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豐
(江蘇省泗陽致遠中學,江蘇 泗陽 223700)
翻轉課堂,也稱作“顛倒課堂”,指對課堂時間進行重新分配,并將課堂主動權交予學生的課堂模式。在該模式內,教師身份發(fā)生轉換,對課堂的引導作用發(fā)生改變,不再占用課上時間進行內容講解,而是將時間分配給答疑解惑。這意味著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是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者,需要主動求索,根據項目等指示完成學習,積極提出問題,合理解決,或尋求教師幫助。在此基礎上,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培養(yǎng),學生可以靈活安排時間,通過視頻、講座以及資料等進行途徑增強學習能力,提升學習效果。
翻轉課堂模式與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混合學習等方式存在重疊,彼此可以相互結合和借鑒,共同服務于課堂教學,旨在培養(yǎng)自主能力強,問題意識強以及實踐能力強的綜合型人才。因此,教師可以借鑒多種課堂模式,在互聯(lián)網體系的支持下不斷完善課堂內容,分析課堂教學的發(fā)展趨勢,進而實現(xiàn)更高效、更生動的課堂搭建。翻轉課堂模式對傳統(tǒng)課堂有所沖擊,兩者對比之下呈現(xiàn)出的不同值得教師思考如何在傳統(tǒng)課堂中汲取養(yǎng)分、如何在新模式里創(chuàng)新探究,進而搭建更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翻轉課堂。
道德與法治根據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由近及遠地安排了不同領域的教學內容,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圍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以及世界進行內容安排。該課程旨在引導學生了解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道德及法律問題,學習新思想,了解新法規(guī),引導學生形成良好品德,成為“四有青年”。目前,初中階段的課程更注重個人、社會與國家層面的內容講解,其難度較前期有所增長。
傳統(tǒng)課堂往往依托教材,教師講解文本,學生吸納接受。雖然該模式在基礎知識體系構建層次有所幫助,但最終缺乏實踐性和操作性,且課堂較枯燥乏味,容易令學生喪失學習興趣,轉而消磨課堂時間,降低學習效率。同時,課程包含內容多而雜,每個知識點之間缺乏緊密聯(lián)系,這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主動發(fā)現(xiàn)聯(lián)系,并以更直觀的方式進行呈現(xiàn)。因此,翻轉課堂模式值得探索。該模式能夠引導教師以短小精悍的視頻講解各個知識點,幫助學生逐一擊破難點和重點。而可供反復觀看的課程視頻又支持學生隨時復習,鞏固所學,十分符合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特點。了解翻轉課堂模式,結合初中課堂特點,構建高效道德與法治課堂,需要教師深入探究。
就目前的教學系統(tǒng)來看,大部分學校忽視了對師資能力的提升和培養(yǎng),而在師資力量比較缺乏的情況下還有一部分學校因為處于偏遠地區(qū),并沒有給學生們設置有關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就算是有,也是由其他教師代替進行講課。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們的思想道德觀念沒有得到培養(yǎng),就更別說是樹立起正確的法制觀念了。另外還有一部分教師對于現(xiàn)階段的法律知識并不是非常了解,因此在課堂中無法將正確的教學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導致學生們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率無法提高。
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能夠通過對道德和法治的學習樹立起自己正確的“三觀”。但是目前來看大部分初中課堂上的教學內容還是不夠全面,并且教學內容也都比較陳舊,沒有做到實時更新,因此并不能夠滿足現(xiàn)階段初中生的素質教育發(fā)展要求。并且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通常都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進行教學的,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地位,教師對教學內容通常都是照本宣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不到調動,從而無法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講授的主要內容其實是德育,并且也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三觀”意識的重要手段,對初中生今后的發(fā)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夠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道路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因此課堂教學就變得格外重要。學生對于枯燥的教學很難產生學習興趣,并且這樣的教學也違背了教學的初衷。但是通過翻轉課堂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不僅能夠將教學內容和實踐活動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在課堂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促使教學效果和質量的提高。
