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探究
張燕
(甘肅省蘭州市蘭州新區(qū)第二小學,甘肅蘭州730207)
對語文的教學與學習來說,閱讀部分占比例較重,需要花費的教學時間較多。同時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特殊地位也是不容忽視和不可代替的。但根據(jù)以往的研究來看,閱讀教學與學習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在這一方面,學生和教師都有多多少少的困惑。因此在肯定閱讀的重要地位的同時,人們也應當認識到,目前閱讀教學與學習的困難境況是需要深思的。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進行,教師們必須探究新方法和新模式應對新課改下的閱讀教學。合作學習作為實際教學中的一種新模式被應用在閱讀教學的領(lǐng)域中,并且初步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本文將就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展開探討。
合作學習;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語文教學在小學教育階段占據(jù)著重要地位,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根據(jù)近幾年教育教學方面的政策方針來看,針對學生智力和邏輯的培養(yǎng)強度在小學階段逐漸下降。尤其是“文化強國”的教育方針提出之后,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成為義務(wù)教育階段必須要完成的基礎(chǔ)任務(wù)。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初步認識和感受自身民族文化的基礎(chǔ)階段,尤其是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親身感受和近距離接觸自身的民族文化,為初步培養(yǎng)民族文化認同感奠定基礎(chǔ)。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這種新的教學模式顯得尤為必要。
以往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沒有特別的、針對性的閱讀教學方法。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只是將閱讀教學過程與別的內(nèi)容教學過程同樣看待,即,教師進行講解、學生負責傾聽的模式。但是這種模式的效率低下,在這種舊模式的教學下,閱讀教學總是收獲不多。一些學校增多了閱讀教學的課時,提升了閱讀學習的強度,但從實際結(jié)果來看,并沒有出現(xiàn)很大的改變。但是教育改革的深入,使教師們見到了各種各樣的新式教學法。這些新式教學法不斷進入課堂,創(chuàng)新與傳統(tǒng)碰撞出了令人驚奇的火花。合作教學法就是新式教學法中一個典型的案例,將合作學習這種新的教學法用于閱讀教學中,將一篇文章的學習分為自主閱讀和合作探討,學生們自主閱讀之后,在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礎(chǔ)之上,通過合作學習,與同學共同探討閱讀中的問題和困難。在這種教學法的作用下,學生表現(xiàn)得更積極了,也更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他們通過主動思考,閱讀能力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通過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新式教學法擁有的共同特點,無一例外都是可以提升學生的活躍度,幫助教師吸引和維持學生的注意力。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最難的事情不是讓他們在面對困難題目時進行思考。相反,對于這些孩子來說,真正具有難度的是在完整的一堂課中讓他們始終保持注意力,維持著一定的投入度。當然,在學生之間分工合作完成對閱讀的基礎(chǔ)理解之后,教師也應當給予一定的指導與補充。
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在理解方面具有難度的文章是很常見的,在課本的課標要求之內(nèi)可以看到小學閱讀教學的內(nèi)容涵蓋有基礎(chǔ)的散文、具有深意的寓言故事,還有一些具備文言性質(zhì)的文章。例如,小學五年級下冊《將相和》,對小學生來說在初步閱讀中是具備一定難度的。造成閱讀困難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在閱讀過程中小學生并沒有積極主動地思考,也沒有和同學進行探討,進行想法和觀點的互換。同時,《將相和》中包含著的深刻意義,在實際教學中的確有一些難度。教育工作者應當認識到,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是比較活躍的,引導他們進行觀點和態(tài)度的表達有益于教學工作的進展。針對《將相和》這樣具備難度的課文,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負責研究課文中的一段或某些段落,小組中的成員各自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進行觀點的交換,從而形成對課文內(nèi)容更深刻的理解。同時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思考,教師不妨對各個部分設(shè)置相應的問題。通過問題的指引讓學生可以理清自己紛亂的思路,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如果能養(yǎng)成深入思考和積極表達的習慣,將會更有利于學生以后的學習和進步。
