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柏翎 葉茂盛 潘 鋒 周 勇 酈旦明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及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老年人口與日俱增,對老年疾病的診療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以慢性、進行性記憶功能受損、認知功能紊亂及行為改變?yōu)樘攸c,占所有癡呆的2/3以上,其發(fā)生率逐年上升,嚴重程度隨著年齡增長而加劇,已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之一[1]。至今,尚無有效手段能逆轉或阻止AD疾病進展,因此尋求能減緩甚至阻斷病情發(fā)展的藥物具有重要意義。
姜黃素是一種多酚類色素,因其具有多種生物活性,能發(fā)揮多靶點治療作用,已被廣泛應用于實驗研究。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姜黃素能改善AD模型動物的認知功能,發(fā)揮抑制Aβ肽的生成和沉積、清除自由基、減輕神經(jīng)炎性反應等作用[2]。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是一種絲氨酸/蘇氨酸激酶,通過多種信號轉導途徑調控Aβ生成、tau蛋白磷酸化及細胞凋亡等參與了AD的病理生理過程。本實驗擬比較不同劑量的姜黃素對AD模型大鼠學習記憶及海馬區(qū)神經(jīng)細胞的影響,探討姜黃素對AD模型大鼠海馬區(qū)GSK3β蛋白表達的影響。
1.實驗材料:姜黃素(CAS號:458-37-7,批號:15051512,純度>98%)購自上海遠慕生物工程公司;Aβ1-42Antibody Blocking Peptide(Aβ1-42)(批號:05186048,編號bs-0107p)購自北京博奧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兔抗GSK-3β(貨號:12456S)購自美國CST公司,β-actin(貨號:4970S)購自美國CST公司,注射用青霉素鈉購自哈藥集團制藥總廠;DAB顯色試劑盒、免疫組化試劑盒購自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實驗所需相關儀器包括圖像分析系統(tǒng)、鼠腦立體定位、Morris水迷宮系統(tǒng)等由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實驗室提供。
2.動物選擇及分組:清潔級SD雄性大鼠60只,體質量為180~220g,由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動物實驗室提供,動物實驗條件合格證:SYXK(浙)2013-0184。本實驗由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醫(yī)學倫理學委員會審批后進行。經(jīng)過1周的適應性喂養(yǎng)后,按照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4組,即假手術組、Aβ模型組、低劑量姜黃素干預組(L-CU組)和高劑量姜黃素干預組(H-CU組)。
3.模型建立及給藥:Aβ1-42(濃度為10g/L)溶于無菌PBS(pH=7.4),37℃下儲存孵育1周。大鼠經(jīng)10%水合氯醛(35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將大鼠頭固定于腦立體定位儀,常規(guī)備皮消毒,顱頂部正中切開皮膚,暴露前囟,選擇大鼠右側海馬CA1區(qū)作為注射靶區(qū),定位點參照《大鼠腦立體定位圖譜》,選擇前囟后3.0mm,右側旁開2.2mm[3]。微量注射器對準靶點,緩慢進針,深度為2.5~3.0mm,假手術組注射滅菌生理鹽水1μl,模型組和干預組注射Aβ1-42溶液1μl,為使注射液能充分彌散,留針5min后退針,常規(guī)消毒縫合切口,術后3天予青霉素肌內注射防止感染。術后正常飼養(yǎng)30天,假手術組、模型組給予0.9%NaCl溶液灌胃,L-CU組給予150mg/kg劑量姜黃素灌胃,H-CU組給予300mg/kg劑量灌胃。
