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臺商投資區(qū)第三實驗小學 徐珊珊
英語作為小學階段最為基礎的教學課程,與其他語言類教學課程一樣具有顯著的綜合性,教學內容繁雜、零碎。如果教師機械地按照教材編排順序進行教學,很難引導學生進行英語知識體系的整體構建。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作為一種注重整體教學效果的教學設計,打破了教材編排的桎梏,使英語教學內容得到了有效的整合,在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方面意義重大。因此,教師應對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進行積極的運用與優(yōu)化。學習活動觀作為一種注重主題意義引領以及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教學觀念,與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具有豐富的內在關聯(lián),通過兩者的有效整合,能更好地促進小學英語課堂育人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
單元整體教學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種注重知識整合的新型教學方法。在對學生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需求,通過各教學版塊之間關系的科學處理,對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進行整體性的分析,將零散的英語知識進行系統(tǒng)性的綜合,并以單元主題為核心進行教學內容的有效整合,從而達到課堂整體教學效果的提升。由此可見,單元整體教學是一種注重全局性、整體性的教學模式,它不僅實現(xiàn)了教學內容的合理性優(yōu)化,同時更高效地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對當前亟須優(yōu)化、創(chuàng)新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著顯著的教育意義。首先,有助于小學英語各教學版塊教學的合理配置。英語作為一種語言類教學課程,包含著聽、說、讀、寫等多個教學版塊。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無法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設計,就會出現(xiàn)顧此失彼的教學現(xiàn)象。而通過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綜合性的構建、對各個教學版塊的教學進行了合理的配置,這就從整體上提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效果。其次,有助于學生英語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整體發(fā)展。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英語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最為核心的教學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從各個角度進行改革與優(yōu)化。而單元整體教學作為一種關注教學內容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通過對其的實施,從整體性、綜合性的層面進行了學生語言知識的內化,以此促進了學生英語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最后,有助于英語課程改革進程的進一步推動。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英語課程改革一直處于不斷發(fā)展的狀態(tài)。而單元整體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對其實施的過程中,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編排以及教師的教學思路都給予了有效的啟發(fā)與引導,使英語課程改革能在這一科學道路的引領下獲得更為顯著的進步,以此實現(xiàn)了英語課程改革發(fā)展道路的拓展。
學習活動觀是新課標提出的一種新型的教學觀念,它以某一主題為引領,通過一系列綜合性、實踐性學習活動的設計與開展,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深入理解和實踐運用,以此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由此可見,學習活動觀是一種以活動為依托的、以主題引領為手段、以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目標的教學理念,在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革新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在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就應將兩者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進行深刻的分析與認知,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兩者的有效整合。1.共同凸顯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學習活動觀注重學生對一系列實踐活動的自主參與以及在參與中的自主生成,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也是以充分結合學生具體學情和學習需求的為前提的。因此,兩者在凸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角度存在著顯著的內在關聯(lián)。2.共同注重了主題教育意義的探究。在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中,其教學內容的設計是圍繞教材中單元主題而進行整合的,而學習活動觀下的教學活動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具有一定主題性的。這樣就為學習活動觀與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整合提供了契機。3.共同遵循了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英語作為一種語言類的教學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了語言類學習所需要經(jīng)歷的“輸入—內化—輸出”這一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特征。而不管是學習活動觀念還是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都關注了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學習理解、實踐運用以及遷移創(chuàng)新的過程,共同遵循了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與特征。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習活動觀的融入,為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教學思路。因此,教師就應以學習活動觀為依據(jù),更加科學、開放地進行教學主題的設計、教學內容的整合以及教學活動的設計,這樣就有效地協(xié)調了各個教學版塊的教學,使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能在循序漸進地內化、遷移中獲得提升,以此促進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整體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現(xiàn)行的小學英語教材中,大多都是以單元的形式進行編排的,而其中涉及的英語知識雖然零散,但是都會以某一線索的形式進行貫穿與整合,以此為學生提供具有主題性的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在這一語境中獲得更具整體性的學習效果。由此可見,在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中,單元教學主題的提煉與確定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習活動觀下積極地進行小學英語單元教學內容的整體性分析,并在此過程中進行單元教學主題的科學提煉與確定,為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科學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一,教師應以文本的整體性解讀為基礎,進行教學主題的提煉。教學文本的整體解讀是教學主題提煉的重要基礎。因此,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就應對教材中單元內的教學內容進行整體性的分析,從中進行核心主題的提煉。比如,進行外研社版五年級下冊Module3 Unit 2“Sam ate four hamburg?ers”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對其中涉及的教學內容進行綜合性的分析,進行“健康飲食,健康生活”教學主題的提煉,使學生能在對這一主題內容的學習中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形成健康的飲食意識,以此促進單元整體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
