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金秀,葉曉燕,鄧曉霞
南平同道仁愛醫(yī)院婦產(chǎn)科,福建南平 353000
妊娠糖尿病是在妊娠期間首次發(fā)生或者發(fā)現(xiàn)的糖尿病,多在妊娠中、末期出現(xiàn)[1]。若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進行有效治療,在病情進展期間,極易誘發(fā)妊娠高血壓、胎兒畸形以及流產(chǎn)和早產(chǎn)等諸多并發(fā)癥,嚴重威脅母嬰安全,降低新生兒出生體質量[2]。由于妊娠糖尿病治療效果受患者飲食、生活方式等外界因素影響較大,若不能有效防控危險因素,不僅會影響治療效果,亦可導致病情加重,故優(yōu)化護理干預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3]。5A 護理為新興干預模式,由5 個單元組成,即詢問、評估、建議以及幫助和隨訪,具有系統(tǒng)性、全面性等優(yōu)勢,應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中對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患者健康等均可產(chǎn)生積極影響[4]。本研究選定2021 年5 月—2022年7 月南平同道仁愛醫(yī)院收治的68 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展開分析,觀察評估5A 護理干預應用效果和價值?,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收治的6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簡單隨機抽樣法均分為兩組(n=34),對照組:初產(chǎn)婦20 例、經(jīng)產(chǎn)婦14 例;年齡20~38 歲,平均(29.11±4.49)歲;孕周24~30周,平均(27.37±2.11)周;體質指數(shù)20.4~26.8 kg/m2,平均(23.24±1.09)kg/m2。觀察組:初產(chǎn)婦22例、經(jīng)產(chǎn)婦12例;年齡21~39歲,平均(29.48±4.31)歲;孕 周23~30 周,平 均(26.98±2.26)周;體質指數(shù)20.4~26.8 kg/m2,平均(23.24±1.09)kg/m2。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納入標準:①符合《妊娠合并糖尿病--臨床實踐指南(第2 版)》[5]對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標準;②為自然受孕宮內單胎妊娠;③本人及家屬對本研究持知情同意態(tài)度,可配合隨訪。
排除標準:①孕前存在糖尿病病史;②合并其他妊娠期疾??;③肝腎功能不全或認知、精神等失常,不能合作;④伴發(fā)微血管病變、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發(fā)癥等;⑤脫落、退出觀察或失訪者。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至完成分娩:采用口頭講解方式告知患者及家屬妊娠糖尿病、治療相關知識。治療期間,注意監(jiān)測血糖水平變化,按照醫(yī)生開具用藥處方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并給予心理、飲食以及運動和生活等方面基礎指導。出院時,詳細交代院外日常注意事項,包括復診時間、日常生活管理等。
觀察組施以5A 護理干預至完成分娩:①詢問?;颊呷朐旱? 天,責任護士采用一對一方式詢問患者個人信息、飲食情況、既往病史以及對妊娠糖尿病的認知情況等,建立全面?zhèn)€人檔案。②評估。監(jiān)測患者血糖水平,結合詢問結果、其他生理指標等全面評估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心理狀態(tài)以及營養(yǎng)狀況等,綜合考慮后制定個體化護理干預計劃。③建議?;诨颊哒J知、理解能力,采用集體講座、??埔曨l播放等方式對患者實施個性化的健康宣教,重點強調血糖控制目標、遵醫(yī)囑的重要性。參照糖尿病膳食指南,結合患者血糖水平、機體情況以及飲食喜好,制定科學膳食計劃,蛋白質、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攝入比例控制在1:1:3,嚴格限制高糖、高鹽食物,適當增加新鮮水果、蔬菜和微量元素攝入,如果患者體質量增長超過正常區(qū)間,控制每日熱量攝入量在126 kJ/kg 以下。向患者普及堅持進行適度運動的作用、重要性,指導練習第二套廣播體操,于不同妊娠時期適當改變動作,如力量練習、伸展練習以及有氧練習等,約45 min/次,每周至少3 次,若身體條件允許,每天于清晨或晚飯后堅持戶外散步,約30 min/次,1 次/d,增高胰島素敏感性,增強血糖利用。④幫助。保持熱情態(tài)度主動和患者溝通,使其充分知曉不良情緒對疾病的影響,并鼓勵其表達內心真實想法、困惑,給予根源性疏導,或邀請血糖控制較佳患者進行現(xiàn)身說法,幫助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盡可能消除或減輕負性情緒,促使保持健康心態(tài)。⑤隨訪?;颊叱鲈呵埃⑷焉锾悄虿』颊呶⑿沤涣魅?、公眾號,定期推送妊娠糖尿病相關知識,包括如何監(jiān)測血糖水平、日常飲食應該注意什么等,以強化其對疾病認知,幫助掌握必要自我護理、管理方法和技巧。
1.4.1 血糖水平以干預前、干預后為觀察時間點,使用血糖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分別監(jiān)測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餐后2 h 血糖(2 h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 2 hPG)、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水平。
