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博 張 利
(1.河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河南·新鄉(xiāng) 453007;2.河南工學院外語學院 河南·新鄉(xiāng) 453003)
在高新科技快速發(fā)展的今天,隨著大數(shù)據(jù)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成熟運用,VR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多媒體技術,已經(jīng)逐漸進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些領域發(fā)揮著傳統(tǒng)技術無法替代的作用。紅色 VR場館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VR技術相融合的具體表現(xiàn),它開辟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新形式,賦予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新的時代特征,特別是為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提供了有益探索和技術支持。
場館學習(Museum Learning)理論認為,場館是學校之外的第二教育系統(tǒng),相對課堂授課,場館學習資源豐富、環(huán)境輕松、時間靈活、學習隨意,給學生提供了輕松自由、自主自導的非結構化學習方式[1]。將VR技術與場館學習相互加持并創(chuàng)造性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去,體現(xiàn)“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教育趨勢[2][3]。將紅色VR場館嵌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科技發(fā)展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新常態(tài),紅色VR場館有著紅色場館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普遍特征之外,其本身還具有突破時空的限制、豐富教學資源以及增強教育效果等優(yōu)勢。
青年大學生具有獨特的思維方式、新穎的生活習性,這就要求高校在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考慮這一受眾人群的特點,開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把握時代脈絡,不斷創(chuàng)新,因時而變,因勢而行,形成具有新形式新模式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紅色 VR場館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夠改變傳統(tǒng)思政課教學理念單一和單調無趣的教學模式,打破教師“滿堂灌”和“一言堂”的局面,以學生為本,圍繞學生開展思政課教學,能夠將以往以老師為主的課堂轉變?yōu)閹熒p主體參與的課堂。
紅色 VR場館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交互性、開放性和逼真性的特點,運用數(shù)字化實踐教學虛擬場景的創(chuàng)設,將書本上的革命人物深度刻畫,革命用物真實還原,革命事件動情描繪以及革命精神的滲透融合,并將其嵌入立體化的場館模型中,使紅色文化與時代合拍,符合學生的心理訴求,更好地將學生所學知識內化為學生自己的人生體驗[1]。學生置身于身臨其境的虛擬仿真實驗環(huán)境下,以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將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生動具體場景,實現(xiàn)了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深度融合,不斷增強授課的生動形象性,便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消化和吸收。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實踐教學重點在于讓大學生參加校外實踐,著力點在與讓學生深層次的體驗參與,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帶領學生到實地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不論是從地域時空還是教學經(jīng)費上都是不現(xiàn)實的。高校通過VR技術虛擬還原出不同的紅色VR場館可以打破傳統(tǒng)實踐教學中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也為進一步節(jié)約了實踐教學成本。VR技術視角下場景具有真實性和逼真性,紅色VR場館完全使學生處于一個沉浸式的場館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根據(jù)課程內容選擇不同的紅色場館開展實踐教學,為學生提供不同于傳統(tǒng)思政課教學的學習體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就可以使用紅色VR場館教學,學生通過利用計算機和手機或其他 VR設備置身于虛擬環(huán)境中,采用交互式體驗的途徑參觀瀏覽,例如,通過VR技術對紅旗渠開鑿進行情景模擬,學生能夠真實地感受到歷史時期開鑿紅旗渠的惡劣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腦力、智力和潛在能力的開發(fā),也有助于學生抗挫能力、合作能力的提高。虛擬仿真教學通過真實場景的考驗,有助于學生從中汲取源源不斷的革命精神力量,在思考、感悟中進一步強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情感認同,同時也可以實現(xiàn)與其他高校之間的優(yōu)勢教學資源共享。學生可以與外校教師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線上溝通和交流,不同地域的學生也可以實現(xiàn)在線互動,多種形式的在線學習交流方式也能夠滿足學生的多方位學習需求,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最大程度上為學生提供高效便捷的優(yōu)質學習資源。不僅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運用,還可以在校內各部門、各單位實現(xiàn)資源共享和利用。如可以開放給相關部門用于主題黨日和團日活動、學生骨干培訓、青馬學員教育、第二課堂活動,也可以開放給附屬小學、附屬中學用于學生實踐活動等,讓師生在活動中通過情景模擬、歷史再現(xiàn)、角色體驗等方式提升活動效果。
環(huán)境對于大學生行為方式、行為過程和行動效果等方面存在著種種制約關系,對大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是指影響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發(fā)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運行的一切外部關系的總和。VR技術加持于紅色場館本身,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環(huán)境。針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一些抽象難懂的知識內容,借助VR技術能夠將抽象難懂的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具體事例或文字圖片,學生在紅色VR場館情景下,與虛擬場館中的人物和事件進行體驗交互,又與現(xiàn)實中的教師學生進行交流情感,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這種紅色VR場館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之間產(chǎn)生了碰撞,既有助于師生在教學中的深層次互動,實現(xiàn)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有機融合、直接經(jīng)驗與間接經(jīng)驗的緊密聯(lián)系,又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從而激勵學生在逼真的學習情境中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知識去體悟紅色文化,弘揚紅色精神。
隨著 VR技術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結合得到了重視,近年來,一些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紛紛開始建立了自己的紅色VR場館,探索將VR技術嵌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中去,通過近幾年的實驗性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實際經(jīng)驗,紅色VR場館教學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替代實踐教學,給我們帶來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新方式。但在也的確存在一些問題都值得我們關注。
