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歡,許 鑫,陳漢華
(1.江漢大學附屬湖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 藥學部,湖北 武漢 430033;2.武昌區(qū)中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61)
自2019年以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范圍內蔓延,在此次新冠疫情的診治過程中,中醫(yī)的“三藥三方”發(fā)揮了重大作用[1],所謂的“三藥三方”就是三個中成藥:金花清感、蓮花清瘟、血必凈注射劑;三個中藥方: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國家衛(wèi)健委從第三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診療方案》開始加入中醫(yī)治療方案,同時習總書記也提出了發(fā)揮中醫(yī)藥并重防控疫情的指示精神,加大了中醫(yī)藥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救治中的作用。
根據國家衛(wèi)健委的《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試行第七版),COVID-19臨床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臨床實踐表明,重型和危重型是導致死亡的主要類型?;瘽駭《痉阶鳛椤叭幦健敝?,是此次疫情中針對COVID-19重型疫毒閉肺證的重點推薦通用方劑,該方由麻杏石甘湯、藿香正氣散、桃仁承氣湯、葶藶大棗瀉肺湯化裁而來[2],具有宣肺平喘、除濕之功效。湖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為湖北省武漢市COVID-19患者定點收治醫(yī)院,收治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確診患者355例,其中重型患者44例,符合重型疫毒閉肺證患者23例,醫(yī)院采用中西醫(yī)聯(lián)合治療顯示了良好的療效[3-4],本研究通過對23例COVID-19重型感染患者服用化濕敗毒方的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以總結有效治療方案,為臨床提供參考資料。
收集2020年2月10日-2020年3月10日湖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收治的COVID-19確診病例355例,其中重型患者44例,符合重型疫毒閉肺證患者23例。此23例重型疫毒閉肺證患者均接受了咽拭子SARS-CoV-2核酸檢測,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
COVID-19診斷參考國家衛(wèi)健委印發(fā)的《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試行第七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診療方案》(試行第二版) 的有關標準。
1.2.1 重型COVID-19西醫(yī)診斷標準 根據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發(fā)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關于重型的規(guī)定,符合下列任何一條:①出現(xiàn)氣促,R≥30次/min;②靜息狀態(tài)下,指氧飽和度≤93%;③動脈血氧分壓(PaO2)/吸氧濃度(FiO2)≤300 mmHg;④肺部影像學顯示24~48 h內病灶明顯進展>50%。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 疫毒閉肺證:高熱或身熱不退、或往來寒熱,咳嗽痰少或有痰黃、煩躁、胸憋悶、氣促、面唇紫暗、腹脹、便秘。舌質紅或紫暗,舌苔黃燥,脈滑數(shù)。
收治的23例重型患者全部采用聯(lián)合化濕敗毒方的綜合治療方案,聯(lián)合用藥患者采用營養(yǎng)支持、呼吸支持、抗病毒藥物(奧司他韋、阿比多爾、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等)、抗菌藥物(莫西沙星、碳青霉烯類)聯(lián)合化濕敗毒方加減治療?;瘽駭《痉交A方劑:生麻黃6 g、杏仁9 g、生石膏15 g、甘草3 g、藿香10 g(后下)、厚樸10 g、蒼術15 g、草果10 g、法半夏9 g、茯苓15 g、生大黃5 g、生黃芪10 g、葶藶子10 g、赤芍10 g。主要功效為:宣肺平喘,除濕。臨床根據癥狀進行加減:13例喘悶嚴重患者,加蘇子、桑白皮;5例氣滯納呆明顯的患者,加陳皮、木香、枳殼、萊菔子、焦三仙等理氣消食類藥物;2例因焦慮或疾病原因失眠患者加酸棗仁、遠志、茯神等安神藥物;1例頭昏患者加天麻?;颊咚梅絼┙杂晌以杭逅幹行募逅帣C煎制,1劑/d,每次180 mL,分早晚兩次溫服,根據病情進展連服5~15 d不等。
臨床有效率:患者聯(lián)合治療后的有效率(符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出院標準,治愈出院);患者聯(lián)合治療前后臨床主要癥狀緩解率;檢測指標:患者肺部CT出現(xiàn)好轉(肺部病灶吸收 50%)時間、核酸轉陰時間。
23例患者包括男性16例(69.6%)、女性7例(30.4%),男女比例為2.28∶1。其中年齡最大81歲、最小28歲,平均(58.2±3.5)歲;60~70歲9例,70~80歲2例,80歲以上1例;因發(fā)熱入院18例,比例為78.3%;無誘因出現(xiàn)咳嗽、喘氣、納差乏力入院5例,比例為21.7%;14例患者合并基礎疾病,比例為60.9%;基礎疾病以高血壓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癌癥等為主,9例無合并基礎疾病,比例為39.1%。23例患者均無藥物過敏史,詳見表1。
