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彤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管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665)
教育部在教高〔2007〕1號文件中強調:“繼續(xù)開展大學生競賽活動,重點資助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和廣泛參與面的大學生競賽活動,激發(fā)大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培養(yǎng)大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1]。而如何形成科學的競賽管理機制,合理開展系列化的學科競賽活動,充分調動大學生的參賽積極性和提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已成為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不容忽視的問題。筆者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以掌握廣東某應用型本科高校(以下簡稱某校)物流專業(yè)學科競賽的參與狀況,通過數據統(tǒng)計及分析,說明學科競賽與學生能力之間的關系,提出利用學科競賽促進學生能力發(fā)展的有效策略,旨在為應用型本科高校物流專業(yè)大學生人才培養(yǎng)和學科競賽的策略提供參考。
從2010級開始,某校物流系學生多年來一直參與學科競賽。參與的物流學科競賽項目主要有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供應鏈管理大賽、大學生沙盤模擬經營大賽、供應鏈建模設計大賽、校內物流協(xié)會自主舉辦的“新生杯”物流設計大賽和團總支舉辦的“新道杯”沙盤模擬經營大賽等。物流學生近年來也參加了“挑戰(zhàn)杯”等全國性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競賽。筆者采用定性與定量、問卷和師生訪談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和收集學校發(fā)布的賽事信息以及賽事文檔獎項等數據,較好地保證了調查結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問卷調查是通過問卷星系統(tǒng)以在校和已就業(yè)大學生為調查對象,覆蓋2015-2019級共5個年級的學生。問卷主要關注學生基本特征、學生對學科競賽的認知和參與情況、參賽效果以及學科競賽對學生能力發(fā)展的影響等。調查發(fā)放問卷112份,回收問卷112份,其中有效問卷107份。通過使用Alpha分析模型檢驗問卷的可信度,得到Cronbach α值為0.78,表明數據信度質量好,具有很好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有效問卷中各年級學生的占比從15級到19級按順序分別為12%、18%、22%、24%、24%。有學科競賽經歷的學生32人,競賽級別覆蓋校、市、省和國家級,其中獲得省級以上獎項的15人,但沒有參加過學科競賽的學生占多數,說明競賽發(fā)展的潛力還很大。訪談對象是從問卷調查對象中選取的9位學生,分別屬于無參賽經驗、有參賽但未獲獎、參賽并獲獎的三種類型。另對4位指導過學生競賽的物流專業(yè)教師進行了訪談,其中2位獲得省級以上競賽優(yōu)秀指導教師獎。
問卷列出5項對學生能力提升有利的競賽因素,各因素的促進作用程度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法。1~5分別對應完全不同意、不同意、沒意見、同意、完全同意進行評價,5項因素按得分平均值順序排序為:專業(yè)教師指導4.92、競賽方案設計4.26、比賽現場答辯4.26、團隊合作4.24、競賽內容能結合企業(yè)實際4.22。調查結果顯示:“專業(yè)教師指導”一項最為重要,但5項因素得分均在4.22分以上,顯示出均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問卷關于大學生參加競賽可提升的5項能力,按得分平均值順序排列為:實踐動手能力4.88、自主學習能力4.85、團隊合作能力4.60、理論知識4.12、創(chuàng)新能力3.42。創(chuàng)新能力得分最低,造成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目前的競賽課題限制嚴格,學生自主發(fā)揮的余地較小而造成的。
