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津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情感體悟與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淺析
張津
(福建師范大學第二附屬小學,福建福州350000)
在當今教學中,情感體悟與表達能力是閱讀教學的重點。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從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小學中年級閱讀教學策略和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策略三個學段分別進行探究,提出可行的方案。
情感體悟與表達能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提高學生情感體悟與表達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而在如今,這是離不開學生中心地位的充分突出,離不開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應用。以各種手段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是培養(yǎng)學生情感體悟與表達能力的重要方法。小學生正處于快速發(fā)展的時期,不同學段的學生有著不同的認知特色,在閱讀上的要求也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采取統(tǒng)一的閱讀教學方法是不合適的,如群文閱讀于低年級、深入的字詞教學于高年級。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在不同學段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以此完成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
低年級是學生初步接觸語文閱讀的時期,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量都沒有太多的要求,開展過于復雜的閱讀活動是不合適的。而根據(jù)新課標語文教學的目標,在這一時期,教師開展閱讀活動的主要任務就是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正確的閱讀與交流習慣。
小學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最重要的階段,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起始,在小學低年級的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這一目標占據(jù)著相當重要的地位。近年來,以微課為導入素材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這對于學生之后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有著巨大的作用。而其中,動畫素材更加契合小學低年級學生興趣。故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導入動畫素材,做好課前激趣活動。
例如在《姓氏歌》這一課,教師就可以以蒙學經(jīng)典《百家姓》相關的視頻進行導學。在這一視頻中,《百家姓》前幾個姓氏以歌曲的形式被唱了出來,視頻的背景則是與歷史更替相關的動畫。在動畫播放完畢后,教師就需要引導:“同學們,中國的姓氏有很多個,這首兒歌展示了人數(shù)最多的幾個姓?你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姓了嗎?”而后,教師就可以正式讓學生學習《姓氏歌》中的內(nèi)容。當然,在學生學習之后,教師同樣可以組織學生朗誦文章,更好地理解文章。這樣,通過動畫素材,教師有效激發(fā)了學生對《姓氏歌》的興趣,這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巨大的作用。
小學低年級閱讀要求學生對感興趣的人與事物要有自己的看法,并敢于與其他人進行交流。然而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面對教師,很多學生都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對于后續(xù)口語和寫作能力的提升都是相當不利的?,F(xiàn)代教學理念要求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在這樣的情況下,小組合作成為教育教學相當重要的一種方法,而相比面對教師,學生在與其他學生的交流中更加積極。故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開展討論活動,引導學生敢于表達。
例如在《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教學中,在分角色朗讀并表演后,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同學們,如何你們的爸爸媽媽也找不到了,你們會怎么辦呢?”之后,教師即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表達意愿相當強烈,如有的學生倡導尋求警察的幫助。這樣,通過討論活動,教師有效激發(fā)了學生表達欲望,培養(yǎng)了學生表達能力。
相比中高年級的閱讀,小學低年級閱讀量要求為5萬,雖然字數(shù)較少,但仍然需要開展一定的課外閱讀活動。但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較差,其中,字詞積累較少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課外閱讀。在這樣的情況下,以一定的圖片輔助學生閱讀相當重要。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外閱讀的開展中積極引入繪本素材,以圖片輔助學生理解文字內(nèi)容,切實培養(yǎng)學生情感體悟與表達能力。
