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鵬
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劉安鵬
(鞍山市立山區(qū)晨光小學,遼寧 鞍山 114031)
小學生正處于語文閱讀積累時期,語文群文閱讀具有重要意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閱讀多篇文章,進行群文閱讀,能夠有效地改善教師實施閱讀教學的效果,彌補傳統(tǒng)閱讀教學模式的不足,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群文閱讀的意義,不斷優(yōu)化群文閱讀的策略,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學;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今天的大語文時代呼喚現(xiàn)代人成為某個領域的全才,而全才是在打通知識的壁壘,學會靈活變換思考角度,善于尋優(yōu)的基礎上形成的。只有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升閱讀品位,才能使孩子們豐富感受,增加積累,增強體驗,觸發(fā)感悟,發(fā)展思維,提升素養(yǎng)。群文閱讀正是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溫床,它的本質(zhì)是一種素養(yǎng)形成的過程?,F(xiàn)在,小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多文本組合形態(tài)的課文,打破了長期以來閱讀教學只有固定的單文本閱讀的模式,開啟了“單文本閱讀+多文本閱讀+整本書閱讀”的多元閱讀新時代[1]。
群文閱讀教學,就是教師在單位時間內(nèi)指導學生閱讀相關(guān)聯(lián)的多個文本,通過梳理整合、拓展聯(lián)系、比較異同等,促進學生在多文本閱讀過程中關(guān)注其語言特點、意義建構(gòu)、結(jié)構(gòu)特征以及寫作方法等,從而使閱讀由原有的讀懂“一篇”走向讀懂“一類”[2]。這種新型閱讀方式不僅可以豐富閱讀內(nèi)容,拓寬閱讀視野,提高閱讀效率,還能極大地提升閱讀品質(zhì),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群文構(gòu)建是實施群文閱讀教學的關(guān)鍵。群文的組文可以有多種方式。根據(jù)學生年齡段的劃分,年級的不同,閱讀能力的高低等把群文閱讀的教學聚焦點看做一個知識點,放在某一知識體系中,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組文。
1.按主題來組文。如圍繞親情,可以把《第一次抱母親》《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父愛之舟》組成一組群文;體現(xiàn)愛國情懷,可以把《愛我中華》《中國結(jié)》《草原》組成一組群文;體會年味,把《北京的春節(jié)》《過年》《冰燈》《元日》組成一組群文;表達思鄉(xiāng)情,把《春夜洛城聞笛》《七子之歌》《陳嘉庚的故事》組成一組群文。
2.按體裁來組文。比如蘇東坡在不同情境下描寫月亮的幾首詩組成“東坡望月”;陸游在不同時期寫下的愛國詩組成“放翁浩然氣”;這些屬于同一作者的。還有不同作者的,如“走近名著”,把《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大鬧天宮》《草船借箭》等組合,研究小說中人物的描寫。
3.按題材來組文。春、夏、秋、冬,江、河、日、月,花、鳥、魚、蟲等,皆可組文。比如“走近魯迅”,把教材內(nèi)《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材外阿累的《一面》、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周海嬰的《回憶我的父親》組合,使學生從父親、朋友、師長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去了解魯迅。再如,讓學生學會“運用統(tǒng)籌,感受人物形象,學會推論”,可把《田忌賽馬》《撈鐵?!贰队帽』稹贰短愤@樣的課文組合在一起。
把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主編溫儒敏先生提倡的閱讀教學“1+X”思想和群文閱讀結(jié)合起來,“1”和“X”具體形象地為我們詮釋了群文閱讀教學的模式[2]。
“1”可以是一組群文中的某個文本。比如《多彩的世界,多彩的詩——愛什么顏色、眼里的世界、童年的顏色、假如風有顏色》兒童詩群文閱讀,這堂課,“1”是《愛什么顏色》,其他是“X”。
“1”可以是某個話題,議題。比如《高山流水》《余音繞梁》《大自然的聲音》以“故事里的聲音”為議題。
“1”可以是某種閱讀方法,情感體驗。比如,執(zhí)教《有顏色的古詩》讓學生體會古詩的畫面時,把《鵝》作為訓練點,讀古詩,找顏色詞語,想畫面,再把《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山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天凈沙秋思》作為“X”進行訓練。
“1”可以是某個知識能力訓練點。標點符號的運用,修辭方法,人物描寫方法,說明方法等,都可以成為一堂群文閱讀課的建構(gòu)中心。如執(zhí)教《探秘說明方法——太陽、松鼠、中國石拱橋》,執(zhí)教《聊聊對比——挑山工、大師的寬容日記、酒店老板與無賴、兩進小區(qū)》,執(zhí)教《神奇的擬人句——花的學校、家鄉(xiāng)的小河、蜘蛛大戰(zhàn)》就是這樣設計的。
“1”可以是教材中推薦的名篇或名著。如六年教材中的名著單元。
“1”甚至可以是某個活動。比如“紀念日”或者口語交際等。
