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蓉
摘? ?要:近期,關于小學教師課堂冷暴力行為的報道頻繁出現(xiàn)在公眾的視野里。教師冷暴力不僅危害著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還有悖教育正義原則。羅爾斯的正義論思想主張的正義原則,為我們在思考教育正義方面的問題時帶來了新的思考視角,提供了新的啟示。從兩個正義原則出發(fā),進一步闡釋教育正義的涵義,并試圖從教師自身層面來尋找緩解課堂冷暴力的策略,有利于提高策略實施的可能性。
關鍵詞:羅爾斯;正義論;教育正義;課堂冷暴力
中圖分類號:G62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2)06-0019-04
教育正義一直都是教育界所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標。然而,教師冷暴力這個不正義的教育行為在不斷“挑戰(zhàn)”教育正義的底線。因此,教師冷暴力問題值得我們關注和深思,解決這個不良問題刻不容緩。
一、正義論
羅爾斯所著的《正義論》在整個學術界影響甚大,他所主張的正義原則,為人們在思考教育正義方面的問題時帶來了新的思考視角,提供了新的啟示。其正義理論思想中的核心部分是兩個正義原則,也就是最大的自由平等原則、機會平等與差異原則。
(一)最大的自由平等原則
最大的自由平等原則原指每個人擁有與他人類似的自由相容的基本自由的權利;但經過一番闡釋和論證,羅爾斯將這條原則改為:在與他人自由系統(tǒng)相容的前提下,每個人具有與其他任何人一樣的最廣泛且完整的基本自由系統(tǒng)。前后兩種表述雖在文字層面有所區(qū)別,但在實質上并無差別。羅爾斯所說的自由是人人都有的權利,是平等的,不會存在一個階層或者說一些人比另一個階層或者另一些人享有更大自由的現(xiàn)象。若該現(xiàn)象存在,那么人們在這種環(huán)境下所擁有的自由是不平等的,這種現(xiàn)象是不正義的。羅爾斯強調人的高度自由,但這種自由卻不是任意的,不受約束的。個體自身享受這份自由的前提是不去破壞別人的自由,是在一個公平且自由的制度下去行使自己的權利,個體自由與其他人的自由是相互兼容的,而不是相互沖突的狀態(tài)。另外,羅爾斯所表達的自由不是人的全部自由,而更多的是關注人的基本自由。因為自由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自由訴求,但是相比起其他自由,基本自由更為重要,更需要得到人們的關注。并且,基本自由是一個體系而不是分散的、分離的權利??偟膩碚f,此原則強調個人的自由平等,突出基本自由的廣泛性、兼容性和整體性。
(二)機會平等與差異原則
在自由平等原則里,羅爾斯對人們的基本自由進行了論述,表明每個人的基本自由都是平等的。但是仍有一些人因外界因素,比如說地位、財力等影響,無法享受到自身自由的權利,可這并不意味著這些人就沒有自由的權利。因此,羅爾斯提出第二個原則:機會平等與差異原則,這個原則集中討論如何讓這些不平等的分配可以被接受。
第二個原則包括:(a)在符合正義原則的情況下,為社會中最弱勢的人群帶來最大的利益;(b)在機會均等的條件下,職位向社會中所有公民開放。不難看出該原則又包含兩個子原則:(1)差異原則;(2)公平的機會平等原則。最初,第二原則中(a)的解釋是要合乎每個人的利益,但羅爾斯經過一番思考,將其修改為給社會中最弱勢的成員帶來最大的利益。最初的表述確實在某種層面上達到了機會平等,比如,消除了以前的階層差異造成的機會不平等,正如古代印度受教育權主要掌握在婆羅門等高級種姓階級,而奴隸是沒有資格接受教育的,沒有資格參與國家管理,更沒有擇業(yè)權,他們一代為奴,世代為奴。再如封建時期,中國女子不具有受教育權,崇尚女子無才便是德。而如今,在教育面前人人都有受教育權。且在職場上,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職業(yè)。這看似達到了先前表述中所提出的要求,但這僅體現(xiàn)出形式上的公平,并不能做到實質上的平等。因為在貧富差距、天賦差異等外在因素面前,這些所謂的機會平等都變得很虛無。因此,羅爾斯經過思考認為在公平分配問題上應該從在社會中處于最不利位置的人們著手考慮,在最大限度滿足了這些人的利益之后,才允許出現(xiàn)利益分配不均的現(xiàn)象。
(三)兩個優(yōu)先原則
在理想建構下,兩個原則關系和諧統(tǒng)一,但二者之間很可能也會發(fā)生沖突。因此,為了解決執(zhí)行沖突,羅爾斯對兩個原則進行了先后次序的排列,認為第一原則應該優(yōu)先于第二原則,且指出第二個原則中的機會平等原則優(yōu)先于差異原則。自由有優(yōu)先性,除了自由本身,它不被其他的東西所束縛,并且個體擁有的基本自由是優(yōu)先于社會經濟利益的。因為,如果自由平等原則遭到侵犯或者違背,造成的結果是不能用經濟利益來彌補的。其次,機會平等原則優(yōu)先于差異原則,這可以從公平優(yōu)先于效率的原則來進行解釋說明。在公平原則滿足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追求到一些關于利益總額的原則。換句話說,要先最大限度滿足最弱者的利益,才能允許差別存在。
