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
摘要:目的:通過研究分析PICC導管相關性血栓發(fā)生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并制定合理的護理措施。方法:據統計我院2020年1月—2020年6月住院患者中共植入PICC1532例,其中發(fā)生有癥狀導管相關性血栓并入住我科進行治療的患者5例。針對這5例患者進行原因分析,提出護理措施并實施干預。結果:PICC發(fā)生導管相關性血栓與患者疾病本身、導管尖端位置、材質及大小、置管操作者等因素有關,通過積極有效的預防及治療,選擇合適的導管,正確的沖封管等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導管相關性血栓的發(fā)生。對已發(fā)生導管相關性血栓的患者,給與合適的治療和護理措施,可以避免肺栓塞及血栓后綜合征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結論:對已發(fā)生導管相關性血栓的患者進行原因分析,并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有效避免血栓脫落導致的肺栓塞,避免血栓形成后綜合征的發(fā)生,延長導管使用周期,減少患者痛苦,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PICC導管;相關性血栓;危險因素
PICC導管是一種安全性高且有效的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的導管技術[1]。導管相關性血栓(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是指導管外壁或導管內壁血凝塊的形成。雖然PICC導管技術相對來說安全性高、操作簡單,但隨著導管在體內滯留時間長,血栓發(fā)病率會隨之升高。由血栓導致的肢體腫脹和靜脈回流障礙可發(fā)生皮膚顏色的改變和肢體疼痛;如果發(fā)生肺栓塞還可導致病人出現呼吸困難,咯血及胸痛,嚴重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PICC導管相關性血栓導致的肺栓塞發(fā)生率占肺栓塞的36%-40%,死亡率高達25%[2]。因此應重視PICC導管相關性血栓的預防和護理。本科室于2020年1月—2020年6月住院的5例導管相關性血栓的患者,經過積極干預,精心護理和治療,患者治愈出院,現將原因分析和護理對策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5人,男性3人,女性2人,年齡34-66歲,平均年齡52.2歲,均通過臨床癥狀、上肢彩超等檢查確診,符合導管相關性血栓的診斷標準。
1.2方法
匯總上述5例PICC發(fā)生導管相關性血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相關危險因素,制定出針對性預防措施。
1.3結果
本案例中出現導管相關性血栓的患者,通過積極抗凝溶栓、活血、去纖等藥物治療;抬高患肢、拒絕熱敷按摩等物理治療,均轉歸出院。
2 原因分析
2.1患者相關因素
2.1.1惡性腫瘤? 惡性腫瘤患者的血漿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纖維蛋白降解產物等水平明顯的增高,而且當腫瘤組織壞死崩解后,會致使凝血機制發(fā)生異常。與非腫瘤患者相比,惡性腫瘤患者發(fā)生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至少增加4~6倍[3]。
2.1.2 手術? 患者接受手術后,血液多處于高凝狀態(tài),術后疼痛又影響患者早期離床活動,活動量減少,靜脈流速較慢,易產生血栓[4]。并且手術前的禁食也會導血液濃縮,粘稠度增加,出現血栓機率增大。
2.1.3長期臥床? 因為患者臥床或者癱瘓,致使自身運動少,置管側肢體如果未開展被動運動,下肢體肌肉泵的作用就會減弱,血管內膜局部缺氧,血流緩慢,白細胞粘附、抗凝物質減少、凝血物質累積,而易形成血栓[5]。再者有些患者擔心肢體活動會影響導管功能,不敢活動肢體。
2.1.4化療? 患者輸注化療藥物以后,惡心嘔吐嚴重,飲水攝入量減少,導致血液粘滯,而且化療藥物可損傷血管壁并存在血管毒性,有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并且化療后患者免疫力下降,全身乏力,也沒有力氣活動肢體等因素導致機體血流速度減慢。
2.2導管相關因素
2.2.1導管尖端位置? 2000年美國外科腫瘤學會(The Society of Surgical Oncology,SSO)第52屆年度癌癥研討會上發(fā)表的一篇《癌癥患者經皮穿刺中心靜脈導管:基于前瞻性數據收集的器械相關發(fā)病率因素分析》中指出:“導管尖端位置是影響設備使用時間和無并發(fā)癥的最主要獨立預后因素”[6]。此外,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INS)2021指南也指出:只有導管尖端位置-導管尖端位于上腔靜脈下1/3段,靠近右心房交界處時,并發(fā)癥少,才能保證患者安全[7]。由此可見,導管尖端位置對于中心靜脈導管植入后發(fā)生并發(fā)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2.2.2導管管徑? 當導管直徑超過所在血管內徑的一半時,就會顯著的影響到血流動力學,并導致該區(qū)域血流淤滯[8]。置管前,應充分評估病人,超聲下判斷患者血管內徑,選擇大小合適的導管。
2.2.3導管材料? 聚氨酯和硅膠材料導致血栓的比例明顯低于聚乙烯材料;并且導管作為異物,可直接引起血管內皮損傷,觸發(fā)血栓形成過程。
3 護理措施
3.1預防導管相關性血栓的護理措施
3.1.1穿刺時注意事項? 醫(yī)護人員應該有專業(yè)的操作技巧,操作前對病人進行詳細評估,選擇大小合適的導管。操作在無菌的條件下進行,操作時保證動作輕柔。穿刺以及送導管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患者上肢外展,與身體呈 90°角[8],操作過程中隨時指導患者,以保證醫(yī)患之間的配合默契。護理人員應該盡量避免由于反復穿刺而導致的血管內膜損傷,預防血栓的發(fā)生。
3.1.2 心理護理? PICC置管之前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醫(yī)護人員可使用心理護理聯合人文關懷的方法緩解患者置管前的焦慮,置管前充分溝通,用親切、易懂的語言為患者介紹置管相關知識,通過微笑服務取得患者信任,消除患者緊張、恐懼的心理[9],緩解患者由于心理負擔過重而導致的血管痙攣,以避免穿刺送管過程出現困難。必要情況下,可以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以減輕由于穿刺而導致的痛苦。
4. 小結
導管相關性血栓的發(fā)生與患者疾病本身、導管尖端的位置、操作者、導管材料等因素有關。血栓的發(fā)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通過積極優(yōu)質的護理和積極抗凝干預,置管后拍胸片來確定導管尖端最佳位置,選擇大小合適的導管等預防措施,大大降低了導管相關性血栓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張星霞,胡艷杰,李卡.經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留置時間研究現狀[J].護理研究,2021,35(11):1947-1950.
[2]劉麗艷.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與導管相關性血栓的預防和護理管理[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6,13(3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