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榮根
《王道政治——儒學政治智慧與治國之術》這本小書原名《儒言治世——儒學治國之術》,是四川人民出版社組編“中華儒學文化系列”中的一冊,1995年2月出版。當年電腦還不曾普及,昂貴得讓我們這些中年教師用不起。這本書稿仍然是“爬格子”爬出來。記得寫得還挺順利的,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其中還要扣除每周二、五兩個半天的會務和處理其他亂七八遭雜事的耽擱。當時,我掛有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研究所所長之名,這些會務和雜務是躲不開賴不掉的。格子爬完后,復印一份備存,將手稿原件寄往出版社,結果很順利地通過了。我是1994年11月底交的稿,第二年2月,書就印出來了。那時的出書速度真快,大概程序也沒那么復雜。
2018年,西南政法大學在籌備70周年校慶時,啟動“榮休教授文庫”,小書有幸列入。時隔25年,世變境遷,真是“日新又新”。重版舊作,必須加以修刪增補。其時,我與老伴移居海南多年,老而自養(yǎng),生活簡單,倒也安靜閑適,只是訊息不靈,不曉得這個項目進展情形。直到2019年9月,傳來消息,要求10月底交稿。于是,不得不重新打起精神,調整狀態(tài),逐章逐節(jié)加以修訂。原以為能按時完成,不料高估了自己一個奔八老朽的能力,又低估了修改補寫的難度。幸得學校負責此項目的部門通情達理,批準我延后一月完成。說來也奇,修定稿與初稿在交稿時間上竟如此吻合,都是11月底。
這次修訂,其犖犖大者有,增寫了“禮法與律令”一章,在第八章補寫“孝的權利:親親相隱”“孝道與國法:復仇是非”兩節(jié),在十六章加了“關于儒學的復興”一節(jié)。至于各處的文字修改、整段的刪節(jié)或重寫等,以及字斟句酌的打磨、文字標點的校正等,在所多多,難以一一。初版不重注釋,采用文中夾注,這次修訂改為頁底腳注,并依注釋規(guī)范加以完善。
儒學蘊涵豐富的正面文化價值,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這已為越來越多的國人所接受?,F代新儒家對儒學抱有美好的愿景。我國在文化與哲學研究上卓有成就的學者,如季羨林先生、張岱年先生、湯一介先生等也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在21世紀將對世界發(fā)生較大的影響。他們強調儒學的人際和諧以及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統一)理念將吸引越來越多的人產生研究的濃厚興趣。
上世紀90年代初,在我撰寫這本小書初稿的時候,湯因比與池田大作對話錄《展望二十一世紀》正風靡中華大地?!爸袊拿鲗⒔y一世界!” 書中的這一預言讓多少華夏赤子激動不已!當年曾有一個個振奮人心的口號吸引人們眼球,“21世紀將是儒家文化的世紀”,便是其中之一。對此,懷疑者不少,持冷靜態(tài)度者更多。幸好,我的小書沒有失去理性。誠然,有一點是可以相信的:儒學將在世界多元文化的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儒學可以也應當為現代文明貢獻自己的智慧。
當時,人們所討論的儒學積極層面,大多集中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金律”“剛健有為”的人生價值論、“天人調諧”的生態(tài)倫理學、“日新又新”的人格完善理論、“有教無類”的社會教育論、“學而時習”的學習論、“富貴不淫”的人格氣節(jié)論、“取之以義”的富民經濟理論等等,而對于儒家的政治智慧,對于儒家的治國之術方面,似乎研究不多,其積極價值也發(fā)掘不夠,肯定得更少。談到儒學的治國之道,總離不開“三綱五?!薄熬鲗V啤?、反對法治之類的否定性評價和詞匯,好像儒家在政治方面沒有什么正面的智慧可以繼承和弘揚。
這本小書的寫作就是想做這樣一種嘗試:發(fā)掘儒學的治國之術,整理其可以啟迪今人的政治智慧。
這是當年我寫作初稿時的小小期許,現在仍然是重版這個修訂本的一點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