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高彥
從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角度來講,沒有良好的誦讀習慣與方法,可能也沒有良好的聽講,也不會有對語言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等技巧的把握。那么學生也不能自然、流暢、充分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久而久之也沒有太多的語感積淀和語言材料,那么在寫作文的時候也寫不出漂亮的文章來。
無論從哪方面來講,提高學生的誦讀能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我認為,在當今這個大環(huán)境下,對學生進行必要而有效的誦讀方法和技巧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怎樣才能做好呢?
一、要讓學生明白和認識到誦讀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性,要讓學生養(yǎng)成并具備這種以誦讀為基本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語文教師在每一節(jié)課堂上,一定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角色,把學習的主權讓給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有效的誦讀和學習,進而避免了過去填鴨式的說教。盡力做到以讀帶動講,反過來以講更好地促進誦讀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相得益彰,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習氛圍。課本上的知識才能潛移默化成為學生自己的知識。
當教師講到一篇課文當中非常適合學生來進行誦讀的片段時,一定讓學生自己去體驗誦讀所帶給他們的快樂和享受。教師不要擔心學生學不會,而以自己所謂的講解來講給學生們聽。如果讀一遍不行,可以讓學生再進行第二次誦讀或者反復快速地誦讀,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在誦讀中提高能力。
二、 掌握誦讀方法,學會堅持,教師適當指導和督促。
誦讀其實本無定法,只要堅持每天進行誦讀,就會掌握其中所謂的方法。剛開始時肯定是枯燥無味,告訴學生要堅持下去,要求學生在進行誦讀時一定要用心、耐心,用清晰響亮的聲音把文章讀出來,仔細揣摩每一句話的意思,一定要讀出作者想表達的思想和情感來??偟膩碇v,就是多讀、多聽、多練習和多比較。學生剛開始進行誦讀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多進行適當?shù)闹笇Ш椭v解,并加以督促,比如這樣的句子我們要聲音洪亮,語速或快或慢,語調(diào)或高或低等等。讓學生學會堅持下去,這樣經(jīng)過長期的堅持,就會掌握誦讀的技巧和方法。
三、選擇正確的誦讀時間和養(yǎng)成良好的誦讀習慣。
有些教師從來不重視學生誦讀,導致學生的誦讀能力和讀書習慣幾乎喪失。葉圣陶曾經(jīng)說: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在后天的鍛煉中逐漸養(yǎng)成的。在我的班級是這樣規(guī)定的,每天早晨來校打掃完衛(wèi)生后,就開始晨讀今天要講的課文,并且在課前3分鐘選出幾名同學進行誦讀。這樣,時間一長就幫助學生養(yǎng)成了誦讀的良好習慣。同時也提高了他們讀課文的能力和回答問題的表達能力。除了在課堂上要求學生進行誦讀之外,課后也要求學生進行誦讀,這樣在每周的閱讀課上就進行誦讀大比武。對表現(xiàn)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對表現(xiàn)差的學生進行鼓勵,并要求學生對文章進行反復地讀。時間一長,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了良好的誦讀習慣。就會把書中好的句子、好的片段記在腦子里,讀進心里,這樣在以后寫作文時就會運用自如,水到渠成,寫出精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