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惠春
(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zhèn)第一小學 廣東 東莞 523828)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英語課程應該把對主題意義的探究視為教與學的核心任務,并以此整合學習內容,引領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融合發(fā)展。(教育部 2018)[1]小學英語教學設計,應以主題意義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以主題意義探究的方式開展閱讀、思考、表達等系列單元學習活動,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的提升,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英語課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目標,應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xù)性。(2012)[2]然而在日常聽課中發(fā)現(xiàn)有些教師照本宣科,按照課本課時、課型安排進行單課時教學,單課時教學缺乏整體性、連貫性、進階性,學生對主題意義的認識停留在表層,無法挖掘單元主題之深層內涵。單元主題意義的探究往往不是通過一個課時的教學活動就能實現(xiàn)的,它需要一個逐漸遞進的過程,也就是要有一個主題貫穿連續(xù)幾個課時的學習過程,學生對主題意義的認識才有可能從表層了解過渡到深層性理解,從單一走向多元;同時,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才有可能通過單元探究學習的過程,在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等方面得到發(fā)展與提升,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本文結合PEP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5 “What does he do ?”單元整體融合的四個課時系列教學活動,闡述基于單元整體教學下的主題意義探究教學實踐的思考。
主題意義是指作者圍繞主題并通過語篇的語言內容和表現(xiàn)形式所傳達的核心思想或深層涵義;承載著相關文化內涵、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讀者需要在閱讀和理解語篇的基礎上進行推斷和提煉出語篇的主題意義。(程曉堂,2018)[3]單元整體教學下的主題意義探究教學,教師要有單元整體教學觀念,教學設計要以單元為整體,圍繞單元主題開發(fā)和重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目標,指導學生開展連貫性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有主題、有語境的語言探究實踐活動,挖掘單元主題深層性內涵,從而實現(xiàn)英語的育人價值。
基于單元整體教學下的主題意義探究教學,有利于教師剖析單元與單元之間、單元內各子主題(課時)間的相互聯(lián)系,挖掘單元主題內涵;有利于學生進行深度的學習,讓學生的學習不再停留在對文本表層性認識,引導學生帶著他們的疑惑、探究欲走進文本,不斷豐富和深入對相關主題的認識,他們對單元主題意義的感悟才會實現(xiàn)從初步了解、基本理解到深層理解和深化拓展的過程,才會從簡單到復雜,從表層到深層,從單元走向多元;在主題意義學習、探究的過程中,在他們語言知識的積累、語言學習能力發(fā)展的同時,也提升了他們的思維品質和文化素養(yǎng)。
基于主題意義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首先要深入解讀單元教學內容,對學情進行分析,圍繞教材所提供的主題語境,提煉出單元主題意義及促成單元主題意義探究的各個子主題,并以此重組單元教學內容,統(tǒng)籌安排課內外學習資源,并整體創(chuàng)設具有綜合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的英語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活動掌握語言知識,發(fā)展語言技能,最終提升學用能力;根據(jù)單元主題及子主題意義整體設計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和各個課時子教學目標;最后依據(jù)子主題及子課時教學目標設計一系列有關聯(lián)性、遞時性和凸顯主題意義的實踐性英語學習活動:通過閱讀、思考、質疑、討論、交流、提煉和不斷修正的過程中去修正、補充、和完善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學生通過一個單元連續(xù)幾個課時的學習,學生對主題意識的認識從表層走向深層,從單元走向多元,以此同時,學生的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等方面得到逐步發(fā)展,英語核心素養(yǎng)得以提升。PEP版小學英語教材中的每個單元都圍繞一個主題展開,不同教學版塊都是總主題的一個子部分,因此教師要圍繞單元主題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規(guī)劃,挖掘貫穿整個單元的主線,確定教學目標,設計體現(xiàn)綜合性、層次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的學習活動,通過問題鏈推進,則是策略之一。即:將單元主題(話題)規(guī)劃為一個單元大問題,然后根據(jù)各課時的教學內容,以單課時微問題鏈的形式推進。隨著各課時教學活動的不斷推進,這些問題促使學生對課本內容進行更有針對性的閱讀、思考、判讀,引導他們在相互質疑、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修正、補充、和完善對主題意義的理解。
本文以PEP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5 “What does he do ?”單元教學為例,從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探究方式、探究過程和意義呈現(xiàn)這五個方面具體闡述基于主題意義探究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實踐。