紅色VR場館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投資建設紅色VR場館,這就涉及到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大量投入。紅色VR場館的建設并不是直接購買設備和軟件的問題,還涉及到場地布置、人員配備、教學管理等一系列問題,這對于文科院系來說是一筆非常大的經(jīng)費,文科院系的經(jīng)費相比理科院系來講往往是比較少的,如果沒有學校的大力的資金投入和支持是很難實現(xiàn)建設紅色VR場館的。
從人員配備上來講,紅色VR場館是要配備相應的教學管理人員的,這些人員必須具備VR技術應用于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條件,目前來講,這類教學管理人員還是比較緊缺的。從場地布置上來講,紅色VR場館嵌入實踐教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教師帶領學生外出進行實踐教學所產(chǎn)生的安全、管理和經(jīng)費等一系列問題,但思想政治理論課畢竟是全校性質的公共課,涉及成千上萬學生實踐教學,要解決紅色VR場館容納學生數(shù)量的問題,也需要學校在場地布置上提供大力支持。
硬件是紅色VR場館必不可少的條件,運用VR技術進行實踐教學是學生通過使用VR設備來走進虛擬場景,這是一種人機構建的環(huán)境,良好的硬件設備是讓使用者感到自然舒適的。但就目前而言,VR硬件設備的人機交互體驗感做得還不夠完善,一方面來看,在紅色VR場館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學生使用的頭盔往往比較沉重,VR目鏡的分辨率還不夠高清,學生經(jīng)過一堂課的佩戴,容易產(chǎn)生眩暈感和緊張感等情況。為了給學生營造沉浸性和想象性的虛擬教學環(huán)境,利用VR進行教學會使用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信息傳入方式,這種多通道信息傳入方式能夠深層次的刺激學生的感官系統(tǒng)并帶給學生更加真實的學習感受,但這種持續(xù)的高強度的感官刺激可能會對學生造成感官系統(tǒng)認知載荷過重的影響,這種不良影響會讓學生產(chǎn)生不適感進而影響學習效果。
就目前而言,相當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文科專業(yè)出身,加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一些思政課教師的思想觀念已經(jīng)落后于新科技革命的腳步。紅色VR場館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新形式的時間還比較短,尤其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有著新的思想觀念要求和技術素養(yǎng)要求。一方面,教師要學懂弄清運用紅色VR場館應用于教學的價值和如何使用紅色 VR場館開展實踐教學,另一方面,教師不僅要與時俱進地學習政治理論知識,還要不斷學習人工智能、VR技術、大數(shù)據(jù)等新的科技手段,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相關技術培訓,以便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的目標。
在紅色VR場館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過程中,學生處于主體性和主導性的中心地位,能夠自主探索知識、建構知識,自由空間大;教師在其中大都扮演著觀察者和記錄員的角色。教師通過觀察和記錄學生聲音、表情和行為的變化可以較好地評估教育教學的效果。目前,在教學過程中還沒有相應成熟的評價系統(tǒng)對學生的具體學習流程做出客觀評價,因此很難確保學生的學習質量。在虛擬仿真實踐平臺下,學生的行為表達不太容易識別,也可能不太真實,這導致虛擬環(huán)境下學生表情、行為及聲音變化的因素具有多樣性,諸如對技術的崇拜、對教學內容的感動或其他不可控的因素。倘若僅僅依靠學生在虛擬環(huán)境下的聲音、表情和行為的變化,來評估紅色VR場館教學的實際效果的確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在現(xiàn)實情況下需要對虛擬環(huán)境下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進行全方位的監(jiān)測和多元化的評估。
紅色VR場館教學相比于傳統(tǒng)實踐教學而言,具有與生俱來的優(yōu)勢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當學生多次接觸這種形式的教學后,學生大腦能夠預知下一階段學習的發(fā)展方向,從而失去了教學的生成性。在傳統(tǒng)思政課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們不能預知接下來的教學情況,學生大腦一直處于活躍狀態(tài),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要依據(jù)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例如,基礎的理論內容可以由教師采取傳統(tǒng)的敘述式教學,而當需要學生進行感悟和體會的精神品質等內容時,就需要采用紅色VR場館教學的方式。教師應該提高使用 VR教學和傳統(tǒng)灌輸教學相結合的意識,從而更好地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讓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得。
紅色VR場館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于提高教學效果的確有著顯著意義,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既要具備專業(yè)知識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基礎知識,又要具備一定結構實驗操作能力,對虛擬仿真設備、工具等有初步了解并能夠掌握使用虛擬仿真設備進行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為此,一方面,要幫助教師樹立科學的技術觀念,促使教師轉變對技術的非理性認知,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思政課教師展開針對性的教育和培訓,提高教師對紅色VR場館的重視,進一步增強運用VR技術應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自覺性,進而為提升紅色VR場館教學的實效性服務。
在紅色VR場館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能夠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索、自我求知和自我建構的空間,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并能夠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獨立性需求。在當前背景下,還需要學生自身樹立自我學習的理念,規(guī)劃自身學習目標,選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開展學習。在這種情況下,也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在紅色VR場館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前,教師要根據(jù)所教內容制定明確的學習計劃,并確定教學目標;在開展VR教學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在虛擬情境中的聲音、動作和情感上的反饋,及時給予學生有效的建議,并引導學生進行下一步的學習,從而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
在紅色VR場館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多角度的監(jiān)控和全方位的評估是檢測教學效果不可或缺的一步,但因為學生各方面的差異,這就需要制定科學規(guī)范的思想政治理論課VR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即堅持評價主體多元化,學生全方位參與虛擬仿真實驗,對其學習效果的評價需延伸到學生涉足的虛擬情境中,并建立一套多元化評價體系,進而改變單一的學習效果評價;堅持評價途徑多樣化,學生全程參與虛擬仿真實驗,對其學習效果的評價需體現(xiàn)到學生參與實驗的互動過程中,構建多樣化的評價途徑,提高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堅持評價結果科學化,把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定性等級制、定量分數(shù)制評價拓展作為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著重考察學生參與虛擬仿真實驗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實驗后運用所學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