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期的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對初中物理教學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不僅要指導學生學習有關物理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還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把立德樹人放在重要位置.本文,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來闡述立德樹人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學中滲透,希望能夠為各位同仁提供一點借鑒或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愛國主義教育;滲透;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2)05-0085-03
收稿日期:2021-11-15
作者簡介:吳量(1979.1-),男,安徽省廬江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中學物理教學研究.
時代的發(fā)展促進了教育的發(fā)展,課程深化改革后,愛國主義教育成為教育的核心理念,而其具體的體現(xiàn)就是立德樹人.立德樹人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前提要求,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初中物理教學,可以利用課程的自身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1 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滲透立德樹人教育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忽視開頭的重要性.在新時期的中學物理課堂教學中融入立德樹人思想教育更是如此.課前導入是一節(jié)課的開始,利用導入新課的契機,有意識地滲透立德樹人教育.
不忘革命歷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迅速進入本課的學習狀態(tài),以語言、圖片、視頻等資料,引起學生對本課教學內(nèi)容的關注或思考.因此物理老師在設置新課導入時,就可以利用多樣的資源,讓學生不忘歷史,樹立他們的品德思想.
如在教學力學《參照物》這一章節(jié)時,以《閃閃紅星》的插曲作為開頭.隨著歌聲響起,多媒體上呈現(xiàn)的畫面:老人撐著竹排順流而下,竹排上一個小孩.通過兩岸邊的樹林,可以看到竹排在歡快地前行.此時呈現(xiàn)的歌詞是“小小竹排江中流,……,黨的教導記心頭”,然后給學生介紹電影《閃閃的紅星》的大概情節(jié):一個叫柳溪的山村里,一位年僅八歲的孩子——潘冬子,受黨的思想的熏陶,積極參加斗爭,有力地配合了游擊隊攻打姚灣鎮(zhèn)的故事.然后老師以富有激情的語言引導學生關注其愛國思想,小小年紀的孩子就能心系天下,是因為他心中燃起的熊熊愛國大火.只要有閃閃的“紅”心,就能愛家愛國,銘記國家和民族的教誨.然后引導學生討論視頻中呈現(xiàn)的物理學現(xiàn)象,學生討論后基本上就能找到答案.
雖然課堂導入所用的時間少,如果每節(jié)課都能精心設計課堂導入,將家國情懷思想融入進去,久而久之學生的愛國之情必然會大幅度提升,能起到良好的立德樹人的教育效果.
2 得其為人,得其精神,以格物致知的精神塑造學生品德
孔子向師襄子學琴,由“得其數(shù)”到“得其志”,最后“得其為人”,師襄子反避席再拜孔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習一項知識技能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在向“得其為人”的最高境界看齊.物理教學雖然是理科,但只要有“得其為人”的思想作為指導,也能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讓學生在掌握有關物理知識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學習“聲音傳播”的時候,首先向學生介紹古代的編鐘.編鐘最早興起于西周,興盛于春秋戰(zhàn)國,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制造編鐘這種打擊樂的國家.編鐘的制作充分考慮到了不同質(zhì)量、形狀等物體發(fā)出的聲音不同的原理,把大小不同的銅鐘依次掛在鐘架上,通過不同的敲擊方式,發(fā)出和諧動聽的音律.
又如在學習“光線傳播”的時候.將皮影融入到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燦爛輝煌.教學中先展示一段皮影視頻,然后引導學生了解“皮影”的相關知識.讓學生了解到皮影是一門把音樂、美術、雕刻、縫紉等多種傳統(tǒng)技藝融合在一起而成的古老藝術,反映了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元朝的時候,皮影就已經(jīng)傳播到世界各地,被稱為“中國影燈”.然后,教師指導學生了解皮影戲就是利用光線傳播的原理,在表演的時候把皮影人物、景物等通過光的照射呈現(xiàn)在幕布上.這樣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也要感受到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輝煌.
3 巧設“電場”,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
物理學科中各種現(xiàn)象多來源于生活,與生活的聯(lián)系是非常緊密的,體現(xiàn)了歷史唯物主義思想.立德樹人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尊重歷史唯物主義思想.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借助這一思想,進行立德樹人的滲透.讓學生在了解物理現(xiàn)象,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能夠將歷史唯物主義理想融入其中,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事物的本質(zhì).在講解“電場”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巧借電場,培養(yǎng)歷史唯物主義思想.
在教學中,先讓學生自學課本知識,然后總結課本中的知識點.學生不難得出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規(guī)律.我告訴學生:“電磁場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卻是真真切切存在的現(xiàn)象,他不因為我們的主客觀認識改變而改變.大家想想我們以前學習的知識,還有哪些屬于這種理想化模型的.”學生積極思考后回答:“共振、摩擦起點、失重等現(xiàn)象都屬于理想化模型.”最后老師總結,我說:“理想化模型就是建立在尊重歷史唯物主義思想的基礎上的,我們中學生更要遵循這種思想.認真發(fā)現(xiàn)、研究生活中客觀存在的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不僅能夠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奇妙,也能增長我們的知識,更能讓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
4 在學習牛頓定理中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作為一名新時期的中學生,一定要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在成長的過程中,具有了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才能更加健康積極地成長,而牛頓的萬有引力就是很好的教學切入點.