3.1 教學內容分析。本單元的主題群是人與自我及人與社會,涉及的主題是職業(yè),圍繞主題談論常見的職業(yè),從對單元中所提及的一些日常職業(yè)的了解、對生活中更多職業(yè)的理解和尊重,到今后職業(yè)方向的朦朧向往,形成了這一單元主題意義探究方向,其主題意義是My dream job。 本單元主題在PEP版教材中四年級上冊Unit 6 Meet my family出現(xiàn)過,主要學習了family members and family member’s job 。本單元是在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job, 重點談論家庭成員的職業(yè)、上班場所及上班的交通方式。能夠用What does your ...do ? Where does he /she work ? How does he / she go to work ? 句型描述家庭成員的職業(yè)、工作場所及上班的交通方式,即為A、B部分對話和詞匯板塊的核心語言。從年段縱向分析,在六年級上冊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 ?已學過用science museum , post office ,bookstore , cinema ,hospital,restaurant等表達工作場所的名詞;在六年級上冊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已學過用How do you go to .....? How can I get to ...?表達如何到達某一個地方,這為學習本單元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本單元繼續(xù)學習主題job,通過Today is Parents’ Day .Sarah and Oliver談論父母是否來參加家長會的情景,談論父母的職業(yè)這一主線,進一步學習job,從Oliver’s parents’ job, Mike’s uncle’s job , Hobbies and jobs中,引導學生在對家人職業(yè)的了解、交流中,增進對家人職業(yè)內容及家人工作之艱辛的理解,懂得學會體諒和熱愛家人,逐漸產生從原本單純地享受來自家人的疼愛和照顧轉向一家人相互之間的照顧與關心,即:Love parents and help them. 通過story time中What is a great job ?增進對社會上更多職業(yè)的了解,逐漸意識到每一份職業(yè)都是這個社會向前發(fā)展的必須,每一份職業(yè)都有其特殊意義,即:Every job is colourful and meaningful.從而實現(xiàn)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
3.2 學情分析。五年級學生處于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具有初步批判性思維,能對事物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具有欣賞能力;他們的好奇心強,活潑好動,樂于表現(xiàn)自己,能與同伴合作交流,喜歡通過探究和創(chuàng)造性活動來實踐和運用語言。學生在四年級學習了有關家庭成員的名稱和描述人物的樣貌特征,有關job的話題四年級上冊的Unit 6 Meet my family中也有涉及,學生已學習了有關家庭成員名稱和常見職業(yè)名稱的詞匯,能簡單描述人物的樣貌及職業(yè),具備了本單元相關的知識儲備。
因此在本單元教學中要激發(fā)學生的知識背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圍繞主題豐富學生的語言,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情境,圍繞探究主題意義設計關聯(lián)性和遞進性的實踐性活動,使學生在探究主題意義過程中促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各要素的融合發(fā)展。
3.3 探究方式:將單元主題轉化為單元問題。由于每個孩子的氣質、生活經歷、知識儲備、認知水平等方面存在個體差異,對同一主題意義的理解及感悟也不盡相同。如何引導學生在單元學習的過程中多元化理解本單元的主題意義,需要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的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尋找相關信息,進行深入的思考、討論,拓寬學生對主題理解的思維空間;通過問題的交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促使他們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從單元走向多元,從表層走向深刻,同時也在豐富他們的語言知識、提升他們的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Unit 5 What does he do ?這個單元以job 為主題, 涵蓋了整個單元六個課時的教學活動,觸及到不同的人物及職業(yè),這就意味著我們在對單元大主題(話題)進行分解的時候,我們可以課本學習遷移到學生父母的職業(yè),甚至轉向社會生活中更多的職業(yè)及學生所向往的職業(yè)。因此,在單元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將單元話題細分為幾個課時的微問題(如表格1),通過微問題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對文中提及的職業(yè)有個初步的了解。
表格1 Unit 5 What does he do?各課時之微問題
設計第一課時的教學活動時,可以通過課時微問題:What are Oliver’s parents’ job ? 引導學生學習文本,從對文本主人公Oliver父母職業(yè)名稱的學習,并將A Let’s learn 的單詞拓展到對話教學中去,以豐富學生的輸出,并讓對文本中提及的幾種職業(yè)有個初步的了解。在第二課時以B Let’s talk & Let’s learn板塊的教學時,以Do you know more jobs ?為本課時的微問題,結合本單元的重點句型:What does ....do ? 學習本單元中表示職業(yè)的單詞,如: pilot , coach 等,讓學生在學習更多職業(yè)單詞的同時,引導學生對這些職業(yè)工作內容產生更多的了解。在第三課時以B Read and write為主要教學板塊學習中,以What do great jobs mean to you ?為微問題,引導學生對文本信息進行提取、交流,有的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對科學家對改善我們的日常生活起了很大的作業(yè),他們對科學家產生了由衷的敬佩與向往,并紛紛表示要努力學習,長大以后也想成為一名科學家,為人類作出應有的貢獻。他們對great job 的理解也有了更多的不同理解,學生對職業(yè)意義的理解也從個人意義走向了社會價值,懂得了職業(yè)并無貴賤之分,都值得我們去尊重,教學片段如下:
T: What do great jobs mean to you ?