教育應當以生為本,也就是說,教育不能只將關(guān)注點放在對于教學內(nèi)容的學習上,優(yōu)秀的教育應當是對學生的能力鍛煉和培養(yǎng)。在過去,中國學生往往被認為是書呆子,經(jīng)常被作為只會學習但沒有實際能力的反面素材。所以新課改的內(nèi)容更注重學生實際能力和邏輯思維的鍛煉與培養(yǎng)。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國當下的教育模式還有許多要改進的地方。合作學習作為當下被廣泛應用的一種新式教學法,為教師們提供了一條有效可行的途徑。合作學習可以鍛煉學生的合作和組織能力,而這些恰恰正是中國學生最缺乏的。在義務(wù)教育階段,所有的中國學生都將高考當作他們最重要的考核和目標,合作和組織能力的重要性在這種環(huán)境下往往被忽略掉了。但是,當學生離開高中校園進入大學階段、研究生階段,甚至是博士階段時,合作和組織能力的缺乏就會凸顯出來。尤其對于海外留學的學生來說,缺乏合作和組織能力,往往讓他們寸步難行。總的來說,應當在小學階段就開始鍛煉學生的合作和組織能力,并且這并不存在為時過早的問題。在小學階段合作學習還需要教師進行輔助和指導,在實際的應用中,可以由教師分配小組,必要時還可以對小組成員進行明確的分工,以便他們可以高效地開展合作學習。通過合作學習帶來經(jīng)驗的不斷積累,學生會逐漸養(yǎng)成合作的思維模式,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他們的合作和組織能力。
在分組討論課文內(nèi)容時,教師對各小組的學生都布置了一些問題,在這些問題的引領(lǐng)下,學生會進行思考,會對自己領(lǐng)悟到的內(nèi)容進行反思和回顧,以期得到問題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在對自己閱讀的內(nèi)容進行組織歸納,同時整理自己的思路。這樣的鍛煉不僅可以保證他們理清問題的思路和內(nèi)涵,也可以保證實際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果。通過合作學習鍛煉到的組織歸納和思維整理的能力,不僅可以改變他們的學習習慣,同時也可以和理解能力相互促進,互相發(fā)展。最實際的應用是,組織歸納的能力變強,他們將會在面對閱讀試題時更加游刃有余。當然,教師可以在實際的小組合作學習中設(shè)置更多的環(huán)節(jié),例如,對學生進行明確的分工,一位學生做對文章整體大意的總結(jié)和歸納,另一位學生來總結(jié)文章中用到的寫作手法,還可以有一位同學分析文章的框架結(jié)構(gòu)。這樣的明確分工,可以大大提升學生學習閱讀篇目的效率,也可以讓他們清晰地感受到合作學習的有益之處。
就如同具備理性思維的學生更能學好數(shù)學和物理這類學科一樣,心思細膩的學生往往可以更好地感知文字背后的意義,在語文學習中也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不管是在現(xiàn)在還是在以前的教學模式下,在學習中,興趣的重要性一直都被強調(diào)。但是在過去的教育模式中,針對興趣的培養(yǎng)并不多。在很多時候,對興趣的過分強調(diào),反而弄巧成拙,使缺乏興趣成為學生失去學習動力的借口。當學生真正具備對于學習的興趣,教師不僅可以看到他們表現(xiàn)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很多時候,當興趣主導了一個人的學習時,教師還可以看到精彩的、不同尋常的觀點和看法。興趣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往往需要一個寬松、自由并且可以進行思想碰撞的學習環(huán)境,這個時候,相比于舊的教育模式和其他的教學方法,合作學習就又表現(xiàn)出了它的優(yōu)勢。
對于文字的感知力,除了本就具備心思細膩和敏感等特點的學生之外,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對于文字并沒有什么感覺。這種現(xiàn)象背后的主要原因仍存在于閱讀量的大小上。有一部分學生經(jīng)常反饋自己存在一些問題,就是在閱讀過程中對于單個的字都是認識的,但當這些字組在一起變成一個詞或者一句話時就出現(xiàn)了理解上的障礙。這種理解上的障礙并不是說不能讀懂或不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而是對于一句話,經(jīng)常要反復默讀才能領(lǐng)會其中之意。很多學生誤認為這是由于自己注意力不集中導致的。但是,這里還存在著一個“識文基礎(chǔ)差”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學生最需要做的就是大幅度增加閱讀書目的數(shù)量以及質(zhì)量,這是提高識文基礎(chǔ)的關(guān)鍵。
針對這一點,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教師們可以幫助對相同學科具有興趣的同學搭建學習小組,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可以自由地探討,更加盡情地交流,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教師一定不難他們發(fā)現(xiàn)思維上的閃光點。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到這些對閱讀表現(xiàn)出極大興趣的學生,著力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他們的興趣,爭取在興趣的帶動下可以切實取得他們能力上的提高。當然,通過合作學習中眾多學生思想和觀點的碰撞,提高所有學生對于文字的感知力和閱讀的興趣是教師們更大的目標。
當下是一個信息碎片化的時代,人們每天都在瀏覽各種各樣不同的信息。碎片化的信息充斥在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即便是身處校園中的小學生們,也難逃信息泛濫的危害。這些碎片化的信息正在一步一步地毀掉人們深度思考的能力。長時間接受視頻帶來的高興奮體驗,不僅消耗大量的時間,消耗人們的注意力,還極容易讓人在面對紙質(zhì)書籍這種刺激略低的媒介時難以集中注意力。對于需要消耗腦力進行學習和工作的人群,這一點可能顯得尤為顯著。但是,大家也應該注意到,小學生也在不知不覺中遭受著這種碎片化信息的毒害。另外,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沒有較高的寫作能力要求,所以導致教師也常常會忽視小學生在碎片化信息泛濫下受到的影響,毫無疑問,對于小學生來說,寫作能力的初步發(fā)展和培養(yǎng)會被泛濫的信息危害。
