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培璐,熊遠根,年四輝,武為寶
斷血流始載于《救荒本草》,2020 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以下簡稱中國藥典)收載的斷血流藥材系唇形科植物燈籠草[Clinopodium polycephalum(Vaniot)C.Y.W u et Hsuan]或風輪菜[Clinopodium chinense(Benth.)O.Kuntze]的干燥地上部分。斷血流主要含有皂苷類及黃酮類成分,其中含有黃酮類41 種,皂苷59 種[2]。該藥自1977 年版中國藥典[3]開始收載以來(除1985年版中國藥典未收載外),2010 年后各版中國藥典收載的斷血流“功能與主治”記載為:“收斂止血。用于崩漏,尿血,鼻衄,牙齦出血,創(chuàng)傷出血”。2020 年10 月至2021 年5 月筆者通過查閱期刊及相關書籍,對斷血流的功效和藥理作用進行綜合分析,認為現(xiàn)行版中國藥典現(xiàn)在收載的斷血流功能與主治尚不能完全概括其真實功效,值得進一步商榷。
《安徽植物志》[4]記載了5 種唇形科風輪菜屬植物。其中風輪菜、燈籠草的功效為活血止血、祛風散熱、解毒消腫;細葉風輪菜、鄰近風輪菜功效為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都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見表1。
表1 風輪菜屬植物功效比較表
通過《安徽植物志》《安徽中藥志》《中國植物志》《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安徽中草藥》《霍山本草》等文獻中記載斷血流功效及主治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其功效基本都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血”功效,沒有記載清熱解毒功效的,在其主治中則記載“血腫疼痛,癤腫”,而治療癤腫是清熱解毒藥的功效。見表2。
表2 文獻記載斷血流功效一覽表
3.1 收斂止血作用斷血流止血作用早已被臨床驗證,其止血的藥理研究已報道的文獻[11-14]比較多,這里不再贅述。
3.2 抗菌抗病毒作用楊東娟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風輪菜水浸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和白色念珠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陳志寶等[16]研究還發(fā)現(xiàn),斷血流中的皂苷成分具有很強的抑菌活性;據(jù)李星霞、郭澄[17]研究報道,斷血流中的木犀草素可以抑制多種細菌和病毒,如金葡球菌、大腸桿菌、單純皰疹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B3病毒等。
3.3 抗炎作用彭代銀等[18]研究發(fā)現(xiàn),斷血流總皂苷對角叉菜膠引起的大鼠足趾腫脹有抑制作用,切除雙側腎上腺后,此種作用仍較明顯;其對磷酸組胺所致小鼠皮膚及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對大鼠炎性肉芽腫均有抑制作用,并可刺激大鼠腎上腺皮質功能興奮,表現(xiàn)出解毒消腫作用。彭代銀等[19]通過無菌植入異物造成大鼠子宮炎癥模型,發(fā)現(xiàn)斷血流總苷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其炎癥腫脹度。
4.1 清熱解毒王麗影等[20]用斷血流顆粒在預防上環(huán)術后月經過多65例臨床效果觀察研究中,以斷血流顆粒和宮血寧膠囊作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前者效果更好。分析原理,前者是天然植物制劑,是唇形科風輪菜的浸膏,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之功;廖瑞玲[21]用斷血流鮮品治療化膿性甲溝炎,皮膚疔瘡膿腫以及各種出血癥;民間還用斷血流治療乳腺炎、黃疸型肝炎、膽囊炎、過敏性皮炎、痢疾、感冒頭痛、蕁麻疹等癥[22]。
4.2 抗菌消炎董永悅等[23]對來自大連市婦產醫(yī)院共180 例(其中用藥組120 例,對照組60 例)藥物流產配伍斷血流片臨床觀察,結果表明,斷血流片明顯減少出血量與炎癥,這可能與斷血流止血抗炎作用有關;夏冰[24]對斷血流片配合縮宮素治療藥物流產后陰道出血128 例臨床療效研究表明,斷血流通過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增殖,減少炎性物質滲出,增加抗炎細胞因子基因表達達到抗炎作用;陳遠景等[25]通過128例臨床觀察,斷血流片能減少出血,促進傷口愈合,抗感染,且無毒副作用;李素紅等[26]用斷血流片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49 例,研究發(fā)現(xiàn),斷血流片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效果良好,還具有抗炎作用;朱海琳等[27]研究認為,斷血流片為理血劑,具有涼血止血、消炎除濕、化瘀止痛之功效,能減少出血,促進傷口愈合,抗感染,且無毒副作用。
中藥大辭典[8]在斷血流項下共收載5 個“選方”,分別是①治感冒,山藿香(斷血流)15 g、柴胡9 g,煨水服;②治風熱感冒,斷血流、連翹各15 g,桑葉,菊花各9 g,淡豆豉12 g,煎服;③治小兒氣管炎,陰風輪(斷血流)9 g,薄荷3 g,生姜三片,加糖服;④治瘡癤,鮮斷血流、鮮馬齒莧各適量,搗爛外敷,干則更換;⑤治創(chuàng)傷腫痛,斷血流、鮮景天三七各適量,搗爛敷患處。
斷血流是從安徽霍山縣發(fā)掘出的民間草藥,主產霍山縣[4]。霍山本草集錦[10]在斷血流項下共收載常用配方8張,除3張用于止血外,其余5張分別是:①風濕洗液,斷血流100 g,煎湯,先熏后洗,每日一劑,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②消炎飲,斷血流30 g,水煎2 次,早晚服用,每日一劑,用于病毒性傳染性結膜炎;③解毒敷,鮮斷血流適量,搗爛,敷傷處,每日1次,用于毒蛇咬傷,無名腫毒;④消炎膏,斷血流適量,研磨,調茶油,涂患處,每日1 次,用于過敏性皮炎;⑤清熱飲,斷血流30 g,水煎,早晚服用,用于感冒,中暑。
綜上對比分析表明,斷血流不僅有止血作用,現(xiàn)代藥理研究和臨床應用表明其還具有顯著的抗菌、抗炎、抗病毒作用,所以單純的收斂止血功效遠不能涵蓋其全部功效。建議斷血流“功能與主治”:收斂止血,清熱解毒。用于崩漏,尿血,鼻衄,牙齦出血,創(chuàng)傷出血,咽喉腫痛,乳腺炎,腸炎,疔瘡,無名腫毒等。
斷血流目前被列入“十大皖藥”,對安徽中藥產業(yè)發(fā)展十分重要,隨著廣大中醫(yī)藥科研工作者對其研究越來越深入,其臨床應用范圍將進一步擴大,按照先行版中國藥典收載的“功能與主治”顯然限制了它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