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正齡 吳鳳蓮 韋信祥 楊梅花 侯秀發(fā) 趙 云
(1黔東南民族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貴州凱里 556000;2黔東南州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貴州凱里 556000)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簡稱黔東南州)地處貴州省東南部,海拔高度為137.0~2 178.8 m,水資源豐富,氣候條件好,利于植被生長,森林覆蓋率連續(xù)7年位居貴州省第一。黔東南州境內(nèi)居住著苗族、侗族、壯族、水族、布依族、土家族、瑤族等民族,且以苗族和侗族居多。苗族主要居住在雷公山周圍和月亮山北麓、清水江中上游,侗族主要居住在都柳江中游和清水江、舞陽河下游[1]。苗族、侗族有種植本地糯米品種的習(xí)慣,其中月亮山區(qū)梯田是禾品種資源的核心分布區(qū)。禾是一種特色水稻品系,在黔東南州有禾品種130個(gè)以上,因而糯米也成為苗侗人家的日常主食,常被做成糍粑、彩色糯米飯、粽粑等節(jié)日美食,增添節(jié)日氣氛。彩色糯米飯是利用植物染料對糯米進(jìn)行染色而成,顏色有黑色、黃色、紫色、白色4種,紅色、藍(lán)色、綠色很少見。除貴州省外,廣西、廣東、云南及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也有制作糯米飯的傳統(tǒng),顏色也多種多樣。
黔東南州有雷公山、月亮山、云臺(tái)山三大山系,其中:雷公山位于黔東南中部,屬于中亞熱帶季風(fēng)山地濕潤氣候區(qū)[2],海拔650.0~2 178.8 m;月亮山位于黔東南西南部,屬南亞熱帶區(qū),氣候溫潤,海拔310~1 508 m[3],梯田資源尤為豐富;云臺(tái)山位于黔東南北部,屬于喀斯特地形地貌[4],海拔530~1 066 m,水熱充足。三大山系為當(dāng)?shù)厣贁?shù)民族提供了豐富的生物資源。本研究主要從植物染料方面,調(diào)查黔東南州不同地區(qū)彩色糯米飯植物染料資源,并查閱相關(guān)書籍進(jìn)行植物鑒定,進(jìn)一步豐富苗族、侗族彩色糯米飯的文化資料,以期為民族文化多樣性保護(hù)提供參考。
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為馬錢科醉魚草屬灌木,嫩枝略成四棱形;葉對生,披針形,長10~20 cm、寬3~7 cm,頂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鋸齒;花芳香,由多朵組成小聚傘花序復(fù)組成穗狀花序,如圖1所示。在黔東南州,密蒙花主要分布在榕江、黎平、從江、劍河、施秉、黃平、雷山等地海拔200~1 300 m的向陽山坡、河邊灌木叢中[5]。在貴州省其他地方,諸如赤水、桐梓、畢節(jié),也分布有密蒙花。密蒙花在植物染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將密蒙花新鮮花序或晾干花序用水煮沸,提取出黃色素,能將糯米飯染成黃色,并且伴有香氣。
烏飯樹(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為杜鵑花科越橘屬的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圖2),葉互生,橢圓形或卵形,長3.6~7.4 cm、寬1.7~3.8 cm,先端短漸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qū)捫ㄐ?,邊緣鋸齒疏或密,中脈和側(cè)脈在表面突起或平坦、背面突起。在黔東南州,烏飯樹主要分布在從江、黎平等地海拔420~1 700 m的疏林、密林及灌木叢中。在貴州省其他地方,諸如沿河、德江、松桃(梵凈山)、甕安、惠水、興仁、安龍和荔波等地,也分布有烏飯樹。除貴州省以外,烏飯樹在我國臺(tái)灣、日本以及東南亞國家都有分布[6]。從烏飯樹樹葉中提取出的黑色素,能將糯米飯染成黑色、紫色。
