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松奇
(鎮(zhèn)平縣第二人民醫(yī)院,河南 南陽 474250)
哮喘與慢阻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屬2 個獨立病癥,均表現(xiàn)為氣道受限,在一定條件下二者可相互轉(zhuǎn)換,即形成哮喘-慢阻肺重疊綜合征(asthma-COPD overlap syndrome,ACOS),若病情未獲得有效干預,隨病情進展,可發(fā)展至肺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3]。臨床針對ACOS患者多以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zhì)激素類西藥治療為主,常見藥物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粉霧劑等,雖能于一定程度緩解患者病情,但整體效果不理想。中醫(yī)認為,哮喘和COPD均屬“喘證”范疇,主臟于肺,日久可影響腎、脾,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腎主水,三臟俱虛,則痰飲阻滯氣道,故主張以宣肺化痰、溫肺散寒之法治療[4]。三子養(yǎng)親湯合二陳湯主要是由甘草、蘇子、陳皮、半夏等中藥材組成,具有宣肺化痰、溫肺散寒之功效。另有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降鈣素原(PCT)、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均可參與ACOS 發(fā)生發(fā)展,并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而促使病情進一步加重[5]。本研究前瞻性選取我院88 例痰濁阻肺型ACOS 患者,旨在從炎性因子、療效等層面分析三子養(yǎng)親湯合二陳湯加減輔助治療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經(jīng)醫(yī)學倫理會批準,選取2019年1月至2021 年2 月我院收治的88 例痰濁阻肺型ACOS 患者,進行前瞻性隨機平行對照研究,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對照組(n=44)和觀察組(n=44)。其中對照組男26 例,女18 例,年齡40~71(55.20±4.84)歲,病程1~7(4.11±0.84)年 ,體 質(zhì) 量 指 數(shù) 17.9~27.6(22.89±1.38)kg/m2;觀察組男 24 例,女 20 例,年齡 41~72(56.37±4.96)歲,病程1~7(3.93±0.97)年,體質(zhì)量指數(shù)17.6~27.4(22.63±1.41)kg/m2。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診斷標準 經(jīng)胸部X線片、CT、肺功能檢測、臨床癥狀表現(xiàn)均確診為ACOS[6];支氣管舒張試驗結(jié)果提示:強陽性;痰液嗜酸性粒細胞含量偏高。中醫(yī)辨證:痰濁阻肺型[7],主癥:喘息、短氣、肺部啰音、咳嗽;次癥:脘腹脹滿、胸悶、食少納呆、咳痰;舌脈:脈細滑,苔薄膩,舌質(zhì)偏淡。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 符合西醫(yī)、中醫(yī)診斷標準,依從性較好,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合并血液或全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器質(zhì)性疾病、精神系統(tǒng)疾病。
兩組均予常規(guī)對癥支持治療,包括平喘、止咳、吸氧、抗感染等。
2.1 對照組 接受常規(guī)西藥治療,具體如下: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粉霧劑(AstraZeneca AB,國藥準字H20140458)吸入,每次 100 μg,2 次/天;噻托溴銨(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Co.KG,國藥準字H20100194)吸入,每次18 μg,1次/天。
2.2 觀察組 于對照組基礎(chǔ)上予三子養(yǎng)親湯合二陳湯加減治療,方劑組成:甘草10 g,萊菔子15 g,蘇子15 g,葶藶子15 g,射干15 g,茯苓15 g,陳皮15 g,白芥子12 g,半夏12 g。隨癥加減:若寒痰嚴重,痰液黏白,畏寒,則加細辛、款冬花、干姜;若濕氣偏重,惡心,則加生姜、厚樸、蒼術(shù);水煎取汁300 ml,早晚各服用1次,1劑/天。兩組均持續(xù)治療14 d。
3.1 觀察指標 ①兩組治療前后的中醫(yī)證候積分,包括喘息、短氣、肺部啰音。②兩組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最大肺活量(FVC)]及呼出氣一氧化氮(FeNO)水平,用肺功能儀檢測 FVC、FEV1;NIOX FeNO 測定系統(tǒng)檢測 FeNO 水平。③兩組治療前、治療14 d 后的血清PCT、TNF-α水平,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
3.2 中醫(yī)證候積分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主要觀察喘息、短氣、肺部啰音等癥狀,依照嚴重程度劃分為重(6 分)、中(4 分)、輕(2 分)、無(0分)。
3.3 療效標準[8]兩組均于治療后實施療效評估。顯效:喘息、短氣、肺部啰音等癥狀消失,肺功能復常,哮喘連續(xù)7 d 不再發(fā)作,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較治療前)>70%;有效:上述癥狀及肺功能明顯改善,哮喘發(fā)作時間顯著縮短或發(fā)作頻次顯著降低,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較治療前)30%~70%;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3.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軟件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5 結(jié)果