在訪談中,教師們都贊同物流學科競賽對培養(yǎng)學生能力非常重要,認為學生需要積累遠超課本知識以外的知識,才有可能在學科競賽中獲獎,而且競賽中除要具備必不可少的物流專業(yè)技能,參賽者還需具備協(xié)調溝通、運營統(tǒng)籌和決策能力,以及諸如計算機技術等多方面知識的應用能力。
訪談的大學生也認同學生能力的提升與學科競賽正相關,認為參賽后對課程中理論知識的理解上升到了另一個層次,有些課上似懂非懂的觀點只有經歷實踐才能真正領會。關于團隊合作,受訪者認為“很重要!只有良好的協(xié)調配合,才有可能在思維的碰撞中迸發(fā)靈感,設計出最合理的解決方案”。關于自主學習,參賽大學生認為“知識積累就不用說了,競賽給我?guī)碜钪匾臇|西是自主學習的能力。參賽前我從不會主動去涉獵課程以外的知識,但為了在競賽中表現得更好,我在短期內閱讀了大量文獻資料和案例,并將它們運用到方案的設計中,這種能力對我的未來發(fā)展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學生看待物流專業(yè)的角度也不同了:“參賽前我認為物流十分枯燥,只是簡單地配送、儲存貨物,但參賽后我對物流產生了崇拜,物流不是簡單的點到點,而是要綜合的統(tǒng)籌規(guī)劃才能找到最優(yōu)方案,需要物流管理者掌握的知識太多了,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2]??梢姡瑓⒓游锪鲗W科競賽對學生能力和認知的提升是全方位的。
關于學科競賽對工作就業(yè)有幫助作用方面,完全同意的占21%,同意的占60%,不確定的占16%,不同意的占3%,完全不同意的0%。具體幫助形式上(多選題):認可帶來更多面試機會的占比65%,同等條件下優(yōu)先錄用的占47%,薪酬待遇更高的占比36%,升職機會更大的27%,其他方面有幫助的占比為6%。此次調查對象中,從事物流相關工作者17人,薪酬范圍在2200~9600元之間,而其中有物流學科競賽經歷者6人,其月工資均在5000以上,可見參賽者在畢業(yè)后從事物流工作時能獲得更高的薪酬。
在學校對學科競賽重視程度這一選項上,70%的學生選擇項是一般重視,26%的學生選擇比較重視,選擇非常重視和不太重視的學生各有2%。故從學生角度來看,學校對物流學科競賽的重視程度不夠。關于“你認為當前競賽最有待完善的措施”,按獲選比例的順序排列依次為:強化賽前輔導55%,提高激勵強度22%,加強宣傳力度17%、授課內容與競賽接軌6%,更多組織校內競賽0%。可見,學生對競賽指導的渴望程度最高。調查對象中未參加過賽前輔導的學生占總人數的81%,而有競賽指導經歷的,大多數接受的是咨詢和疑難解答方面的輔導,難有系統(tǒng)全面的培訓指導。
訪談中教師們表示,學校的支持力度會影響教師指導學生參賽的積極性,因為教師平時除了日常教學外,在當前績效評價體系下,教師更愿意把時間精力投入到論文和科研項目中,對學生競賽的指導屬于“良心活”。學生們普遍反映得到專業(yè)教師指導機會較少,因此競賽中對學生的自學和自律能力要求極高,在某些時候會因找不到問題解決辦法而出現挫敗情緒,甚至放棄參賽。
對于獲取學科競賽信息的來源(多選項)的調查,80%學生表示有從學生團委學科部或學生物流協(xié)會獲取通知,但通知主要是關于校內競賽的,而直接從授課教師、同學、互聯網處得到競賽信息的分別占23%、29%和10%。,這既反映出學生對校園內部信息來源具有明顯的依賴性,也反映了校外競賽信息傳播渠道不暢。訪談中有學生說:“如果不是專業(yè)教師分享信息,學生根本不會知道有這些比賽”“學校通知競賽信息的只有‘挑戰(zhàn)杯’,沒看過他們通知物流學科競賽的信息”。教師訪談中提到,“目前學校并沒有學科競賽的組織機構,所有信息和通知安排都需要老師學生自行獲取和傳播”。
