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華
虎年新春開幕的北京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年度大事,作為城市主流輿論的長江日報用全媒體的方式進行了濃墨重彩的報道。長江日報2月17日刊發(fā)的《三億分之一:武漢“娃娃”的冰雪夢》一稿,是用小切口宣傳武漢冰雪運動熱的有益嘗試。
宣傳報道好冬奧會是主流媒體職責與使命所在。縱觀北京2022年冬奧會從申辦成功到如期舉辦這6年多來的變化,“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在中國從美好愿景終成現(xiàn)實,這將成為北京冬奧會最重要的遺產(chǎn)。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評價,“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不僅將讓中國人收獲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會為全球冰雪運動開啟新時代。2月17日,“北京冬奧會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新聞發(fā)布會在2022北京新聞中心舉行。巧合的是,長江日報當天在《一起向未來》冬奧會專版上突出刊發(fā)了深度報道《三億分之一:武漢“娃娃”的冰雪夢》,這與當天新聞發(fā)布會主題高度契合。巧合的背后,是長江日報瞄準重大主題事先進行了精心策劃,這篇深度報道以武漢8歲女孩楊增泠新學(xué)期第一課上分享自己冰上4年疾馳的經(jīng)歷為切入點,新聞時效度把握得當。
面對冬奧會在中國“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重大主題,媒體既可以選擇重做、硬做,也可以選擇小做巧做,長江日報《三億分之一:武漢“娃娃”的冰雪夢》一稿屬于后者。楊增泠8年前出生時,第二十二屆冬奧會在俄羅斯索契剛落下帷幕。彼時,北京已經(jīng)在準備申辦冬奧會,十幾個月后,喜訊傳來,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了第二十四屆冬奧會舉辦權(quán)。中國從申辦到籌辦冬奧會的幾年里“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而楊增泠可以說就是這三億分之一。稿件以全媒體方式傳播時,還以楊增泠第一人稱口述的方式推出了3分多鐘長的視頻。讓更多人參與到冰雪運動中來,是奧林匹克運動的題中之義。用小切口講述楊增泠愛上冰雪的故事,背后體現(xiàn)和反映的正是冬奧會在中國“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重大主題。
體育強國的基礎(chǔ)在群眾體育;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加快冰雪運動發(fā)展和普及,使廣大人民群眾受益。長期以來,受制于自然因素等影響,冰雪運動在我國山海關(guān)以南的地區(qū)普及度較低。自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以來,我國冰雪運動熱度逐年上升,呈現(xiàn)出“南展西擴東進”特點,徹底打破了“難出山海關(guān)”的禁錮。長江日報通過報道一個人的具體故事,以點帶面來宣傳武漢的冰雪運動熱,這是《三億分之一:武漢“娃娃”的冰雪夢》一稿的落腳點。這篇2900多字的稿件,正文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側(cè)重講熱情不減的孩子,第二部分側(cè)重講選擇支持的家長,第三部分側(cè)重講越來越忙的教練,第四部分側(cè)重講日益火爆的冰場。四個部分雖然各有側(cè)重,但又構(gòu)成了一個有機整體,用新聞的形式巧妙地宣傳了武漢近年的冰雪運動熱,而這又是中國各地冰雪運動熱的一個縮影。
長江日報北京冬奧會開幕報道
新聞很多時候都是易碎品,在媒體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增強新聞的厚度與廣度有利于增強新聞的生命力。長江日報《三億分之一:武漢“娃娃”的冰雪夢》一稿在選擇報道主角時注重新聞性。8歲的楊增泠出生在武漢,其父母分別是黑龍江大慶人、河北張家口人,他們在兒時都留有冰雪記憶,東北有冰雪運動傳統(tǒng),張家口又是北京冬奧會的三個賽區(qū)之一,這無疑增強了新聞的厚度與廣度。此外,報道中還自然地融入了冬奧會的相關(guān)背景以及在冰雪運動在我國呈現(xiàn)出“南展西擴東進”的特點,進一步增強新聞的厚度與廣度。新時代是中國人追夢的時代,稿件以已有11年歷史的武商國際廣場冰場即將開啟為期4個月的硬件升級改造和母親計劃讓孩子從冰場轉(zhuǎn)到雪場滑向她想去的地方結(jié)尾,意味深長。整篇稿件語言凝練,視野開拓,邏輯清晰,詳略得當,體現(xiàn)了新聞工作者過硬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
長江日報冬奧會版面
馳騁于堅冰之上,翱翔于飛雪之間,北京冬奧會雖然已經(jīng)閉幕了,但北京冬奧會帶來的冰雪運動熱還在繼續(xù)。冬奧會作為年度大事,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各類媒體都精心策劃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作為武漢主流輿論的長江日報,策劃推出的《三億分之一:武漢“娃娃”的冰雪夢》,立足地方講好城市“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故事,是新聞、宣傳、傳播相結(jié)合的一次有益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