S1: I think a worker is a great job .
T: Why ?
S1: They can make a lot of new things . Some can make cars . Some can make books. Some can make clothes , shoes , house…and many things .
S2: I think a farmer is a great worker , too .
T: Why ?
S2: They make food for us…
S3: We should respect every worker .
在第四課時以Story time & Let’s check 板塊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活動中,拓展了學生對職業(yè)認識的視野,加深了對What a great job的理解,并引發(fā)了他們對What’s your dream job?的思考,為他們今后人生職業(yè)選擇埋下了種子,并為之付出努力。
3.4 探究過程:對主題意義的理解由表及里。在單元整體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帶著問題不斷的思考、探尋、提煉和探究,通過一單元的系列學習活動,他們對主題意義的理解也從淺入深、由表及里,從家庭父母的職業(yè)到社會上更多的職業(yè),從普通人群的職業(yè)到特殊人群的職業(yè),從職業(yè)名稱到職業(yè)意義的理解,從產生理想職業(yè)的朦朧之想到需要付出努力之意識,在整個單元四個課時的教學活動過程中推進學生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如表格2所示:
課時主要板塊聚焦點主題意義推進層次Period 1A Let’s talk & Let’s learnParents’ jobLove parents and help themPeriod 2B Let’s talk & Let’s learnMore jobsEvery job is meaningfulPeriod 3B Read and writeGreat jobsEvery job de-serves respect Period 4C Story time & Let’s checkDream jobEvery job re-quires efforts
在第一課時的拓展教學環(huán)節(jié),根據(jù)A Let’s talk 文中人物的指向,聚焦Parents’ job ,引導學生了解、交流父母的職業(yè),對父母工作內容、艱辛之理解,從而體諒父母、感恩父母。從原來單方面享受父母的疼愛逐漸過渡到對父母的體貼與關心,懂得一家人之間應該互相關心與照顧,即:Love parents and help them .
在第二課時以B Let’s talk & Let’s learn為主要教學板塊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學習了更多的職業(yè)名稱、了解了更多的職業(yè)工作內容,他們對職業(yè)的關注從家庭轉向社會,逐漸意識到每一份職業(yè)都是社會向前發(fā)展所必須的,每一份職業(yè)都有它存在的特殊意義,即:Every job is meaningful .
在第三課時以B Read and write的教學活動中,通過閱讀板塊的學習,有的學生對科學家產生了由衷的敬佩與向往,并紛紛表示要努力學習,長大以后也想成為一名科學家,為人類作出應有的貢獻。在拓展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通過希沃白板5課件播放工人生產車輛的視頻、清潔工人每天起早貪黑的打掃我們周邊環(huán)境,讓他們知道自己家里的小車原來是通過工人生產出來的、干凈的學習工作環(huán)境是掃地工作換來的,改變他們對普通職業(yè)“a worker”的認識,讓他們懂得當時社會,每一份工作都有它存在的特殊意義,同樣值得尊敬。加深了學生對Great job 的理解,即:Every job deserves respect.
在第四課時C Story time & Let’s check的教學活動中,引發(fā)他們對特殊職業(yè)如bee farmer ,policeman , fireman 等職業(yè)的思考與討論,讓他們懂得每一份職業(yè)都需要付出努力,更深化了他們對每一份職業(yè)的認可與尊重,即:Every job requires efforts and deserves respect.