4.Morris水迷宮測試:將大鼠從任意象限放入水迷宮系統(tǒng),大鼠將在水中尋找水面下的平臺,記錄大鼠找到平臺所需的時間,即逃避潛伏時間,每只大鼠將進行連續(xù)6天訓練,3次/天,2分/次,如果2min內大鼠未找到平臺,則記錄其逃避潛伏時間為2min。第7天將平臺撤除,將大鼠從任意水點放入水中,觀察3min內的游泳軌跡,記錄大鼠穿越原平臺的次數(shù),考察大鼠的學習記憶力。
5.標本制作及觀察指標:Morris水迷宮實驗完成后,采取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并處死大鼠,以37℃ 0.9%NaCl溶液快速沖洗,立即投入4%多聚甲醛PBS溶液中灌注30min,剝離出海馬組織,經(jīng)4℃的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48h,常規(guī)脫水處理,石蠟包埋,選取矢狀切面切片(厚度4μm)。通過HE染色法觀察比較各組大鼠海馬CA1區(qū)細胞形態(tài)學變化;采用兩步法進行免疫組化染色,脫蠟脫水,PBS沖洗,一抗為GSK3β(1∶150),DAB顯色,蘇木精復染。在400倍顯微鏡下,用圖像分析系統(tǒng)采集圖像,對海馬CA1區(qū)GSK3β蛋白表達陽性神經(jīng)細胞單位面積和平均吸光度值進行分析。
6.采用Western blot法檢測GSK3β蛋白表達:提取5只大鼠海馬組織,加入裂解液中提取總蛋白,用BCA法測定蛋白濃度。取50μg樣本進行SDS-PAGE凝膠電泳分離蛋白,并轉移到PVDF膜,用5%脫脂奶粉進行封閉2h,按1∶1000稀釋兔抗GSK3β和β-actin,4℃孵育過夜,二抗HRP標記山羊抗兔(1∶2000)孵育2h,上述過程用TBST洗滌3次,DAB顯色,以目的條帶與β-actin灰度值的比值作為蛋白的相對表達量。
1.大鼠Morris水迷宮實驗結果比較:與假手術組比較,Aβ模型組逃避潛伏時間增加,穿越平臺次數(shù)減少,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與Aβ模型組比較,L-CU組和H-CU組逃避潛伏時間均增加,穿越平臺次數(shù)均減少(P<0.05)。與L-CU組比較,H-CU組穿越平臺次數(shù)增加,逃避潛伏時間減少(P均<0.05,表1)。
表1 4組大鼠Morris水迷宮實驗結果比較
2.大鼠海馬HE染色結果比較:假手術組海馬區(qū)神經(jīng)細胞層次排列緊密,分布均勻,邊界整齊,細胞核圓形,核仁清晰,胞質清亮。Aβ模型組海馬神經(jīng)細胞皺縮,分布散亂,間隙增大,數(shù)目明顯減少,細胞核固縮并且濃染,核仁消失,胞質中出現(xiàn)明顯空泡征。姜黃素干預組神經(jīng)細胞數(shù)目減少,分布散亂,胞質量少而濃染,部分細胞核體積變小,呈橢圓形,核仁消失,詳見圖1。
圖1 4組大鼠海馬HE染色結果比較(HE,×200)
3.大鼠海馬GSK3β蛋白表達陽性細胞結果比較:Aβ模型組海馬區(qū)GSK3β蛋白表達陽性細胞量較假手術組明顯增加。L-CU組、H-CU組與Aβ模型組比較,GSK3β蛋白陽性細胞表達均減少,且H-CU組更明顯,詳見圖2。
圖2 4組大鼠海馬GSK3β蛋白表達陽性細胞結果比較(IHC,×400)
4.大鼠GSK3β蛋白表達陽性細胞的陽性單位面積、平均吸光度值結果比較:與假手術組比較,Aβ模型組GSK3β蛋白表達陽性細胞的陽性單位面積、平均吸光度值增加(P<0.01);L-CU組、H-CU組與Aβ模型組比較,GSK3β蛋白表達陽性細胞的陽性單位面積、平均吸光度值減少(P<0.01);與L-CU組比較,H-CU組GSK3β蛋白表達陽性細胞的陽性單位面積、平均吸光度值減少(P<0.01,表2)。
表2 4組大鼠GSK3β蛋白表達陽性細胞的陽性單位面積、平均吸光度值結果比較
5.大鼠Western blot法檢測GSK3β蛋白表達結果比較:Aβ模型組與假手術組比較,GSK3β蛋白表達增強;L-CU組、H-CU組與Aβ模型組比較,GSK3β蛋白表達均有減弱,詳見圖3。
圖3 4組大鼠Western blot法檢測GSK3β蛋白表達結果比較