二、教育正義的內涵
基于羅爾斯正義論思想并結合教育目的等教育自身的特點,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教育正義的內涵。與兩個正義原則相對應,教育正義的解釋是教育機會和教育資源的分配能夠做到公平與公正,保障學生的教育基本自由,受教育者不因個人天賦或者財力等外界因素差異而受到差別對待,讓受教育者在一個相對公平的環(huán)境下接受教育。最終,教育正義要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目的。正如陜西師范大學郝文武教授所認為的那樣,教育正義應該包括機會平等、過程平等和結果平等之間的互利公平正義,以及超越公平的德性正義,其中教育過程公平包括將教學質量差,辦學水平低的教育提高到基本平等層次。郝教授對教育公平的解釋與羅爾斯的兩個正義原則的思想理論相呼應,教育機會公平對應羅爾斯強調的自由平等原則,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對應機會平等和差異原則。超越教育公平的德性正義結合教育自身特點,保障學生德性發(fā)展的基本自由的前提下促進立德樹人的落實。綜上所述,教育正義內涵反映出羅爾斯的兩大正義原則,但同時也結合了教育自身的特征,加入了德性正義。換句話說,教育正義它不僅旨讓人們在機會或資源的占有和分配問題上達到平等,更強調正義要指向“人”的,關注“人”且立足于“人”,要從人的發(fā)展、人的本質、人性特征角度出發(fā)。gzslib202204022316三、教師課堂冷暴力涵義
冷暴力也被稱作“軟暴力”“精神虐待”“心靈虐待”等。學者們對教師冷暴力有不同的定義,有學者認為,教師冷暴力是指教育工作者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利用非暴力手段來懲罰學生的作為或不作為。其中,作為可以是教師的冷語相向,不作為可以是對學生的一切在校行為表現(xiàn)不聞不問等隱性暴力手段。也有學者認為教師冷暴力主要表現(xiàn)為言語攻擊,通過辱罵、譏諷等言語折磨的方式進行。還有學者指出,教師冷暴力具有時代特征,不僅可以通過言語攻擊、冷漠對待、嘲諷等傳統(tǒng)方式來施展,也可以通過網絡媒介開展新式冷暴力。
學者們對教師冷暴力的概念表述雖有不同,且目前學術界沒有一致公認的定義闡述。但通過分析學者對教師冷暴力的界定,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有許多共通的特征:教師冷暴力具有隱蔽性、長期性和破壞性,教師冷暴力是間接的虐待行為。教師冷暴力通過非直接暴力,采取更為隱蔽的手段對學生施壓,且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教師冷暴力不局限于學校這一場域,其施暴場所甚至擴展至網絡平臺。但是,教師“冷暴力”,最初往往發(fā)生于課堂。因此,研究教師課堂冷暴力,將教師課堂冷暴力限定為課堂這一特定的場域。將教師課堂暴力界定為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的直接言語和間接非言語形式的暴力,是教師對學生采取的“積極”施暴作為和“消極”施暴作為。
四、教師課堂冷暴力緩解策略分析
教師作為課堂冷暴力的直接施暴者,是主動的且最直接的因素,從教師自身去尋找原因,并從教師教學層面出發(fā),提出緩解該行為的策略,有利于提高策略實施的可能性。
(一)從平等自由原則獲得的啟示
首先,教師要持有一顆平等的心去看待學生,不應該因為一些外界因素區(qū)別對待學生。比如,對家境好的學生提供更特殊的待遇,對那些家境差的學生卻表現(xiàn)的冷漠。教師應該讓學生體會到自己在班級里和其他同學沒有不一樣,讓學生在一個平等且溫暖的環(huán)境里成長。再者,正如羅爾斯所言,任何一個人都享有思想自由權、言論自由權等,這些基本自由都應該得到尊重。于學生而言,他們都是平等的且自由的,他們在課堂上有著同等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有著與教師和其他同學共同探討學習的權利。教師應該尊重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的話語權,牢記學生的教育基本自由并積極努力維護好學生的這些基本權益。努力讓每個學生在機會平等的環(huán)境下,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教育自由權。因為這是促進學生理性、德性等全面發(fā)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正義的基本保障。
