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宏
(宜興紫砂工藝廠 江蘇 宜興 214221)
江南水鄉(xiāng)宜興有著“竹的海洋、茶的綠洲、洞的世界、陶的古都”之美稱。宜興南部的丘陵山區(qū)屬于天目山余脈,縱橫千里的竹海成為了江浙皖三省天然的分界線,也是游人們夏天納涼的好去處,在郁郁蔥蔥的竹林掩映之下,大片的茶園綿延起伏,特別是在人間四月的禪茶季節(jié),吸引著許多的游客前來觀光賞茗。
宜興獨特的地理特征使得這里的溶洞特別的多,比較著名的有善卷洞、張公洞等,大小百余個溶洞之中充滿了許多的奇怪形狀。至于陶的古都,宜興的制陶史已經(jīng)有7000多年的歷史,在不同的時期都曾經(jīng)引領潮流,為后來的陶瓷藝術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今天,最為著名的紫砂藝術,也正是陶瓷之林中一朵靚麗的奇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百年歷史,但是卻迎合了茶文化的發(fā)展,特別是許多的紫砂藝人利用紫砂的特質和陶刻、繪畫的技巧,采用不同的裝飾手法,創(chuàng)作了許多的藝術精品,特別是紫砂泥繪,充分利用了紫砂天然的色彩,把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韻味蘊含其中,帶我們走進了瑰麗的藝術畫卷。
這件紫砂藝術作品《清秋最可人》采用了托盤的形式,來展示紫砂泥繪的藝術魅力(見圖1)??雌饋矸浅:啙嵉男问?可以用來盛放紫砂壺,也可以陳列裝飾起來供人觀賞,用途多樣,藝術價值極大。紫砂泥畫,也叫紫砂泥繪,顧名思義就是“將泥在紫砂壺、盤等器物上面進行繪畫裝飾”,主要就是將紫砂泥調成漿狀的形態(tài),用毛筆在具有一定濕度的坯體之上繪制山水、花鳥、詩文、短句等等題材,層次豐富、素雅精致、耐看耐讀、文人氣十足。泥繪又分為“本色泥繪”與“異色泥繪”,本色就是和本體一樣的顏色,給人一種更加古樸自然的感覺,而異色則是充分利用了紫砂本來的五色,相互搭配融合,畫面更加的豐富。
圖1 《清秋最可人》
紫砂泥繪要求作者不僅僅熟悉紫砂各種泥料的特點,還要求具有書法繪畫、捏塑貼塑等等各方面的藝術功底,還要在燒制的時候掌握好火候,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這件托盤的畫面在褐色背景的襯托之下,顯得非??侦`。從左邊淡黃色的茅屋,蒼翠的樹木和層層疊疊的山嵐,再到中間的溪流,過渡而來的山石和落葉繽紛的樹木,真是一幅清艷動人的秋天畫卷,從色彩的搭配來看,大片的褐色,層疊著青綠山水的中國傳統(tǒng)畫法,寥寥幾筆勾勒出的各個元素都流露出弄弄的秋意,也讓我們能夠體會到作者的匠心獨運。
從整體上來看這件紫砂托盤《清秋最可人》,作者采用了泥畫的手法,把我們生活之中常見的秋天蕭瑟但是并不凄涼的景色濃妝淡抹的凸顯出來,泥繪所具有的立體感和傳統(tǒng)畫意里面的功力都可以通過紫砂這個載體充分的表達出來,而且在長期的茶水澆淋之下,托盤的色彩會更加的沉穩(wěn)靚麗,令人愛不釋手,與此同時,我們也能夠在把玩摩挲之中感受到紫砂泥繪的精妙工藝和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古典韻味。
宋代大詩人陸游在《秋興》中寫道:“節(jié)物喜更新,清秋最可人。徐行曳藤杖,小立岸紗巾。煙雨迷衰草,汀洲老百蘋。鶴巢時托宿,猿果每分珍。羽客期燒藥,毛人約卜鄰,蘭亭故不遠,千載見清真?!蓖ㄓ^全詩描寫的是對于秋天的喜愛,徜徉在山水煙雨之間,和友人鄰居一起欣賞美景,平淡之間可見真情。
這樣的題材在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之中非常多見,尤其是可以演繹成為一幅優(yōu)美的山水畫卷。繪畫是我們中國文人表達自己自然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的一種重要手法,也是我們今天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通過繪畫這種藝術形式,可以感受到山河的壯美和情感的宣泄,運用在紫砂藝術之中,就是紫砂陶刻和泥繪。
紫砂除了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可以在沖泡茶葉的時候使其煥發(fā)出最好的滋味,同時也具有良好的肌理,在上面進行陶刻和泥繪裝飾也非常適合。紫砂自然的五色,可以很好的互相融合和補充,發(fā)揮出其最大的藝術效果,受到了廣大壺友的青睞和喜愛。特別是在紫砂泥繪的創(chuàng)作過程之中,采用的顏色都是自然的調配,而沒有化工色素的參與,所以保持了紫砂藝術的原汁原味,燒成之后的發(fā)色也不是特別的艷麗,很符合我們國人低調內斂的品質和不是張揚的藝術審美。
對于秋天,則是我們古代詩人最喜歡吟誦的季節(jié),“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豪邁,“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蕭瑟,還有“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的無窮心思。
通過紫砂泥繪的手法,都可以把詩人們筆下的優(yōu)美詩句幻化成為一件件觸手可摸的精美作品。這件紫砂托盤《清秋最可人》就是采用泥繪的形式,把作者眼中的秋天描繪的淋漓盡致,特別是在不同顏色、不同景物的布局安排之下,沒有感受到一點點的悲情,而是滿眼充滿了希望,秋天對于作者來說,最惹人可愛,不僅僅是色彩的五彩斑斕,更是一個碩果累累的收獲季節(jié)。
這樣的一件紫砂雅器,可以帶給主人更多的藝術審美和情感的寄托,也能夠凸顯主人的格調和品味,在中國傳統(tǒng)藝術氛圍的熏陶之下,更好的豐富著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紫砂材質和許多藝術形式的結合,使其更加的具有藝術氣質和文化內涵,特別是在許多文人雅士的參與之下,陶刻、泥繪等等手法的運用,延續(xù)著陳曼生、梅調鼎的風骨,也加入了宮廷技法和中國傳統(tǒng)的繪畫技巧,讓原來比較刻板的畫面頓時鮮活起來,也方便于我們隨時隨地使用和欣賞,還可以置于手掌之中不斷地把玩,真是實現(xiàn)了實用性和藝術性的完美融合,也讓紫砂文化的傳播更加地多樣化,促進了紫砂藝術的不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