當人們看到文字,并讀取這些文字中包含的信息,從廣義的角度來說,這些都可以稱之為是閱讀。但是這種閱讀只是眼睛瀏覽文字,并簡單提取信息的一個過程。這與教學中所講的閱讀具有巨大的差別。教學中談到的閱讀,需要學生們從中吸取知識并內(nèi)化,而且要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活學活用。這樣的閱讀,才能說是對提高寫作能力有益的閱讀。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任何一個教學階段,都可以說是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和重大任務(wù)之一。正如名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一樣,寫作不僅是讀書的自然結(jié)果,閱讀也是培養(yǎng)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寫作能力不是天然具備的,更多的時候是通過間接閱讀的方式汲取他人的智慧,學習他人的方法,進而培養(yǎng)和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的。在中學階段,甚至整個的學習過程中,針對寫作能力,人們不難聽到許多關(guān)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批評,從最嚴重的邏輯混亂、不著邊際到應試教育下養(yǎng)成的千人一事、千人一面等寫作痼疾。針對這種現(xiàn)象,教師們應該更多地反思背后的原因。在小學階段,寫作能力、寫作習慣初步形成的時候,在教學制度下,沒有督促學生養(yǎng)成勤于動筆、主動思考的寫作習慣,沒有將閱讀和寫作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這些都是導致學生寫作能力捉襟見肘的原因。
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悟,交流閱讀材料傳達的主題思想。要求學生養(yǎng)成勤于動筆,積累好詞、好句;自己動手,勤于練筆。這些更是閱讀教學中關(guān)于提高寫作能力、應該認真貫徹的教學方法。通過劃分小組,讓小組內(nèi)成員互相監(jiān)督、互相學習和欣賞優(yōu)秀作品,不失為一種提升寫作能力的好辦法。
在人前文思泉涌,滔滔不絕,面不改色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是很多學生羨慕的一種能力,但可惜的是,通過現(xiàn)在的教育往往不能培養(yǎng)出這樣的學生。相反,在當今的教育模式下,培養(yǎng)出的學生往往羞于在公眾場合發(fā)言,很多時候,學生在公共場合中展現(xiàn)的表達能力只能帶給人一種一言難盡的感覺?!吨袑W語文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學生在初中到高中階段,要逐步提升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有關(guān)口頭表達能力的具體要求,大綱也有部分規(guī)定,在這里簡略提到幾點。例如,在初三年級,學生應該:能做到簡短的即席發(fā)言,有中心,有條理,態(tài)度自然,討論問題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做到觀點明確,有條有理。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聽、說、讀、寫四項缺一不可,學生得學好,這是生活的需要、工作的需要。應當如何通過閱讀中的合作學習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毫無疑問是教師應當思考的問題之一。
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常用到的一些基本途徑,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首先從基礎(chǔ)的開始,是簡單地回答問題和課堂討論;其次,要能做到對教材中的記敘文、小說、傳記、回憶錄等課文進行基本的復述;然后在復述課文的基礎(chǔ)上,可以達到完整講述梗概的水平。當然,還有一些更高層次的要求,例如,講故事、敘述圖畫、接續(xù)補充、說明事理等等。從這些訓練表達能力的基本手段中可以明顯看到,這些手段基本都是以完整的閱讀為基礎(chǔ)發(fā)展起來的。因此,在教學的實際應用中,教師可以從分組探討讀書心得開始,逐步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由易及難進行訓練,也是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應當遵循的基本規(guī)律。另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交流讀書心得的基礎(chǔ)上開展組內(nèi)的專題討論。這種專題討論,應當著重于議論內(nèi)容的表達方式。在學習議論性的問題時,學生經(jīng)常犯的錯誤就是分析較片面、闡述較膚淺,專題討論正是針對這一點而開展的。在小組內(nèi),幾個人可以對同一命題進行討論,集思廣益,克服片面性,借助口頭表達訓練這種方式,使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在專題的選擇上,如果能夠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就更容易分辨是非,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合作學習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無疑會給課堂帶來新的活力,其不僅能夠改變枯燥的閱讀教學現(xiàn)狀,還可以提升閱讀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古人有云,“勞于讀書,逸于作文?!边@句話的意思就是在讀書上多花費功夫,那么寫文章時就會變得輕松容易多了。因此閱讀對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教師應當結(jié)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發(fā)揮出合作學習的巨大能量。
[1] 劉敏.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新課程,2021(20):133.
[2] 丁玲迪.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讀與寫,2021,18(6):72.
G622
A
1002-7661(2022)14-0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