例如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的內(nèi)容向?qū)W生布置以繪本為主的親子閱讀活動。如針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教師就可以向?qū)W生布置《畫給孩子們的中國歷史》這一繪本的閱讀作業(yè)。這一繪本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展現(xiàn)了中國不同朝代的歷史,對于學生有著足夠的吸引力,也能讓學生一定程度上了解歷史發(fā)展的脈絡。而親子閱讀的形式一方面為學生和家長創(chuàng)建了交流的平臺,另一方面也有效降低了繪本閱讀的難度,即遇到困難的時候,學生可以直接求助于家長。這樣,通過繪本素材的應用,教師在小學低年級開展了課外閱讀,降低了課外閱讀的難度,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與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不同,中年級的閱讀教學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難度,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默讀的閱讀方法,一定程度上理解文章大意,還對閱讀量和書面表達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在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教師的措施也需要有一定的學段特色。
相比低年級的學生,小學中年級對學生寫作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單元之后新增的“習作”模塊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但相比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寫作難度較高,直接向?qū)W生布置寫作任務會為學生帶來巨大的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落實“以讀促寫”原則是相當重要的。其中,仿寫是溝通閱讀與寫作的橋梁,對于學生將所學知識用于寫作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故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開展仿寫活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書面表達能力。
例如在《在牛肚子里旅行》這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對青頭的動作和行為進行分析,感受其為了朋友不顧個人安危的品質(zhì)。而在之后,教師即可以讓學生對其中描寫動作的語句進行仿寫。在后續(xù)“我來編童話”的寫作活動中,教師則可以讓學生充分應用在前面文章中學習的內(nèi)容,一方面讓自己編寫的童話有一定的邏輯,另一方面充分應用學到的動作描寫方法。這樣,通過仿寫活動,教師有效在閱讀活動中提高了學生書面表達能力。
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意思是相當重要的。相比低年級,小學中年級的文章有了一定的難度,然而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是相當有限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文章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是不合適的。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循序漸進,在中年級的閱讀目標中,學生需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理解文章的內(nèi)在感情。而在小學中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也需要選擇難度適合的探究活動,以段落分析和文章復述等活動促進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
例如在《巨人的花園》這一課的教學中,在領導學生朗讀文章之后,教師就可以詢問學生:“在閱讀活動中,你能發(fā)現(xiàn)巨人的花園有什么變化嗎?”讓學生在不同的段落尋找關鍵詞,列出花園變化的脈絡。而在具體內(nèi)容講解之后,教師還可以詢問:“你們能復述文章的大致意思嗎?在這一篇文章的閱讀中,你有什么收獲呢?”這樣,通過文章的整體探究,教師有效地讓學生了解了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在中學段切實提高了學生情感體悟與表達能力。
相比小學低年級,中年級對課外閱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是相當必要的。但相比低學段,中學段的課外閱讀有了一定的難度,這不僅需要學生對閱讀有一定的興趣,也需要學生有一定的閱讀能力。而小組合作是學習的重要方法,其不僅能讓學生在交流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意思,也能讓學生相互監(jiān)督、相互促進,讓學生將一項行為堅持得更久。故在小學語文的課外閱讀中,教師需要積極構建興趣小組,以小組合作有效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能力。
例如在每一次的課外閱讀任務布置中,教師都可以向?qū)W生推薦多部著作讓學生選擇。如在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根據(jù)教學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向?qū)W生布置《唐詩三百首》《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兩個小八路》三部書的閱讀。在導讀環(huán)節(jié)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選擇其中的一部進行閱讀。而依據(jù)選擇書目的不同,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數(shù)個小組,除了日常以小組為單位的交流外,還可以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而在這樣的興趣小組閱讀中,學生不僅能堅持得更久,也能通過交流獲得更多的收獲。
相比中年級學生,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而在這一階段,新課改的教學也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不僅需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保持一定的速度,能快速地提取信息,也需要學生更加深入地領會文章表達方法,體悟作者感情。當然,在課外閱讀上,教師也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需要進一步突出學生中心,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能力。
