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武,石斌,阮彩舜
龍巖人民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福建龍巖 364000
2 型糖尿病作為臨床多發(fā)的代謝性疾病,其誘發(fā)與患者機體胰島素功能障礙存在密切聯(lián)系,其臨床特征是血糖水平超出正常范圍且維持時間較長,在血糖長期處于高水平狀態(tài)下會引起心、肺、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1],因此,對于初診2 型糖尿病患者應盡早實施降糖措施。二甲雙胍是臨床治療2型糖尿病的常用藥物,在餐后服用能有效控制血糖,但單一用藥療效欠佳,長期服用會有一定耐藥性,影響治療效果[2]。經(jīng)查閱文獻了解,血糖控制不佳與胰島素抵抗及胰島β 細胞缺陷有關系[3],維格列汀作為新型的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 4, DDP-4)抑制劑,能對胰高血糖素發(fā)揮抑制作用,促進機體分泌胰島素,改善糖代謝,適用于各類2型糖尿病患者[4]。故本文選取2020 年3 月—2022 年5 月龍巖人民醫(yī)院接受治療的103 例新診斷2 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二甲雙胍聯(lián)合維格列汀的作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新診斷的2 型糖尿病患者103 例為對象,隨機分為參照組(51 例)和研究組(52 例)。參照 組 中 男28 例,女23 例;年 齡35~76 歲,平 均(57.38±3.92)歲,體 質(zhì) 指 數(shù)18.9~29.8 kg/m2,平 均(25.12±1.68)kg/m2。研究組中男30 例,女22 例;年齡36~77 歲,平均(57.75±4.08)歲,體質(zhì)指數(shù)18.6~29.3 kg/m2,平均(24.89±1.54)kg/m2。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經(jīng)臨床檢測入組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無藥物禁忌證;已與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5]。排除標準:拒絕簽署知情同意書者;嚴重器質(zhì)性疾病者;精神、認知功能異常者;免疫系統(tǒng)障礙者[6]。
參照組采用二甲雙胍治療,指導患者餐后口服0.5 g 二甲雙胍(國藥準字H20052243,規(guī)格:0.5 g),3 次/d。
研究組采用維格列汀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二甲雙胍用藥方式與參照組一致,另外給予患者口服50 mg 維格列?。▏帨首諬20193060,規(guī)格:50 mg),2 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6 個月,期間指導患者健康飲食,加強體育鍛煉,定期進行血糖檢測及其他相關檢查。
①血糖水平:利用血糖監(jiān)測儀分別檢測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餐后2 h 血糖(2 h plasma glucose, 2 hPG)及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 HbA1c)。
②胰島β 細胞功能:采集空腹靜脈血經(jīng)離心后應用全自動分析檢測儀檢測標,包括:空腹C 肽(fasting C peptide, FC-P)及空腹胰島素(fasting insulin, FINS);根據(jù)HOMA 穩(wěn)態(tài)模型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FPG×FINS/22.5 及胰島β 細胞功能指數(shù)(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β, HOMA-β):20×FINS/(FPG-3.5)。
③臨床療效:FPG 及2 hPG 至少下降50%,臨床癥狀徹底消失為顯效;FPG 及2 hPG 至少下降25%,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為有效;血糖水平及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或加重為無效。
④觀察治療期間入組患者發(fā)生的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不適、皮疹、低血糖、乏力[7-8]。
采用SPSS 24.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頻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血糖水平(FPG、2 hPG 及HbA1c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血糖水平均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水平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水平對比(±s)
治療前,兩組胰島β 細胞功能(FC-P、FINS、HOMA-β 及HOMA-IR 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FC-P、FINS、HOMA-β指標明顯高于參照組,HOMA-IR 指標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胰島β 細胞功能情況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胰島β 細胞功能情況對比(±s)
研究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8.08%)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82.3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研究組臨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77%)明顯低于參照組(17.6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臨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2 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占90%以上,其發(fā)病與肥胖、遺傳、年齡、飲食及環(huán)境等因素存在一定關聯(lián)[9],主要是患者機體胰島β 細胞存在功能缺陷導致分泌出的胰島素不足,無法支持靶器官代謝糖分致使血糖水平升高[10]。由于2 型糖尿病發(fā)病初期無特異性癥狀,僅存在多食、多飲、尿頻及體質(zhì)量減輕等癥狀經(jīng)常被患者忽略,待病情進展到一定程度會引發(fā)視線模糊、乏力、惡心嘔吐及頭暈等嚴重癥狀才就醫(yī)治療,增加了新診斷2 型糖尿病的治療難度[11]。對于該疾病臨床通常采取降糖藥物治療,二甲雙胍是臨床應用較廣泛的降糖藥物,用藥后能抑制患者糖原異生,減少肝臟糖原輸出,促使周圍組織及器官提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靶器官胰島素抵抗,發(fā)揮降糖作用[12]。但對于部分初診2 型糖尿病患者單用二甲雙胍無法取得理想的療效。由于患者機體DDP-4 水平升高會抑制胰高血糖素樣肽(glucagon-like peptide, GLP)表達是造成胰島β 細胞功能異常主要原因[13]。維格列汀屬于DDP-4 抑制劑,用藥后能與DDP-4 酶特異性結(jié)合發(fā)揮抑制作用,阻斷GLP 降解,促使機體GLP 水平,增強內(nèi)源性GLP 活性,增強胰島β 細胞功能,進而分泌更多的胰島素分解靶器官糖原,進而降低血糖水平[14]。本研究顯示,研究組FPG、2 hPG 及HbA1c 均低于參照組,F(xiàn)C-P、FINS、HOMA-β 高于參照組,HOMA-IR低于參照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P<0.05),充分表明維格列汀與二甲雙胍聯(lián)合應用能有效調(diào)節(jié)胰島素抵擋,改善胰島B 細胞功能性,促進血糖水平下降[15]。研究組臨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表明聯(lián)合用藥安全性有所保障,且能保持血脂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
綜上所述,二甲雙胍聯(lián)合維格列汀治療新診斷2 型糖尿病患者可促使其血糖水平下降,降低胰島素抵抗,增強胰島β 細胞功能,提升臨床療效,穩(wěn)定血脂水平,具有一定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