雖然“1”的形式多種多樣,但老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1”必須有可議之處,不能旁逸斜出,也不要求面面俱到,一定要保證學生能議,不脫離學生的認知水平。只有立足“1”,圍繞“1”,才能建構(gòu)“1”,從而恰當?shù)剡x擇“X”。
1.直奔主題。在圍繞“探秘說明方法”這一議題(五年級)進行教學時,將群文閱讀的數(shù)量定在《太陽》《呦呦之蒿,中國神藥》《閑話白菜》《中國石拱橋》4篇說明文上。基于《太陽》是五年上冊第四單元的課文,便以《太陽》一課引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在《太陽》一課中,我們學習了哪些說明方法?”接著列表,總結(jié)歸納?!罢f明方法讓我們讀懂太陽,我們繼續(xù)走近說明方法,去探索其中的秘密?!?/p>
2.有序呈現(xiàn)文章。群文閱讀教學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現(xiàn)文章,但也不能把多篇文章無序呈現(xiàn)。最好根據(jù)文章的主題和特點,有一定的梯度,舉一反三,有序地呈現(xiàn)文章,才能獲得群文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應。例如,在執(zhí)教“讀人物語言,品人物形象”這一群文閱讀課時,先以課文《秉筆直書》為例教學,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課文中通過品讀人物的語言去分析人物的形象,再小組合作,學習另一篇文章《廉頗和藺相如》,用學習課文的標準,找出文章中人物的語言,體會人物的心情、動作,進而分析出人物形象。學生發(fā)現(xiàn)了從人物的語言中可以判斷人物的形象,此時出示《三顧茅廬》中的故事片段,讓學生先分析出劉關(guān)張三人的性格形象,再為三人配寫語言。這樣,由讀到學,再到寫的結(jié)構(gòu),以一篇帶多篇,老師容易教,學生容易學,可操作性強,目標達成度高。
3.巧設問題。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也是教學的手段。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可以把多篇文章橫向聯(lián)合起來,設計有比較性的問題??梢詢?nèi)容比較,形式比較,相同點、不同點比較等[2]。例如在群文教學“聊聊對比”一課中,在學生讀完《挑山工》《大師的寬容日記》《酒店老板與無賴》《兩進小區(qū)》文章后,可引導學生思考:這幾篇文章有什么相同之處?有什么不同之處?學生很快能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這組文章都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但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有不同之處,《挑山工》是挑山工的登山方式和游人的登山方式做對比;《大師的寬容日記》是父親和兒子以日記的形式對人生的態(tài)度做對比;《酒店老板和無賴》是酒店老板對兩個不同人物的對話進行對比,同時也把兩個不同人物的行為進行對比;《兩進小區(qū)》是對景色環(huán)境進行對比。學生還能進行縱向?qū)Ρ龋l(fā)現(xiàn)不同的對比給人的感受不同,如此一來,學生在遷移中鞏固了知識,形成了能力。
4.滲透閱讀技巧。群文閱讀除了要求閱讀的速度,還要求閱讀的能力,如信息的提取篩選,推論比較,分析整合,判斷創(chuàng)造等。掌握閱讀技巧比獲得知識更重要。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六年級下冊最后一個單元“走進魯迅”篇章中,可先帶領學生學習《少年閏土》。這篇課文是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因為是魯迅所做,所以先選擇學習,學習魯迅塑造人物的方法,魯迅是怎樣把一個少年多智,勤勞勇敢,樸實憨厚的閏土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這是“謀篇”。接下來選擇其他人寫魯迅的文章,課內(nèi)《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三味書屋》,課外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節(jié)選)、阿累的《一面》(節(jié)選)、周海嬰《回憶我的父親》《魯迅與許廣平》這是“求同”。讓學生從別人對魯迅的描寫與評價中,形成對魯迅為人父、為人子、為人夫、為人親、為人師、為人友等全方位立體化的深刻了解,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學生日后在中學學習魯迅的文章做好鋪墊。因為只有了解,才能喜歡。當然,選擇這些篇章是有目的的“比異”?!段业牟隔斞赶壬分攸c在對人物的全方位描寫,《一面》側(cè)重細節(jié)放大(幾次魯迅的瘦和胡子),《回憶魯迅先生》重在生活場景,《回憶我的父親》突出動作刻畫,《魯迅與許廣平》是平實敘述。不同的體裁,不同的表達方式,不同的語言風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給學生帶來了豐富的信息量,同時也給學生巨大的思考空間“質(zhì)疑”。教師課上要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問題,在和同學一起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得出結(jié)論,水到渠成。
