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輝
(廣州新華學(xué)院 中文系,廣東 廣州 510520)
廣東地方文獻極其豐富,這些文獻之中保存了許多宋代詩歌。陳永正、李君明、湯華泉、韓震軍等先生利用廣東方志、廣東石刻文獻及廣東地方詩文集對《全宋詩》作了許多有益的補正工作。陳永正《從廣東方志及地方文獻中新發(fā)現(xiàn)的〈全宋詩〉輯佚83 首》《明嘉靖本〈廣東通志〉中的宋人佚詩》及李君明《從廣東方志及地方文獻中新發(fā)現(xiàn)的〈全宋詩〉輯佚73 首》可謂這方面的代表之作。今翻檢廣東地方志、金石文獻、詩文集亦發(fā)現(xiàn)不少宋人詩歌,這些詩歌有些是《全宋詩》失收的,有些詩歌,雖然《全宋詩》已做了收錄,但是還可利用這些地方文獻所載之詩歌對《全宋詩》進行校正,包括字句的校正及題序補充等。
《全宋詩》失收之詩有兩類:一類是作者失收;另一類是作者已收,但其名下詩歌失收。
1.廖金鳳
《元朝下詔在舉薦之列以詩辭謝》(題目為本人所加)
忠君報國男兒志,誰肯為臣有二心。
天命已歸覆舟日,但求尺土臥西林。[1]
按:詩見《增城縣志》,亦見《惠州詩詞選編》,《全宋詩》未收此人此詩,據(jù)此可補。廖金鳳,生卒年不詳。字叔祥,南宋龍門人,開慶元年(1295)進士。授增城尹,后官至太尉。宋亡后,隱居西林。
2.塵點無
《獅峰題詠》
佛祖騰云到獅峰,離禪千里我陪同。
十年舊約神州夢,獨選獅巖造化功。[2]
按:詩見《惠州詩詞選編》,《全宋詩》未收此人此詩,據(jù)此可補。塵點無,北宋嘉祐年間(1056-1063)僧人。
3.林直可
《秋懷》
吾鄉(xiāng)何日到,吾老不能歸。
九牧家聲遠,諸親信息稀。
白云連日布,黃葉逐秋飛。
行矣前途晚,西風(fēng)淚濕衣。
《歸思鄉(xiāng)詩二首》
鄉(xiāng)心迢遞利勾牽,報道陽橋梁壞懸。
老蚌明珠遺此地,父南子北思悠然。
金風(fēng)起兮云飛揚,登高望兮思故鄉(xiāng)。千里遙兮路途長,懷諸親兮世情忘。[3]
按:此三詩見《海陸豐歷史文化叢書》卷四,《全宋詩》未收此三詩,據(jù)此可補。林直可(1107-1195)字正卿,號宣教,是閩南遷居海陸豐的林氏始祖之一。其性聰敏,少知書;宋宣和五年(1123)進士,授廣東循州刺史。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遷宣教郎之職。宣和六年,他與繼夫人郭氏攜兩幼子定居海豐縣青螺村。
4.李宗興
《遺詩二首》
我本錢塘一儒生,隨從宋帝奔南京。
辭妻救主情何切,帶子從軍責(zé)豈輕。
宰相空懷為國計,探花虛受贈封名。
何時縱馬珍珠巷,三子同歸三子迎。
隴西世澤舊家風(fēng),柘里山居亦略同。
教子三遷思孟母,成名屢徙學(xué)朱公。
海濱久后成海市,地角將來勝地中。
一處鄉(xiāng)村一處好,人生何必說西東。[4]