至今對AD的發(fā)病原因及機制均尚未完全闡明,腦大體病理呈現(xiàn)出彌漫性腦萎縮,鏡下病理改變包括tau蛋白異常磷酸化形成神經(jīng)元纖維纏結(NFTs),廣泛神經(jīng)元損傷缺失、Aβ沉積形成老年斑(SPs)、軸突及突觸功能障礙。中藥單體姜黃素具有抑制炎性細胞因子、抗氧化、抗細胞凋亡等復合特性,因為其藥理作用廣泛、分子靶點眾多、毒性不良反應小、安全性良好,已用于多種疾病的預防與治療[4]。近期研究發(fā)現(xiàn),姜黃素能改善認知功能,減少細胞凋亡,起到神經(jīng)保護作用,有望為AD等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的治療提供新思路[5~7]。
正常情況下,淀粉樣前驅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經(jīng)過β-分泌酶作用,產生C-末端片段(CTF-99),γ-分泌酶裂解該片段,產生β-淀粉樣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Aβ可以通過自噬降解、血-腦脊液屏障轉運等途徑清除,當大量Aβ生成,超過自身清除能力或降解功能受損時,就會導致Aβ聚集,產生細胞毒性作用。研究顯示,過量沉積的Aβ會導致線粒體功能障礙,引起突觸丟失、神經(jīng)元紊亂,推動了AD病程發(fā)展[8,9]。另一方面,Aβ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介導神經(jīng)細胞氧化應激,從而導致細胞損傷、凋亡或壞死[10]。本實驗也證明了上述觀點,大鼠在注射Aβ溶液后出現(xiàn)空間記憶和學習能力減退。姜黃素干預組與模型組比較,逃避潛伏時間均減少、跨越平臺次數(shù)均增多,H-CU組要優(yōu)于L-CU組,且姜黃素的劑量與改善認知、緩解AD發(fā)展的作用呈正相關。
海馬是大腦中與認知、記憶等功能密切相關的重要區(qū)域之一,正常情況下,神經(jīng)元不斷產生替換凋亡或壞死的神經(jīng)元,而AD患者海馬萎縮及海馬區(qū)神經(jīng)元細胞生成能力下降,細胞信號傳遞紊亂,導致認知功能障礙、學習記憶能力下降[11]。本研究中HE染色結果證實,過量Aβ可致神經(jīng)細胞元數(shù)目減少,細胞損傷,而注射不同濃度姜黃素后神經(jīng)細胞形態(tài)較模型組明顯改善,提示姜黃素可呈濃度依賴性減輕海馬區(qū)神經(jīng)細胞損傷,猜測可能是與姜黃素具有增強SOD活性、抑制炎性細胞因子的作用相關。
研究證實,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號通路能調控信號轉導及細胞分化、生長、凋亡等過程[12,13]。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在海馬區(qū)高度表達,是PI3K/Akt信號通路的核心部分。Gandy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在AD模型小鼠腦組織的NFTs中可以檢測出較高表達的GSK3β蛋白。Ly等[15]研究表明,抑制GSK3β蛋白的活性可以降低APP水解途徑,減少Aβ的形成,清除異常積聚的Aβ。有研究證實姜黃素同時參與Aβ沉積過程及tau蛋白過度磷酸化,通過抑制GSK3β蛋白活性,可以阻斷PI3K/Akt/GSK3信號通路,起到緩解神經(jīng)細胞損傷,減緩AD發(fā)展的作用[16]。因而尋求能有效抑制GSK3β過度表達的藥物成為研發(fā)AD治療的新思路,本實驗結果顯示,模型組大鼠海馬區(qū)GSK3β高表達,而姜黃素干預后,GSK3β蛋白表達陽性細胞的陽性單位面積減少、平均吸光度值降低,說明姜黃素可能是通過抑制了GSK3β蛋白的表達,從而調節(jié)Aβ誘導的細胞損傷的作用,而GSK3β是PI3K/Akt信號轉導通路下游的關鍵蛋白,姜黃素改善認知的作用可能與該信號通路相關。
綜上所述,姜黃素可能通過PI3K/Akt/GSK3介導信號轉導,減少GSK3β蛋白表達,從而修復AD模型大鼠海馬區(qū)損傷的神經(jīng)細胞,具有改善認知功能的作用,并且這種作用與姜黃素濃度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