問卷調查認可學科競賽獲獎對校內獎學金評選有幫助的答案占96%,認可對優(yōu)秀黨團員評選有助力的占20%,對三好學生評選有利的占12%,對五四青年評選有利的占6%。學校對個別學科競賽的高級別獎項有物質激勵,諸如參加全國供應鏈建模設計大賽,獲國家級獎的學生其綜測分有相應加分,對申請獎學金有利,但加分幅度相對于綜測總分而言占比很小,因此獲獎加分起到的實際幫助作用有限。而獲得省級以下競賽獎,學生既無綜測加分也沒有其他激勵。教師們表示,“在學科競賽上,學校沒有形成指導培訓體系,沒有提供競賽的各種信息,更別提對國內各大物流學科競賽進行專業(yè)分析和競賽策略設計。教師只能基于自身對賽事的了解來進行指導,指導的針對性不好”。另外,對教師指導學科競賽的激勵也小。
問卷里56%的學生選擇大三,理由主要是具備較完善的專業(yè)知識才能獲得好成績。32%的學生選擇大二,理由是專業(yè)知識已基本形成可以參賽且時間較高年級更充裕,因為大三大四需要大量時間準備研究生或公務員考試。12%的學生選擇大四,理由是知識儲備最充分。訪談中,教師和學生都認同知識儲備越充分競賽獲獎機會越大。教師們覺得大四上學期參賽最佳,但也認同考研或實習會牽扯學生大量的時間精力。因此,對于要準備研究生或公務員等考試需要大量備考時間的學生來說,最佳參賽時間有沖突。
學科競賽好成績的取得一方面需要學生的興趣愛好,另一方面參賽學生在得到外出競賽的資格后,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競賽所需設施設備和費用問題。尤其是全國大學生物流仿真設計大賽,需要在電腦上進行各物流環(huán)節(jié)操作,操作時間長短是競賽的一項主要分數,故必須配備高性能電腦來保障操作的順暢性。而去外地競賽,交通住宿及參賽費用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也實在難以自費承擔。因此,學校的財務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學校必須保障對物流學科競賽的支持力度,應明確獎勵制度和一定的學科競賽專項經費,以保障競賽所需設施設備、差旅費用、指導教師補貼等。
學校應成立學科競賽指導委員會,下設各專業(yè)分會,分會由學院領導、專業(yè)帶頭人、專業(yè)教師和獲獎學生代表組成。物流分會組織對國內所有物流學科競賽的參賽形式、內容、評分標準、往屆競賽情況和獲獎可能性進行全面研究分析,挑選出適合本校學生參與的競賽項目,制定出整套完善的參賽策略。教師在平時授課時注意結合學科競賽要求,向學生介紹競賽的相關知識,實訓課中通過模擬學科競賽的參賽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參賽技巧,指導學生熟悉和完成相關物流環(huán)節(jié)的操作,并依據操作熟練程度、操作時間等評分標準,挑選出優(yōu)秀的學生組隊,在學校的支持下進行有計劃、有目標、有詳細培訓進度日程和必要設施設備的競賽培訓。教師有針對性地教授學生掌握競賽項目的知識和討論設計最優(yōu)方案,這樣的流程會極大地提升學生能力和獲獎機會。競賽委員會根據下一年度的競賽計劃和策略,每年為下一年度的競賽組織隊伍,選拔優(yōu)秀的有競賽經驗的高年級本科生擔任組長,協(xié)助指導教師完成團隊訓練任務。
學校需要制定學科競賽和社會實踐的學分認定細則、大學生學科競賽項目管理培訓辦法等政策,對競賽項目分層分類做出詳細規(guī)定,對參賽的學生給予相應的獎勵學分、實踐學分等。學校的物流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應將競賽獎項與學分直接關聯,規(guī)定獲得競賽獎可記為公選課學分或者免修與競賽內容重合的課程。例如,獲得國家級ERP沙盤模擬大賽獎項的學生可免修ERP課程。
學校還應將競賽獲獎與指導教師的工作量認定、評優(yōu)評先和職稱評定關聯起來,并實施指導津貼以激勵教師指導學科競賽。比如,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的競賽指導獲獎教師不僅能獲得榮譽稱號,還能得到學校的物質獎勵,尤其是近年來該校的職稱評審中,已將指導學生獲得國家級競賽獎勵作為加分項,從而大大提高了專業(yè)教師指導競賽的積極性[3]。
