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名稱,她最早見于周成王五年(周公旦攝政五年、公元前1038年)所造的青銅器“何尊”。記述的是成王繼承武王遺志,營建東都成周之事。
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國家一級文物,是中國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陜西省寶雞市寶雞縣賈村鎮(zhèn)(今寶雞市陳倉區(qū)),收藏于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尊高38.8厘米,口徑28.8厘米,重14.6公斤。圓口棱方體,長頸,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獸面紋,角端突出于器表。體側(cè)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渾厚,工藝精美。
尊內(nèi)底鑄有銘文12行、122字銘文,記載了成王在其親政五年時,于新建成的東都洛邑對其下屬"宗小子"的訓(xùn)誥,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時決定遷都于洛邑,即"宅茲中國",與《尚書》中的《洛誥》、《召誥》、《逸周書·度邑》等文獻記載可相互證,起到了證實補史的作用,為西周歷史的研究和青銅器的斷代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同時,其中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中國"兩字作為詞組,首次在何尊銘文中出現(xiàn),意義重大。何尊銘文是"中國"一詞最早見處;也是"中國郵政"的標(biāo)識"中"字的設(shè)計來源,這一切都源自何尊。
何尊內(nèi)底鑄銘文122字,全文如下:
唯王初遷,宅于成周,復(fù)稟武王豐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誥宗小子于京室,曰:“在爾考公氏,克弼文王,肆文王受茲大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于天曰:‘余其宅茲中國,自之于民。’嗚呼!爾有雖小子無識,視于公氏有勛于天。徹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訓(xùn)我不敏。王咸誥。何賜貝卅朋,用作庾公寶尊彝。唯王五祀。
銘文大意是:王初次親政,來到成周(洛邑)居住,并在天室祭祀武王,祈求賜福。在四月丙戌日,王在宗廟的大室里告誡同宗的年輕人說:“你們已經(jīng)去世的父親當(dāng)初能夠輔佐文王,于是文王承受了滅商的天命。武王在攻克大邑商之后,就在廟庭告祭上天,說道:‘我將居住在這天下之中,從此治理人民?!銈冞@些年輕人雖然沒有見識,但你們要效法父親,像他們那樣有大功于上天。你們要通曉我的命令恭敬地祭獻你們的父親吧!”王有禮有德,順從天意,開導(dǎo)了我的愚鈍。這是王的全部誥詞。何被王賜予貝三十朋,用來作了祭祀庾公的貴重禮器。祭祀的時間是王的第五年。
從文獻看,“中國”一詞最早見于《尚書》、《詩經(jīng)》等古籍?!渡袝よ鞑摹吩疲骸疤旒雀吨袊裨截式劣谙韧酰镣跷┑掠?,和懌先后為迷民,用懌先王受命?!逼渲小爸袊笔侵敢月尻枮橹行牡闹性貐^(qū)。內(nèi)容也是寫周公旦攝政時代。
何尊銘文與眾多史料相佐:
《史記·周本紀(jì)》云:周公贊成周洛邑"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
《尚書·洛誥》說:"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wèi),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與何尊銘文中"唯王五祀"、"唯王初雍,宅于成周"相合。
《逸周書·度邑》武王:"自洛汭延于伊汭,居陽無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過于三途,北望過于有岳,鄙顧瞻過于河宛,瞻于伊洛。無遠(yuǎn)天室,其曰茲曰度邑"。
邑,指洛邑。度邑,即規(guī)劃洛邑?!兑葜軙ざ纫亍酚涊d了武王滅商后就打算在伊洛地區(qū)營建新都,與何尊中的"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于天,曰:余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相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