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英
(延吉市第四中學,吉林 延吉 133000)
初中階段教育對于每個人的成長和未來發(fā)展的影響都是尤為重要的。在這一教育階段,學生們不僅要在青春期的身心成長中完成破繭,更要在三年的時間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升學壓力帶來的壓力。在這一時期,能夠幫助學生升入理想高中,是學校、教師、家長以及學生本身共同的愿望。但是由于知識基礎、成長環(huán)境、家庭教育、個性習慣等客觀差異的存在,學生們在學習上取得的成績必然是有高有低,相同的愿望也必然只有部分學生能夠?qū)崿F(xiàn),不同學生今后的成長道路更可能是千差萬別。正因如此,初中階段教育者的責任要求學校、教師以及家長,要在學生尚未具備理性管理自己的能力時,以正確的方法進行引導約束,無論能否幫助學生實現(xiàn)愿望,都能使其多些收獲、少些遺憾,在初中階段成為最好的自己。
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的學習信心,對其一生的成長都是大有益處的。在實際教育過程中,確實存在一部分學生無論如何努力,學習成績始終無法提升,但是全面地看待其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擁有學習信心并為之努力過的學生,定然會在個人修養(yǎng)、意志品格、思維方式等某些方面有所提升的。
在整個初中教育階段,學生如果能夠堅信努力一定有收獲這一觀點,不僅可以樹立強大的自信心,更是能夠讓學生在正確認識自我、改正缺點、發(fā)揚優(yōu)點、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中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讓學生堅信努力一定有收獲”首先是建立在教師教育觀念轉(zhuǎn)變的基礎上的?!盀榱嗣恳晃粚W生的發(fā)展”是新課標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和閃光點,同時學生作為發(fā)展中的個體,也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作為教師首先應該相信學生自身潛藏著的巨大發(fā)展能量,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積極成長的,是追求進步和完善的,是可以獲得成功的。
“讓學生堅信努力一定有收獲”是建立在學生對自我的正確認知基礎上。在大多數(shù)人的直觀的印象里,評價一名學生最基本的標準,就是學習成績的好壞,這種觀點雖不正確,但學習成績較好和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身上的確存在著不同的代表性問題,在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過程中有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即:“好學生”找不足,“差學生”找優(yōu)點。
“好學生”找不足:通常情況學習好的學生由于成績出色、常被表揚,但也正因為他們做得好,周圍經(jīng)常會忽略了他們的缺點,導致他們形成了自尊心強、過于自信、自我感強等一些性格特點,如果不能看清自己,走入社會后可能會很受打擊,幫助他們看清自己身上的不足,也是在幫助他們一點點進步。
“差學生”找優(yōu)點:對于大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而言,或多或少會因為成績不理想,在心靈深處萌生自卑。在幫助他們的過程中要發(fā)掘培養(yǎng)他們的閃光點,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即便成績上仍然不理想,但是保持好愛勞動、懂禮貌、樂助人等優(yōu)良品質(zhì)也會讓他們在今后的成長道路上多有受益。
無論初中還是其他教育階段,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的最好辦法之一,就是讓其不斷地完成自己的階段目標任務。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非每一名學生都有能夠客觀為自己設立詳細可行目標的能力,有的學生將目標設定的遠大模糊,極易輕言放棄;有的學生又將目標設定的過于簡單容易,只為自我安慰。因此,這便需要教師結(jié)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幫助他們設定稍有挑戰(zhàn)能夠步步提升的階段目標。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先生在一次演講過程中,分享了一段他幫助一名起初語文只能考8 分學生的教育經(jīng)歷,其中就是使用了設置切實可行階段目標的方法,最終幫助這名學生提升到了及格分數(shù)。
校園生活的內(nèi)容本就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每個一名學生也都是與眾不同的。在初中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學校和教師應多注重學生的身心素質(zhì)全面發(fā)展,適宜地組織學生開展合唱比賽、藝術(shù)節(jié)、運動會、球類競賽等各類活動,不僅能夠極大充實學生課外活動,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搭建了學習成績以外的展示平臺,學生在此條件下收獲的自信往往更能幫助學生熱愛校園生活、熱愛學習生活進而實現(xiàn)全面的進步。
一個都不放棄是一種教育理念,更是一種教育行動。教師將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yōu)榧喝芜@當然無可厚非,但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靈魂都應該被尊重,學習成績也絕不是定義一個學生好壞的全部依據(jù),每一個學生渴望成為更好的自己,每一名學生都沒有被放棄的理由。
習近平總書記說,“好老師應該是仁師,沒有愛心的人不可能成為好老師?!蹦軌虻玫浇處煹年P(guān)愛,是每個學生最起碼的心理需求,師愛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也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必然要求。平等地關(guān)愛每一個學生,堅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才,熱愛學生,寬容學生,尊重學生,賞識學生,激勵學生積極向上、持續(xù)發(fā)展,不斷從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