按:此二詩見《饒平古今詩詞選》,亦見饒平縣柘林鎮(zhèn)《李氏族譜》,《全宋詩》未收此二詩,據(jù)此可補。李宗興原籍浙江錢塘縣。因護宋末幼帝南奔,受封贈探花郎,至饒平柘林,后于此定居,為今柘林鎮(zhèn)李姓之祖。
5.張仲密
《黍珠庵》
巖巒插太虛,云構(gòu)在蓬壺。
十里神仙宅,千年水墨圖。
燕來疑鮑守,鶴駐認何姑。
曾煉如珠黍,丹光照海隅。[5]
按:詩見《羅浮山古詩詞楹聯(lián)選》,亦見清陸心源輯《宋詩紀事補遺》卷八十八,《全宋詩》未收此人此詩,據(jù)此可補。張仲密生平不詳。
6.莫天祐
《題莫宣卿狀元祠》
夙昔臨封一僻隅,先生特起掃云衢。
麒麟山韞鳴珂玉,泮井光涵照乘珠。
片片云飛龍奮處,聲聲又道狀元廬。
天荒辟破成先業(yè),嶺表從今出大儒。[6]440
按:此詩見明天啟《封川縣志》卷之二十一,《全宋詩》未收此人此詩,據(jù)此可補。莫天祐,字均作,封川人,奮志讀書,嘉定間廷試及第,任連州司法參軍,改知道州。事跡見《萬姓統(tǒng)譜》卷一百二十。
7.王汝礪《斷碑詩》
白云深處一巖開,按使巡行得從陪。
積歲雖為香火地,幾時曾有旆旌來。
天資松翠供吟筆,風(fēng)送藤玉落酒杯。
步帳慚無四十里,敢期遲待月明回。
英詞一軸為君開,才劣包羞豈敢陪。
太守不勞攜妓至,村民知道愛山來。
昨游尚淺還移履,宿醉猶深莫滿懷。
(自注:昨日嶅塘之會大醉,今日復(fù)宴白
云巖)盡謂山高好游處,帝鄉(xiāng)何日是歸回。[7]
按:此詩可見乾隆《龍川縣志》卷四,《全宋詩》未收此人此詩,據(jù)此可補。王汝礪,河源龍川人,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進士。被任命為潮州刺史,官至工部尚書。致仕回鄉(xiāng)后,筑鳳臺書院于城郊望高山下。
8.徐滋
《書堂瀑布》
懸崖四壁疊嵯峨,荒草空臺歲月多。
惆悵讀書人已遠,青天一派落銀河。[8]
按:此詩可見明代胡永成修嘉靖二十一年刊《南雄府志·志上·提封志》,《全宋詩》未收此人此詩,據(jù)此可補。徐滋,南雄人。宋高宗紹興十三年(1143)被任命為東莞知縣,右通直郎。事跡可見明代張二果、曾起莘纂修崇禎《東莞縣志》卷四。
1.陸秀夫
《蕭憲僉公千古二首》
志匡復(fù)宋室,勤王報國恩。
鞠躬扶孤主,盡瘁表忠臣。
魂游惠府地,身葬鵝埠山(崗)。
青簡垂不朽,墓跡永蒸嘗。[9]
按:此二詩見《海陸豐詩詞選征》,該書謂錄自海豐縣鵝埠獅山南宋巡海憲僉蕭御疾墓志銘?!度卧姟肺词沾硕姡瑩?jù)此可補。
2.米芾
望夫?qū)贤?,灘淺石粼粼。
相思不相見,空作望中人。[10]
按:此詩見《英德縣志》,《全宋詩》未收此詩,據(jù)此可補。
3.張夔
《和徐璋送舉人》
聯(lián)鑣佳氣凌三都,奎光搖動天南隅。
追風(fēng)千里麒麟駒,神珠盡掇蒼龍須。
巨鰲金背浮方壺,詞源白練飛舒姑。
偉哉賓興賢大夫,南觀扶搖九萬圖。
機云麗藻摛東吳,銀鉤鍵字揮顏書。