在教學前,我先布置任務,讓學生盡可能多的搜集牛頓的生平資料,讓學生在上課前充分地了解牛頓.上課的時候讓同學們說說自己都搜集到了那些小知識、小典故.而牛頓在蘋果樹下被蘋果砸中,最終總結出萬有引力的小故事是廣為流傳的,很多同學都提到了這個故事.而我也正是在等學生自己把這個故事講出來,這時候就設置情景引導學生思考.我說:“現(xiàn)在請同學想象,牛頓是不是第一個在樹下被蘋果砸中的人,或者是第一個看見蘋果成熟落到地上的人.”同學們回答說肯定不是的.然后我繼續(xù)問:“那為什么他就總結出了萬有引力呢?”有同學說是牛頓發(fā)現(xiàn)問題后不斷試驗才總結出來的,有的同學說是牛頓比較幸運,也有同學說可能是牛頓以前就在思考這個問題.
然后我進行了總結發(fā)言:“有人說牛頓‘就像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小孩子,偶爾撿到了一個美麗的貝殼.’這種說法是不完整的.牛頓的閃光點在于發(fā)現(xiàn)問題后能夠積極地思考,并能朝著既定的方向勇往直前去探索,這才會有了后來的成績.作為我們中學生要學習不僅是他在科學上成就,更應學習他尊重自然,勤于思考的精神品質(zhì).”
最后我還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了補充:“當別人做出成就后,我們看到的應該是他們付出的辛苦和努力,而不是關注是否偶然.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就得尊重別人的成果,并能發(fā)現(xiàn)別人的勤勞付出.” 這樣很好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5 利用浮力知識滲透立德樹人思想
國家綜合國力的強盛,與科技的發(fā)展是離不開的.而物理學在科技中的運用越來越緊密,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國內(nèi)先進的科技,既然給學生感受到我們國家取得的巨大進步,也讓學生明白物理學科的重要性.浮力知識是中學物理教育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問題,在教學本章節(jié)的時候也可以進行德育思想的滲透,引導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激發(fā)學生勇于探索,努力為國家和民族的進步和發(fā)展多做貢獻.
在教學中筆者將中國蛟龍潛入深海的時事作為教學的一個點,蛟龍?zhí)栕畲笙聺撋疃葹?000米,是目前世界上下潛能力最強的作業(yè)型載人潛水器,是我國自主研發(fā)的高科技載人潛水器.然后讓學生估算潛入五千米的深水需要能夠承受多大的水壓,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我們國家科技的進步,也感受到正是一批批為科技不斷進步在默默奉獻的科學家的不懈努力,才能有我們今天的偉大成果.這樣既能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豪感,更能激發(fā)學生為國家為民族做貢獻的豪情壯志,很好地滲透了立德樹人教育.
利用知識點對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德育思想的灌輸,不僅能夠正常完成課堂教學任務,還能提升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喜愛程度,也能讓課堂更有活力.但物理學科有自身的特點,并不是每一節(jié)課都能很好地融和德育思想,教師一定要充分備教材、備學情,清楚了解學生喜歡什么樣的教學內(nèi)容,以及什么樣的導入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物理課堂的德育思想.
6 在物理理論教學中進行立德樹人思想的滲透
初中物理教學是先從概念入手的,隨著教學進度的深入,會涉及到更多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現(xiàn)象,不失時機地進行立德樹人思想的滲透,是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建立物理學習的體系的.特別是物理概念教學,巧妙地灌輸立德樹人,會讓課堂更有生活化和情景化.
如在教學慣性定義的時候,書本中已經(jīng)明確告訴我們慣性是物體保持原有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zhì).為了將慣性講解具體,更有利于學生明白,不妨列舉生活中事例.車輛在行駛過程中也會產(chǎn)生慣性,自行車由于速度不快,重量有限,其慣性在可控的范圍內(nèi).在遇到紅路燈的時候,可以比較便捷地進行剎車.而一些載重教多的大貨車,由于重量大,速度較快,如果不能進行體現(xiàn)預判和制動,在到紅燈籠時候再制動,可能就難以及時制動.這說明慣性與速度和重量有關.這時候就可以利用慣性的性質(zhì)對學生進行教育,騎自行車的時候不要速度過快,避免在紅路燈路口不能及時剎車,與信任或自動車發(fā)生碰撞.如果是大貨車司機,更應該遵守交通規(guī)則,避免交通事故的發(fā)生.這樣就將物理知識點,與具體的生活情境相互融合,不僅讓學生清楚、具體地了解與慣性大小相關的兩個因素,也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教育,也從科學角度闡釋了導致交通事故的部分原因.
總之,當下的物理老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育教學思想,積極學習新的教育教學思想,不僅要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科學知識,也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努力培養(yǎng)學生健康、積極的品質(zhì).
參考文獻:
[1] 于玉和,方友浩.指向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物理試題編制策略[J].中學物理,2020,38(24):43-45.
[2] 楊磊.注重物理實驗教學 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J].中學物理,2020,38(22):13-15.
[3] 艾靜,熊建文.立德樹人視域下高中物理課程改革路徑初探[J].中小學德育,2018(06):54-57.
[4] 范永梅.立德樹人:反思高中物理教學轉型[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7(07):40-43.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