從教育不可忽視的教學目標來說,培優(yōu)是教師的水平,合格率是教師的責任心。抓好幾名成績好的學生并不難,拉起整個班級的學生取得合格則是對教師能力和責任心的雙重考驗。面對學生參差不齊的學習水平,這需要每一名教師具備從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上、引領學科思維方式上、指導學生學習方法上找突破口的能力,努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科的合格率。
從教育的最終目的來說,不拋棄不放棄的最終目的是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而不應僅僅是看這個孩子有沒有取得好成績,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也許整個的初中階段教育不會讓學生顯現(xiàn)出實質(zhì)性的變化,但這一時期的表現(xiàn)很可能會是今后一生的縮影。一個沒有毅力吃不了學習苦的學生,可能就是以后工作中也吃不了苦、經(jīng)常半途而廢的人;一個學習總馬虎的孩子,可能工作中就是個總愛出錯的人。反之,一個學生即使覺得學習苦還依然堅持學習,以后工作生活中也是一個能吃苦、遇到困難不退縮的人;如果一個學生即使做不好但也從不放棄,以后可能就是一個勤能補拙的人。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強調(diào)說:“最完備的教育模式是‘學?!彝ァ逃瑢W校和家庭是一對教育者?!奔议L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學校是學生汲取營養(yǎng)的甘泉,為了使學生得到更好的成長,構(gòu)建良好和諧的家校合作能夠?qū)⒔逃δ軐崿F(xiàn)最大化。
良好的合作模式建立在雙方互相認可的基礎上。對于家長而言,應該認識到“孩子上學”不是僅僅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來讀書這么簡單,校園集體學習的環(huán)境可以激發(fā)孩子的集體榮譽感,增進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多方面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家庭教育所無法企及的,會讓孩子懂得更多家庭教育所欠缺的部分,孩子只有在學校這個大環(huán)境中長大,才可能讓孩子更全面更健康的成長。對于學校而言,沒有家長配合的教育同樣難以深入學生內(nèi)心,尤其在知識以外的做人成長方面,家長往往會代替學校成為主導。
學校和教師作為家校合作中的主導者,應該將溝通當做一門學問來做。針對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事無巨細的溝通可能會使家長質(zhì)疑學校和教師的能力,久無消息又可能會使家長認為孩子缺乏教師的關(guān)注。因此,除學生較為重要的偶發(fā)事件聯(lián)系外,教師應積極利用家長會、開放日、家訪日等特殊機會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教學進度、班集體氛圍、學生本人的近期表現(xiàn)等,并提出希望家長在其子女教育中提供的具體幫助以及有針對性的配合方法。同時教師在提出家長配合要求時也應結(jié)合家庭環(huán)境、家長的理解程度,做到切實可行且合情合理,及時糾正部分家長認為自身文化程度低便可將子女教育徹底交給學校的錯誤想法,消除部分有教育思想的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誤解。不論學校還是家長希望孩子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這一初衷都是相同的,隔閡因誤解而產(chǎn)生,誤解也會因溝通而化解。
在家校合作的過程中,學校和教師對于家長的尊重體現(xiàn)在詳細了解每個家庭的環(huán)境特殊性,無論其工作和身份做到一視同仁,以專業(yè)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耐心的對其進行講解、尋求幫助。家長對于學校和教師的尊重體現(xiàn)在客觀認可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管理方法,有不同意見時及時詢問溝通,主動做到在子女面前維護學校和教師的形象。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促進教育公平,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學校的教育理念和辦學方向,決定了學生的成長方式。在教育過程中,不是平均就是公平,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最適合的教育才是公平。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中,應使學生們能夠堅信,人人都有進步的方向和成長的空間,只是我們還需努力。教師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無限的發(fā)展可能。學校教育是人類傳承文明成果最終要的方式之一,因此,學校的重要任務就是讓學生掌握他們應當掌握的知識。然而,學校教育的作用并非僅此而已,教師要將提高人生命質(zhì)量的機會公平賦予每一個學生,讓其敢于收獲更加文明、更加科學、更加幸福、更加美滿的明天。教師要秉持公平教育理念,要用愛心去呵護每一個學生,要用溫馨的笑容、鼓勵的語言、友好的動作與學生交流,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熱情與期待,進而從內(nèi)心產(chǎn)生積極向上的愿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樹立公平教育的理念,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為他們制訂科學合理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教師要注重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與指導,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和進步。
促進初中生的和諧發(fā)展,幫助初中生成為最好的自己,需要學校、教師、家長以及學生本人的共同參與。全面培養(yǎng)是學校給予學生的公平對待,不拋棄不放棄是教師給予學生的傾囊相授,幫助照顧是家庭給予學生的情感支持。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是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zhì)和良好的人格,不斷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和諧發(fā)展,從而使他們逐漸成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