3.5 意義呈現(xiàn):主題意義從單一轉向多元。從建構主義角度而言,主題意義是在個人與文本、個人與他人、個人與自我的積極互動中構建形成的,因此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和多元性(程曉堂,2018).由于每個學生的性格特征、生活經歷、認知水平都不盡相同,導致他們對同一主題的認識也必然會產生不同的理解與感悟,因此,在單元主題意義探究的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會得出不完全相同的主題意義。以往,我們老師習慣于將教師所理解到的主題意義單方面強加于給學生,學生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并不深刻,甚至不一定認同。久而久之,學生的思考、探究能力、核心素養(yǎng)得不到應有的發(fā)展。因此,我們要改變教學策略,通過問題鏈的創(chuàng)設、追問等方式,引導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思考、探究與表達,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觀點進行充分的表達,形成更為開放、多元的主題意義理解。
如人教PEP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5 “What does he do ?”的單元整體教學活動中,學生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我們應該通過追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表達。如表格3:
課時聚焦點意義推進之追問多元化意義之表達Period 1Parents’ jobWhat do you want to do for parents ?Be a nice boy/ girl, help parents…Period 2More jobsWhat job do you like ?a doctor, a nurse ,a policeman…Period 3Great jobsWhat’s the great job ?a cook,a fireman , a worker…Period 4Dream jobWhat’s your dream job ?What should we do ?a pilot , a farmer , a boss…Do more exercises , be strong , study hard…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艱辛,此時,教師進一步追問學生What do you want to do for your parents ?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表達,如:help parents 、be a nice boy、 clean the room 、study hard等等。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對社會上不同的職業(yè)有了更多的了解,教師進一步追問: What job do you like ? 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選擇,喜歡繪畫的同學覺得能畫一幅漂亮的山水畫很了不起,喜歡美食的同學會覺得能做一手美食的廚師很了不起,喜歡推理、冒險的同學會覺得警察很了不起等等。
在第三課時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對普通worker 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教師可以進一步追問What’s the great job ?引發(fā)學生對職業(yè)的理解從個人價值轉向社會價值,在當今疫情不斷的背景下,有的學生對doctor這一職業(yè)充滿了敬意與感恩之心,他們對職業(yè)意義的理解從家庭轉向到了社會。
在第四課時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在What’s your dream job ? 和What should we do ?的討論中更為激烈,他們對主題意義的理解更為多元。課堂實錄如下:
S1: I want to choose a job I like . I can do it well .
S2: I want to be a boss .I can help more poor people .
S3: I want to be a doctor . I want to help more sick people .
......
T: Each job is respectable. Each job needs hard work and devotion. So what should we do ?
S1: I think we should read more books . We can learn more from it .
S2: We should learn to do more things .
S3: We should study hard ,do more exercise . We should be stronger and stronger and help more people .
由于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學生較為熟悉,他們更容易從教材中獲得的感悟走向生活,特別是學生對未來生活的向往,他們的課堂思維更加活躍,表達更加多元。對主題job的認識,從第一課時的Parents jobs、第二課時的More jobs、第三課時的Great job ,到第四課時的Dream jobs,他們對職業(yè)的理解從初步感知、表層理解走向深層理解、認同尊重的遞進態(tài)勢。整個單元的教學始終以Job為主題意義這個主線,開展單元整體教學下的主題意義探究教學實踐。
教學實踐證明,基于單元整體教學下的主題意義探究教學實踐,不但有利于學生圍繞主題系統(tǒng)化地學習語言知識,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整體設計教學,能有效地縱向整合教材資源和橫向整合單元課時資源,設計具有關聯(lián)性、遞進性的學習活動,有助于學生認知單元的主題意義,表達真情實感,提高了自身的語言能力,增強了文化意識,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也都得到了發(fā)展。教學相長,基于主題意義探究下的小學整體教學同時也提升了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教師解讀教材、分析學情、整合教學內容、利用教學資源、制定教學目標、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等能力都得到相應的提升。在實踐-反思-再實踐的過程中,教師的科研能力提高了一個新臺階?;趩卧w教學下的主題意義探究教學實踐,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材觀,在整合單元教學內容時,要尊重教材、基于教材,恰當?shù)剡\用資源;同時要增強學科育人目標意識,尊重個體差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探究主題意義下的活動中,都能有所感有所表達;并切實為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和提高作出努力,做一個在教學中切實落實“立德樹人”的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