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妙蘭
摘? ?要:閱讀名著能讓學生感受名家名篇的精神內涵,獲得獨特的情感認知,收獲人生的啟迪。在閱讀名著的過程中,學生也能體會到多樣化的語言運用方式,從而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新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合理利用教材資源,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提升語言應用能力與表達能力。 本文以《簡·愛》為例,探究教師如何科學運用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幫助學生跨越閱讀障礙,發(fā)展學生的閱讀思維。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整本書閱讀? ?教學策略
好的作品文采優(yōu)美,想象豐富,蘊含了作者的智慧和思想,能開闊讀者的視野,提升讀者的表達能力。初中教材中有很多推薦閱讀的名著,如《西游記》《水滸傳》《傅雷家書》《簡·愛》等,這些名著雖然文辭優(yōu)美,但是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名著,實現個人思想與表達的提升。本文以《簡·愛》為切入點,探究科學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一、合理引導,激發(fā)閱讀興趣
每部名著的背后都隱藏著一些有趣的故事,作者豐富的人生經歷、創(chuàng)作過程的一波三折、讀者有趣的評論都能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她的生平與簡·愛高度相似,勃朗特5歲時,母親因為癌癥早亡,之后兩個姐姐又因為傷寒死于寄宿學校。長大后的勃朗特愛上有婦之夫埃熱先生,之后又離開他。這些人生經歷與簡·愛的父母早亡,摯友海倫死于寄宿學校,愛上有婦之夫的羅切斯特的經歷幾乎一致。小說中簡·愛追求獨立自主和自由的愛情正是作者生活的真實寫照。因此,教師可以結合作品相關背景資料,利用作者的人生經歷導入課堂,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巧用策略,跨越閱讀障礙
長篇小說人物繁多,時間跨度長,地點變換頻繁,古代與現代、外國與我國文化差異巨大,這些都會導致學生出現閱讀障礙。在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新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幫助學生跨越這些閱讀障礙,實現有效閱讀。
(一)巧借互聯網
互聯網有著豐富的資源,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互聯網平臺,了解小說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對作品形成初步的了解。例如,在閱讀《簡·愛》前,筆者指導學生通過互聯網平臺了解到小說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十九世紀中期的英國,當時的英國正處于維多利亞女王的變革初期。雖然處于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新興階段,但女子大多缺乏獨立自主精神,在物質與精神領域多依附于男子。作者通過塑造簡·愛這個人物形象,喚醒了當時英國女性乃至全世界女性的獨立意識。即使在當今社會,培養(yǎng)女性的獨立自主意識依然是個重要的話題,因此這部小說有著劃時代的意義。通過互聯網平臺,學生能進一步了解小說的內容,深入理解小說的創(chuàng)作意義,深度思考小說的內涵。
(二)畫思維導圖
面對小說篇幅過長,時間、地點、人物關系復雜的情況,學生常出現“讀后忘前”的現象,這很容易使學生放棄閱讀。筆者認為,畫出名著內容的思維導圖是跨越這種閱讀障礙的最好方法。例如,在閱讀《簡·愛》時,就可以使用“蓋茨黑德府、洛伍德義塾、桑菲爾德莊園、沼澤山莊、芬丁莊園”五個地點作為導圖的主干,再以簡·愛在這五個地方發(fā)生的故事作為導圖的分支。這樣整本小說的內容就會清晰明了,化復雜為簡單,讓學生高效完成閱讀任務。
(三)影視結合
經典的小說很多都被翻拍成各種影視作品,影視作品的情節(jié)大多與原著吻合。學生在觀看影視作品的時候,能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加深對名著的理解。比如《簡·愛》翻拍多達18次,其中1943年的翻拍最為經典。其由四十年代好萊塢影星瓊·芳登飾演簡·愛,奧遜·威爾斯飾演羅切斯特,黑白膠片還原滄桑歲月里簡·愛與羅切斯特的愛情故事,表現出維多利亞時代的浪漫迷離和哥特氣息??赐觌娪昂?,學生能感受到簡·愛獨立自主、堅強不屈的性格特征,更深入地體會作品的精髓,獲得思維與情感上的升華。
(四)筆記摘抄法