表1 23例COVID-19重型患者基本信息
18例重型患者(78.26%)痊愈出院;4例60歲以上重型患者(17.39%)臨床癥狀改善,實驗室指標明顯改善,病情穩(wěn)定,轉??漆t(yī)院繼續(xù)治療;1例68歲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支氣管哮喘等多種基礎疾病患者(4.34%),因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
入院時患者發(fā)熱(78.3%)、干咳(91.3%)、胸悶(43.5%)、呼吸困難(100%)等癥狀經聯(lián)合治療后,大多數(shù)患者癥狀消失。
檢測患者白細胞計數(shù)(WBC)、淋巴細胞計數(shù)(LY)、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血清淀粉樣蛋白(SAA),聯(lián)合治療前12例患者白細胞明顯增高合并細菌感染,23例淋巴細胞絕對值及百分率均低于正常范圍,19例患者C反應蛋白升高,20例患者血清淀粉樣蛋白顯著升高。詳見表2。
表2 23例COVID-19重型患者實驗室指標
影像學顯示23例患者均為雙側病灶,雙肺多發(fā)斑片狀感染灶,感染面積較大,經聯(lián)合治療后10天內均明顯吸收。
23例患者自發(fā)病至入院的平均時間為 9.87 d,從發(fā)病到確診的平均時間為11.8 d,病情從發(fā)病轉為重型的平均時間為14.17 d,經治療后患者核酸檢測轉陰平均時間為10.6 d。
23例患者在化濕敗毒方治療過程中,有1例出現(xiàn)惡心,1例出現(xiàn)皮疹的輕微癥狀,不排除藥物不良反應的可能,但癥狀尚輕微,暫不予停藥,給予對癥治療。
化濕敗毒方由麻杏石甘湯、藿香正氣散、桃仁承氣湯、葶藶大棗瀉肺湯化裁而來。其中主方麻杏石甘湯來源于漢代名醫(yī)張仲景的《傷寒論》[5],具有宣肺疏泄、疏散上焦的作用;藿香正氣散中化濕和胃的藥物起到斡旋中焦的作用;桃仁承氣湯、葶藶大棗瀉肺湯活血解毒、通達下焦。針對新冠病毒對免疫系統(tǒng)的損害,方中還選取了補氣扶正、調理氣血的黃芪,增加機體抵抗力。化濕敗毒方從整體觀念出發(fā),瞄準COVID-19的毒、濕、寒、熱、燥、瘀、虛的病因病機,化濕辟穢、宣肺通腑、活血解毒。
炎癥風暴是導致病情急劇加重的主要病因,本研究選取白細胞計數(shù)、SAA與CRP作為評價指標。本組患者入院時SAA和CRP均顯著升高,提示COVID-19重型患者存在嚴重的炎癥反應。有學者研究證實,槲皮素、山柰酚、漢黃芩素、木犀草素、柚皮素和尼泊爾鳶尾異黃酮為化濕敗毒方藥物的主要活性成分[6-7],其中槲皮素可有效改善因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性休克等造成的缺血再灌注損傷,從而改善臨床癥狀[8],山柰酚具有抗氧化活性,可清除氧自由基,也可通過降低 MAKP信號通路的活性來抑制 TNF、IL-6、IL-10、IL-1β等的表達水平,發(fā)揮抗炎作用[9],柚皮素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纖維化、抗病毒、抗心律失常、鎮(zhèn)咳、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免疫調節(jié)、抗衰老、保護肝功能以及類雌激素等多種藥理活性[10]。提示化濕敗毒方有抗炎、抗病毒、抗氧化、鎮(zhèn)咳、抗纖維化等作用。
本研究通過對23例COVID-19重型患者給予化濕敗毒方聯(lián)合治療的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對照治療前后的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數(shù)據、影像資料,發(fā)現(xiàn)使用西藥進行抗感染、抗病毒治療后癥狀改善不明顯,加入化濕敗毒方聯(lián)合治療后改善了重型患者反復發(fā)熱、乏力、咳嗽、呼吸困難、頭昏、胸悶等癥狀;實驗室指標特別是CRP、SAA改善尤為明顯[11];肺部感染有吸收,降低了重型患者向危重型的轉化,促進了重型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其中18例重型患者(78.26%)痊愈出院,4例60歲以上重型患者(17.39%)臨床癥狀改善,實驗室指標明顯改善,病情穩(wěn)定,轉專科醫(yī)院繼續(xù)治療;僅1例68歲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支氣管哮喘等多種基礎疾病患者(4.34%),因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
本研究中COVID-19重型患者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臟病等基礎疾病居多,病程中易出現(xiàn)炎癥風暴,加入化濕敗毒方聯(lián)合治療后,提高了重型病患的治愈率,對于治療重型COVID-19有重要意義。不過本研究收治的重癥患者例數(shù)有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療效和機制需要經過增大樣本量來進一步證實;還需要針對不同年齡人群、不同體質、不同基礎疾病、病情的不同階段及不同的地域條件,調整處方配伍,這樣才能更好發(fā)揮中醫(yī)藥控制疫情的作用。最后希望本研究能夠對制定全面、規(guī)范、權威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yī)診療指南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