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美英
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方法探討
武美英
(保定市特殊教育中心,河北保定071000)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是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包括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xiàn)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等六大素養(yǎng),具體細化為18個基本要點。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擺在每位生物教師面前的首要任務。本文將從介紹核心素養(yǎng)的原則以及生物教學對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入手,闡述初中生物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列出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教學方法。
初中生物;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法;教學方法
教師在生物課堂上應當成為一位引領者,引導學生利用社會實踐及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積極探索生物知識,培養(yǎng)科學精神,逐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不只是教授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傳道解惑,讓學生成為生物課堂的主體,探究生物學科的本質,提升科學學習能力,并且能夠在將來的生活學習中利用好掌握的生物知識,為社會發(fā)展進步做出貢獻。
核心素養(yǎng)教育教學與傳統(tǒng)模式下的教育教學有所不同,更加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并且關注個人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優(yōu)秀品格。初中生物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為了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初中生物教學要堅持“立德樹人”原則,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師應堅持科學性原則,在教學過程中要有目的性地進行階段教學,針對學生的階段性發(fā)展規(guī)律落實好每一個教學細節(jié),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確保理論上沒有誤區(qū)、實踐中沒有錯誤,每一個在教師帶領下的探究步驟都是科學嚴謹且規(guī)范的。
與科技發(fā)展息息相關的學科更容易受到時代發(fā)展的影響,生物教育教學需要緊跟時代,將先進的科學理論知識融入課堂中,幫助學生開闊眼界,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確保教育的超前性能夠發(fā)揮出有利的作用,推進科學研究行業(yè)以及生物領域的發(fā)展。
全部學段的教育都需要重視民族性文化的傳承發(fā)展,將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優(yōu)秀的文化結合到當今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將民族自信心以及國家責任感融入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每一個心懷夢想的青少年的心中。
自然、科學、社會、生活,似乎每一項都離不開生物學科,而生物學科也是實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的同時認識到生命的意義,認識到實現(xiàn)自我社會價值的重要性。例如在進行《細胞》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提出問題的方式,讓學生明白細胞的獨立個體性以及細胞的周期性,讓學生自行探究“人為什么會出現(xiàn)死亡”,以及“為什么生老病死是必然的”,從而教會學生尊重死亡,珍惜生命,能夠在有限的生命里創(chuàng)造無限的價值。
思維的生成以及開發(fā)都有一定的階段性,而且思維一旦形成了格式化或模式化的狀態(tài),就很難使其思維創(chuàng)新的能力進一步發(fā)展了。尤其是一些定性思維,往往會禁錮學生的想象能力以及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導致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對特定的物品或特定的事情有偏見,不能認識到這個事物的多面性。所以教師在進行生物教學的時候將更加貼近生活的例子告訴學生們,有利于學生在之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學會質疑,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學會提煉更加全面的結論,進一步提升理性思維能力訓練。
通過生物教學能夠幫助學生進行生命觀念的建立,讓學生在了解足夠多的生物知識的前提下,借助相關素材對生命有一個系統(tǒng)且良好的觀念,理解一系列的生命現(xiàn)象。例如學生在學習生物的時候就能夠有效了解自己的身體,明白自己是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的問題,讓學生理解媽媽們生產分娩的不容易,以及孩子成長的過程有多奇妙。讓學生通過思考、觀察、學習的過程,在頭腦中形成系統(tǒng)的生命觀念,健全心智的同時促進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應試教育影響到好幾代人,而許多教師便是應試教育“產品”。應試教育將分數作為辦學的“總指揮棒”、作為衡量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這勢必導致教師把提高學生的生物成績定位為最重要的目標。學生大部分時間用在了習題訓練以及知識點背誦上,永無止境的筆記摘抄以及習題作答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沒有時間理解和消化知識。長此以往,使學生喪失了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失去了學習生物的動力。
初中時期學生心智還處于沒有完全成熟的時期,這一學段的學生對學習容易產生錯誤的認知,學習積極性不夠強。并且有些學生因為小學時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入初中后不能完全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對學習節(jié)奏和學習方法的掌握不夠完善,因此接受速度慢且效果差。而教師采用大量理論知識灌輸的方式就容易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對生物學科避而遠之,覺得生物學科的內容難且沒有好的學習切入點。如何幫助學生抵消厭倦心理以及畏難心理,是初中生物教師需要進行研究的重要方面。
中學生正好處于喜歡冒險、喜歡探索生活的時期,對于一切外界事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而這個時期的學生往往會因為學校高強、高壓的學習氛圍而渴望自由的生活,對于世界的看法和人生的看法也會逐漸出現(xiàn)不同。環(huán)境的變化極容易導致學生心態(tài)的變化,面對外界的打壓和勸導都會本能地產生反抗。這也就導致學生不能正視自己、正視周圍的環(huán)境,并且發(fā)展到最嚴重的程度就是開始放棄自己,對于學習失去信心。加之部分教師為了提升高分率而放棄成績排名末尾的學生,也是導致課堂效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首先,教師要有敏銳的社會熱點問題感知力,能夠深刻把握教學材料中的重難點問題,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營造教學氛圍。例如培養(yǎng)學生樹立生命觀念的時候可以給學生播放紀錄片《生門》,通過紀錄片里一個個真實的故事讓學生了解最真實的母親,以及母親的偉大,將“生產”“分娩”看起來不起眼的幾個字和學生們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同時鼓勵學生正視生理、生育、生命的問題,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現(xiàn)象、屬性以及內在聯(lián)系三者的關系,明白生命的重要性,感知生命、理解生命、敬畏生命,構建完善且正確的生命觀點,提升生物學科素養(yǎng)。
