識掌握程度的高低;②比較兩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健康飲食、遵醫(yī)囑用藥以及血糖定期檢測評分),利用自制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展開調查,各項涉及分值范圍處于0~100 分區(qū)間,分值高低,對應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食物血糖生成指數、糖尿病基本知識以及碳水化合物計算法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食物血糖生成指數、糖尿病基本知識以及碳水化合物計算法評分較參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家屬不同時間段知識掌握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家屬不同時間段知識掌握評分對比[(±s),分]
組別研究組(n=42)參照組(n=41)t 值P 值食物血糖生成指數干預前8.16±2.29 8.21±2.39 0.097 0.923干預后17.29±1.22 14.63±2.38 6.430<0.001糖尿病基本知識干預前8.32±2.13 8.26±2.24 0.125 0.901干預后16.26±2.13 13.31±3.32 4.830<0.001碳水化合物計算法干預前9.43±1.29 9.51±1.31 0.280 0.780干預后17.39±1.28 14.63±2.52 6.313<0.001
研究組健康飲食、遵醫(yī)囑用藥以及血糖定期檢測評分較參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對比[(±s),分]
組別研究組(n=42)參照組(n=41)t 值P 值健康飲食89.29±5.29 72.44±4.15 14.120<0.001遵醫(yī)囑用藥89.66±4.29 72.56±5.16 16.433<0.001血糖定期檢測89.71±5.12 72.69±5.33 14.838<0.001
對于1 型糖尿病患兒而言,同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系統缺陷以及遺傳等系列因素存在相關性[4-5]。其臨床表現以口渴、肥胖以及飲食過度為主,對患兒身心健康產生的影響尤為顯著[6]。對于1 型糖尿病患兒而言,因為長時間處于身心不良狀態(tài),從而會呈現出糖尿病低血糖情況,更為嚴重者會表現出低血糖昏迷癥狀,對患兒生命安全會造成嚴重威脅[7-9]。并且長時間選擇胰島素治療,會導致患兒呈現出敏感度降低以及胰島素分泌不足情況,呈現出較大餐后血糖波動,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并且此類患兒呈現出相對較差的自我管理能力,對此確定有效方式給予健康教育等干預,意義顯著[10-11]。
本次研究發(fā)現,干預前,兩組食物血糖生成指數、糖尿病基本知識以及碳水化合物計算法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各項指標評分較參照組評分更高(P<0.05);研究組健康飲食(89.29±5.29)分、遵醫(yī)囑用藥(89.66±4.29)分以及血糖定期檢測評分(89.71±5.12)分較參照組更高(P<0.05),分析原因為,早期健康教育的實施,確保家屬可以詳細了解糖尿病知識,顯著提高家屬以及患兒對胰島素的重視程度,充分了解血糖水平控制不良的危害[12-13]。此外通過營養(yǎng)干預,可將患兒的血糖波動顯著改善,促進其機體免疫力增強,改善整體預后水平[14]。
綜上所述,早期健康教育干預+營養(yǎng)干預較常規(guī)干預的效果更優(yōu),可顯著提高1 型糖尿病患兒家屬知識掌握程度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促進1 型糖尿病患兒的良好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