楓香(Liquidamba formosana Hance)為金縷梅科楓香亞科楓香屬落葉喬木,別名為黑飯木、三角楓等。如圖3所示,楓香葉片掌狀3裂,中央葉片較長,先端尾狀漸尖,具腺齒[7]。楓香主要分布在我國秦嶺、淮河以南地區(qū)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適應(yīng)性非常強(qiáng)。楓香在黔東南州各地均有分布,主要生長在海拔600~1 600 m的山林中,有的村落會(huì)伴有楓香古樹。每年4月,取楓香嫩葉碾碎,將其浸泡于水中提取出黑色素,可將糯米染成淡灰色;將楓香成年葉碾碎,浸泡于水中提取出的色素顏色更深,可將糯米染成黑色。
長蕊杜鵑(Rhododendron stamineum Franch.)為杜鵑花科馬銀花亞屬灌木或小喬木,一年生枝綠色帶紫色。如圖4所示,葉4~5枚輪生于幼枝頂端或節(jié)上,革質(zhì),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5~8.5 cm、寬2.0~3.2 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在黔東南州,長蕊杜鵑主要分布在雷公山、黎平等地海拔500~1 600 m的灌叢或疏林中[6]。在貴州省其他地方,諸如惠水、平塘、安龍、貞豐、梵凈山,也分布有長蕊杜鵑。此外,長蕊杜鵑在云南、四川、湖南、陜西、江西等地也有分布。從長蕊杜鵑葉片中提取出的色素,能將糯米飯染成黑色、紫色。
杜鵑(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為杜鵑花科杜鵑花屬的常綠或落葉灌木,葉革質(zhì),互生;如圖5所示,杜鵑花兩性,排成頂生傘形總狀花序,花萼通常5裂;花冠鐘狀或漏斗狀,5~7裂。杜鵑在貴州省有75個(gè)種,全省均有分布。在黔東南州,杜鵑主要分布在雷公山、黃平、施秉等地的酸性土灌木叢中。黔東南州主要有短尾杜鵑、大白杜鵑、云錦杜鵑、美容杜鵑、雷山杜鵑和猴頭杜鵑等品種[6],花有白色、粉色、鮮紅色和紫色帶紫斑等多種顏色,常生長于海拔1 000 m以上的高山中,其花在5月左右爭相開放。從杜鵑花瓣中提取出的色素,可將糯米飯染成淡紅色或淡紫色。
黃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為茜草科梔子屬常綠灌木,如圖6所示,葉對生或3葉輪生,革質(zhì),形狀和大小有很大差異,通常為橢圓狀倒卵形或?qū)挼古樞?,長6~15 cm、寬2~7 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寬楔形,具短柄,托葉膜質(zhì),鞘狀。果實(shí)黃色,倒卵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頂端冠以宿存花萼;種子多數(shù),嵌于肉質(zhì)胎座上。在黔東南州,黃梔子主要分布在雷公山海拔10~1 500 m的山間林下酸性土壤中或河流溪溝邊[8]。在貴州省其他地方,如興仁、貞豐、惠水、印江、梵凈山等地也分布有黃梔子。國外如越南、日本也分布有黃梔子。從黃梔子種子中提取出一種天然水溶性黃色素,能將糯米飯染成黃色。
彩色糯米飯是黔東南州苗族和侗族過節(jié)時(shí)必備的食物之一。通過深入黔東南州少數(shù)民族聚集村落調(diào)查可知,當(dāng)?shù)嘏疵罪埖闹参锶玖蟻碓从跅飨?、烏飯樹、密蒙花、長蕊杜鵑、杜鵑、黃梔子等,從這些植物中提取出的色素可將糯米飯染成黃色、黑色、紫色、淡灰色、淡紅色等。
研究發(fā)現(xiàn),少數(shù)民族大多數(shù)人主要通過祖祖輩輩的口口相傳知道糯米飯染色植物,對這些植物的學(xué)名卻沒有準(zhǔn)確的認(rèn)識(shí)。有的地方僅通過當(dāng)?shù)匦》秶拿缯Z名、侗語名進(jìn)行交流,極大地限制了糯米飯染色植物知識(shí)的傳播。近幾年,通過政府引導(dǎo),苗族侗族彩色糯米飯文化宣傳有了更豐富的內(nèi)涵。未來將針對其他一些古法和植物進(jìn)一步調(diào)研,繼續(xù)弘揚(yáng)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