(二)從機會平等原則獲得的啟示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指出,所有的適齡兒童都有權且有義務接受義務教育,這保障了教育機會這一層面上的公平,但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層面上的公平保障仍有待提高。學校里有各種資源,如物質資源、精神資源等,這些教育資源的使用權應合理平等的分配到每個學生身上。比如,教室座位應按身高或者需要來公平公正的安排,而不是按家庭背景、學習成績等因素來安排。假如低個子學生坐在后排,他們很可能無法看清黑板,這就導致他們享受不到和別人平等的教學資源。再者,教師課堂冷暴力可能由教育慣性導致,教師容易陷入“雙標”的陷阱中。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身上自帶“光環(huán)”,這很容易導致教師有意無意縮小該學生的缺點。至于那些平常表現(xiàn)差的學生,教師容易受刻板印象的影響,容易忽略差生身上的閃光點。這就違背了教育結果的公平公正,教師并未一視同仁地看待學生。教師不應該將個人偏見等不當因素投射到教學中,應該牢牢守住教育正義的底線,保證學生的這些權利不被隨意剝奪,用程序的正義來保障教育機會的平等分配。
(三)從差異原則獲得的啟示
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學生和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性。若學生受外界客觀因素而非自身主觀因素影響,致使自己處于社會弱勢地位,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以差異原則來補償這些學生。對待身心還沒得到充分發(fā)展的小學生來說,教師應對那些自控力稍差的學生多一份耐心,而不是在一次或者多次管教無果后放棄對他們的勸導。對那些害怕在課堂中發(fā)言的學生多些鼓勵,可以適當地讓他們回答問題,對他們的回答作出積極且有針對性的回應,以進一步增加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自我效能感。教師要合理利用差異原則來補償處于不利地位的學生,防止他們與其他學生的差距越來越大。同時,教師應注意,差異原則不應該也不能成為出于個人喜好而差別對待學生的借口,差異原則應當是以促進教育公平為出發(fā)點,教育平等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教師應合理正確地運用差異原則,進而使得課堂教育越來越平等,越來越公正。
結語
教師課堂冷暴力不利于友好師生關系的構建,也嚴重影響著課堂教學效率。課堂冷暴力危害著學生心理健康,阻礙學生的自由發(fā)展,違背了教育正義的理念。因此,教育工作者應嚴肅對待這個隱形殺手,努力共建平安健康的校園,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同時,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牢牢樹立教育正義的理念,在教育過程中,積極維護教育正義,踐行教育正義原則。在看待教育正義問題上,教師可借助羅爾斯兩個正義原則來改善自己的教學,減少課堂冷暴力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不斷加強自身的師風師德修養(yǎng),以促進教育正義和社會公平公正的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楊玉成.大家精要羅爾斯[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1:38~42.
[2]白雙翎.試析羅爾斯正義觀的理論內涵[J].黨政干部學刊,2018,(08):30.
[3]楊玉成.大家精要羅爾斯[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1:38~42.
[4]吳式穎,李明德.外國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18.
[5]張潤澤.羅爾斯《正義論》中自由平等思想以及其指導意義[J].新西部,2018,(05):96~97.
[6]郝文武.教育的公平正義與超公平正義[J].教育研究,2019,(12):45~50.
[7]王祥修.教育軟暴力現(xiàn)象分析[J].中國市場,2009,(05): 150~151.
[8]劉學泳,何世喜,熊路平,宋敏芳.“教育冷暴力”對孩子影響的調查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5,(03):50~52.
[9]楊鏡玉.教師語言暴力現(xiàn)象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