燕闌歡伯呼酪奴,鸞旌鳳吹光寒儒。
北門視草席久虛,騰空萬丈虹霓舒。
相將直上青云衢,彯金鳴玉彤庭趨。[11]
按:此詩見陳香白《潮州三陽志輯稿》,《全宋詩》未收此詩,據(jù)此可補。陳新等人《全宋詩訂補》已收錄此人。
4.田開
《題莫狀元祠》
寇火昔年玉石焚,龕燈無恙對斜曛。
應(yīng)知神道消兇氣,化得狼煙變翠云。[6]440
按:此詩見明天啟《封川縣志》卷之二十一,《全宋詩》未收此詩,據(jù)此可補。
《臨封十詠》
我愛臨封好,西山釋子家。
長松抱石轉(zhuǎn),一徑入溪斜。
池滿澆花水,巖生供佛茶。
僧閑似官況,人興兩無涯。
我愛臨封好,新來建學(xué)宮。
杏壇分舊址,芹泮得遺風(fēng)。
竹長當軒翠,花開入座紅。
時來乘小舫,驚散浴沂童。
我愛臨封好,橫塘水漫山。
魚龍變化處,士友往來間。
峙帶琴書出,靜陪鷗鳥閑。
吏民相其樂,渾不記鄉(xiāng)關(guān)。
我愛臨封好,從來禮義鄉(xiāng)。
江山足形勝,人物半冠裳。
川抱明珠媚,林依紫桂香。
業(yè)儒忻比屋,子弟滿封庠。[6]444
按:此四詩見明天啟《封川縣志》卷之二十一,《全宋詩》已收田開《臨封十詠》中的六首,此四詩未收,據(jù)此可補。
5.方維
《臨封八景》
《濯錦醇酤》
翟錦山前民物豐,家家釀酒杜康同。
榨前初壓葡萄紫,杯面新傾琥珀紅。
三斗任君吞北海,五陵隨我過東風(fēng)。
謫仙未此多閑散,我亦登樓樂在中。
《南寺鐘聲》
招提悠境出塵氛,侵曉疏鐘遠近聞。
三扣擊殘千里月,一聲穿破半山云。
驚回春草池塘夢,催起寒窗燈火勤。
通想金門朱紫客,鏘鏘鳴佩謁華勛。
《景星夜月》
古寺千年號景星,月華偏向景星明。
山河有影浮云沒,風(fēng)露無聲灝氣清。
三極騰光王化遠,六符煥彩泰階平。
臨封不用防邊患,照破西南逆虜城。[6]447
按:此三詩見明天啟《封川縣志》卷之二十一,《全宋詩》未收此三詩,據(jù)此可補?!杜R封八景》本有八首,陳永正《從廣東方志及地方文獻中新發(fā)現(xiàn)的〈全宋詩〉輯佚83 首》一文已補五首。
《城臺五詠》
《華臺祝堯 即浣花亭》
望云就日豈辭遙,更傍華臺為祝堯。
身在江城□□□,心游魏闕不崇朝。
阜安海外皆三□,富貴人間□九霄。
率土已歸仁壽域,熙熙誰復(fù)美松喬。
《平臺景平 即常前》
為官持正莫如平,誰立斯臺有此名。
但得量波千頃闊,何憂肺石兩辭爭。
巒分屏展連云翠,松偃簾疏待月明。
百物不鳴群類息,銀缸澄徹玉壺清。
《秀臺懷古 即門樓》
帶露拖煙直至今,鳳池曾去作商霖。
垣墉角占樓堂近,城郭心藏洞府深。
水漫珠還風(fēng)卷練,山輝璧韞月磨簪。
人間前事皆塵跡,猶有芳名尚可尋。
《忠臺挽忠 即曹忠穆祠前》
盡心誰似使君曹,柵列為城豈憚勞。
青膽渾如金斗大,赤心可擬鐵山高。
氣吞逆□生非重,怒倒兇渠死愈豪。
江水長流聲不斷,春秋一字信為褒。
《桂臺善教 即孔延之桂堂也》
起家治國尚清白,教子趨庭禮與詩。
月窟栽時揚一桿,云梯攀處出三枝。