對于翻轉課堂這種比較新穎的教學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開拓道德與法治教學空間。結合實際教學來看,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手法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教學的形式,但是對于教學場地而言,它的教學將學生局限于教室這一單一的空間當中,簡單來說就是需要特定的場合進行教學。但是與之相比的翻轉課堂教學,就可以完全將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從教室中搬到其他的場地上,比如公園、操場、圖書館等,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進行自由地學習。此外學生還能夠借助一系列的教學形式開展課堂活動,可以利用辯論賽的形式,既能夠豐富教學形式,還能夠將教學空間延伸。
對于初中生而言,雖然他們相比小學生來說已經成熟了不少,但是仍舊心智發(fā)育得不夠完全和成熟,尤其是對于心理能力的鍛煉上顯得特別重要。而利用翻轉課堂的教學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采用較輕松和愉悅的教學氛圍,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掌握主動權,自主地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能夠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另外,在進行翻轉課堂教學的具體案例當中,學生們能夠對課程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知,并且會對自己身上產生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反思和改進,從而實現(xiàn)真正的成長。
縱觀之前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課堂來看,大多數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還都是較普遍的教學方式,比如利用黑板對學生進行板書這樣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現(xiàn)階段的教學要求了。而教師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課堂上運用視頻、音頻、PPT 等形式為學生進行講解,其中蘊含了很強的流行性和先進性,能夠為初中學生提供更加自由的選擇。學生完全能夠根據自己的時間進行視頻學習,通過點擊和觀看小視頻攻克教學重點和難點,隨后教師再引導學生能夠結合課本知識進行內容的吸收,從而使教學效果得到大大的提高。
視頻是翻轉課堂的重要載體,所有教學形式均以視頻為依托和基礎,因此,錄制優(yōu)質的課堂視頻是打造高效翻轉課堂的前提和關鍵。翻轉課堂要求視頻短小精悍,在有限時間內講解具體知識點,以供學生預習與復習。在錄制視頻時,教師應當把握選題、時長、銜接等元素,盡量使每一個視頻均達到預期效果。
以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例?!皹嫿ㄈ祟惷\共同體”是近年來頻繁涉及的國家理念,反映人類對和平與發(fā)展的美好愿景,以及“同住地球村,命運相關聯(lián)”的認識。教師可以總結出課本內容的要點,并根據要點進行板塊設計,每個板塊用時3~5 分鐘,從“和平與發(fā)展”“千年發(fā)展目標”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等角度入手,分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背景、內涵和應用意義。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等可視化程度高的內容,輔助學生理解本課的邏輯體系,進而打造有銜接、有內容、可回顧的優(yōu)質視頻,為提高課堂效率打好基礎。
翻轉課堂以“線上學習,課上答疑”為主要模式,要求教師把握課堂節(jié)奏,以合理的教學活動串聯(lián)課堂,鼓勵學生積極發(fā)問,主動求解。道德與法治課程覆蓋內容多種多樣,且大多可進行發(fā)散探討,這給學生發(fā)散思維提供了平臺。教師應當把控課時分配,在滿足學生的求知欲的同時,突出課堂重點。
以人教版九年級下冊《中國的機遇與挑戰(zhàn)》為例。該課題適合作為研究課題,涉及人文、政治、經濟等諸多領域,教師可以積極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點,在課上答疑環(huán)節(jié)注重引導其思路,鼓勵其深入挖掘興趣點背后的內容。如學生對人文交流感興趣,并在課堂探討“乒乓外交”、奧運會舉辦等話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形成研究小組,根據課題時間線在課上進行匯報。匯報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解答疑惑,更是在大范圍內分享知識,使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樂于探索,積極分享。
在進行實際的翻轉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做的是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學生們在進行預習的過程當中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問題,有些問題來源于課本上,有些問題來源于實踐中。面對這些問題,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成立問題小組,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和討論,利用小組之間相互探討的形式解決自己遇見的問題,同時還能夠利用小組其他同學遇到的問題對自身進行反思,從而能夠充分地感受道德與法治教學這門課程的意義。如果學生在進行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并沒有把問題解決,那么這時學生們就可以尋求教師的幫助。教師在這個時候進行講解更能加深學生對于問題的理解。