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繼娟, 朱強, 黃寶花, 溫學飛
(1.寧夏林業(y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寧夏 銀川 750004; 2.種苗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寧夏 銀川 750004;3.寧夏葡萄酒與防沙治沙職業(yè)技術學院,寧夏 銀川 750000; 4.寧夏農林科學院 荒漠化治理研究所,寧夏 銀川 750004)
丁香屬品種繁多,耐低溫,耐貧瘠,習性強健[1],花朵芳香繁茂,花色以白色和紫色居多,廣泛應用于城市綠化,是我國常見的觀賞花木之一。金園丁香(Syringapekinensisvar.Jinyuan)花色呈金黃色(黃色系8B)[2],是北京植物園于20世紀70年代從北京丁香中選育而來,樹形豐滿、挺拔,在丁香家族中獨樹一幟,園林應用前景廣闊[3]。資料顯示,金園丁香性喜光,耐寒,耐干旱,不耐積水,對土壤要求不嚴,抗病蟲害能力強[2],利用北京丁香做砧木的嫁接成活率可達95%,目前在北京、河北、山東、青海、新疆等地均有栽培[4]。本文通過開展金園丁香在寧夏不同區(qū)域的引種試驗研究,綜合分析其成活率、物候期、生長狀況、越冬越夏能力,初步評價其引種適應性,旨在豐富寧夏地區(qū)園林綠化品種,增添城市春夏兩季色調的暖度,為當地園林觀賞植物的選擇和應用提供參考依據。
2020年4月9日,從吉林省四平市引進金園丁香裸根苗,在寧夏不同立地條件下開展引種栽培試驗。依據氣候、土壤條件不同,分別在寧夏銀川植物園、寧夏涇源縣涇河源鎮(zhèn)建立引種示范點。其中,銀川植物園地處寧夏北部,為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氣候,日照充足、熱量充沛、風大沙多、干旱少雨、蒸發(fā)強烈,海拔1 115 m,年平均氣溫8.5 ℃,年降水量180 mm,年日照時間3 033 h,年無霜期178 d,土壤以灰鈣土為主,干燥度3.92左右。涇源縣涇河源鎮(zhèn)(106°22′37″E,356°22′37″N)位于寧夏南部,海拔2 200 m,年平均氣溫5.6 ℃,年降雨量相對豐富,超過480 mm,年平均日照時間2 479 h,無霜期154 d,土壤類型是黑壚土,干燥度1.60左右。
根據株行距的不同,設置不同密度的處理小區(qū)。小區(qū)1(1.0 m×1.5 m),小區(qū)2(1.0 m×1.0 m),小區(qū)3(1.0 m×0.5 m),同時在涇河源鎮(zhèn)增設了覆膜處理小區(qū)4(1.0 m×1.0 m,覆膜),苗木高為0.6~0.8 m。栽植前,各試驗點栽培區(qū)域全面清理雜草,畫線成行,定點挖穴,規(guī)格為60 cm×50 cm×40 cm,穴內回填表土;栽植前半個月,穴內施基肥(過磷酸鈣100 g加農家肥3~5 kg),于2020年4月14日定植,栽植時采用蘸泥漿適量加入ABT生根粉處理苗木根系來提高成活率。待定植成活后,進行鋤草、松土1次,此后每隔1個月清除雜草1次。另外,結合氣溫變化進行灌溉,5—6月每隔20 d滴灌灌溉1次,每次灌溉時間10 h;7—8月氣溫較高時,每隔10 d左右滴灌灌溉1次,每次灌溉時間15 h;冬季凍土前進行冬灌1次。
栽植后定期觀察植株生長狀況,統(tǒng)計其成活率,記錄物候期,每小區(qū)隨機選取10株丁香進行標記,每月測定1次生長指標。其中,株高、新梢長用鋼卷尺測定,地徑、新梢粗用游標卡尺測定。
采用Excel 2010處理數據并作圖,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P<0.05),用Duncan’s法進行差異顯著性多重比較。
由于苗木是第一年定植,物候期調查只包括萌動期、展葉期和新梢生長期,其余指標在第二年觀測。表1顯示,在銀川植物園,金園丁香的芽膨大期集中在4月26—30日,5月初開始展葉,5月中旬開始新梢生長;在涇河源鎮(zhèn),芽膨大期則在4月底至5月初,芽萌動時間較長,集中在4月27日至5月15日,5月中下旬為展葉期,5月下旬開始新梢生長。此外,通過成活率調查發(fā)現(xiàn),在涇河源鎮(zhèn)該樹種在小區(qū)4(覆膜)處理下的成活率高達100%,其他處理下成活率低于90%,小區(qū)3的成活率只有75%,而在銀川植物園的成活率均超過98%。
表1 不同區(qū)試點金園丁香的物候期調查
2.2.1 株高變化
