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宗霞 李 峰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以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1],時代新人是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從黨和國家的高度對我國教育事業(yè)提出的全新育人目標。 2019 年4 月17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工作結束時指出:“眾多被關押在渣滓洞、白公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受住種種酷刑折磨,不折不撓、寧死不屈,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yè)獻出了寶貴生命,凝結成‘紅巖精神’”[2],紅巖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譜系的重要瑰寶,是眾多共產黨人用鮮血和生命凝結的理論結晶。 凌云縱橫繪藍圖,奮楫揚帆逐浪高。 時代新人是一個當代概念,洋溢著現(xiàn)代元素,是弘揚紅巖精神的當代載體和體現(xiàn)。 利用紅巖精神培育時代新人,不僅有利于時代新人的向上生長,也有利于紅巖精神的向下扎根;不僅發(fā)揮了實踐的決定性作用,也發(fā)揮了意識的能動性作用,通過理論和實踐的辯證統(tǒng)一,以無往不利之勢、無堅不摧之力,助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紅巖——是一個地名,誕生了忠堅的革命烈士、光輝的紅色事跡和豐富的紅色資源,是培育“紅巖精神的歷史源頭”[3],現(xiàn)今位于重慶市紅巖村。 紅巖——是一部文學作品名,再現(xiàn)了解放前夕被關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館的共產黨員不畏強暴、堅貞不屈的英雄事跡。 紅巖——是一種精神,是革命戰(zhàn)爭年代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發(fā)揚斗爭精神、凝聚磅礴偉力的精神支柱。 紅巖精神的形成,離不開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以周恩來同志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同志們進行的艱苦卓絕的抗戰(zhàn);紅巖精神的發(fā)展,離不開解放戰(zhàn)爭初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代表團進行的救國圖存的抗爭;紅巖精神的凝結,離不開解放戰(zhàn)爭后期被關押的中國共產黨人進行的寧死不屈的奮戰(zhàn)。 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之一,紅巖精神在當代仍然有著豐富的理論內涵。
誕生紅巖精神的重慶,在解放之前一直籠罩在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tǒng)治之中,在這暗無天日的漫長歲月中,中國共產黨人持續(xù)奮斗的精神支撐主要來源于其“堅守主義、堅持理想、堅定信念”[4]的政治信仰、政治品格和政治本色。 當面對敵人的毒刑拷打,江姐聲稱:“竹簽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的意志是鋼鐵!”這充分體現(xiàn)出紅巖精神的革命理想高于天。 正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崇高理想信念,讓一大批共產黨人投入到抗日戰(zhàn)爭中;正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舍生理想信念,使一大批共產黨人舍小家為大家;正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忘我理想信念,使一大批共產黨人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仍然視死如歸。 在新時代想要培育堅定政治品格的青年接班人,扣好青年學生“理想信念”的第一??圩樱^對不能忘記紅巖精神這一鮮活教材。 通過在青年學生中弘揚紅巖精神、加強思想淬煉、筑牢理想信念、賡續(xù)紅色血脈、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可以淬煉時代新人的政治靈魂。
紅巖精神起源的時間維度是抗日戰(zhàn)爭年代,紅巖精神發(fā)源的空間地域是國民黨的統(tǒng)治區(qū)域,紅巖精神來源的人物主體是中國共產黨員和革命先輩,紅巖精神根源的事件定位是我國范圍內進行的不畏流血犧牲的革命實踐活動。 這些特殊的歷史階段和歷史事件,從縱向和橫向的維度定義了紅巖精神的科學意蘊之根本就是愛國。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在國家蒙辱、人民蒙難以及文明蒙塵的時期,是革命志士們救亡圖存的愛國精神,使他們在山河破碎的年代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拯救國家、振興民族、挽救國民的大旗;是革命先輩們同舟共濟的團結精神,使他們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保衛(wèi)祖國的鋼鐵長城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紅巖精神是愛國主義教育價值的精神之源”[5],通過大力倡導作為紅巖精神內核之根本的愛國主義精神,有利于培養(yǎng)出一批懷愛國情、樹強國志、表報國心、出興國力、踐愛國行的時代新人。
