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陽
第一環(huán)節(jié) ? 讀課文,完成第一任務(wù)——這篇課文寫了什么
師:同學們好!三年級上冊第3課《不懂就要問》是一篇略讀課文,但有著特別的價值,因為這篇課文寫了什么?請大家趕緊打開書,默讀課文,看看能否讀一遍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生默讀)
生:這篇課文是寫孫中山的。
生:這篇課文是寫孫中山小時候讀書的一件事。
生:這篇課文是寫孫中山小時候讀書,有不懂的地方然后問先生的事。
生:這篇課文是寫孫中山與其他同學不一樣,有不懂的地方哪怕挨打也要問先生的事。
師:同學們越說越好,大家這么一說,就解決了這一課很重要的問題——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環(huán)節(jié) ? ?再讀課文,完成第二任務(wù)——畫、說有新鮮感的詞句
師:請同學們再讀一遍課文,把你認為有新鮮感的詞句畫出來。
(生邊讀邊想邊畫。4分鐘的閱讀時間。)
師:請大家先讀一讀自己所畫的,想一想是不是真正有新鮮感的詞句?
(生自讀各自所畫的詞句)
師:現(xiàn)在是展示自己“閱讀尋找與判斷”的時刻。誰先來?
生:我畫的是:咿咿呀呀、糊里糊涂、搖頭晃腦、鴉雀無聲、一字不漏。
師:你為什么覺得這幾個詞有新鮮感?
生:我讀了之后發(fā)現(xiàn)這幾個詞連在一起,就能把這個故事講
出來。
師:說給大家聽一聽。
生: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讀書,咿咿呀呀地跟著先生念,像唱歌一樣。一天,孫中山跟著先生又念書了,也會背了,就是不懂什么意思,糊里糊涂的。他決定請先生講一講。一些搖頭晃腦讀書的同學嚇呆了,課堂里立即變得鴉雀無聲。先生很嚴厲,讓孫中山背一下,孫中山一字不漏背誦了下來,先生收起戒尺,給孫中山及同學們講了書中的道理。
師:太了不起了。大家不妨用這五個詞,練講一下這個故事。
(生練講)
生:我發(fā)現(xiàn)有新鮮感的句子是“先生在孫中山的書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孫中山念一句。孫中山會讀了,就回到座位上練習背誦。孫中山讀了幾遍,就背下來了”。
師:你為什么畫這一句?
生:與我們的課文學習完全不一
樣。老師,你可不是這樣教的。
師:是的。我不是這樣教大家的,因為孫中山上的是——
生:私塾。
師:你們知道什么是私塾嗎?如果不知道,建議大家今天回家問問爸爸或媽媽。
生:老師,我問你不行嗎?
師:哈哈!可以!私塾就是——還是回家問問爸爸媽媽吧。
生:我畫了“我原想,書中的道理,你們長大了自然會知道的?,F(xiàn)在你們既然想聽,我就講講吧”。
師:為什么畫這一句?
生:這個先生為什么這樣呢?為什么要等長大了自然知道而不現(xiàn)在就講清楚?因為我不太理解,所以畫了這句。
師:請把課本翻回扉頁,教材的總主編溫儒敏教授,對同學們背誦古詩詞、古文的要求也是先背下來,對我們老師的要求就是不要講得那么多、那么細,因為你們長大就理解了。也就是說,我國古代老師教學生,大都是這么做的。不過,孫中山先生太偉大了,他打破了我國多年的這種“長大了就知道”的做法。不懂就要問,理解了才是最重要的。你畫的有新鮮感的句子,太有水平了!請大家給她鼓掌。
(生鼓掌)
生:我畫的是最后一自然段中的
“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師:畫這一句的同學請舉手。
(全班51個同學,有35個舉起了手)
師:我們一起讀這句話。
(生齊讀)
師:你們?yōu)槭裁炊籍嬤@一句呢?
生:這一句是這篇課文最重要的
一句話,讓我知道了“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
師:不懂裝懂最可怕。
生:這篇文章的題目叫“不懂就要問”,我在這一段里發(fā)現(xiàn)了這五個字。
師:這叫篇末點題。從這學期開
始,我們要寫作文了,可以向這篇課文學習“篇末點題”的寫法。
第三環(huán)節(jié) ? 討論習得孫中山先生
給予我們的大智慧
師:同學們,你知道孫中山先生嗎?