表2顯示,銀川植物園金園丁香在小區(qū)1處理下株高最高,并隨著生長時期的延長而增加,在9—10月增幅最大。5—7月小區(qū)1與2之間差異不顯著,與小區(qū)3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8—10月,3個小區(qū)處理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在涇河源鎮(zhèn)覆膜處理下的株高最高,在9—10月增長最明顯。在同一生長時期,株高在覆膜處理下的生長表現(xiàn)最佳,但整體上在銀川植物園的表現(xiàn)優(yōu)于涇河源鎮(zhèn)。
表2 不同區(qū)試點金園丁香生育期的株高生長情況
2.2.2 地徑變化
表3顯示,在銀川植物園,整體上小區(qū)1的地徑最大,并隨著生長時間的延長而增加,9—10月增幅最明顯,9月各處理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在涇河源鎮(zhèn),在覆膜條件下地徑最大,且在整個生長季各處理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在覆膜條件下,各時期的地徑表現(xiàn)均最佳。
2.2.3 新梢長度變化
圖1顯示,在銀川植物園,金園丁香的新梢長度隨著生長時間的延長而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小區(qū)1的新梢長均顯著高于其他2個小區(qū),且8—9月增幅最大,9月小區(qū)1的新梢長較其他2個小區(qū)高出233.09%和253.91%。在涇河源鎮(zhèn),新梢長在8—9月間增幅最大,整個生長季均以覆膜處理最大,且顯著高于其他各處理,9月覆膜的新梢長度較其他3個處理顯著高出47.17%、90.24%和175.29%。由此推測,該樹種在涇源縣更適宜覆膜處理下生長,在銀川市的適宜種植密度為1.0 m×1.5 m。
表3 不同區(qū)試點金園丁香生育期的地徑生長情況
同月柱間無相同小寫字母表示組間差異顯著(P<0.05)。圖2同。圖1 不同區(qū)試點金園丁香的新梢長生長情況
2.2.4 新梢粗變化
在銀川植物園,金園丁香的新梢粗隨著生長時間的延長而緩慢增加,在小區(qū)1有最大值,且顯著高于其他各處理,而小區(qū)2和3之間無顯著差異。10月小區(qū)1的新梢粗相比小區(qū)2和3高出71.08%和103.07%。在涇河源鎮(zhèn),其新梢粗在覆膜條件下有最大值,且顯著高于其他各處理;在10月增幅最大,較小區(qū)1~3高出50.47%、125.64%和147.97%(圖2)。
圖2 不同區(qū)試點金園丁香的新梢粗生長情況
對金園丁香在夏秋高溫干旱季節(jié)開展越夏情況調查發(fā)現(xiàn),該植物在涇源縣涇河源鎮(zhèn)和銀川植物園均生長良好,無日灼現(xiàn)象。2021年春季對各區(qū)試點苗木的越冬能力進行調查顯示,全部苗木在未采取任何防寒措施的條件下,均可安全露地越冬,全株無凍害,越冬芽飽滿,能正常萌動展葉,生長表現(xiàn)較佳。
氣候是影響植物適應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溫度和降水量是決定區(qū)域性氣候的關鍵因子[5-6],也與引種成敗緊密相關?;跉夂虻茸匀粭l件,引種時應充分考慮樹種的生長習性是否適合在引種區(qū)栽植,避免不必要的損失[7]。本研究正是考慮到寧夏區(qū)域性氣候差異,選擇最具代表性的北部銀川市和南部山區(qū)涇源縣為試驗地,對金園丁香在寧夏不同地區(qū)引種的成活率、物候及生長特性進行觀測。初步試驗結果表明,該樹種在涇源縣覆膜條件下成活率達100%,而栽培密度為0.5 m×1.0 m時的成活率僅為75%,但在銀川植物園的成活率均在98%以上。金園丁香在銀川植物園的物候期整體早于涇河源鎮(zhèn),可能因兩地較為明顯的氣候差異所致,這與周建方等[8]對油葵引種的研究結果相似,說明成活率的高低受引種地氣候類型的影響較大。同時,生長特征總體表現(xiàn)為銀川植物園優(yōu)于涇河源鎮(zhèn),但在涇河源鎮(zhèn),覆膜條件下引種及生長最佳。調查表明,金園丁香能安全越夏越冬,無病蟲害,適宜在寧夏生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但本試驗僅在寧夏北部、南部地區(qū)進行栽培研究,尚未輻射寧夏其他區(qū)域,存在試驗布點少、面積小、水肥管理不深入等問題,其結論具有一定的地理局限性,加之該試驗結果只是栽培1年的生長表現(xiàn),還需連續(xù)多年觀測,同時開展觀賞性、抗逆性等評價研究,進一步明確金園丁香在寧夏的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