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往往以單篇精講的形式開展閱讀教學,更加注重學生閱讀的深度。高年級的閱讀對學生的閱讀速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這也是學生將一篇文章的情感體悟拓展到一類文章的前提。在這樣的情況下,單單依靠單篇精講的方法是不合適的。群文閱讀是以一個主題為中心,多篇文章綜合閱讀的方式。這樣不僅能有效增加學生閱讀量,對于提高學生閱讀速度,讓學生快速地理解一類文章的特點也有著巨大的作用,當然,對學生的能力也有著更高的要求。故教師需要積極將群文閱讀應用在小學高年級語文的閱讀教學中。
例如在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教師就可以以“讀書”為核心,構建群文閱讀活動。而除了《古人談讀書》《憶讀書》這樣的課內(nèi)文章外,教師還可以選擇多篇課外的文章讓學生進行閱讀。當然,在文章的選擇方面,教師需要注意文章的多樣性。如引入以視頻為第一展現(xiàn)方式的羅翔的《我們?yōu)槭裁匆x書》,以表格和統(tǒng)計圖展現(xiàn)出來的《當代年輕人讀書現(xiàn)狀》。而在閱讀的活動中,教師即可以提出問題:“在如今,我們讀書的目的是什么?又怎樣讀書呢?”當然,在學生閱讀之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不同文章的特點進行探究。而這樣通過群文閱讀,教師讓學生快速閱讀了大量的文章,這對于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以對比閱讀獲得一類文章的體悟有著巨大的作用。
相比中學段,在高學段的閱讀中,學生需要閱讀的文章種類更加多樣,對文章的理解也需要更加深入,即不僅需要學生理解文章大意,也需要學生理解單個語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不同文體的表達順序、表達方法等。批注式閱讀是以符號和相應的文字輔助閱讀的方法,這對于學生更加深入地進行閱讀有著巨大的作用。故在小學高年級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利用批注式閱讀的方法,鼓勵學生有效探究。
例如在《將相和》這一課,教師就可以以批注式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閱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多次閱讀活動,每次需要學生完成的任務都不同。其中,第一次的閱讀教師可以置于課前的預習環(huán)節(jié)。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劃出其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生詞,在旁邊標注出意思,如“缶”,學生即可以標注“一種樂器”。第二遍閱讀,教師則可以讓學生將文章分層,說明每個小故事的起因、發(fā)展、高潮和結局。在第三次的閱讀中,教師則可以讓學生在文章分層的基礎上分析廉頗和藺相如在不同故事中的表現(xiàn),分析人物性格,并將集中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語句用波浪線劃出來。當然,在劃出波浪線的關鍵地方,學生還可以以旁批的形式寫出自己的感受。這樣,通過批注式閱讀,教師有效引導學生開展了探究式閱讀活動,加強情感體悟,為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做有效的鋪墊。
相比中年級,高年級對學生課外閱讀量的要求更高,并且閱讀的素材也有了更高的難度。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不僅需要在課上進行探究性閱讀,也需要將探究性閱讀拓展到課外。信息化學習是當今重要的課外學習方法,而在缺乏教師引導的情況下,其是能有效提高學生閱讀深度的方法。在這一方法中,學生可以充分參考他人的感悟與其他相關聯(lián)的文本素材,這對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下閱讀的名著內(nèi)容有著重要的作用,也讓學生的閱讀體悟更加深入。
例如在《小王子》這一名著的閱讀中,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探究式閱讀。《小王子》這一文章有著豐富的象征意義,而在直接閱讀的情況下,學生是很難理解其內(nèi)在含義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即可以向?qū)W生推薦相應的關于《小王子》的解析資源,如其他人寫的讀后感、《小王子》的動漫和電影等。這樣,利用信息技術,教師有效鼓勵學生進行了課下的自主探究閱讀,這對于提高學生課下閱讀的質(zhì)量有著巨大的作用。
綜上所述,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體悟與表達能力培養(yǎng)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小學生正在快速成長的階段,在不同學段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質(zhì)。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需要在不同學段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小學低年級的閱讀中更加重視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在中學段的閱讀教學中注意閱讀活動的難度,并在高學段的教學中通過群文閱讀、信息化課下閱讀等方法切實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教無定法,也只有結合學生認知特色,教師才能更好地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情感體悟與表達能力。
[1] 郭小瑩.情感體悟與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02):15-17.
[2] 王風茂.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文學教育(下),2019(09):148-149.
[3] 文梅.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以統(tǒng)編小學語文低年級教材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11):67-69.
[4] 馬建明.小學語文表達能力的內(nèi)涵闡釋與教學建議[J].語文建設,2018(03):58-61.
[5] 陳明貴.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J].內(nèi)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07):39-40.
G622
A
1002-7661(2022)05-017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