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討論式教學;小學數學教學;運用策略
作者簡介:朱幼林(1984.01—),女,江蘇省漣水縣淮文外國語學校,一級教師。
數學知識的學習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為數學知識之間既相對獨立又緊密相連,掌握數學學習技巧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恥下問、舉一反三、交流討論、合作共贏。而討論式教學模式,顧名思義,重點在于討論,而討論是需要多個主體共同進行的,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勇敢地發(fā)問和質疑,借此開展良好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進而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
一、討論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價值
(一)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
數學概念、術語、符號、公式、圖形等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載體,數學學習的本質就是學生所進行的數學思維活動,而交流討論則是學生思維活動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學生參與討論的過程就是通過數學語言理解、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也是對自身數學知識體系的組建過程。
首先,學生只有對課堂學習內容中的數學語言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此基礎上對相應的數學問題進行分析和解答,學生之間在對問題進行分析討論時,則會運用數學語言來辯論或論證自己的觀點,而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提升。其次,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能夠集思廣益,將抽象、復雜的知識具體化、簡單化,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共同加深對數學語言的理解。最后,學生如果能在交流討論中逐漸加深對數學語言的理解,就能在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時靈活運用數學語言,進而快速梳理解題思路,提升解題的正確率。
(二)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fā)展
討論式教學注重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討論互動,而互動是講究技巧的,這里面的技巧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把握。教師需要注意自身在討論式教學模式中的角色定位和指導技巧。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同,教師在討論式教學的設計和規(guī)劃階段扮演的是主導者的角色,因為教師要為學生的討論式自主學習確定方向、目標和內容;在討論式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參與者和引導者的角色,教師需要將自己放在與學生同等的位置上,并在合適的時機加入學生的交流討論,為學生引導思路和提供學習方法;在討論式教學的最后階段,教師扮演的則是評價者的角色,教師需要及時對學生的課堂討論進行總結和評價,以保證討論式教學的質量。而學生需要掌握對知識的分析整合技巧和遷移技巧等。學生在參與討論交流的過程中需要理清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獨立地對知識結構進行整合鏈接,同時可以結合討論的任務、實際問題和案例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聯(lián)想思維,將相同的知識運用到不同的問題解答和生活應用中[1]。討論式教學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而教師要開展高效的討論式教學就需要有目的地提升自身的職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習慣,所以說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討論式教學可以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fā)展。
(三)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都在開展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核心的新型教育。數學的核心素養(yǎng)內容主要包括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模型思想,這些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學習數學課程和形成數學思維的源動力。討論式教學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品質、分析能力和解題能力,這對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有積極意義。然而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素質教育的開展并不順利,所以教師需要提升討論式教學模式的運用質量,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本質進行深入探索,進而發(fā)展學生個性化的數學學習思維,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
二、討論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討論式教學落實深度不足
首先,生生討論是討論式教學開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學生參與討論就意味著學生之間需要分成各個小組,但是很多教師在分組的時候比較隨意,缺乏分組技巧,導致學生在參與討論的過程中常常出現過多發(fā)言、過分沉默、跟風發(fā)言等現象,使討論喪失意義。其次,教師在分配教學時間和討論時間時不夠合理,討論時間不足,不能給學生更充分的思考交流時間,學生的討論無法深度落實,只能讓討論式教學流于表面。最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的解決是學生掌握理論知識、靈活運用知識的主要表現,所以教師在選擇問題的時候要有針對性,但在現階段的討論式教學中,很多教師對所討論問題的選擇不夠重視,教師的隨意選擇導致題目過難或過于簡單。問題選擇的不合理一方面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無法有效啟發(fā)學生思維,另一方面也會直接影響教師開展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二)討論式教學主體參與情況存在問題
學生是參與討論式教學的主體,就目前討論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來看,主體的參與比例并不均衡,主要表現在:首先,學生各自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不能有效傾聽、接受他人的意見。學生確實參與了討論,但在各抒己見的過程中缺乏接納性和包容性,不能將有效的知識和意見進行關聯(lián)處理。其次,學生交流的問題并不是教師布置的問題,嚴重脫離討論主題。從表面上看,學生都在積極地參與發(fā)言,但實際上有部分學生在討論與問題無關的話題,這樣學生自己不僅無法收獲知識,同時也會影響其他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最后,在交流討論中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占據主導地位,成績一般的學生和學困生大多在被動地傾聽。這些現象表明學生主體在參與數學問題的討論時比例失衡,這也是教師應積極探索改進的主要問題之一。
(三)討論式教學缺乏科學的引導