天香滿袖根斜露,棠葉交陰影倒垂。
三復(fù)義方誰是匹,應(yīng)知去后有人知。[6]454
按:此五詩見明天啟《封川縣志》卷之二十一,《全宋詩》未收此五詩,據(jù)此可補。
6.劉彝
《茉莉田》
憶昔打槳珠江濱,莊頭十里香氤氳。
冥蒙花露白無際,一片蕩作旃檀云。
賣花人渡城西曲,筠籃絡(luò)繹香風(fēng)逐。
十斛爭量金谷珠,三升競買瀛洲玉。
紫陌傳呼宿夢驚,紅閨喚買曉妝成。
銀絲綰就鴉鬟繞,寶串穿成藕腕擎。
蘭房夜靜幽香澈,妙手靈心擅雙絕。
華燈四角綴流蘇,玲瓏鏤出瑤臺雪。
一別瓊?cè)A近十春,舊游如夢復(fù)如塵。
曾隨旅燕棲官幕,且喜名花作比鄰。
名花產(chǎn)自波斯國,移根卻傍官梅側(cè)。
裹箬春從粵客沽,分秧夏課園丁植。
雨蕊煙苗種萬行,枝枝葉葉兩相當。
花光蕩月月無色,花氣襲人人自涼。
凌晨挈榼籬邊采,曉露團團綴珠蕾。
茗碗濃熏美味回,麝囊微嗅余醒解。
酒醒鐙昏一惘然,越臺春色依稀在。
知君欲辦買山錢,課犁四十芳村邊。
頭銜自署花農(nóng)號,不羨揚州芍藥田。[12]
按:此詩見黃任恒編《番禺河南小志》卷五,《全宋詩》未收此詩,據(jù)此可補。
7.胡衍
《鐵橋》
是鐵不是鐵,非空卻似空。
到得方知得,何勞說異同。[13]
按:此詩見《羅浮山志會編》卷十九(此卷謂胡衍云峰為明代人,實有誤?!读_浮山志會編》卷五謂其為宋人,并有其生平介紹),《全宋詩》未收此詩,據(jù)此可補。
1.楊備
《石室大巖》
玉洞云深夏亦寒,客來尋勝久盤桓。
其間隱約聞雞犬,應(yīng)有仙桃待一餐。
景祐丙子冬十月癸亥,知恩平郡事楊備題。[14]152
按:此詩見《廣東通志·金石略》,《全宋詩》已據(jù)清黃登瀛《端溪詩述》卷一收有此詩,但未收詩后落款,據(jù)此可補。
2.張本中
《皇宋圣傳頌詩并序》
父有天下而以傳之子,蓋古今之至情,志在斯民而不私其身,實帝王之盛德,相承一道,惠顧萬邦。恭維今我至尊壽皇圣帝與向我光堯圣壽太上皇帝,宅至尊之尊,為眾父之父,兼父子君臣之美,如天地陰陽之行,卷舒以時,進退皆正。以是傳孫傳子,使之宜君宜王。雖居萬乘崇高之中,常有一人覆存其上,如臨父母,而作君師。況圣明天縱,蚤已夙成,道德日新,克勤無逸,是則天下豈有失事,臣民孰不盡情?一豪無差,萬世永賴,行之永永,惠我元元。傳家國以無窮,與乾坤而共久。生民未有,億兆均歡。敬拜頌詩,仰昭天德:
圣明世世開皇極,父祖時時詔子孫。
雖處君師心益小,如臨父母敬常存。
無輕人事知民重,常體天心見道尊。
共仰照臨如日月,永無息壤似乾坤。
有生悉在光明地,何物能酬覆載恩?
敬愿兩官千萬壽,流傳億代福黎元。
庚戌紹熙元年春王正月十有五日庚午,迪功郎、連州陽山縣令、主管勸農(nóng)公事臣張本中敬賦并書。[14]316
按:此詩見《廣東通志·金石略》,《全宋詩》未收此詩,據(jù)此可補。李君明《從廣東方志及地方文獻中新發(fā)現(xiàn)的〈全宋詩〉輯佚73 首》一文已收此詩,但未收詩后落款。