在戰(zhàn)火紛飛的抗日戰(zhàn)爭年代,與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決執(zhí)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并以浩然坦蕩的革命正氣毅然與國民黨的妥協(xié)投降做據理力爭,以“臨難勿茍免,以身殉真理”的革命氣概詮釋紅巖精神的本質。 在渣滓洞和白公館,很多同志經受住了嚴刑拷打,用“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氣勢將革命斗爭進行到底;很多同志抵制住了高官厚祿,用“長風破浪會有時”的風骨為贏得革命的勝利而不斷前行;很多同志在生命即將走向終點時,用“去留肝膽兩昆侖”的從容總結“獄中八條”。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正是一大批志存高遠的共產黨人進行的艱苦卓絕斗爭,生動詮釋了紅巖精神砥礪奮斗的精神風貌,筑牢了革命志士敢于斗爭、不怕犧牲的基石。 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行動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礪,不斷發(fā)揚作為紅巖精神基石的凜然斗志,能夠使時代新人在新時代的新征程中書寫青春最美的畫卷。
歷史已經雄辯的證明,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不僅與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的政治情懷相牽,與中國共產黨英明正確的指導方針相關,也與中國共產黨勇于犧牲的奉獻品格和百折不撓的浩然正氣相連。 革命養(yǎng)浩然正氣,堅貞潤生命底色,眾多身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域的中國共產黨人,面對著來自敵人殘酷的嚴刑拷打,依然堅持“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品格,面對著來自敵人誘惑的尊官厚祿,仍然保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臍夤?jié),這都與中國共產黨人百折不撓的政治品格和革命底色息息相關。 當代青年那永不彎曲的脊梁,不斷賡續(xù)著紅色血脈,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了紅巖精神的錚錚鐵骨,有助于新時代青年以英勇頑強的姿態(tài)迎接各種挑戰(zhàn),譜寫新時代獨屬青年一代的歷史新篇章。
弘揚紅巖精神與培育時代新人有著內在的統(tǒng)一性,弘揚紅巖精神為培育時代新人提供精神滋養(yǎng),培育時代新人為弘揚紅巖精神注入當代元素,弘揚紅巖精神是理論,培養(yǎng)時代新人是實踐,通過紅巖精神培育時代新人,可以塑造擔當時代使命和復興大任的新青年。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育時代新人既要樹人,又要立德。 如果將育人比作種樹,那么紅巖精神始終滋養(yǎng)著時代新人的培育全過程。
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面對來自敵人嚴刑逼供的威逼和加官進爵的利誘,是理想信念作為靈魂形成的物質力量,為革命勝利一路披荊斬棘;在新時代,我們要想繼續(xù)成功,也必須筑牢理想信念的基石,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架橋鋪路。“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6],理想為時代新人指導人生航向,信念能夠凝結物質力量。 生逢其時要求時代新人的“理想信念更為堅定”[7],生逢盛世號召時代新人賡續(xù)紅色血脈,進一步升華了紅巖精神在培育時代新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實質方面的價值所在。 弘揚紅巖精神的堅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的初心,培養(yǎng)時代新人就是要堅定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前進道路的使命。 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鈣”,理想信念不堅定,就會得“軟骨病”,理想信念一旦滑坡,就會動搖一個人的根本。因此,培育時代新人,要通過紅巖精神的堅定理想信念教育來固魂潤心、固本培元,補足其精神之鈣,確保思想不滑坡,保證理想不流失,保障信念不動搖。
時代新人勿忘“愛國愛民”[8],紅巖精神的內涵之根本也是厚植于心的愛國情懷。 愛國,不僅是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所在,更是時代新人必須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基本素質。 弘揚紅巖精神,可以為培育時代新人的愛國主義情懷深根固柢,深的就是中國人、中國心的這個根,固的就是中華情、中華魂的這個魂。 紅巖精神誕生于國破山河碎的舊中國,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人的義不容辭,如果沒有革命志士的舍生取義,如果沒有愛國仁人的碧血丹青,我們的國家將遭遇“國將不國”的慘痛威脅,中華民族也將進入危亡之際,中國人民也免不了流離失所、任人宰割的厄運。 革命先輩胸懷民族大義,用鮮血和汗水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生逢盛世。 作為時代新人,當更加明白今天成就的來之不易,當對今天的革命成果和幸福生活倍感珍惜,繼續(xù)發(fā)揚紅巖精神內蘊的愛國主義內涵,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投身于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中。
中華民族一直以來是奮斗的民族,中國人民一直以來是不屈的人民。 凜然斗志意味著頑強,意味著奮斗,意味著不屈,意味著正氣,這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之一,是紅巖精神的深邃內涵之一,也是滋養(yǎng)時代新人成長成才的雨露和養(yǎng)分,為時代新人的培育起著松土保墑作用。 “中國共產黨的任務,是在全國范圍內團結一切革命力量”[9],我們要以頑強斗志凝聚祖國發(fā)展的磅礴偉力,以艱苦奮斗激勵青年一代的強國擔當。 現(xiàn)在,頑強奮斗的接力棒即將交到時代新人手中,新時代青年自覺用革命文化培根鑄魂、啟智潤心,以夢為馬,不負韶華,用“請黨放心”的信念,“強國有我”的魄力,“奮斗正青春”的斗志付諸奮斗的實踐中去。 通過進一步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和頑強斗爭精神,用不斷增強的志氣、骨氣、底氣,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時代新人的不懈奮斗中變?yōu)楝F(xiàn)實。