很多教師的討論式教學的實踐經驗不足,對其認知也不夠全面,認為既然要將課堂交給學生,就應該讓學生在討論式學習的過程中徹底解放,對學生不加干涉,這樣的思想其實是錯誤的。真正高效的討論式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教師要對自身的角色有明確的認知,在學生交流討論的過程中,要扮演好指導者的角色,適當地引導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掌握合作技巧、交流技巧、表達技巧等,同時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地提問,有疑問才能進行更加有效的討論,進而提升討論式教學的效率。但是大部分教師在技術指導方面的實踐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2]。另外,小學數學教師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也是需要技巧的,引導的關鍵在于讓學生可以從另外的視角看待問題,給學生預留出思考的空間。但是很多教師在引導學生的時候過于直接,不是幫助學生指明思考方向,而是直接告訴學生這個步驟應該怎樣做,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也與討論式教學的初衷和理念相悖。
(四)討論式教學的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討論式教學模式的實施需要教師掌握其中的時效性,而對時效性的掌握主要體現在及時的討論、及時的指導和及時的評價。就目前討論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來看,教師對及時的評價環(huán)節(jié)掌握得并不理想。教師不能在討論結束后有效地對討論過程、討論態(tài)度、討論效果等進行及時的評價,所以學生就不能及時了解自身在討論過程中的表現情況,學生得不到針對性的指點和鼓勵,就會逐漸對討論式學習失去興趣。只有讓學生了解自身的收獲和進步,才能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教學效率。及時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及時看到自己進步的地方和閃光點,從而增強自信;也可以引導學生客觀地認識、反思自己的不足,從而有目的地進行自我完善和改正。而缺乏及時性的評價就無法有效發(fā)揮其對學生的激勵和促進作用。
三、討論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提升對所討論問題選擇的精準性
對討論問題的選擇是討論式教學有效開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教師需要在課前根據教學內容、教學流程和教學目標來選擇合適的討論問題,讓學生可以在自身能力范圍內進行有效的討論,并實現自我突破。比如,在上“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這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法則,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習慣,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所以教師在選擇討論問題的時候要結合算理和計算法則,并且讓問題貼近學生生活。教師可以選擇諸如這樣的問題:“某餐廳在六一兒童節(jié)推出優(yōu)惠套餐,A套餐39元,B套餐48元,C套餐69元,D套餐55元,咱們班有9個同學選擇A套餐,10個同學選擇B套餐,8個同學選擇C套餐,6個同學選擇D套餐,請同學們分別計算每個套餐訂購需要花費多少錢?!弊寣W生自主探索計算過程,然后對小組中探索出的不同的計算過程進行記錄和分享,集思廣益。在分享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幾種不同的計算方法,或許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但這些都是討論式教學中寶貴的教學資源,正確的是榜樣,錯誤的也能警醒學生,通過有效的講解避免學生再次陷入同樣的計算誤區(qū)。這樣的問題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討論交流的積極性。
(二)注意教學方法的多元化結合
討論式教學模式的運用需要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要,所以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生的成長發(fā)展規(guī)律和性格特征,靈活地將其他的教學方法融進討論過程中,增加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提升學生討論的積極性[3]。比如,在學習“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時,教師可以將討論式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情境教學、趣味故事教學等相結合。教師可以在網絡教育資源中搜索、截取一段動畫故事,動畫片段中要包含一些可以統(tǒng)計的數據信息,可以是動物的種類和數量、玩具的顏色和類型等,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與喜好,然后通過多媒體將動畫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片段后以小組合作討論的模式制作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這樣既能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實現寓教于樂,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討論質量。當然,能夠與討論式教學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如兒歌教學、順口溜教學、游戲教學、分層教學等,都是提升討論式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充分發(fā)揮教學評價的作用
討論式教學能夠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情和自身的教學過程進行客觀的審視,進而推進數學教學的優(yōu)化革新,而實現這一目的的關鍵在于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作用的充分發(fā)揮。所以教師需要給予評價環(huán)節(jié)足夠的重視,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細心觀察、記錄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思維想法、合作意識等,從而保證討論式教學法教學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比如,在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這節(jié)課時,教師要想讓學生在課堂討論中理解面積的概念,并能夠熟練地對面積的大小進行對比,就需要在討論式教學中認真觀察學生對面積大小的對比方法、學習技巧等,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在討論后對有獨特想法、表現較好、有進步的學生進行鼓勵;同時,也要明確指出觀察發(fā)現的學生討論中突出的問題,讓學生在體驗成功和進步的同時不忘自我反省,進而促進學生的穩(wěn)步發(fā)展。
綜上所述,經過理論與實踐的考驗,將討論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極高的可行性。教師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進行及時的反思和總結,正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地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和改正,正確選擇所要討論的問題,豐富討論式教學的開展形式,并充分發(fā)揮教學評價的激勵和指正作用,進而優(yōu)化討論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效果和質量,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張雄.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特色課程構建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8):153.
車芳馨.討論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3):252.
胡茂軍.討論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策略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8(12):57-58.
2206501705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