其次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競賽的方式進行小組之間的比拼,從而促使班級里不僅有合作還要有競爭,由此一來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積累的生活經驗也都不一樣,因此對于道德教育的領悟上也會存在著一些差異性。所以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之前,可以事先為學生準備好教學視頻,讓學生能夠提前預知一下將要學習的內容。舉例來說,在進行《誠信的價值》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時,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講的“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也就是說人要講究信用,信用是人類最寶貴的資產,并且要知道一個人的信用是無法利用金錢進行衡量的。因此教師在為學生進行課程講述之前,可以先利用視頻講述一些名人事跡,但是要注意視頻講述的時間不能夠過長,一般三到五分鐘即可,學生們通過對于視頻的學習能夠了解到信用是一個企業(yè)發(fā)展成果的最根本的要求,誠信才是一個人最珍貴的寶藏。而在后續(xù)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們講述“成果的秘訣在于守信用”,由此一來,學生們就能夠很好地對經濟生活和誠信價值的理論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學生們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還可以互相提問和交流,自主地掌握學習的進度和速度,教師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手里,從而真正地實現(xiàn)課堂的翻轉教學。
在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結合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豐富教學課堂。其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用于豐富學生的教學材料,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感知能力,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大膽地創(chuàng)新。比如在學習有關“家庭保護”的相關內容時,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保護家庭的重要性,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漫畫,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對漫畫進行觀察和討論,然后對漫畫起一個貼合的名字,以及講一講自己看完之后的感受。
學生們經過討論之后做出這樣的描述:漫畫中的父親裸露著上半身,下半身只穿了一個大褲衩,一邊光腳踩在凳子上,一邊抽煙又喝酒,然后轉頭對小孩兒說:“你不能學壞!”而小孩兒背在身后的手中分明拿著彈弓。學生們在對漫畫觀察完畢之后,有些人會對這幅畫命名“有其父必有其子”,或者是“環(huán)境造就人”“上梁不正下梁歪”等。學生們?yōu)槁嬅戤呏?,再結合之前所學的知識悟出一定的道理,從而獲得自己的學習心得。學生們通過學習對教材內容產生深刻的理解,從而進一步幫助學生提高了創(chuàng)新能力,還能夠激發(fā)學生進行主動的思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意識,從而實現(xiàn)了課堂翻轉。
在課堂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布置課后作業(yè)的形式讓學生加深對于課堂上所學內容的記憶,并且要求學生將所學知識和實際情況結合在一起。采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就能夠將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更加深入地融入實際生活當中,從而促使學生思想價值觀的形成。除此之外,教師在進行課后任務布置的時候可以形式多樣化一點,讓學生以課程內容作為參考,關注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從而有助于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舉例來說,教師在為學生布置一個主題為“樹立自我意識”的課后作業(yè)時,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填寫調查問卷的形式對自己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引導學生在進行活動的過程中反思自己的行為,隨后在第二天的上課過程中進行討論和交流。教師要合理地利用小組交流的形式,對學生提出的意見進行補充,同時避免學生在今后遇到類似情況時出現(xiàn)二次傷害,并且在今后社會立足當中可以保持高度的警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翻轉課堂的結構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有效反饋,只有言之有物且指導有效的反饋,才能真正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現(xiàn)狀,解決存在的問題,不斷提升。以道德與法治課程包含的法律內容為例,了解憲法有利于學生樹立法律意識,了解法律常識。但在互聯(lián)網時代,各種渠道的信息魚龍混雜,教師應當時刻關注學生接觸的相關知識是否符合憲法的特征和內涵,對于接受錯誤的信息,教師應當及時指正。
通過合理分配課堂時間,積極優(yōu)化教學視頻,以及準確及時反饋信息,教師將翻轉課堂模式同道德與法治教學結合起來,進而有利于培養(yǎng)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出眾的學生,幫助其更好地掌握所學,應用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