經典名著構思巧妙,語言頗富文采,思想價值難以估量,值得學生精讀細品。在閱讀的過程中圈點勾畫,做好筆記摘抄,有助于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提升學生的閱讀與表達能力。例如,在《簡·愛》中,經典的語句可信手拈來,如“生命對我來說太短暫,花在記仇懷恨上豈不可惜”“上帝沒有這樣安排,但我們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將走過墳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一樣”這些句子,非常富有生活哲理,當學生積累到一定程度,在寫作時就能旁征博引,將名著化為己用,為文章增色添彩。邊閱讀邊摘抄,優(yōu)美的語言越積累越多,最終由量變達到質變,由閱讀能力的提升擴展到寫作能力的提升,這樣的閱讀就能形成良性的循環(huán)。
(五)讀寫結合法
在閱讀名著的過程中,學生一定會有許多心得體會,教師要引導學生及時記錄,或寫成片段,或完整成文。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名著的理解,又能以讀帶寫,以寫促讀,讓閱讀形成良性循環(huán)。例如,在閱讀《簡·愛》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寫作活動,重新解讀名著??梢宰寣W生化身為簡·愛,致信舅媽回憶童年,為海倫寫詩表達簡·愛的懷念;也可以讓學生化身為編劇,將簡·愛與羅切斯特的愛情故事改編成戲劇;還可以讓學生為簡·愛寫頒獎詞,給文章寫讀后感等。
學生寫作的過程是對名著重新解讀的過程,也是自我反思的過程,學生能從中了解到自己閱讀的不足,從而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對名著的內容了解得更加透徹,在嘗試不同形式的寫作的過程中,也訓練了寫作能力。讀寫結合讓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藝術作品的再加工,讓學生能夠充分吸收名著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價值,閱讀的效果真正得以體現。
三、探討展示,鞏固閱讀效果
要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教師就要科學設計閱讀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鞏固學生的閱讀。學生在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形成具體的閱讀成果,然后與同學、教師進行探討與總結,在交流中進行思想的碰撞,能鞏固已有的閱讀成果。
例如,在學生閱讀完《簡·愛》后,筆者進行了一次閱讀展示課,讓學生在課堂上向全班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并進行交流與討論。有的學生展示網上收集的信息;有的學生展示自己改編的戲劇,并進行表演;有的學生展示自己創(chuàng)作的文章等。其中,戲劇表演最讓人難以忘懷。扮演簡·愛的是一位長得矮小的男生,戴著長長的假發(fā),在高大的羅切斯特面前,大膽熱烈地喊出最經典的對白:“你以為我貧窮、低微、不美、渺小,我就沒有心嗎?你想錯了!”說畢,憤然扭頭,高傲而倔強,引得全班大笑,繼而熱烈地鼓掌,紛紛稱贊他表演得太像了,把簡·愛的個性演繹得栩栩如生。演得真切,說明演員對名著讀得細致;看得入迷,說明觀眾對名著心領神會。這樣的展示,是建立在學生認真閱讀的基礎之上的。
展示的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雖然展品良莠不齊,但正是因為這樣,才使得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內心波瀾起伏,更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巧用策略,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再用交流解決沖突,實現學生閱讀層次的提升。
初中名著整本書閱讀難在耗費時間長,并且內容晦澀難懂,閱讀很容易向碎片化、淺顯化的方向發(fā)展。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運用恰當的閱讀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名著,實現閱讀思維與寫作表達能力的共同提升。學生通過靜心閱讀,能感知名著的思維之美、文字之美,內化作者獨特的寫作手法與技巧,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曹剛.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整本書閱讀”的內容確定與教學設計[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21(S1):89-94.
[2]胡潔玲.基于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2021(37):58.
[3]魏寶芹.整本書閱讀教學支架的搭建與運用[J].教學與管理,2021(32):49-51.◆(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