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2-076-02
摘? 要?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運動的機會逐漸減少,身體大多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尤其是室內(nèi)工作者與學生群體,身體素質(zhì)普遍有下降的趨勢。因此,“終身體育”理念越發(fā)受到人們的重視,并且成為高校體育教育的重要理念,寄希望于此促使學生養(yǎng)成健康運動的習慣,以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
關鍵詞? 終身體育? 高校體育? 教學改革? 研究策略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需要以及人們對體育教育工作認識的逐漸加深,“終身體育”理念應運而生,并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要將終身體育的意識灌輸給學生,幫助學生樹立體育運動觀念,使學生都愛上體育健康運動,由此才能逐漸提升國民的身體素質(zhì)水平。
一、終身體育意識對高校體育教學的作用與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身心健康
健康的生活離不開運動,健康的身體是進行所有活動的基礎。沒有健康的體魄,不管是在身心方面,還是學習方面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想要保證學生高效的學習效率,就要讓學生多多進行體育運動,只有堅持運動才會鍛煉出健康的體魄,有了健康的身體,學生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才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
在進行高校體育教育活動時,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團隊意識,使學生能夠在體育活動進行中互幫、互助,一起配合。團隊意識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使學生在日常體育運動中養(yǎng)成良好的而合作意識,進入社會后才會有更強的工作能力。體育運動大部分都是需要多人合作的,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讓學生在運動過程中互相配合,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這樣才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團隊意識。
(三)有利于學生實現(xiàn)未來可持續(xù)發(fā)展
高校普及終身體育理念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塑造正確的運動觀念,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學生還可以通過學校舉辦的各種體育活動提升人際交往與團隊合作的能力,提升綜合能力。學生通過高等院校提供的各種學習機會不僅可以學到文化知識,還可以掌握進入社會后的技能經(jīng)驗,使自己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二、終身體育視域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途徑
(一)教學理念要以人為本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斷深入教學工作過程中。高校進行體育運動教育時要緊跟時代的潮流,將教學方式不斷提升,才可以使學生有良好的體育運動學習基礎。高校教師在教學教學時,不能像以往那樣進行機械地教學,而是要使學生主動參加到運動中,這樣可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因此,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受到越來越多學生的歡迎。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與體育運動時間相結合,制定出符合學生發(fā)展要求的教學計劃。在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鍛煉感受到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終身體育運動具有長期性以及普遍性等特點。因此,高校在進行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發(fā)展的需要,設置學生喜愛歡迎的體育項目,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在學生感興趣的基礎上,才可以全身心投入鍛煉,形成終身體育的理念,由此才可以使學生形成堅持運動的良好習慣。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教師要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學生可以掌握體育運動的精髓,奠定牢固的體育知識基礎。體育教師要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的模式,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校要注意對學生循序漸進的進行鍛煉,讓學生慢慢掌握體育運動的技巧與方式,由此才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
(二)教學內(nèi)容要貼近生活
高校在安排體育教學內(nèi)容時,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求安排教學內(nèi)容。體育教學內(nèi)容要從以往固定的學習模式轉(zhuǎn)化為貼近日常健身娛樂相關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設置貼近學生生活的教育方案。平時可以帶領學生對體育明星一起進行鑒賞,使學生明白參加體育活動不僅可以贏得榮譽,還可以豐富自己的日常生活,增強個人體質(zhì)。通過選擇與日常生活相關的體育知識與課程,可以使學生轉(zhuǎn)變對體育運動的認識,對終身體育有全新的認識,學生便會明白運動鍛煉的重要性,提升綜合素養(yǎng)。通過貼近生活的教學訓練,可以使學生提升體育運動認知能力,能夠使學生認識到堅持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學生會在體育運動過程中主動參與,如此養(yǎng)成堅持的習慣,使學生在步入社會后也可以堅持鍛煉。高校在設置體育課程時,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運動的難度與強度,設置出學生可以接受的體育課程,準備合適的運動設備和運動場地,讓學生可以全身心投入體育運動中。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不僅可以鍛煉出健康的體魄,還會提升堅持體育鍛煉的意識,由此便有效促進了學生終身體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三)教學模式要新穎別致