5.讀寫結(jié)合。讀寫結(jié)合是語文教學中歷久彌新的話題。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運用。群文閱讀教學也可以進行寫作方面的訓練。當學生學完《有顏色的古詩》后,可出示《天凈沙秋思》(把其中有顏色的詞語去掉),用括號讓孩子補充,盡管孩子的答案與作者不盡相同,但孩子們說出了自己對詩的理解,有了自己腦海中的畫面。教學《神奇的擬人句》,可讓學生自己寫擬人句,如雨后彩虹,美麗明艷。教學《聊聊對比》,可讓學生根據(jù)教師設置的情境,寫出考試過程中兩名同學不同的表現(xiàn)。教學《讀人物語言,品人物形象》讓學生根據(jù)人物的設定,寫出生動鮮活的人物對話。教學《探秘說明方法》,讓學生當堂用說明方法介紹自己的一種文具。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由情動而辭發(fā),掌握了閱讀方法,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及寫作能力。
群文閱讀的評價應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jié)性評價相結(jié)合的方式,堅持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jié)合,尤其在群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要運用持續(xù)性評價給予反饋和激勵,引導學生在集體建構(gòu)過程中積極開展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對學生開展的群文閱讀終結(jié)性評價要依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分年段制定評價標準。評價應側(cè)重考察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整合閱讀能力和讀寫結(jié)合能力。
群文閱讀旨在學生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群文閱讀教學主張“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學會學習”。群文閱讀不僅是一種閱讀形式的變革,更是一種教育理念的革新。群文閱讀的課堂是真正讓學生自己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思維的碰撞、交流、提煉、發(fā)展,充分與文本對話的課堂。學生在群文閱讀中提高思維能力,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異同,在理解和感悟中形成獨特的思考和見解,形成主體性閱讀的習慣,獲得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方式,同時也在自我的不斷超越和突破中生成對閱讀的濃厚興趣。最重要的是,學生能知一而反十,以一隅而以三隅反,而且聞一知十,讓學生的語文學習不僅有意思、有意義,還越學越靈活,很好地發(fā)展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1] 李國驚. 怎樣上好群文閱讀課[M].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7: 12-15.
[2] 倪文錦. 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中的群文閱讀[J]. 課程教材教法, 2017(6): 46-50.
A Teaching Strategy of Multi-text Reading Based on Chinese Core Literacy
LIU Anpeng
(Chenguang Primary School, Lishan District, Anshan 114031, China)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in the period of Chinese reading accumulation, Chinese Multi-text read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let students read multiple articles, multi-text read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teachers’ implementation of reading teaching,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raditional reading teaching mode, expand students’ reading area, increase the amount of reading,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fully realize the significance of group reading, constantly optimize the strategy of group reading,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Chinese comprehensive literac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multi-text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y
G623.23
A
1009 - 2560(2022)05 - 0133 - 04
2022-01-08
劉安鵬(1968-),女,遼寧鞍山人,正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基礎教育。
(責任編輯 張文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