生物學科是十分重視實踐活動的一門學科,科學探究的重要作用就在于能夠幫助學生觀察生物現(xiàn)象,并且發(fā)現(xiàn)生活中出現(xiàn)的生物學現(xiàn)象,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實驗的方式進行問題探究,實驗之后進行結果交流并對結果的可行性進行質疑和驗證?;谏飳W科核心素養(yǎng)的生物學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要求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并且對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科學思維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有重要影響。所以教師要利用好學校的生物教學實驗室,組織學生定期到實驗室內進行科學實驗活動,為學生有更多進行實踐的平臺和機會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例如在進行《魚尾鰭內血液流動》一課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先布置預習的任務,然后帶領學生去實驗室進行實驗教學,利用放大鏡幫助學生進行小魚尾鰭血液流動觀察,讓學生自主進行血液流動規(guī)律示意圖的總結,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練習,并且教育學生需要在完成實驗之后將小魚放回到浴缸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探究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重視生命的態(tài)度。而在實驗課結束之后,教師將每個小組的研究成果進行收集,并且由每個小組選出一位同學進行實驗結果分享,加深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能力,同時也能夠以這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
教師要鼓勵學生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大膽質疑,可以依據不同的思維方向、思維依據進行探究。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將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思維,并且能夠把學到的知識進行理性思考。所以教師可以通過設置疑問或者是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的方式幫助學生樹立理性思維,鼓勵學生在基于事實和證據的情況下進行問題探索,通過觀察對比等科學研究方法證實自己的猜疑。例如在進行遺傳基因學相關的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男女性別受父母哪一方影響這樣的猜測,然后指導學生自己畫遺傳基因圖解,探究男性、女性對于孩子性別的影響問題。然后由教師下發(fā)染色體教學模具,采用模擬的方式讓學生直觀地感受人體受精時染色體的具體變化情況,并且指導學生對探究過程和探究結果進行記錄,在得出結論之后再對自己先前提出的觀點進行改正或驗證。
1.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講課
為了體現(xiàn)講課內容連貫性以及教學的系統(tǒng)性,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教學。首先針對教學內容的主干部分進行探討,然后進行枝葉的探討。以這樣的方式循序漸進地教學,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散性思維,學習方向更加清晰,也使學生能夠更加精準地掌握教學內容,建立起一個緊密聯(lián)系且系統(tǒng)化的生物知識體系,逐步完善生物知識庫。例如在講解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的時候,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投影到屏幕上,然后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方式進行講解,讓學生能夠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思考順序建立一個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同時幫助學生建立大局觀念,促進理性思維的養(yǎng)成。
2.利用思維導圖記錄和復習
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作用,在學生記筆記時也有獨特優(yōu)勢。一是能利用課堂上有限的記錄筆記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二是在課后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快速回憶課堂上教師講過的內容,進行查漏補缺,通過自己梳理思維導圖的方式將教師講過的內容串聯(lián)起來,形成系統(tǒng)的學習體系;三是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課后有效復習,將知識反復鞏固,有利于熟練地應用,確保在實驗過程以及進行習題練習的時候不會出現(xiàn)差錯;四是思維導圖緊扣課本知識內容,也有利于學生在復習的時候方便查閱,使學生在每一遍復習的時候都能夠得到新的領悟和知識拓展。例如在進行人體呼吸知識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講完一部分內容之后讓學生進行思維導圖整理,思維導圖安排方式可以根據學生自己的學習情況以及認知情況進行,確保自己能夠在之后快速進行知識回顧,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用思維導圖進行檢測
生物學科的測試一般也是采用課后習題測試的方式,這樣的方式測驗出的結果準確但是耗費的時間較長。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測試的時間短,可以在課堂剛結束學生還沒有開始進行課后習題練習的時候,幫助學生對剛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同時教會學生進行系統(tǒng)性思維,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在學習植物根、莖、葉的知識時,教師可以不選擇采用傳統(tǒng)測試方法,而是找同學在固定的時間內將思維導圖默寫在黑板上。一方面檢驗學生對課程的理解程度以及記憶程度,一方面將好的思維導圖構建模式分享給其他學生,使其有一個具體的參考物,能夠對自己畫出的思維導圖進行修改和補充,有利于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安排習題練習以及課程進度調整。
生物學科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在進行生物學認知的同時能夠培養(yǎng)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不只是進行生物知識的講解,還需要啟發(fā)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能夠正視生物現(xiàn)象,認真觀察生物問題并且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在進行《人體的激素調節(jié)》一課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在教授激素調節(jié)的知識后,讓學生與父母或其他長輩進行交流,詢問關于糖尿病以及高血壓等病癥的發(fā)病情況以及后續(xù)治療采用什么藥物,同時總結這類病癥對人體的危害。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進行知識擴展和生物知識回顧的同時重視發(fā)生在身邊的生物問題,以便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對自己的身體和親人的身體健康重視起來,將學習到的生物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師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培養(yǎng)其核心素養(yǎng),鼓勵學生進行生物學研究,探索解除身體病痛或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生物課題,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
綜上所述,教育教學大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師應當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打造更加高效的課堂,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而教師想要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應當明確教學目標,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將實踐教學活動盡快落實到日常課堂教學中,不斷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引導學生觀察生物現(xiàn)象,以更加直觀的方式進行生物知識教學,讓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到生物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生物學科的魅力。
[1] 蘇志月.探究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2):119-120.
[2] 劉歡賢.初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方法探究[J].新課程,2021(02):102.
C42
A
1002-7661(2022)14-01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