建議學校在物流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加入學科競賽因素,與課程設置和學科競賽結合起來,在平時的教學中就傳授競賽相關知識。以“百蝶杯”全國物流仿真設計大賽為例,其競賽模式為在百蝶軟件中完成物流實操模擬+提交物流設計方案,其內容選擇與“物流系統(tǒng)規(guī)劃與設計”課程內容高度重合,且課程實訓所用軟件也是百蝶物流仿真軟件,提前熟悉該軟件對于參賽有很大的幫助作用。每年的大賽時間都在11月,參賽學生大概率為大三學生,此時處于大三上學期末期。因此,建議將以往安排在大三下學期的“物流系統(tǒng)規(guī)劃與設計”課程計劃調整到大二下學期,這樣一來,物流學生提前學習該課程,掌握理論知識和實操軟件后能在學科競賽中發(fā)揮得更好,學科競賽也強化了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真正做到課程學習與學科競賽相輔相成。目前,大多數學科競賽均以小組為單位參賽,是否能夠在競賽中勝出取決于小組成員的綜合表現。在平時教學中,教師應多設計由學生小組共同完成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協(xié)作能力。這樣有利于學生之間增進了解和信任,知曉如何與他人合作,在參賽報名時,能快速找到合適的同學組隊,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參賽意愿和參賽質量[4]。
筆者所在學校已經與中外運瑞馳物流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聯合設立了物流實習基地,實習范圍覆蓋保稅倉儲運輸、國際貨代、供應鏈管理等多方面,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習環(huán)境。學校如能進一步根據實習企業(yè)實際需求設立課題,由資深教師指導學生對企業(yè)進行調研,制定解決方案交由企業(yè)評價篩選,以方案實施效果計學分。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再參加競賽會更有把握獲得好成績,企業(yè)的實際問題也得以解決。當然,這一舉措的難點在于學校的學分認定制度和實施過程中學校和企業(yè)如何分擔費用等問題,這也是當前難以開展大規(guī)模實習的緣由,需要學校重視并予以制度化。
互聯網現已成為年輕人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大學生的學科競賽宣傳形式中,網絡宣傳必不可少??紤]到建立和維護網站成本較高,且需要學生主動訪問,筆者認為目前最實用的網絡宣傳方式是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可便利地定期推送有關物流學科競賽的信息、物流參賽技巧、軼聞等內容,以推文的形式將學科競賽的信息圖文并茂地展示出來。這種方式既能更好地吸引大學生注意力,也能讓其對學科競賽有初步的了解,提高參賽興趣。
目前,某校物流協(xié)會采用會員制,且只是每年在新生入學時吸收新生會員。由于新生對物流專業(yè)還沒有深刻的認識,出于興趣而加入協(xié)會的學生并不多,因此物流協(xié)會會員規(guī)模一直不大。物流協(xié)會所舉辦的活動除“新生杯”物流設計大賽外就是分享會,主要是請高年級學生分享其經驗和觀點,其分享內容的知識面和專業(yè)程度有限。筆者認為,物流協(xié)會完全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為競賽提供助力。諸如,定期組織趣味物流活動、物流板報征文、負責物流公眾號的管理和運營、收集物流專業(yè)新聞和新技術文章、物流小視頻等一些能引起學生興趣的信息進行定期推送,并收集學生回饋信息加以改進。吸收新會員可改每年一次為常年歡迎加入,并進一步宣傳和吸收其他專業(yè)的學生加入。在有學校財務支持的情況下,分享會可以邀請校內外專業(yè)教師、物流企業(yè)經理人等作為主講,有利于會員對物流實際運作的深入了解。在國內各大物流學科競賽進行期間,由于進入到省級以上比賽時參賽隊伍數量有限制,物流協(xié)會可組織校內賽落選和未參加競賽的會員對競賽隊伍進行跟蹤關注,使其熟悉校外競賽的流程方式和內容,學習優(yōu)秀隊伍的經驗,為學生今后的參賽培養(yǎng)信心和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