第二,教師應以學生學情的具體分析為前提,進行教學主題的確定。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教學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具體學情的分析作為教學主題確定的重要影響因素,關乎著課堂教學針對性、有效性的提升。比如,在進行外研社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的Module 4 Unit 2“We can find informa?tion from books and CDs”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搜集信息的意識及能力的基礎,進行“如何正確、有效開展課外閱讀、學習”“增強自主學習能力”等相關教學主題的設計。這樣不僅凸顯了教學內容的主題,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更使學生在這一主題的學習與參與中獲得了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時代的迅猛發(fā)展以及人們對核心素養(yǎng)的追求,使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面臨著日益多元化、時代性的發(fā)展需求。而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英語教材改革雖然獲得了顯著的成果,但是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發(fā)展,難免會出現(xiàn)一定的滯后、脫節(jié)現(xiàn)象,無法滿足教師主題教學的需求。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過程中,以學習活動觀為指引,在具體單元教學主題下,科學地進行教學內容的拓展與重組,以此實現(xiàn)單元主題深度學習的開展、滿足學生主題學習的需求,為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培養(yǎng)提供教學內容的基本保障。
第一,教師應圍繞教學主題進行單元教學內容的整體性構建。在小學英語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中,教學內容的整體性構建是體現(xiàn)教學主題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就應結合教學主題,從整體上進行單元教學內容的補充、拓展與重組,使教學內容更具層次化和開放性,能更有效地體現(xiàn)教學主題。如,在進行外研社版四年級下冊Module 2 Unit“1 Lon?don is a big city”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就應對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及時發(fā)現(xiàn)其中所存在的知識漏洞與不足,如倫敦這座城市的發(fā)展歷史、在英語歷史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城市特色等,并引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或自主搜集進行教學的補充與拓展,這樣就極大地豐富了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了本單元教學內容更為科學的整體性構建,使小學英語的主題性教學目標更加凸顯。
第二,教師應結合單課時的教學需要,進行單課時教學內容的重組。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一個教學主題的講解需要多個課時,而每個課時中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銜接關乎教學主題的整體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結合單課時的教學任務進行單課時教學內容的科學整合。仍然以上述的Module 2“Unit 1 London is a big city”為例,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包括學習新知、積累語言、趣味操練以及培養(yǎng)技能等多個課時,教師應結合每個課時的教學任務進行相應教學內容的重組。比如,在積累語言的課時教學中,教師就應積極地引入相關的課外閱讀材料,使學生在課內教學與課外閱讀的結合中,進行相應教學內容的拓展性重組,以此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學生在相關知識方面的積累,進一步優(yōu)化單課時的教學內容,有助于整體性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教學因素,發(fā)揮著重要的教育意義,它不僅是具體教學活動設計的基點,也是教學活動的歸宿和衡量標準。由此可見,教學目標的科學制定,指明了教學活動的發(fā)展方向、保障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學習活動觀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中,教師就應充分地重視單元教學目標的科學制定,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內容的構建以及教學活動的設計,以此促進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首先,結合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階段性培養(yǎng)需求,進行單元整體總目標的制定?;趯W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是關注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教學方式,其整體教學目標應結合學生階段性的發(fā)展需求,進行科學的制定,以此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比如,語言運用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各個學段中都有相應的培養(yǎng)需求,教師在四年級下冊教學Mod?ule 1 Unit 2“He's cool”相關內容時,就應結合中學段學生英語語用能力培養(yǎng)的任務,制定“介紹自己熟悉的人物”的口語表達教學目標,并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活動的參與,使學生能消除表達障礙,形成敢說、樂說的語言表達品質,以此促進單元整體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
其次,根據(jù)單元整體教學中課時的具體安排,進行分課時具體教學目標的制定。在小學英語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中,總目標的實現(xiàn)是以各個細化目標的實現(xiàn)為基礎的。教師在對整體教學目標制定的同時,還應對具體的課時目標進行細化的制定,使每節(jié)課都能在得到有效開展的基礎上,實現(xiàn)總體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比如,在教學外研社版五年級下冊Mod?ule 7 Unit 2“I'll be home at seven o'clock”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根據(jù)具體的課時安排,進行每個課時具體教學目標的制定。第一課時,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文中關于時間表達方法知識的教學,可以制定“引導學生正確表達時間”的課時教學目標。這樣教師就可以通過具有趣味性教學游戲的設計,引導學生結合自己所拿鐘表的圖片,進行圖片上標注時間的正確表達。而第二課時,教師應結合“What time will you be home?”“It’s a quarter to ...”“It's half past ...”等句型的教學任務,制定“熟練掌握運用這一句型”的具體教學目標,并通過具有合作性口語交際活動的開展,來促進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在學習活動觀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學活動的設計與開展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它不僅以實踐性的方式搭建了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橋梁,也從更深度的層面促進了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逐步提升。因此,在基于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中,教師就應積極地進行多元化、遞進性教學活動的設計與開展,使學生在對符合英語語言學習規(guī)律的理解、實踐運用及遷移創(chuàng)新活動的參與中,獲得相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遞進性培養(yǎng),以此滿足主題教學的需求,提升小學英語單元教學的整體性效果。
綜上所述,新課標中學習活動觀的提出,為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優(yōu)化、創(chuàng)新改革指明了嶄新的發(fā)展方向。教師在小學英語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中,應積極地進行學習活動觀內涵的理解以及有機的整合,以此實現(xiàn)小學英語教學主題的科學提煉、教學內容的合理構建、單元教學目標的層次化制定以及教學活動的主題性設計。這樣就使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所有教學行為都圍繞同一教學主題進行,以此更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中主題性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同時使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這一主題學習過程中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實現(xiàn)了整體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