1.4.2 自我管理能力以干預前、干預后為觀察時間點,通過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Summary of Diabeetes Self Care Activities, SDSCA)評價,包括飲食行為、運動行為、血糖監(jiān)測行為、足部護理、用藥行為、吸煙6 個維度,共11 個條目,前10 個條目以0~7 分計,吸煙以0~1 分計,吸煙為0 分,不吸煙為1 分,量表總分范圍0~71 分,評分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好[6]。
1.4.3 母嬰不良結局統(tǒng)計兩組流產(chǎn)、早產(chǎn)、巨大兒、胎兒宮內窘迫以及新生兒低血糖的不良母嬰結局總發(fā)生率。
采用SPSS 24.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FPG、2 hPG、HbA1c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上述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s)
干預前,兩組SDSCA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DSCA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s),分]
觀察組流產(chǎn)、早產(chǎn)、巨大兒、胎兒宮內窘迫以及新生兒低血糖的不良母嬰結局總發(fā)生率為5.8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5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母嬰不良結局發(fā)生率比較[n(%)]
妊娠糖尿病病因、發(fā)病機制尚處于研究階段,并未有確切定論。相關研究顯示,遺傳、基因易感性是造成妊娠糖尿病的兩大病因,同時肥胖、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因素也可能增加罹患妊娠糖尿病的患病風險[7]。當前,全球范圍內妊娠糖尿病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增高趨勢,成為威脅妊娠期孕產(chǎn)婦健康與安全的主要疾病[8]。現(xiàn)階段,對于妊娠糖尿病,臨床強調遵循早期、個體化治療原則,具體方法包括合理用藥、飲食控制以及運動療法等,因此,對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治療期間需實施科學護理策略[9]。
長期實踐表明,常規(guī)護理存在明顯局限性,很難滿足不同患者的個體化需求,且在改善其自我管理行為方面的作用并不理想,整體效果欠佳。付丹丹等[10]的研究中,5A 護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母嬰不良結局,且有利于提升其管理能力。本研究顯示,干預后,觀察組FPG、2 hPG、HbA1c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5A 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作用顯著。分析原因為,5A 護理模式5 個單元內容更符合妊娠糖尿病治療特點,通過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認知程度等,系統(tǒng)地為其提供實質性指導與幫助,可以有效規(guī)避造成血糖水平異常波動的風險因素,如指導科學飲食,能夠避免飲食不當造成血糖水平升高;指導堅持適度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可調節(jié)胰島β 細胞分泌胰島素,降低血清胰島素水平,改善糖代謝,進而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11-12]。本研究顯示,干預后,觀察組SDSCA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證實5A 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妊娠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5A 護理模式一系列干預措施,如個體化宣教、飲食建議、心理疏導等,既可以保證患者獲得正確認知,充分認識到遵醫(yī)囑用藥、科學飲食等的重要性,自覺糾正錯誤行為,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用藥、飲食以及生活習慣,同時隨訪指導和管理還能夠保證其在不同的健康照顧場所得到連續(xù)有效照護,并發(fā)揮督導作用,及時糾正患者不良行為,提升其自我管理行為能力[13-14]。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各種不良母嬰結局總發(fā)生率為5.8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53%(P<0.05)。充分說明5A 護理干預可以明顯降低妊娠糖尿病不良母嬰結局發(fā)生率。母嬰結局和血糖水平控制密切相關,在5A 護理干預模式下可將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圍,故可以顯著改善母嬰結局[15]。
綜上所述,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實施5A 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高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還可明顯降低不良母嬰結局發(fā)生率,應用價值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