正是無數革命先輩“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lián)Q新天”的浩然正氣精神,才換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 革命先輩用鮮血凝結的浩然正氣繪就時代新人勇往直前的鮮亮底色,播撒照耀時代新人成長成才的燦爛陽光,在任何時代都永不褪色。 如今,時代新人出生于和平發(fā)展年代,成長于盛世中華時期,不會隨時面臨嚴刑拷打、流血負傷或生死抉擇,但是正大剛直、自強不息的浩然之氣卻不能丟、不敢丟。 新時代百折不撓的浩然正氣精神,不僅僅局限于流血犧牲和奉獻生命,更多地表現(xiàn)在大是大非以及大的義利觀面前,要迎難而上,甘于犧牲小我成就大我,勇于舍小家顧大家。 在抗擊疫情現(xiàn)場上,在脫貧攻堅戰(zhàn)場上,在國家邊境上,在教育領域中……經常涌現(xiàn)出犧牲自己、成就他人的青年英雄事跡;浮現(xiàn)出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青年感人故事,這些都是以紅巖精神的百折不撓之風骨培育時代新人浩然天地、正氣長存的鮮活素材,用紅巖精神的浩然正氣之底色照耀時代新人立身于人間正道的陽光。
紅巖精神雖然凝結于革命戰(zhàn)爭年代,經過時間的洗禮,在新時代培育時代新人中仍然有著重要的價值意蘊。 時代新人是祖國的未來,紅巖精神是歷史的沉淀,通過用紅巖精神培育時代新人,不僅可以為紅巖精神注入當代元素,讓紅巖精神歷久彌新,還可以為時代新人鑄魂賦能,讓時代新人更具民族擔當。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10]紅巖精神在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指導下永放光芒,培育時代新人也必須在紅巖精神的歷史主動性中繼續(xù)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正確理論指導。 在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過程中,根據不同學段的不同學生特點,適時融入紅巖精神,有利于暢通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主渠道。 在小學階段,以敘述紅巖精神的情節(jié)為主,通過還原紅巖精神的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增強小學生對大是大非的基本判斷,啟蒙其道德情感認知。 在中學階段,以學習紅巖精神的內容為主,通過對誕生紅巖精神的源頭進行分析,使學生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 在大學階段,以挖掘紅巖精神背后的精神為主,講深、講透、講活紅巖精神,讓學生透徹理解精神內核和精神實質,逐漸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在實踐中做到知行合一。
教育實踐活動是宣傳黨的教育方針,為黨的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校內實踐活動中,要加強紅巖精神與教育的深度融合,通過開展以“紅巖精神”為主題的班級活動、團組織活動、黨支部活動等,打造特色校園文化,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樹立學生的正確價值觀。 在校外社會實踐活動中,要促進紅巖精神與勞動教育的深入融合,開展以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主線,以“紅巖精神”為切入點的暑期三下鄉(xiāng)、基層掛職鍛煉、志愿者活動等,實現(xiàn)精神感染和情感共鳴。通過將作為上層建筑的紅巖精神適時適度地融入教育實踐活動,不僅可以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還可驅動推進精神力量轉化為物質力量,為立足“兩個大局”背景下的時代新人提供乘風破浪的良方,為面向“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中國青年提供披荊斬棘的重要武器。
2022 年,在五四青年節(jié)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到中國人民大學的立德樓觀摩了思政課智慧教室的現(xiàn)場教學,足以看出,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時代新人的培育工作。 目前,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微信、微博、QQ、快手、抖音等平臺日趨智能化,通過這些平臺可以精準地向當代青年們推送紅巖精神的故事原型、價值理念和精神氣質,以培養(yǎng)具有斗爭精神和高尚人格的青年。 此外,虛擬仿真技術的不斷推進,使得當代青年借助可穿戴智能設備沉浸式地體驗紅巖精神的產生、發(fā)展和凝結的全過程,讓青年們從第三人稱的被動接受逐漸轉變?yōu)榈谝蝗朔Q的主動體驗,使他們更加堅定初心,不斷奮勇前進。 面對風云變幻的國內外環(huán)境,相信青年們必能接過時代交予的接力棒,成為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爭做為世界提供方案、為中國貢獻智慧的新時代中國新青年。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盵11]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在重要場合強調“四史”教育學習對于青年的重要意義。 包括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在內的“四史”,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奮斗史和實踐史。 紅巖精神是在中國共產黨人的流血史和奮斗史中逐步形成、發(fā)展和凝結的?;仡櫄v史,革命先輩為了實現(xiàn)民族獨立拋灑熱血;立足當前,祖國的建設者為了實現(xiàn)國家富強而艱苦努力;展望未來,需要祖國的青年接班人為實現(xiàn)人類的自由解放而不懈奮斗。 在歷史實踐的繼承與發(fā)揚中紅巖精神得到傳承,在科學理論的弘揚與傳播中時代新人得以培養(yǎng)。 站在新的發(fā)展起點上,在“四史”教育中融入紅巖精神,有利于掌握歷史主動,有助于培育時代新人勇挑重擔、堪當大任的政治品格,讓黨和國家可以永遠相信新時代的中國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