生:暑假里,我們一家去南京旅游,去了中山陵,我知道孫中山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
師:同學們,我們生活的時代是前所未有的好,只要大家愿意,用手機或者電腦,以“孫中山”三個字搜索,立即能看到他的詳細介紹,能看到相關(guān)的電影、電視劇,能看到他的許多照片、雕像。不僅能知道孫中山先生,還能讀到他父母的故事,他兒女的故事。從《不懂就要問》能看到他童年學習中有著敢問的大智慧,讀這位偉人的書,看相關(guān)偉人的電影、電視劇等,能得到更多的智慧。希望大家看起來。
師:同學們,學習這一課,你發(fā)現(xiàn)孫中山小時候與其他學生有什么不同?如果他也是只背誦不問,會不會與其他同學一樣呢?孫中山的一生是相當偉大的,那些只背不問的學生一生成就如何?有沒有超過孫中山先生的?相信讀孫中山先生的書多了,就能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在課文中,其實還有一個同學問了,他問的不是先生,而是問孫中山,問的什么?
生:“你向先生提出問題,不怕挨打嗎?”
師:你覺得這個同學為什么會問
這個問題?
生:肯定問過老師問題而被打過。
師:學生問老師什么樣的問題,老師會打?qū)W生?
生:肯定是與學習無關(guān)的問題。
生:肯定是一些難住了先生,讓先生解答不上來,沒有面子的問題。
生:肯定是一些無聊的問題。
……
師:先生為什么不打?qū)O中山?
生:因為孫中山能背誦下來,如果他背誦不下來,問老師問題,肯定也會挨打的。
生:因為孫中山與其他同學不一樣,先生發(fā)現(xiàn)他問的問題與以前學生問的不一樣,是學習上的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問過老師問題嗎?你的老師是怎么對你的?
生:我從來沒有問過老師問題。
生:我問過老師家在哪里,老師告訴我了。
生:我不敢問老師問題。
師:看來,我們都不如孫中山先生??!以后,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敢問嗎?
生:我肯定像孫中山先生一樣,問老師、問同學。
生:我還是不太敢問,怕問題太簡單了讓人笑話。
師:不要怕,老師永遠不笑話任何問問題的學生,也希望大家永遠不要笑話問問題的人。如果你要笑話人,就笑話那些不懂裝懂的人吧。學習《不懂就要問》,你覺得一個班級里,問老師問題的人多,還是不問老師問題的人多?
生:不問老師問題的人多,問問題的同學少。
師:《不懂就要問》是孫中山先生童年的故事。孫中山先生生于1866年11月12日,因為家境好轉(zhuǎn),才在1875年入私塾讀書,接受傳統(tǒng)教育。1879年,他離開家鄉(xiāng),先后在檀香山、廣州、香港等地比較系統(tǒng)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的故事,就發(fā)生在1875~1879年間,距離現(xiàn)在140多年了。剛聽同學們說自己提問的情況,說明這140多年來,我們很多同學還是不敢提問。多少同學,小學六年讀完,連一個像樣的問題都沒有問過。猶太民族的孩子,父母在接孩子放學回家的路上,大都會問“今天問老師什么問題,是否把老師難住了”。所以,諾貝爾獎設(shè)立以來,猶太人有166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科學獎,我們中國只有3位科學家獲獎。孫中山先生從小敢問問題,問出了一位世界偉人!你們現(xiàn)在是三年級學生,學完此課,你要做什么?
生:我要問!
師:我給大家每人做了多張“我要問”的標簽,請大家將其貼在各門學科課本的封面上,但愿這三個字能提醒大家大膽地問起來。這個學期的第二單元,就要學習寫日記了,把自己每天問的問題及得到的答案記下來,就是當天最好的日記內(nèi)容。最后再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諾貝爾物理學家獲得者李政道先生回國為大學生做講座。講座開始,他側(cè)過身來,用手指從鼻尖往上過頭頂往脊椎走,讓大學生猜一猜這是哪個標點符號。大學生齊說:“問號!”李教授說:“人是由問號組成的,作為學生,一個問題都沒有問過,就不是個好學生。今天聽我講課,如果一個問題都沒有產(chǎn)生,說明你不是一個真正的人?!?/p>
(作者單位:江蘇昆山市玉峰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 張 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