3.5.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45%,對照組為77.27%,兩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3.5.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兩組治療后喘息、短氣、肺部啰音等中醫(yī)證候積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①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1;下同
組 別觀察組對照組n 喘息短氣治療后1.20±0.21①②2.74±0.36①治療前4.63±0.49 4.42±0.53治療前4.43±0.63 4.20±0.68治療后2.07±0.35①②3.01±0.42①44 44肺部啰音治療前4.73±0.34 4.69±0.40治療后1.68±0.18①②2.12±0.24①
3.5.3 兩組治療前后FeNO 水平、肺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后FVC、FEV1明顯升高,F(xiàn)eNO 水平明顯降低,與治療前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且觀察組改善更為明顯(P<0.01)。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FeNO水平及肺功能指標比較 ()
表3 兩組治療前后FeNO水平及肺功能指標比較 ()
組 別觀察組對照組n FEV1(L)治療前1.25±0.14 1.20±0.13治療后2.13±0.24①②1.62±0.19①44 44 FeNO(ppb)治療前32.92±4.78 31.71±4.74治療后18.16±3.56①②23.01±3.24①FVC(L)治療前1.62±0.20 1.58±0.19治療后2.35±0.25①②1.86±0.21①
3.5.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PCT、TNF-α 水平比較 見表4。兩組治療后血清PCT、TNF-α 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改善更明顯(均P<0.01)。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PCT、TNF-α水平比較 ()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PCT、TNF-α水平比較 ()
組 別觀察組對照組n PCT(μg/L)治療前12.26±2.17 11.49±2.38治療后4.20±0.52①②5.43±0.73①44 44 TNF-α(ng/L)治療前9.26±1.02 8.95±1.08治療后3.43±0.61①②4.87±0.82①
ACOS同時具備哮喘及COPD特征,發(fā)病率相對較高,相關(guān)文獻報道,在COPD 患者中約25%~33%可診斷為ACOS,在哮喘患者中約16%~61% 可診斷為ACOS[9]。現(xiàn)階段,臨床針對 ACOS 主要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可改善患者氣道高反應,緩解平滑肌痙攣,擴張支氣管,但長期用藥不良反應較多,且停藥后易復發(fā),整體效果不盡人意。
中醫(yī)學并無ACOS 概念,但依照該病癥的臨床表現(xiàn),可歸屬“肺脹”“痰飲”“咳喘”“哮喘”等范疇,其基本病機是肺氣不降、痰濁內(nèi)停、腎不納氣、氣機上逆,以致肺之宣降功能失司,故主張以降氣平喘、燥濕化痰為主要治療原則[10]。甘草、茯苓、陳皮、白芥子、半夏等中藥材為三子養(yǎng)親湯合二陳湯主要成分,其中甘草性平,味甘,可清熱解毒、補脾益氣、祛痰止咳;茯苓性平,味甘、淡,可健脾安神、利水滲濕;陳皮性溫,味辛、苦,可利水通便、燥濕化痰、理氣和中;白芥子性溫,味辛,可消腫止痛、溫肺豁痰;半夏性溫,味辛,可消痞散結(jié)、降逆止嘔、燥濕化痰;諸藥配伍,共奏降氣平喘、燥濕化痰之功效?,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茯苓具有強效抗氧化、抗感染作用[11];甘草具有顯著抗炎、解毒、抗病毒、抗變態(tài)反應等諸多藥效,且能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12]。本研究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基礎(chǔ)上,加用三子養(yǎng)親湯合二陳湯加減治療痰濁阻肺型ACOS 患者,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喘息、短氣、肺部啰音等中醫(yī)證候積分較對照組低,F(xiàn)VC、FEV1較對照組高(均P<0.01),與蔡雷等[13]研究結(jié)果一致。由此可見,三子養(yǎng)親湯合二陳湯加減輔助治療痰濁阻肺型ACOS 患者效果明顯,可有效改善肺功能。
FeNO 為機體重要氣體信號分子,其可快速通過機體生物膜,傳導細胞內(nèi)信號,通過監(jiān)測其含量可反映患者病情嚴重程度[14]。而血清PCT、TNF-α 均為臨床評估炎性反應常用因子,均可參與ACOS發(fā)生發(fā)展,并作用氣道上皮細胞,促使其通透性增強,致使氣流阻塞,加重病情[15]。本研究對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指標及FeNO 水平進行評估,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血清PCT、TNF-α 水平較對照組低,且FeNO 水平較對照組低(P<0.05),表明三子養(yǎng)親湯合二陳湯加減輔助治療痰濁阻肺型ACOS 患者可有效調(diào)節(jié)FeNO 表達及血清PCT、TNF-α 表達,減輕機體炎性反應,改善肺功能,促進病情恢復。筆者認為,這可能與該方劑中甘草、茯苓等多味中藥材均具有明顯抗炎、抗感染效果有關(guān),但具體作用機制尚不清楚,可作為后期研究重點進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