高校在實行終身教育時,要采用新穎別致的教學方式以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積極調(diào)整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心理需求的教學策略,讓學生都可以主動積極地參加到體育運動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不能只向?qū)W生傳授片面的運動技能,而是還要加強學生實踐運動訓練過程。同時也要采用新穎的教學模式加提升學生對運動的熱情,通過不斷提升學生運動技能,可以讓學生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教師要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有多元性的發(fā)展,通過對教學方案不斷的提升與改進,可以使學生能夠在不同運動領域有自己的收獲。高校在進行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發(fā)展的需要,設置學生喜愛的體育項目,激發(fā)學生體育運動的興趣。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與體育運動實踐相結合,制定出符合學生發(fā)展要求的教學計劃??梢詮睦碚撆c實踐過程中提升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認知,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學生會在體育運動過程中主動參與積極鍛煉,并感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如此還養(yǎng)成堅持的習慣使學生在步入社會后也可以堅持鍛煉,學生的體魄才會越來越健康。在展開體育教育活動時,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以及運動能力掌握情況進行分組訓練,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訓練。學生作為體育教育的主要對象,要自覺加入體育運動訓練中。
(四)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
高校在進行終身體育運動教育時,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師要結合學生特點,將教學方案不斷規(guī)劃和調(diào)整。學校在選擇體育項目鍛煉時,要選擇容易普及的,具有延續(xù)性的體育項目讓學生進行鍛煉。這樣學生在離開校園后也能有堅持下去的動力與方法,同時還要將一些不符合學生訓練的,存在安全隱患的陳舊鍛煉器具及時更換,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運動環(huán)境。教師進行教案設定時,要根據(jù)體育機制進行計劃,使教學內(nèi)容可以與社會體育銜接貫通。教學過程中要體現(xiàn)民主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體育知識與技巧,從而才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學校要引導學生根據(jù)自身需求選擇合適自己的訓練項目,積極的訓練,養(yǎng)成堅持鍛煉的好習慣,由此便達成了終身體育的目的。如果在進行課程時總是使用一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學生不僅會覺得課程內(nèi)容枯燥無味,還會漸漸失去對體育運動的熱情。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使用的教學方法要靈活多變,應根據(jù)學生運動需求,創(chuàng)設出多種教學策略。教師要針對不同的體育項目設定不同的要求以及鍛煉標準,只有如此,學生才會堅持鍛煉,融入終身教育理念中。高校要采用多樣的活動組織形式,使學生都可以積極參與進來,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由此才可以提升學生的整體身體素質(zhì)。
(五)教學評價要以激勵為主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高校在進行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發(fā)展的需要,設置學生喜愛的體育項目。同時,高校在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評價時,不能只憑借學生的成績做評判,而是要采用多樣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體育運動學習的每個過程進行相應評價,要結合學生實際鍛煉的情況以及課堂表現(xiàn)進行具體評價。在此過程中,要給體質(zhì)較差或者對運動項目不感興趣的學生推薦強度較低的體育項目,使學生都可以增強體質(zhì)。不管通過怎樣的教學策略,主要目的還是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促進終身體育發(fā)展。同時,教師在進行教育評價時,要保證評價內(nèi)容的公平性與客觀性,不能因為學生個人性格就給予其不準確的評價,這樣會導致學生失去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評價時,都要對學生有足夠的耐心,對學生要不斷鼓勵。評價過程中教師也要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使其可以了解到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真實想法,能夠?qū)⒔虒W方案進行及時調(diào)整,使每位學生都可以有效進行鍛煉,這樣才可以將終身體育的理念灌輸給每位學生。通過激勵學生的評價過程,可以使學生獲得體育運動的成就感,這能夠有效激勵學生進行鍛煉。
三、結語
將終身體育理念融入高校體育教學中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運動觀念。通過高校不斷改進體育教學的教學模式與方法策略,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熱愛運動鍛煉的好習慣,使學生提升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實現(xiàn)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尹繼鑫.基于學生體質(zhì)健康視域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嬗變研究[J].冰雪體育創(chuàng)新研究,2021(13):109-110.
[2]趙國林.試論基于終身體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方略[J].知識窗(教師版),2021(06):119.
[3]劉桐彤.終身體育視域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實施路徑分析[J].拳擊與格斗,2021(06):102-103.
[4]陳棟,侯子章,周利明.終身體育視域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實施路徑探討[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1(01):102-104.
[5]鐘依岑.體育教學改革視域下高校跆拳道教學方法改革創(chuàng)新研究[J].體育視野,2021(0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